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职业学校以就业为导向的目标引领下,探索校企合作模式下如何从细节入手推进学校的德育工作,以小见大,使学生更符合企业的用工需求。
关键词:校企合作;微德育
以就业为导向指导职业学校的德育工作,校企合作的模式中如何使德育发挥实效,“微德育”这一概念创新在于将德育过程见之于细节细微之处,用微格的眼光审视德育教育的互动过程,把每个细小的环节做好,自然可以成就大德育,体现了。职业学校的校企合作是一种注重培养质量,注重在校学习与企业实践,注重学校与企业资源、信息共享的“双赢”模式。将“微德育”植入校企合作模式中,把企业的文化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植入校园德育方方面面,达到“小细节,大德育”的培养境界,更好的满足企业的需求和社会的需要。
一、“微德育”的理念
在新媒体时代,微德育的内涵是很丰富的。从哲学意义上来说,“微”即“温暖”或“生命本微”。为体现微德育的“温暖”,首先微德育工作者要努力改变传统的习惯思维、定势思维和已有知识的局限,不仅要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更重要的是能够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其次要改变德育工作者的领导角色意识,微德育工作者的角色应当是设计师、服务者和教练员。“微德育”可以把途径做细,把工作做实,更好的寓情于行,把行为的养成抓牢抓实。(《学海》2012年 第6期 | 季海菊 南京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二、校企合作微德育模式的构建方式
(一)初建微群体,班集体管理方式转变,稳大局,重细节,小组织推动大群体的发展
全员德育的概念说了很多年,但是一件事一旦求大求全,不进行合适的分解和设计,很难发挥合力作用,因此“微德育”首先应该是德育实施主体分解分工,职责细化,各司其职才能将德育内容充分消化。职责学校最重要的德育阵地之一就是每个班集体,班主任管理班级,班级建设的思想发生了较大的转变,过去班主任比较重视优势群体的力量,抓大局的意识超过了对班级细节的管理,对学生的教育方式偏向于说教,责备和严苛。在微德育的理论影响和培训学习后,他们逐渐意识到班集体的问题学生、部分小众群体对班级整体的影响巨大,对职业学校的学生来说,体验式活动式的教育方式更容易产生效果,因此,各个班级根据本班的实际情况,重新构建出具有个性化特征的微群体,例如“学生干部管理群”“学生社团联合会”“社联服务群”“班级通讯员网络”“**班小四组”等等。当这些因为兴趣、任务、活动、爱好、共同问题等不同原因组合起来的微群体出现时,对这些群体的管理和改造就更能体现针对性和实效性,问题更容易集中,管理方式更容易统一。
(二)德育目标系统化,德育主题特色化,德育任务个性化
将职业学校总体的德育目标与企业要求有机融合,形成一个自上而下贯彻始终的系统化德育目标和德育特色,再通过目标的再设计再分解,从小处具体落实大目标的落实。例如在企业文化调研和学生德育现状调研的基础上,“诚信意识”“规则意识”“服务意识”成为我校微德育的主要目标,以此形成特色的主题教育模式,通过主题教育月的形式,将德育教育的任务释放到班级、社团、学生组织、微组织中去,所有的德育活动的开展,德育任务的完成都指向共同的德育目标,避免了过去东拉西扯,求全求大的德育教育方式,同时增加了德育教育的灵活性,体现了德育教育个性化、生活化的优势,也使我校的德育教育目标更加系统,更符合学校的专业特点。
(三)丰富德育活动类型,增强活动的体验性、实效性
德育活动是德育实施的具体过程的体现。“微德育”模式中的德育活动也要通过不同部门进行分解和架构。职业学校的德育活动细分为校级活动、班级活动和社团活动三大类。校际活动层面主要以团委和学生会牵头的常规性和特色性活动为主,如“校园文化艺术月活动”“校园秋季田径运动会”“校园合唱大赛”“美化宿舍活动”“志愿者系列活动”等等;班级活动直接以解决班级的问题,提升班级管理效果为目的,班主任可以利用一切可利用的自由时间,组织班级在校园或者社会中举行有意义的体验性活动,如“绿丝带环保活动”“手机入袋”等等;社团活动以各个特色社为载体,学生充分发挥兴趣和特长的优势,将规则意识、服务意识和诚信意识贯彻到社团的制度和建设中去,如“手工创业行动”“跆拳道礼仪PK”“街舞社优秀社员大点兵”“校园三对三篮球赛 ”“校园义卖活动”等等。
