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文物博物馆陈列设计方法探究实践

来源 :参花(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kybaba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文物博物馆作为文物保管、展示的重要场所,在文化建设工作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强化文物博物馆陈列设计则是文化传承发展的重要要求和途径。但是,目前我国文物博物馆在陈列设计方面还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陈列方式、陈列内容等无法有效地满足时代发展的要求,也无法为参观者提供更优质的服务,制约文物博物馆的高质量发展。因此,加强对文物博物馆陈列设计创新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则对文物博物馆陈列设计创新的必要性进行探究,并且在此基础上提出强化文物博物馆陈列设计创新的有效措施,为文物博物馆功能的有效发挥提供一定的借鉴。
  关键词:文物博物馆 陈列设计 创新措施
  文物博物馆是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在文化传承和建设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也对人们的生活品质具有较大的影响。文物陈列设计作为文物博物馆工作的重要内容,良好的陈列水平能够吸引更多的参观者,也有利于推动文物文化价值的展现和传播,推动当地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对社会经济以及文化建设都具有積极的推动作用。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博物馆参观群体趋于年轻化和多元化,参观者的欣赏水平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对文物陈列设计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要求文物博物馆加强对文物陈列设计工作的重视,要积极地推动陈列设计的创新发展,增强文物陈列的效果,满足参观者的实际需求,进而促进文物博物馆的良好发展。
  一、文物博物馆陈列设计创新的必要性
  (一)传统的陈列设计无法满足参观者的要求
  陈列设计工作是文物博物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设计质量的优劣直接关系到文物博物馆的未来发展,而博物馆文物陈列设计方式缺乏有效的创新,阻碍了文物博物馆功能的发挥,因此,加强文物博物馆陈列设计创新具有极大的必要性。一方面,文物博物馆陈列设计存在较大的难度。文物博物馆在进行文物陈列设计时,不仅要充分地、全面地展示文物的外在形象,增强文物观赏的趣味性,还要有效地挖掘文物的内在价值,更好地体现文物的文化特征。这无疑增加了文物的陈列设计难度,这就更要提升文物陈列设计的创新能力,增强文物的观赏效果。另一方面,随着社会发展以及信息技术水平的提升,博物馆参观人员欣赏水平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参观群体也趋于多元化,对博物馆文物陈列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传统的文物陈列设计已无法跟上人们需求的变化,无法满足参观者的参观需求,在设计理念、设计方式以及设计内容方面存在较大的不足,亟须文物博物馆加强创新和改进文物陈列设计,要借助科技水平提升文物陈列设计水平,以便满足博物馆参观者的参观需求。
  (二)创新文物陈列设计是提高博物馆业务能力的必然要求
  随着社会的不断变化,科技水平的不断提升,文物博物馆也要不断地寻求创新,要提高自身的吸引力,这样才能引导更多的人参观博物馆,促使更多的人了解文物、认识文物,也才能有效地发挥博物馆的文化宣传教育作用,进而促进文物博物馆的良好发展。对文物博物馆陈列设计进行创新,也是提高文物博物馆业务能力的重要要求,是促进博物馆自身发展的重要途径。这就要求文物博物馆强化对陈列设计创新工作的重视,积极地跟上时代的发展步伐,满足博物馆业务发展需求。一些文物博物馆在开展工作时,会依据外部环境的变化以及群众的参观需求,通过开展多样化的活动,吸引较多的参观者,但部分博物馆缺乏陈列设计创新意识,这就导致博物馆参观人数较少,影响了博物馆的发展,也降低了博物馆的经营质量。因此,强化博物馆文物陈列设计创新,有利于吸引更多的参观者,有助于提高博物馆的业务水平,是提升博物馆业务的必然要求。
  二、创新文物博物馆陈列设计的有效措施
  (一)坚持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
  文物博物馆陈列设计工作关乎文物展现的效果,也影响博物馆业务开展的效果和水平,对博物馆的可持续发展也具有较大的影响。因此,博物馆要加强对陈列设计工作的重视,要积极地创新陈列设计工作。文物博物馆在进行文物陈列设计创新时,要积极转变陈列设计理念,坚持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要从参观者的角度出发,依据参观者的实际需求进行陈列设计工作,为参观者提供更好的服务,促使参观者能够通过文物欣赏感受文化的魅力,充分体现文物的文化价值。坚持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还需要加强博物馆文物陈列者与参观者之间的平等交流,搭建参观者和陈列者交流的平台,使得参观者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和体会文物中蕴含的情感和文化价值,充分激发和调动文物参观者的兴趣和热情,增强文物观赏的实际效果。同时,文物博物馆还要通过陈列设计培养参观者的文化素养,为参观者营造良好的参观环境,引导参观者在实际参观时更有效地了解文物中的人文精神,提升参观者的文化素质,增强文物参观的价值和意义。
