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情暖心,以情激人,以情育人

来源 :文教资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nda543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语文课堂是实施情感教育的重要阵地。在实际工作中,语文教师要树立有情人的形象,上课时精心设计好导语;充分挖掘文章中的情感因素,在讲析中让学生领悟情感;在诵读中,让学生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从课文内容中引申出生活话题,引导学生思考、写作,再次巩固情感,从而达到提高学生情商、培养人才的目标。
  关键词: 中职生 语文教学 情感教育
  
  教育是要培养有感情的人。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情感教育已成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它关注教育过程中学生的态度、情绪、情感及信念,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和身心健康。只有充分发挥情感教育的功能,才能使素质教育真正落到实处。中职生大都是现行教育体制下的“失败者”,究其原因,不在于他们智商低,而在于他们情商较低,如自卑、冷漠、脆弱、自制力差、缺乏恒心等。中职学生迫切需要情感教育,渴望情感的滋润。
  语文课堂是实施情感教育的重要阵地。《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中明确指出:“教师要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熏陶感染、潜移默化的功能。要尊重学生的感受与情感体验,同时要重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正确引导。”语文教学过程既是一个“传道、授业、解惑”的认知过程,又是一个陶冶学生情操,引导学生走向正途的情感过程。语文教学要完成教书育人的任务,就必须重视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语文教学内容的特殊性也有助于情感教育。“文章不是无情物”,语文教材大部分选用了文质兼美的文章,各种体裁的文章都蕴含着或表现出丰富的情感,在教学中,情感丰富的教师往往能将这些情感充分挖掘出来,渗透到课堂教学之中,声情并茂、挥洒自如地以声激情,以声传情,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激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教师要做有情人,树立良好的情感形象,以情暖心。
  语文教师要始终保持对工作、对学生的满腔热情,上课时提前几分钟到课堂,和学生聊聊天,听听他们的心声,看看他们的日记,写上几句或建议或温情或鼓励的话;上课时,情绪饱满,声音含情,对学生多一点鼓励和赞美,少一些批评和责难;课后对于学生活动,如演讲、辩论、学习经验交流、学生干部竞聘等给予积极支持和引导。白居易说得好:“功成理定何神速,速在推心置人腹。”教师对学生讲话,也要真诚真切,不矫揉造作,将心比心,保持自我本色,从而营造出师生情感交融的氛围,建立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亲其师,信其道”,让学生因为喜欢语文老师而喜欢语文。
  2.精心设计导语,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情境。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语文教师要精心设计好第一堂语文课,争取给学生留下深刻而美好的印象,让他们觉得语文老师学识渊博,谈吐幽默,为人和蔼可亲,更要让他们领略到语文学习的乐趣,从而激起学好语文的兴趣,最好能达到既喜欢语文老师又喜欢语文课的效果。水到渠成之后再告诉他们学好语文的方法,并提出要求,这样学生就能心平气和地接受。
  具体到每一课,教师要精心设计导语。捕捉到课文的动情点,以丰富的感情积累和知识底蕴纵情渲染,创设一个富有感染力的情境,引导激发学生入情入境。魏书生说:“好的导语像磁石,能把人们分散的注意力一下子聚拢过来。好的导语又是思想的电光石火,能给学生以启迪,催人奋进。”如学习《合欢树》一文,我的导语是:“和家欢乐是多么美好幸福的事情,孟子曾说:‘君子有三大快乐,父母健在,兄弟平安,这是第一大快乐;上不愧对于天,下不愧对于人,这是第二大快乐;得到天下优秀的人才进行教育,这是第三大快乐。’但人生总是充满遗憾,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我们就一起来看看,著名的残疾人作家史铁生是如何围绕合欢树寄托她对母亲的思念与感激的……”
  3.充分挖掘文章中的情感因素,在讲析中让学生领悟情感。
