依托校本教研 打造“乐享”课堂

来源 :新课程·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yld2006_ldc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江西省广丰县永丰中学从实际情况出发,通过专家引领、校本研讨、集体备课、全员竞课、教学达标等手段打造“乐享”校本教学模式,构建起“教学研一体化”的校本教研体系,打造高效课堂,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提升了学校的办学品位。
  关键词:校本教研;“乐享”教学;校本教学模式;高效课堂
  校本教研的开展是为了解决教师在教育教学中遇到的真实问题,在学校中构建一种平等对话、理解互助的文化氛围,从而实现教师从非自觉参与教研到自觉参与教研的转变,努力构建高效课堂,突破制约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瓶颈。基于这一认识,江西省广丰县永丰中学从学校、教师的实际情况出发,积极筹划,努力探索,全力打造独具魅力的“乐享”主题课堂教学模式,构建起了“教研一体化”的高效校本教研体系,引领了教师的专业发展,提升了学校的办学品位。
  一、谋求教学突破,创建“乐享”教学模式
  为了找到发展的突破口,广丰县永丰中学先后组织部分骨干教师分期分批赴山东杜郎口中学、江苏杨思中学观摩学习,挖取“真经”。回来后,学校及时组织全校教师进行学校发展、教学改革的专题研讨会,会后广大教师统一了聚焦课堂、改革课堂的思路,提出了一系列符合校情的课堂改革意见。随后,学校先后征求了江西师大、华东师大及省、市、县众多教育专家的意见,凝聚集体智慧,最终创建出符合校情的“乐享”主题课堂教学模式。
  “乐享”课堂教学模式将一节课大致分为“欣赏—探究—生成”三个环节。“欣赏”即学生带着愉悦的心情面对所学内容,带着已有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去感受新的知识,对课本呈现的新东西形成一个初步的浅层次的认识;“探究”即学生通过主动探究、合作探究获得知识、能力,形成新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主要解决“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等问题;“生成”即师生、生生、师生与文本间对话互动,交流促进,从而引领学生自主建构信息。“欣赏—探究—生成”三个环节环环相扣,“欣赏”是前提,“探究”是关键,“生成”是
  目的。
  二、倡导集体备课,打造“乐享”精品课例
  为了提高备课的实效性,更为了让“乐享”主题教学模式具体化,学校还积极进行集体备课、资源共享的探索。具体的流程是:首先要求由本教研组内的一名教师就一节课进行精心设计,然后集体讨论,形成教学设计共案,接着将共案发给本组所有老师,最后由教师自己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修改、完善。同时,学校还建立了校本教研反思与叙事制度,要求教师采取“课前反思,从设计入手;课中反思,从学生入手;课后反思,从问题入手”等形式,加强教学反思,并撰写成教学叙事(或案例)。集体备课改革与教学反思和教学叙事制度,为“乐享”主题课堂教学模式的完善提供了制度上的保障。
  当教室里飘起《百鸟朝凤》悠扬的乐音时,多媒体荧屏上投放出海燕在海面上下翻飞的美丽身影……这是顾志华老师为《海燕》这篇课文设计的欣赏导入环节。她很好地利用了欢快的音乐,为海燕的出场做了很好的铺垫,也为这节课的学习营造了轻松愉快的氛围。当海燕以飞翔的身姿展现在学生眼前的时候,我们可以想象到学生们的兴奋与认真。
  三、开展全员竞课,体验“乐享”课堂魅力
  为了全面深入地推广“乐享”这一校本教学模式,学校先后举办了各科教师“乐享”教学技能大赛。通过教师“乐享”教学技能大赛,祝建明、周坤福等一大批教师提升了自己的专业水平,其中祝建明获得了省优质课竞赛一等奖,赵贞炎、周坤福、朱余静、包建平、周斌芳、程丽红等老师获得了全市教师课堂教学与基本功竞赛一等奖。
  自学校推行“乐享”课堂教学模式以来,教师们千方百计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们探究问题的积极性,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努力追求“乐享”课堂教学模式的完美境界。在欣赏这一环节上,各科教师都展现出了学科的魅力:语文老师通过朗读著名作家的作品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化学老师通过化学小魔术来吸引学生积极参与;数学老师则将众多数学问题生活化,体现出了教学与生活相联系的原则。
  四、实施达标工程,丰富“乐享”课堂内涵
  随着“乐享”主题教学模式的不断完善,如何才能让独具特色的校本教学模式发挥更大的作用,如何才能实现全校每个班级每一节课都是高效课堂、魅力课堂的最终目标。面对这些问题,学校管理层经过讨论分析,最终确立了人人过关、强势推行的策略。学校成立了领导小组,制定了完善的评价体系,全面实施教师“乐享教学达标工程”,要求全体教师必须在两年内实现“乐享”主题课堂教学能力达标。
  通过安排学生看历史资料片的形式让学生自主进入文本所叙述的特殊时代,从而引导学生深入探究课文内容,生成自己的体验——青年教师叶茂盛在上法国作家都德写的《最后一课》时,自始至终没有直接给学生讲课文,而是通过学生阅读、合作讨论的形式来读懂课文、理解主题……“乐享”主题课堂教学能力达标活动的开展,有力地促进了校本活动的深入开展。
  如今,教师们在课余时间自主开展课型探讨、课例分析、同课异构等专业活动的场面随处可见,办公室、图书室、多媒体教室成为老师们最喜欢去的地方,课间休息、课外活动时间,甚至连教师平时聚会时间,都成了众多教师自觉不自觉地探讨“乐享”教学的时间。全校教师中涌现出了诸如“学案式”“探究式”“展示式”“目标式”等各具特色的个性化课堂教学模式,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作者单位 江西省广丰县永丰中学)
  
其他文献
一、加强数学应用意识与能力培养的意义  高中数学的学习目的之一,就是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要求学生会提出、分析和解决带有实际意义或相关学科、生产、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使用数学语言表达问题,进行交流,形成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  数学应用意识和能力的培养也是高考的需要。近年,应用题在高考试题中又出现加大考查的力度,重在考查能力的趋势,应用题的教学更加成为数学教学中的热点。  二、中学生数学应用意
针对当前英语词汇复习课存在的问题,结合实例进行了基于自主学习背景下的英语词汇复习方法的探索。摸索出依托学案设置任务,培养学生自主词汇复习能力;通过同伴合作探究,实践词汇
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教师要将思想教育与英语教学有机结合起来,主要从四个方面讲述了“育德法”。
我们在教育教学中常常要求教师去发现学生身上的优点和长处,这样有利于学生建立自信,运用优势去克服自己身上的不足。可是,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常常抱怨,说很难看到学习困难学生的优点,只看到他们如学习成绩差、注意力分散、上课纪律不好、脑筋反应迟钝等缺点。   教师眼里的学习困难生之所以有这么多的缺点和不足,是由于教师习惯用一个标准去衡量学生,如衡量学生的发展,只有分数做标准;衡量学生的学习方式是否正确,只用
“慢慢来”,这是我自上班以来听到次数最多的话。  我很急。走路急,总是三步并做两步,上楼两两迈台阶,恨不得一步迈上去;讲课急,急于把所有知识教给学生;批作业急,总是力争在最短的时间做最多的事……  “慢慢来”,一位老者平和地对我说。  当时我无法体会,终于在自己吃了苦头后有所体悟。  因为我急,所以我班里的学生也随着我急,干什么事急急忙忙,缺乏稳重,也印证了那个词“急躁”。虽然速度快,效率却不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