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职学生数学自学能力的培养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engwei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国家新课改的不断推进,国家的教育教学水平得到明显的提升。同时,社会的发展为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更多的要求。要求教师对陈旧的教学方式进行改革,不断探究合作自主的教学方法。教师要能够利用有效的课堂教学,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要根据新课改的要求,切实执行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创设相应的情境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变被动为主动,自愿的加入到学习的全过程当中。从而有效的培养他们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主动性,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课堂学习的主人。因此,本文将针对自主学习对学生能力培养的优势,具体的分析和解决如何在中职数学的教学课堂中实现学生自主学习。
  关键词:中职学生;数学;自学能力;培养
  一、 前言
  自主学习,就是教师采取一定的教学方法,对学生的能力进行培养,促进他们对学习的认识,进行主动的学习,将自己当做学习的主人。它主要是强调学习的主动性和自控性,对学生的学习能力进行开发,通过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动性的开发,促进学生自我发展,自我实现的过程。因此,如何在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顺应时代的需求,在中职数学课堂上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进行有效的培养,就成为了当前教学中最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 转变教师传统教学观念
  促进学生进行自主学习,首先需要将教师的教学观念进行改变,促进他们培养生的学习兴趣,能够进行积极主动的学习,愿意参加到教学活动中。在传统的中职教学环境中,由于中职学生大多是因为不能上普通中学,而选择的中职,所以他们的知识素养相对较低,學习习惯不是很好,导致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常常实行灌输式教育,而且实行放养式的教育,导致学生丧失学习兴趣,无法提高成绩。因此,要想促进学生的数学自学能力,还需要教师改变自己的教学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能力。
  例如:教师在讲解指数增长的教学知识时,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对课程进行具体的分析和设计,要能够因材施教,在教学的过程中利用计算机技术,给学生播放关于指数增长的案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积极的加入到教学活动中。这样的教学方法可以促进学生进行积极的学习,自愿加入到教学环境中,实现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促进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三、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只有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促进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自愿加入到教学环境中。因此,培养中职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教师应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在教学中对教学内容进行设计,采取情境创设的教学方法。
  例如:在讲解函数应用题的时候,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在课前做好教学设计,让学生进行课前准备,在教学活动开始时,教师叫同学们进行情境再现,将教材中的应用题情景进行还原,在市场买菜,对不同的优惠方式进行思考,选择最合适的方法进行购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存在于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拉进学生与数学知识的距离,降低陌生感,促进他们增加对数学的兴趣,愿意进行自主学习。这样的教学方法,对学生具有一定的激发作用,可以在锻炼他们自学能力的同时,增加学生对数学的实践能力。
  四、 通过教学方法的创新,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对学生的探究能力进行培养,是促进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内容,它能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形成探究意识,在遇到自己不理解的问题的时候能够进行自主学习,进行积极主动的探究。因此,教师应该在教学的过程中对学生的探究能力进行培养,促进学生的积极参与。
  例如:教师可以在讲解二元一次方程知识的知识培养时,根据教学内容对课堂的教学方法进行设计,采取小组合作的教学方法。在开展教学活动之前,给同学进行合理的分组,要优差互补,并且给每个学生都分配一定的任务,保证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加入到教学活动中,然后根据教学目标和课程内容对问题进行设计,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根据教材的例子,让同学先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然后让学生说说这样的题目还是不是有其他的解法,然后让他们进行小组讨论,进行自主学习,进行思维的转换。最后,让学生们将讨论的结果在全班进行分享,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深层吸收。这样的教学方法,可以在讨论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实现自主学习的课堂氛围,将彼此的思维进行交换,开拓他们的思维方式。实现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
  五、 对课程进行合理的安排,促进学生的课后复习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不能只从学生的课堂时间进行入手,还应该对学生的课余时间进行利用,才能有效实现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课堂学习的进行结果,为学生安排适当的课后作业,促进他们对课堂知识进行吸收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实现教学目标。
  例如:教师在讲解概率相关知识的时候,在课堂上将知识对学生进行传授,然后在课程结束之前,教师让学生根据在教学活动中实现的教学方法,或许是小组合作,或许是辩论赛的形式,为学生设置课后内容,让学生对课堂讨论的知识进行总结,对自我学习进行评价。然后教师要对这样的设置进行审核。这样的教学方法,可以促进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对知识进行自主的吸收,还能在进行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对自己的学习结果进行检测,方便对自身进行取长补短,促进自身的不断完善,增加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六、 结语
  对中职学生的数学自主学习能力进行培养,需要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对教学方法进行创新,对教学内容进行设计,采取情境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以学生为课堂主体的课堂教学,并在最后为学生设置合适的课后作业,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教学质量,实现国家教育的不断发展进步。
  参考文献:
  [1]赵自伟.浅谈学生数学自学能力的培养[J].学周刊,2016,04:94.
  [2]边红霞.如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数学自学能力[J].学周刊,2017,12:101-102.
  [3]杨世霞.浅谈中职生自学能力的培养[J].才智,2015,29:147.
  [4]林成富.浅谈初中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初中数学“指导自主学习”教改尝试[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8,12(15)369.
其他文献
摘要:“生本教育”的意思就是以学生自身需要为出发点,让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人公,然后加深学生对于知识点的认识,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小组合作可以增加学习的趣味性,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也学会互相帮助。本文作者结合自身经验和我国教育体制,展开讨论生本教育下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路径探索。  关键词:生本教育;小组合作;小学数学  “生本教育”是由郭思乐创建的一种教学理念和教育方式,它的宗旨
背景:内皮细胞功能障碍和氧化应激是心血管疾病发生发展的主要机制,慢性肾脏病(Chronic renal disease CKD)患者体内尿毒症毒素堆积是并发心血管疾病的高风险因素;其中蛋白结
摘要:在高中数学教学中,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降低数学知识的难度,加大学生学习数学的内驱动力,要根据课的内容灵活运用不同的导入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用简单的数学习题做铺垫,降低新数学知识的难度,要精心设计奇异的数学问题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内驱动力,不断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  关键词:高中数学;激发兴趣;降低难度;精心设计;增加驱动力  高中数学学科与其他学科相比学习内容较为抽象,无论是新手教师
摘要:小学应用题一直是数学教学重点与难点,学生没有较大的学习兴趣。新课程背景下,强调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尊重学生主体地位。而怎样在小学应用题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成为教师重要研究课题。对此,笔者根据多年教学经验,就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进行简要分析。  关键词: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学习兴趣;方法研究  兴趣是人最好的老师,数学作为小学重要学科贯穿教学始终,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
摘要:在新课改不断深入的背景下,对于教学要求越来越高,尤其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小学数学课程整合主要是把数学学科内容和信息技术相结合,以在吸引小学生对数学课程学习兴趣的同时,提升小学数学教学水平。在此环境下,本文重点分析新课标下,小学数学与信息技术的有效整合,以在促进小学生学习的基础上,还能进一步提升小学数学教学效率。  关键词:小学数学;信息技术;整合  一、 引言  新课程改革明确要求将教学课程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