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教学情景创设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来源 :金色年华·学校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yyy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以提高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质量为目标,新课标实施要求在教学中,教师应更多地注重课堂教学情景的创设,为学生创设出一个和谐、民主、宽松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更多地参与课堂教学,变教为导,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品尝学习的乐趣,做到师生互动,“宾主尽欢”。
   关键词:教学情景 师生互动 学习氛围
  
  过于紧张的课堂气氛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死气沉沉的课堂气氛更不会生出高效,只有在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中,学生才能愉快轻松地接受一切。而课堂的这种课堂气氛要靠教师的烘托,只有教师创设出良好的教学情景,才能点燃学生的激情,使师生在感情上产生共鸣,形成和谐活跃的课堂气氛,教学活动才能得以顺利进行,教学质量才能发生实质性的提高。语文教学亦不例外,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必须用饱含情感富有启发性的语言再现作品中所表现的思想,创造出其乐融融的课堂教学情景,让学生在课堂上“自由的呼吸”。下面就语文课堂教学情景的创设浅述几点体会。
  
  一、课堂的起始和结束环节教学情景的创设
  
  无精打彩的教师只能使学生昏昏欲睡,一堂课要想收到良好的效果,教师在课前必须调整好自己的状态,在课的起始便要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教学要求创设一种宽松和谐的课堂教学情景,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是一件轻松愉快的事。
  初中教材中《乡愁》描写的是一位海外游子对祖国大陆深切的思念之情。这对从未远离故乡的初一年级学生来说难以体验和理解这种感情。一位语文教师在教这篇课文时为学生创设了这样一种和谐轻松的教学情景:在引出课题之前,先播放了一手首学生熟悉的歌曲《我的中国心》,在师生同唱“洋装虽然穿在身,我的心依然是中国心,我的祖先早已把我的一切烙上中国印——就算生在他乡也改变不了我的中国心——”。同学们对歌词里流露出的对祖国故土深切的怀念之情深有感触,沉浸在充满浓浓的怀念之情的氛围之中,在学生们正热情高涨的时刻引入了对诗人于光中所作的《乡愁》的学习。接着这位教师又播放起了一段“二泉韵乐”,在幽雅音乐旋律的伴奏下,教师开始了饱含激情的范读,再现了诗人的感情。这位教师用幽雅的旋律和适宜悦耳的音质创设出与作品内容相宜的教学情景,用优美的音色渲染了课堂的气氛,使学生们在轻轻松松的学习气氛中很容易就抓住了本课的学习重点:表达了海外游子对故乡、对祖国大陆的深切的怀念之情和对台湾回归祖国大陆的期盼之情。从而提高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在一堂课结束时,教师可以通过设置一些悬念情景,有意留给让学生自己回味思考的内容,激发学生继续学习的兴趣。如一位教师再讲完《孔乙己》时,向学生提出“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这句话中的“大约”和“的确”是矛盾的,可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呢?这样的问题就激发了学生思维和继续学习的动力。
  一节成功的语文教学课,不仅要有能吸引人的开头,而且也要有回味无穷的结尾,要让学生能够产生一种迫不及待的想继续学习的浓厚兴趣。这样的教学才能使学生在学习掌握知识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发散思维的能力。
  
  二、课堂讲授过程中教学情景的创设
  
  在教学中,教师要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创设富有感染性的教学情景启发学生展开联想和想象,把学生引入文章所描述的情景当中,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产生情感上的共鸣,由此来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著名的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学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做到把课堂还给学生,开放学生的情感,为学生创设民主、宽松的课堂教学情景,留给学生学习活动较大的自由空间,教师要通过不断的设疑激趣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让学生积极的参与,主动的选择,从而使学生产生创新的欲望。师生之间和生生之间的情感调动是形成良好教学情景、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的动力之源。如教《背影》一课时,教师要抓住课题及时设悬提问题。谁的背影?是静态的还是动态的背影?文中对背影的描述是一次大特写,还是几组背影?孰详孰略?这些问题是学生们最想了解的,于是学生在听到教师提出的这些问题之后,很快就能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望和主动参与学习的愿望。
  悬念情景的创设,主要是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产生对问题急于追问下去的心理,刺激学生去积极思维。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给学生创设愉悦的教学情景,为学生形象、逻辑、创造等方面的思维提供契机。
  
  三、课堂训练过程中教学情景的创设
  
  语文教学不仅要求教会学生一定的知识,而且还应该教会学生学习的能力,使学生从“学会”到“会学”,逐步学会如何学习生字词,如何读懂课文,如何赏析优美句段,如何作文等自主学习的能力。因此,在语文学科教学中少不了对学生训练的环节。当课堂气氛浓烈,学生情绪高涨时,教师应适时的结合课文内容给学生提供自主参与的机会,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从而达到强化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课堂训练的方式有多种多样,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的内容并结合学生的特点采取相应的训练方法,如让学生复述课文内容或让学生分角色有感情的朗读;或组织学生以小组形式讨论;或以小品、哑剧、音乐剧、舞蹈等各种文艺形式来表现。让学生们根据自己不同的感受和理解,用自己喜爱的方式展现课文的内容和精神,此时的教师应充分地融入到学生的中间,激励学生想读就读,将读书的兴致及时转化为自我体验;激励学生想说就说,将心中所感所思及时表达;激励学生求异思维,异想天开。这样学生的灵活性才得以激活,求知欲、表现欲才得以满足。
  “学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只有在宽松愉悦的情景下展开的课堂训练才能加深学生对课文学习内容的理解,同时也能培养起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和相互合作的能力。
  总之,一节有意义的语文教学课不在于教师讲了多少,而在于学生掌握了多少。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应更多地注重课堂教学情景的创设,为学生创设出一个和谐、民主、宽松的学习氛围,多让学生思考,充分挖掘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让学生更多地参与课堂教学,变教为导,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品尝学习的乐趣,做到师生互动,“宾主尽欢”。
  
