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社会发展对于技术性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强烈。而高职院校,作为技术型人才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场所,其与现代化企业的合作,对于当代人才的专业技术能力与实践能力的提高有重要作用。然而,在高职院校企校合作的过程当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对于学校与企业的发展都有不利影响。因此,本文以高职院校校企业继续教育合作现存问题及应用措施为题,对高职院校企校继续教育合作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继续教育;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3-0-01
加强高职院校与现代化企业之间的合作,对学生进行继续教育,对于学校的发展与企业生产效率的提高都有积极作用。深化校企作合作也是我国高职院校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方法,对于应用型人才质量的提高有重要影响。但是,就目前情况来看,我国的高职院校与企业在校企合作方面还存在政策制度以及人才培养计划方面的矛盾。加强高职院校企业校继续教育合作存在问题与解决对策的分析已经成为必然。笔者以此作为研究对象是有一定的社会现实基础与经济意义的。
一、高职院校企校继续教育合作现存问题分析
1.校企合作的政策制度不健全
国家与各个行政区域对于校企合作的政策支持对于高职院校校企合作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但是,我国的许多省份的政府没有发挥出政策在校企合作方面的职能,许多政策与法规落后。运行的不健全造成校企合作不够深入,合作关系不够稳定。另外,在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过程当中,政府的统筹协调功能没有得到发挥,没有给校企合作与工学结合提供必要的政策支持,也没有帮助其建立起正确的合作体制与模式。除此之外,没有一个专门的政府部门负责校企合作工作。这样的现状使得学校与企业都想在合作的过程中实现个体利益的最大化,合作关系不断僵化。
2.人才培养规划不同步
学校与企业是两个不同的结构,在人才培养的目标与械也存在较大的差异。学校与企业的组织不同,组织的差异性使得学校与企业在合作的过程中具有一定的障碍。日前,学校与企业之间没有建立起一个良好的沟通渠道,也没有找到正确的沟通方法来解决二者之间的组织差异问题。学校对于人才培养具有严格的计划性,需要严格完成教育计划。而企业对于人才的培养是随着市场的变化而变化的,由企业的现有发展情况与未来的发展方向决定。一些企业在具有生产任务之时,学生可能不具备进入企业进行学习与实习的能力。而学生具有实习能力时,企业又不定具有合适的生产任务。这就使得高职院校与企业间的合作关系很难建立。
二、加强高职院校企校继续教育合作的对策分析
1.加强校企合作的法律法规建设
我国政府应当不同的国家借鉴校企合作法律法规建设制度经验的吸取,从我国的国情出发,建立出一套符合中国国情的校企合作制度。只有通过正确的政策与制度的引导,通过合理的法律法规的规范,高职院校校企合作行为才能更加规范。与此同时,还要建立起校企合作的优惠政策,鼓励我国的相关行业与现代化企业与高职院校进行合作,为现代化技术人才培养提供基础。政府更要鼓励企业安排业务水平较高的工作人员担任学生的实践指导老师,使学生的专业技能在继续教育中得到提高。
2.打造校企合作的有效平台
每一个地方政府应当重视起校企合作事件,从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出发,为完善经济结构,建立一个合理的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平台。政府应当安排一些工作人员组织校企合作的工作组,使之成为校企合作的重要交流平台,解决组织障碍问题。更要对校企之间的资源进行互通有无与优化配置,考虑到双方的利益问题。另外,在企业与行业、学校之间要建立一个教育规划小组,针对当代社会的企业发展需求与人才需求,对教育规划进行有效的调整。在填街塞巷内容与课程设置等方面与企业靠近。只有学校与企业的利益都得到满足,高职院校的企校继续教育合作关系才能成功地建立,促进当代学生技术水平的提高。
3.打造产学研一体的合作模式
高职院校与企业进行合作,最重要的目标就是解决学生的实践工作问题,使学生在实践当中发现自己的不足,快速进行提高。这就需要高职院校与企业之间要进行协作与协调,利用各自的优势,在满足个人发展的基础之上,更多地奉献学生。学校可以利用自己的人力资源优势,企业可以利用自己的生产实践优势,打造一个学生的实习基地,就企业的需求进行技术与产品的研发。这样的产学研一体的合作模式不仅可以将二者的利益关系进行最好的平衡,还可以为学生进行技术实践提供一个专用的场所。加强产学研一体合作模式是实现高职院校与现代化企业合作的重要方法,对于高职院校人才的培养有重要作用。
三、结语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培养人才的目的就是为了促进社会经济与文明的发展,而企业进行生产与运营的目的也是如此。本着二者共同的发展目的,笔者从高职院校校企合作中的问题出发,阐述几点解决合作问题的方法。希望二者解决好利益关系,进行资源的优化配置,以培养人才为主要目的,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促进当代高职院校学生技术能力与业务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彭莉莉.高职教育校企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J].沧桑,2010(10).
[2]田锐.浅论高职院校建立校企联动机制的必要性[J].时代人物,2007(11).