(四)企业与学校合作进一步深入,增加校企定向培养意向
追根溯源,反过来细细挖掘“校企合作”可操作性最强的合作项目。除了共同的教育目的,适用企业的技能和文化课程外,企业更关注学生对企业文化的认可,员工的忠诚度和可发展空间。职业学校就业办在对实习学生和就业学生的跟踪反馈中发现,在微德育作用下的部分学生,更快更好的适应了工作的环境,有些學生的进步更是长足的。企业对学校的教育方式更加认可,学生到企业的适应力进一步提高,好高骛远,失信企业的情况得到很大的改观,在南京市职业学校就业跟踪的满意度调查中我校家长和学生满意度达到100%。一次印象深刻的德育活动,一节有质量的课程,一位循循善诱的老师,一次难得的实践机会,这些看似不起眼的细节都有可能为企业送来一位可培养有潜能的优秀员工。
三、推广价值
微德育的教育模式,形成了更“接地气”的德育教育思路。对于个性化问题较复杂的职业学校来说,更容易解决同一学校不同班级不同学生不同群体的微型问题,这种灵活的德育模式可以达到各个突破,有的放矢的作用。微德育目标和主题的构建过程,体现了学校专业特色,就业方向与企业和社会需求的结合。提高了学生的职业适应性,增加了与企业员工的对接融洽度。因为微德育的教育目标来自于行业和企业对员工的主要评价标准,因而当来自于企业声音被满足后,回到企业的声音也显得顺耳顺心,当企业接手的实习生早已认可了企业的文化,认可了企业的管理方式和模式,企业对学生的再培养也会轻松很多,作为一线员工的职业定位,职校生踏踏实实做好微事务的能力会更受推崇。“微德育”旨在以小见大,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在一言一行中一点一滴中,改善纠正塑造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在生活和学习的细节中感知和体验,进而建构,积累大量的感性资源基础上抓住教育的时机促反思、促养成、促成长。
(作者单位:南京医药中等专业学校学生科)
关键词:校企合作;微德育
以就业为导向指导职业学校的德育工作,校企合作的模式中如何使德育发挥实效,“微德育”这一概念创新在于将德育过程见之于细节细微之处,用微格的眼光审视德育教育的互动过程,把每个细小的环节做好,自然可以成就大德育,体现了。职业学校的校企合作是一种注重培养质量,注重在校学习与企业实践,注重学校与企业资源、信息共享的“双赢”模式。将“微德育”植入校企合作模式中,把企业的文化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植入校园德育方方面面,达到“小细节,大德育”的培养境界,更好的满足企业的需求和社会的需要。
一、“微德育”的理念
在新媒体时代,微德育的内涵是很丰富的。从哲学意义上来说,“微”即“温暖”或“生命本微”。为体现微德育的“温暖”,首先微德育工作者要努力改变传统的习惯思维、定势思维和已有知识的局限,不仅要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更重要的是能够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其次要改变德育工作者的领导角色意识,微德育工作者的角色应当是设计师、服务者和教练员。“微德育”可以把途径做细,把工作做实,更好的寓情于行,把行为的养成抓牢抓实。(《学海》2012年 第6期 | 季海菊 南京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二、校企合作微德育模式的构建方式
(一)初建微群体,班集体管理方式转变,稳大局,重细节,小组织推动大群体的发展