  参考文献:
  1、中小学教育管理
  2、 新课程理念与教学策略
其他文献
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而发展学生想象,则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  所谓“想象”,是指在原有感性形象的基础上,创造出新形象的心理过程。没有想象,就没有创造,无论创造想象还是再造想象,对人类进行创造性劳动和掌握知识经验都是非常重要的。  怎样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我在语文教学中进行以下尝试:    一、运用插图,启发想象    我国著名老教育家叶圣
期刊
近年来,国际国内对于传统文化特别是传统节假日尤为关注。2004年韩国“端午祭”申报非物质世界文化遗产事件在中国引起轩然大波,关注本民族传统节日的呼声越来越高。同年,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人民大学校长纪宝成教授在首届中国社会发展政策高层论坛上倡议将清明、端午、中秋、重阳等中国传统节日确立为国家法定假日,该提案受到社会各界的纷纷响应,政府也于2008年予以正式实施。  我们说,文化在国家与民族发展中占有举
期刊
学生可分为三类,一类是学习纪律都差,人称顽固派;一类是学习差守纪律,人称绵羊派;另一类是学习成绩好,但不守纪律,人称势利派。我面对这样的差生,正确对待,心里不产生歧视,不将其视为“废品”,视为“垃圾”,而是想办法,动脑筋,善于研究,寻找“症”点,寻找“疗”法,使其“起死回生”。在物理教育教学过程中,探索一整套适合他们的接受方法,转变了许多差生,使他们对物理感兴趣,对物理这门功课产生浓厚的求知欲和好
期刊
摘 要: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怎样传道授业解惑?我私下认为:老师必须培养学生健康的、良好的思维品质,使学生的思维具有深刻性、创造性、灵活性、批评性的特点。这就要求老师要善于运用灵活多样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历史 教学 方法     初中历史教学方法新探传统的历史教学法只强调教师的讲授作用,而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压抑了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也束缚了学生主体性的
期刊
何为兴趣?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进行某种活动的一种倾向性意识,其基础是生活的需要。人的需要是多方面的,有物质的,有精神的。音乐的兴趣属于精神需要。心理学认为:人的情绪和兴趣,对人的认识活动有着积极的影响。情绪高涨、精神焕发,学习工作就积极主动。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能够让人更多地接触该领域的内容,让人积极主动地寻找答案,让人在不知不觉中复习或重温。兴趣还能够激活思考。在很多时候,
期刊
摘 要:为实现新时期人才培养目标,热能工程专业大学本科阶段教学独立设置了《热工实验与技术》课程。本文通过对已经修读过该课程的本科生所进行的随机问卷调查,对其结果采用多元统计中的主成分分析法进行了主成分分析和解释,确定其主要影响因素,从而达到能够针对主要影响因素提出了相应对策的目的。   关键词:主成分分析 实验课程改革 问卷调查    1.引言    实验教学是每个教学阶段的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是
期刊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拓宽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阅读教学中,积极引导学生体会文本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就能使学生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从而获得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卢沟桥烽火》一文,第二、三自然段中,分别有一个关键词语——严词拒绝、恼羞成怒。前者写中国士兵理直气壮的拒绝,
期刊
小学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难点。课堂上,单纯依靠教师的语言描述,要求学生进行一定的思维创作,他们也感到很困难或无从下笔,特别是小学生,他们往往怕作文,把作文当作苦差事。那么,如何在习作指导中,创设相关的教学情境,开拓学生写作思路,为学生习作开辟自由、想象的空间呢?我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尝试:    一、创设观察情境,培养观察力    观察是人们认识事物的起点,是迈向创
期刊
一、自然教学中“探究”意义的理解    自然教学中学生的探究活动,是指学生从对自然事物的不知,经过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像科学家那样自行探求达到认知的过程。在这个认识过程中学生始终是主角,认识过程中的驱动力也来自学生自己。可以说“探究”的过程是学生“独立”的行为。  多年的实践研究,我们认为构成“探究”的结构是:学生确定的探究目标;学生具有的探究基础;科学探究的方法;学生探究的氛围。这些无一不是以学生
期刊
摘 要:我们可能把学习和习得有机地结合起来,尽量加大语言信息刺激量,创设良好的语境,在搞好学生阅读理解能力训练的同时,在课堂教学中加强对学生进行听说能力的培养,在交际中学英语。  关键词:教学 听说能力 培养    美国学者Krashen在他的第二语言习得理论中指出,发展外语能力主要依靠两种途径:语言学习和语言习得。语言学习指有意识地学习外语的知识(包括语法、规则、语音、词汇知识),而语言习得类似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