[3]袁绍成.国外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对我国高职表演专业的启示[J].艺海,2011(04).
[4]李晓兵,翟铮.高职院校教师资源配置有待优化[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01).
关键词: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继续教育;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3-0-01
加强高职院校与现代化企业之间的合作,对学生进行继续教育,对于学校的发展与企业生产效率的提高都有积极作用。深化校企作合作也是我国高职院校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方法,对于应用型人才质量的提高有重要影响。但是,就目前情况来看,我国的高职院校与企业在校企合作方面还存在政策制度以及人才培养计划方面的矛盾。加强高职院校企业校继续教育合作存在问题与解决对策的分析已经成为必然。笔者以此作为研究对象是有一定的社会现实基础与经济意义的。
一、高职院校企校继续教育合作现存问题分析
1.校企合作的政策制度不健全
国家与各个行政区域对于校企合作的政策支持对于高职院校校企合作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但是,我国的许多省份的政府没有发挥出政策在校企合作方面的职能,许多政策与法规落后。运行的不健全造成校企合作不够深入,合作关系不够稳定。另外,在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过程当中,政府的统筹协调功能没有得到发挥,没有给校企合作与工学结合提供必要的政策支持,也没有帮助其建立起正确的合作体制与模式。除此之外,没有一个专门的政府部门负责校企合作工作。这样的现状使得学校与企业都想在合作的过程中实现个体利益的最大化,合作关系不断僵化。
2.人才培养规划不同步
学校与企业是两个不同的结构,在人才培养的目标与械也存在较大的差异。学校与企业的组织不同,组织的差异性使得学校与企业在合作的过程中具有一定的障碍。日前,学校与企业之间没有建立起一个良好的沟通渠道,也没有找到正确的沟通方法来解决二者之间的组织差异问题。学校对于人才培养具有严格的计划性,需要严格完成教育计划。而企业对于人才的培养是随着市场的变化而变化的,由企业的现有发展情况与未来的发展方向决定。一些企业在具有生产任务之时,学生可能不具备进入企业进行学习与实习的能力。而学生具有实习能力时,企业又不定具有合适的生产任务。这就使得高职院校与企业间的合作关系很难建立。
二、加强高职院校企校继续教育合作的对策分析
1.加强校企合作的法律法规建设
我国政府应当不同的国家借鉴校企合作法律法规建设制度经验的吸取,从我国的国情出发,建立出一套符合中国国情的校企合作制度。只有通过正确的政策与制度的引导,通过合理的法律法规的规范,高职院校校企合作行为才能更加规范。与此同时,还要建立起校企合作的优惠政策,鼓励我国的相关行业与现代化企业与高职院校进行合作,为现代化技术人才培养提供基础。政府更要鼓励企业安排业务水平较高的工作人员担任学生的实践指导老师,使学生的专业技能在继续教育中得到提高。
2.打造校企合作的有效平台
每一个地方政府应当重视起校企合作事件,从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出发,为完善经济结构,建立一个合理的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平台。政府应当安排一些工作人员组织校企合作的工作组,使之成为校企合作的重要交流平台,解决组织障碍问题。更要对校企之间的资源进行互通有无与优化配置,考虑到双方的利益问题。另外,在企业与行业、学校之间要建立一个教育规划小组,针对当代社会的企业发展需求与人才需求,对教育规划进行有效的调整。在填街塞巷内容与课程设置等方面与企业靠近。只有学校与企业的利益都得到满足,高职院校的企校继续教育合作关系才能成功地建立,促进当代学生技术水平的提高。
3.打造产学研一体的合作模式
高职院校与企业进行合作,最重要的目标就是解决学生的实践工作问题,使学生在实践当中发现自己的不足,快速进行提高。这就需要高职院校与企业之间要进行协作与协调,利用各自的优势,在满足个人发展的基础之上,更多地奉献学生。学校可以利用自己的人力资源优势,企业可以利用自己的生产实践优势,打造一个学生的实习基地,就企业的需求进行技术与产品的研发。这样的产学研一体的合作模式不仅可以将二者的利益关系进行最好的平衡,还可以为学生进行技术实践提供一个专用的场所。加强产学研一体合作模式是实现高职院校与现代化企业合作的重要方法,对于高职院校人才的培养有重要作用。
三、结语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培养人才的目的就是为了促进社会经济与文明的发展,而企业进行生产与运营的目的也是如此。本着二者共同的发展目的,笔者从高职院校校企合作中的问题出发,阐述几点解决合作问题的方法。希望二者解决好利益关系,进行资源的优化配置,以培养人才为主要目的,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促进当代高职院校学生技术能力与业务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彭莉莉.高职教育校企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J].沧桑,2010(10).
[2]田锐.浅论高职院校建立校企联动机制的必要性[J].时代人物,2007(11).
[3]袁绍成.国外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对我国高职表演专业的启示[J].艺海,2011(04).
[4]李晓兵,翟铮.高职院校教师资源配置有待优化[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