全员德育的概念说了很多年,但是一件事一旦求大求全,不进行合适的分解和设计,很难发挥合力作用,因此“微德育”首先应该是德育实施主体分解分工,职责细化,各司其职才能将德育内容充分消化。职责学校最重要的德育阵地之一就是每个班集体,班主任管理班级,班级建设的思想发生了较大的转变,过去班主任比较重视优势群体的力量,抓大局的意识超过了对班级细节的管理,对学生的教育方式偏向于说教,责备和严苛。在微德育的理论影响和培训学习后,他们逐渐意识到班集体的问题学生、部分小众群体对班级整体的影响巨大,对职业学校的学生来说,体验式活动式的教育方式更容易产生效果,因此,各个班级根据本班的实际情况,重新构建出具有个性化特征的微群体,例如“学生干部管理群”“学生社团联合会”“社联服务群”“班级通讯员网络”“**班小四组”等等。当这些因为兴趣、任务、活动、爱好、共同问题等不同原因组合起来的微群体出现时,对这些群体的管理和改造就更能体现针对性和实效性,问题更容易集中,管理方式更容易统一。
(二)德育目标系统化,德育主题特色化,德育任务个性化
将职业学校总体的德育目标与企业要求有机融合,形成一个自上而下贯彻始终的系统化德育目标和德育特色,再通过目标的再设计再分解,从小处具体落实大目标的落实。例如在企业文化调研和学生德育现状调研的基础上,“诚信意识”“规则意识”“服务意识”成为我校微德育的主要目标,以此形成特色的主题教育模式,通过主题教育月的形式,将德育教育的任务释放到班级、社团、学生组织、微组织中去,所有的德育活动的开展,德育任务的完成都指向共同的德育目标,避免了过去东拉西扯,求全求大的德育教育方式,同时增加了德育教育的灵活性,体现了德育教育个性化、生活化的优势,也使我校的德育教育目标更加系统,更符合学校的专业特点。
(三)丰富德育活动类型,增强活动的体验性、实效性
德育活动是德育实施的具体过程的体现。“微德育”模式中的德育活动也要通过不同部门进行分解和架构。职业学校的德育活动细分为校级活动、班级活动和社团活动三大类。校际活动层面主要以团委和学生会牵头的常规性和特色性活动为主,如“校园文化艺术月活动”“校园秋季田径运动会”“校园合唱大赛”“美化宿舍活动”“志愿者系列活动”等等;班级活动直接以解决班级的问题,提升班级管理效果为目的,班主任可以利用一切可利用的自由时间,组织班级在校园或者社会中举行有意义的体验性活动,如“绿丝带环保活动”“手机入袋”等等;社团活动以各个特色社为载体,学生充分发挥兴趣和特长的优势,将规则意识、服务意识和诚信意识贯彻到社团的制度和建设中去,如“手工创业行动”“跆拳道礼仪PK”“街舞社优秀社员大点兵”“校园三对三篮球赛 ”“校园义卖活动”等等。
(四)企业与学校合作进一步深入,增加校企定向培养意向
追根溯源,反过来细细挖掘“校企合作”可操作性最强的合作项目。除了共同的教育目的,适用企业的技能和文化课程外,企业更关注学生对企业文化的认可,员工的忠诚度和可发展空间。职业学校就业办在对实习学生和就业学生的跟踪反馈中发现,在微德育作用下的部分学生,更快更好的适应了工作的环境,有些學生的进步更是长足的。企业对学校的教育方式更加认可,学生到企业的适应力进一步提高,好高骛远,失信企业的情况得到很大的改观,在南京市职业学校就业跟踪的满意度调查中我校家长和学生满意度达到100%。一次印象深刻的德育活动,一节有质量的课程,一位循循善诱的老师,一次难得的实践机会,这些看似不起眼的细节都有可能为企业送来一位可培养有潜能的优秀员工。
三、推广价值
微德育的教育模式,形成了更“接地气”的德育教育思路。对于个性化问题较复杂的职业学校来说,更容易解决同一学校不同班级不同学生不同群体的微型问题,这种灵活的德育模式可以达到各个突破,有的放矢的作用。微德育目标和主题的构建过程,体现了学校专业特色,就业方向与企业和社会需求的结合。提高了学生的职业适应性,增加了与企业员工的对接融洽度。因为微德育的教育目标来自于行业和企业对员工的主要评价标准,因而当来自于企业声音被满足后,回到企业的声音也显得顺耳顺心,当企业接手的实习生早已认可了企业的文化,认可了企业的管理方式和模式,企业对学生的再培养也会轻松很多,作为一线员工的职业定位,职校生踏踏实实做好微事务的能力会更受推崇。“微德育”旨在以小见大,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在一言一行中一点一滴中,改善纠正塑造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在生活和学习的细节中感知和体验,进而建构,积累大量的感性资源基础上抓住教育的时机促反思、促养成、促成长。
(作者单位:南京医药中等专业学校学生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