  (二)创新文物陈列设计的内容
  文物博物馆陈列设计创新,不仅需要博物馆积极地转变陈列设计理念,还需要充实和丰富文物陈列设计内容,满足不同参观群体的参观需求。现如今,文物博物馆参观群体越来越趋于年轻化,参观群体呈多样化特征,传统的陈列设计已无法满足多样化群体的参观需求,影响参观者的参观兴趣。因此,文物博物馆在进行文物陈列设计时,要考虑不同参观群体的审美需求,尤其是一些年轻人的参观要求。可以对不同年龄群体进行划分,然后对不同群体的需求进行调研,可以通过网络问卷、线下问答等方式获取参观群体的参观偏好和要求,在此基础上针对不同的群体要求,开展多样化的主题活动,满足不同群体的参观要求,扩大博物馆的参观规模。博物馆要特别重视节假日参观活动,可以在国庆节、中秋节、春节等传统节假日开展主题活动,依据活动主题进行陈列设计,促使陈列设计与活动主题相一致,吸引更多的游客进行参观,带动当地旅游经济的发展,提升文物陈列设计的经济效益和文化发展。
  (三)创新文物陈列展示形式
  文物陈列展现形式是增强文物展现效果的重要途径,也是参观者感受文物、了解文物的最直观途径,良好的展示形式能够更有效地吸引参观者的注意,有助于文物外在与内在价值的进一步体现。因此,文物博物馆强化陈列设计工作创新,就要注重对文物陈列展示形式创新的重视,为文物参观者营造良好的参观环境,增强参观者的参观感受和参观体验。比如,博物馆在展览瓷器文物时,可以设置瓷器制作场所,通过向参观者介绍瓷器文物,加深参观者对瓷器的了解,也强化参观者对瓷器发展历史的了解,了解我国的瓷器文化,吸引参观者对瓷器的探究欲望,进一步引导参观者动手制作瓷器,促使参观者通过瓷器制作,更全面地认识瓷器,也为参观者提供全新的参观体验。在书画文物展示时,可以设计笔墨书写体验区,不仅让参观者欣赏书画,也吸引参观者体验笔墨书写和作画。同时,博物馆也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创新文物展示形式,加强对数字化技术的应用,可以利用3D仿真技术更形象、贴切地还原文物,为文物参观者营造良好的虚拟环境,使得参观者能够更加直观地欣赏文物,了解和观赏文物的细节,促使文物欣赏动态化,增加文物参观的趣味性。文物博物馆在利用信息技术时,也可以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和优势,构建线上文物展示平台,满足部分群体的参观需求,使得人们足不出户便能达到文物参观的目的,为人们进行文物参观提供更大的便利。   (四)提高文物博物馆人员的工作能力
  博物馆文物陈列设计创新离不开专业的工作人员,需要具备良好陈列设计能力的专业人员参与,以确保陈列设计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因此,博物馆在开展文物陈列设计工作时,要注重专业人员的培养和引进,强化文物陈列设计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文物博物馆要构建全方位的人才培养体系,加强文物陈列设计人员对文物知识的全面掌握以及自身陈列设计水平的提升。文物博物馆可以通过邀请文物专家学者定期进行讲座、学术报告等,对文物相关知识以及陈列设计知识进行讲授,在邀请专家学者进行讲授时,也可以利用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拓宽培训渠道。合理地安排工作人员的时间,为工作人员培训学习提供更大的方便,更高效地提高文物工作者的陈列设计水平,推动博物馆文物陈列设计创新能力的提升。同时,文物博物馆也要构建良好的培训评价体系,对工作人员培训效果进行评估,将此评估结果作为文物工作人员年末考核以及绩效奖励的重要参考标准,以此激励文物陈列设计工作人员更加认真地对待该项培训,增强文物陈列设计人员的培训效果。
  三、结语
  总之,文物陈列设计对文物博物馆的发展至关重要,也是提高博物馆吸引力的助推力,有利于更好地满足博物馆参观者的需求。然而,一些博物馆文物陈列设计方式、设计内容等较为陈旧,缺乏及时的改进和创新,给博物馆业务的开展带来了较大阻碍。在这种情况下,文物博物馆就要加强文物陈列设计工作,积极优化和创新文物陈列设计理念、设计内容以及设计方式,提高文物博物馆人员的工作能力,有效增强文物陈列设计创新的效果,引导更多的人参观博物馆,为参观者提供良好的服务,促进文物博物馆的高质量发展,充分发挥文物博物馆的文化宣传教育功能。
  参考文献:
  [1]娜仁花.论文物博物馆陈列设计的创新策略[J].文物鉴定与鉴赏,2020(20):130-131.
  [2]陈秋霞.形式·标识·空间——南粤先贤馆陈列设计中的观众文化认同构建[J].艺术与民俗,2020(04):4-11.
  [3]林娟.试论如何创新文物博物馆陈列的设计方法[J].文物鉴定与鉴赏,2019(23):142-143.
  [4]馬骏德.历史文物博物馆微信公众号的设计和运营探索[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20(06):77-78.
  [5]张宇.博物馆文物陈列与文物保护意识问题研究——以常州市武进区博物馆管理实践为例[J].文物鉴定与鉴赏,2021(02):124-126.
