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检察机关审查逮捕权制约机制研究

来源 :法制与社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ngrau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审查逮捕权作为一种国家公权力,具有权力本质带来的扩张性,如不加以限制,必将会扭曲审查逮捕权的行使目的,侵犯公民的权利。本文以权力制衡理论、人权保障理论、正当程序理论为基础,对我国检察机关审查逮捕权制约机制的现状和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进而提出完善措施。
  关键词 审查逮捕权 检察机关 公权力
  作者简介:杨树东,成都市锦江区人民检察院。
  中图分类号:D92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15)10-121-02
  一、我国检察机关审查逮捕权制约机制的现状
  (一)公安机关对检察机关审查逮捕权的制约
  一方面公安机关的执行逮捕权和检察机关的批准(决定)逮捕权的分离,从源头上对逮捕权进行了分权制约,通过分权避免了权力集中行使带来的制约无力。另一方面公安机关对逮捕措施有变更和撤销权,在认为犯罪嫌疑人不符合再适用逮捕措施的情况下,可以根据情况采取变更强制措施或撤销逮捕措施,通过对逮捕措施适用的事后审查达到对审查逮捕权行使的修正和制约。
  (二)犯罪嫌疑人权利对检察机关审查逮捕权的制约
  犯罪嫌疑人对检察机关审查逮捕权的制约是通过对其权利的保护和救济实现的。在审查逮捕阶段,犯罪嫌疑人首先应享有的诉讼权利是知悉权。知悉权是其所有诉讼权利中最为基础的权利,获知所应享有的诉讼权利是充分行使权利和防御权力侵犯的前提,是正当程序的必然要求,是实体公正的重要保障。 在审查逮捕阶段,犯罪嫌疑人还享有获得律师帮助的权利,通过律师的有效参与,可以对检察机关审查逮捕权形成有效的制约,防止后者超越职权以非法方式办案,给犯罪嫌疑人的正当权益造成侵害,给检察机关的公信力带来损害。
  (三)检察机关审查逮捕权的程序制约
  我国法律对检察机关审查逮捕权的程序的规范主要是通过设置逮捕的条件,规定审查逮捕案件受理、审查、决定的程序来实现的。我国刑事诉讼法为逮捕设置了三个方面的条件,分别是证据条件、刑罚条件、必要性条件。审查逮捕案件受理后,承办检察官对公安机关移送提请逮捕的案件从实体和程序两个方面进行审查。通常批准逮捕决定或不批准逮捕决定由承办检察官报部门负责人审核后,再报请分管检察长批准;重大案件应当经检察委员会讨论决定。
  (四)审查逮捕案件的质量管理制约
  我国检察机关通过案件质量考核管理机制、发生错案后的责任追究机制来加强对审查逮捕权的监督。近年来,检察机关纷纷成立了案件管理部门加强对案件的流程管理和质量考核。如今更是全面启用全国检察机关统一业务软件规范案件的网上办理流程,审查逮捕案件的质量在这种网上网下立体监督情况下可以得到有效的保障。现在检察机关更是实行办案质量终身负责制和错案责任倒查问责制,这些举措可以保证检察人员行使审查逮捕权时能够严格公正执法。
  (五)对行使审查逮捕权的检察人员的管理监督
  对行使权力的人进行有效的监督管理是权力制衡理论的核心要素。目前对行使审查逮捕权的检察人员的监督制约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在全国各层级检察机关试点推行主任检察官制度。赋予侦查监督部门的主任检察官在法律范围内独立行使部分审查逮捕案件的审查决定权,并要求其必须承担相应的办案责任;二是检察机关的检务督察制度。检务督察机构对承办案件的检察人员及其办案程序、办案质量进行全方位的过程监督。
  二、我国检察机关审查逮捕权制约机制存在的问题
  (一)公安机关对检察机关审查逮捕权制约存在的问题
  由于我国过往的犯罪态势和刑事政策的遗留,使得我国刑事诉讼程序中控制犯罪的目的大于人权保障的目的,构罪即捕的情况时有发生,这种情形带来的结果就是在我国的审前程序中以侦查机关为中心,“侦查模式特征明显”。在这种模式下公安机关和检察机关的分工协作,容易变成检察机关配合公安机关工作,互相制约也一定程度上变成了互相合作,不可避免的导致犯罪嫌疑人在审查逮捕阶段的诉讼地位变得孱弱。
  (二)犯罪嫌疑人及律师对检察机关审查逮捕权制约存在的问题