  [6]李舒桐.新时代博物馆陈列设计发展趋势研究[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05):110-113.
  (作者简介:李甲敏,女,本科,山东省泰安市东平县博物馆,初级馆员,研究方向:文博)
  (责任编辑 刘冬杨)
其他文献
摘要:河套方言一般指后套方言,即指巴彦淖尔地区的方言。按其来源应属于晋方言的大包片和五台片,但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受到蒙古语、北方官话等移民地区语言的影响,河套方言形成了自身特有的语音系统。本文通过大量方言调查和文献查阅,对河套地区方言的声母、韵母和声调等进行重新记录和整理,进一步明晰河套方言的语音特点。  关键词:河套方言 音系 声母 韵母  一、河套地区基本概况  河套的地理所指有广义和狭义之
摘要:本文从公共空间概念的梳理入手,通过介绍公共艺术在国内的发展,特别是公共艺术在国内乡村领域的呈现,结合两个典型的文旅项目案例,阐述公共艺术对重庆乡村文化振兴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公共艺术 乡村振兴 文化振兴  一、公共艺术概述  公共艺术又被称为公众的艺术或社会艺术,它不隶属某一类艺术流派或艺术风格,也不单指某一类艺术形式,它存在于公共空间并为公众服务,体现了公共空间中文化开放、共享、交流的
听到金蝉的嘶鸣  觉出栀子的清香  我想写诗给你  不用太华丽的辞藻  也不必绞尽脑汁  只把我对你深深的爱意  写进平淡的诗里  我望着那轻柔的白纱  任意地拂过我的脸颊  心中的暖意  瞬间将她融化  我想写诗给你  不用笔画  也不用信夹  只把我對你深深的思念  写进平庸的诗里  每个晚睡的深夜  都是为你思绪停留  我想写诗给你  不要三更的鸣晓  只想把你咀嚼得更细腻  那味道  犹如
期刊
摘要:方言是地域文化的主要载体,它不仅能反映出当地语言文化的特点,还是中国的文化底蕴和文化精神的体现。互联网文化快速发展,极大地影响着人们的交流方式,方言类网络表情应运而生并得以快速发展。本文从东北方言动态造型创作手法着手,将方言文化与动态造型优化原则进行研究,为方言类网络表情动态造型设计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东北方言 网络表情 动态造型 优化原则  随着智能手机的出现和社交软件的发展,网络
摘要:20世纪以来,柯尔律治的诗歌思维和风格受到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和认可。但在其诗歌集中,《老水手吟》《忽必烈汗》以及《克利斯贝儿》这三部“超自然诗歌”中的思维和含义依然使得许多学者对其存在着一些不同的看法。本文将诗人的创作思维与生态结合起来,讨论和解析柯尔律治三部诗歌中的人与自然是怎样从相对面的描写下进行融合统一的。  关键词:柯尔律治 超自然 诗歌 人与自然 融合统一  一、超自然诗歌的含义及
摘要:中卫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着中卫市的文化底蕴,本文对中卫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中卫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展途径,希望能为中卫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展提供新的渠道,更好地促进中卫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与发展。  关键词:中卫市 非物质文化遗产 现存问题 解决方法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述  非物质文化遗产,简称非遗,是指各族人民世代传承的,并看作文化遗
静静的校园,  钟楼下书声朗朗。  课室是浪漫的回忆,  读书的专注,  汇成探索的乐章。  青青的校舍,  图书馆爬藤满满。  操场是快乐的记忆,  运动的挥洒,  合成青春的飞扬。  同学你我,  有缘相逢,  难忘大学时光。  啊!  奮斗的青春,  携手追梦想。     (作者单位:嘉应学院)  (责任编辑 刘冬杨)
期刊
摘要:审美风格不仅是舞蹈的灵魂,也是区分不同舞种和作品的重要标志。对舞蹈表演者来说,一个重要任务就在于将舞蹈的审美风格予以淋漓尽致地展示,方能实现高质量的二度创作。基于此,本文从深入体验作品、提升综合素质、丰富实践经验等多个方面,就舞蹈表演审美风格的把握与呈现进行分析,以期起到相应的启示和借鉴作用。  关键词:舞蹈表演 审美风格 呈现  一、舞蹈表演审美风格把握与呈现的不足  所谓舞蹈审美风格,是
摘要:哈尼族六月的苦扎扎是其三大民间文化节日之一,历史悠久,颇具文化底蕴。苦扎扎期间,哈尼族有打磨秋、串寨子等精彩的活动。本文以哈尼族奕车人聚居的大羊街乡妥垤村委会妥咪村为田野点,通过田野调查,梳理苦扎扎这一节日的具体活动以及其背后蕴含的文化内涵。  关键词:哈尼族 苦扎扎节 文化内涵  一、苦扎扎的主要内容  笔者通过调查,以2019年的苦扎扎节为例,从公历的6月12日起,至6月19日止。其间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