  在司法实践中,为了正确适用逮捕措施,很多地方都在推行逮捕必要性双向说明理由制度,这个制度要求公安机关提请逮捕犯罪嫌疑人时需要列明逮捕犯罪嫌疑人的必要性,要求检察机关在不批准逮捕犯罪嫌疑人时需要制作不捕理由说明书来说明犯罪嫌疑人无逮捕必要的理由。这一制度是正当程序和无罪推定原则的体现,但这一制度并没有设计让犯罪嫌疑人也参与其中,侵犯了犯罪嫌疑人的知悉权。犯罪嫌疑人获得律师的帮助,是其辩护权的延伸,能增强其对自身权利的保护,但在审查逮捕阶段,律师在参与审查逮捕程序方面的权利不仅有限,还缺乏保障。
  (三)以审查逮捕案件为中心的制约机制存在的问题
  第一,检察机关审查是否逮捕犯罪嫌疑人基本依赖于公安机关提捕时移送的卷宗,书面化办案情况突出,即使法律规定必要时应询问犯罪嫌疑人,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检察人员去看守所讯问犯罪嫌疑人时,一般只是简单的对犯罪嫌疑人在公安机关的口供进行核实,确认其是否涉嫌犯罪,并不会听取其对是否被逮捕的意见。
  第二,检察机关办理审查逮捕案件一般按照承办检察官审查、部门负责人审核、检察长决定的办案程序进行,这套程序行政化审批特征明显,不具有诉讼性,其决策的封闭性和不公开性缺陷突出。
  (四)以办案检察人员为中心的监督机制存在的问题
  第一,从实践看,主任检察官的身份认定存在问题,某些地方实行“一人双职”(既担任主任检察官、又是部门负责人),行政管理的思维向司法办案渗透的影响难以避免,检察办案行政化色彩依然浓厚。
  第二,虽然检务督察制度赋予了检务督察部门和督察人员事前的知情权、事中的现场处置、纠正权和事后的督察建议权。但由于缺乏强制性手段保障和配套措施配合导致督察建议常落实不到位,权威性和刚性不足,使督察建议常流于形式。
其他文献
本文旨在比较分析两地刑法中的不作为犯的异同,通过“小悦悦事件”引出中国内地与澳门在刑法中与实践中对不作为犯规定的不同,对两地现有的规定结合刑法典进行分析,着重比较
摘 要 近年来,湖北省宜城市人民检察院为满足人民群众对检察工作的新期待和新要求,以深入开展争创“六型检察院”(服务型、责任型、法治型、创新型、人本型、效能型检察院)和争当“六型检察官”(忠诚可靠型、学习思考型、干事创业型、专业职业型、文明规范型、亲民廉洁型)活动为主题,全力推行“阳光检察”,通过实施三大举措、搭建四大平台和开展五大项活动,有力地规范了司法行为,促进公正司法,提升了检察院公信力。  
[摘要]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高校毕业生人数的增加,大学生群体面临日益激烈的社会竞争,学业问题、就业压力和人际关系等问题给他们带来心理压力和困扰。如果心理压力得不到疏导和缓解会导致心理承受力相对薄弱的大学生陷入心理危机。心理危机危害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危害校园安定和社会和谐。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危机干预意义重大。  [关键词]大学生 心理危机 干预对策  [中图分类号]B844.2 [文献标识码]A
在国际科技合作项目的资助下,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与蒙古科学院天文与地球物理研究中心合作,首次在蒙古国境内开展了地磁和重力测量、宽频带流动地震台阵观测、岩石样本
颈部软组织结核在我国,特别是大中城市日渐减少。回顾性分析笔者援助摩洛哥期间,颈部结核性淋巴结炎等淋巴结肿大病例42例,报道如下。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法。”教师是引导者、组织者、激励者。教学理论与实践也清楚地告诉我们,教学的成败,归根到底要看学生自身的努力,所有教学效果都是以学生是否参与、怎样参与、参与多少来决定的。教师的全部努力都是为了学生的主动学习。这就要求教师走出传统的教学模式,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引路人”,激励学生去发现、引
民法原则和民法规则密不可分,共同构成了民法的理论基础,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我国法制化进程的发展,然而民法原则和民法规则并不完全相同,在一定范围内民法规范是民法原则的一种补充
善意原则(good faith)作为国际法基本原则之一,在世界贸易组织(WTO)争端解决机制(DSB)之中具有广泛的适用性。本文在对善意原则进行释义阐述及法律定性后,将结合DSB的代表性
从利莱森玛商标纠纷案中,我们可以发现一些问题:合法注册的商标是否也会对侵权?哪些情况下,合法注册的商标会侵权?如果仅是注册而不使用这样的商标会发生法律上的纠纷呢?这样的商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