  情感是需要体验的,如果学生从未体验过某种情感,就是很难对这种情感有深刻认识的,更谈不上珍惜这种情感。列宁说:“缺乏情感的认识便失去了认识的深入,人的思想只有被浓厚的情感渗透时,才能得到力量,引起积极的注意、记忆和思维。”因此,我在讲析课文时,力求使学生领悟情感。如在讲析《认识父亲》时,我引导学生回忆讲述“父亲给我印象最深刻的一件事(或一句话)”,以此入手,激发学生对父母亲的感激、尊敬之情,再通过文章中七个动人的故事和七位平凡而伟大的父亲形象,加强学生对父亲为子女无私奉献与深沉之爱的认识,从而增强学生对父母爱的理解与尊重。不仅对父母家人,而且对那些帮助过我们的人,我们也要怀有爱心,心怀感激之心。于是,语文教材上又有了《学会感恩》一文,让学生怀着感恩之心对待父母、老师的付出,用感恩之心对待别人的善举及他人的帮助,从而以实际行动帮助他人,回馈社会。一个有了感恩之心的人,决然不会是个冷漠、麻木不仁的人。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认识活动与感情是紧密联系的。任何认识活动都是在一定的情感诱发下产生的。在教学中,我们要积极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寻找与文中的生活相似体验,使学生的情感和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进而更好地进行教学实践活动,这样往往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在诵读中,让学生与作者取得情感共鸣。
  语文教学本身是语言教学,所以教师应重视朗读,充分利用课文语言的音韵美、节奏美来教育学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及情感,让他们把上课当成是一种自觉的欣赏,以达到理想的学习效果,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在范读课文时,自己要先进入角色,深入体验课文中的情感,把握课文中的感情基调。如学习胡宏伟的《长江之歌》,范读时要把握住作者对长江的赞美、依恋之情,以及华夏儿女努力建设祖国的英雄气概,读之,令人豪情满怀。朗读《弯弯的月亮》时,要用轻柔、婉约的声音读出浓浓的思念、淡淡的悲伤,让学生想到自己遥远的故乡、逝去的童年快乐时光。其实,对文章的深刻理解,不是教师讲出来的,而是经过对文章的多次诵读逐渐感悟到的。而且,充满激情的诵读,会使学生脑海里有情有境,进入深层次的感情体验。
  5.从课文内容中引申出生活话题,引导学生思考、写作,巩固情感。
  语文的内容与实际生活息息相关。语文教师要擅长把学生从课文中引向现实生活;要擅长架起语文课文与生活之间的桥梁。“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生活是个大课堂,它的教育效果和教育意义远远大于我们的课堂教育。在教学中我们如果有意识地把现代社会生活中的一些生活场景和教学内容联系起来,那么它的教育效果比单纯说教的效果不知要好上多少倍。陶行知先生提倡“活”的教育,就需要不断从社会生活中引入活水,随时随地引导学生进行口语交际训练。叶圣陶说:“我们讲活的教育,就要随时随地地拿些活的东西去教那活的学生,养成活的人才。”例如学习《我很重要》一文,课堂中学生很容易和作者产生共鸣,受到感动。但年轻的心灵也是特别健忘的,所以有必要通过作文、日记、读后感等作业的形式让学生进一步感悟与思考,巩固情感。
  情感教育是学生掌握知识、发展智力的催化剂,是培养学生具有丰富情感、健全人格,创新能力的重要因素。因此,结合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特点,语文教师必须在情感上下功夫。以情感教育为突破口,提高学生的情商,从而为他们的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其他文献
本刊讯 2015年1月8日上午,由江阴市委宣传部、市文联主办,江阴市市书画院承办的澄江一道月分明——江阴市书画院专职画师丛书首发式暨作品展在市展览馆隆重开幕。中共江阴市委常委、宣传部长袁秋中,无锡市文联副主席董晓、秘书长潘基峰,江阴市文联主席王敏、文广新局局长蒋青等领导出席活动。此次展览重点展出了徐剑鹏、鲍仁达、夏国贤、许建铭、夏晓云、耿明霞、陈亮、许琰等8名专职画师近期创作的60余幅书画作品。开
摘 要: 语文学科自身所具有的人文精神,决定了语文教学具有诸多教育功能,其中包括成功教育。语文教师利用语文学科的优势进行成功教育,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激发其追求的欲望、探索的热情,直至拥有成功的人生。  关键词: 语文教学 成功教育 综合素质    语文是多门学科的基础,也是学生学习做人做事的基础,语文学习对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有着巨大的潜在影响。语文学科自身所具有的人文精神,决定了语文教学
摘 要: 本文通过亲爱父母、尊师爱友、爱国爱民、辨“丑”远“恶”来谈论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进行亲情教育,即德育与美育相结合的教育。  关键词: 语文教学 亲情教育 德育 美育    语文,因其独特的性质和作用,对学生具有独特的德育和美育功能,而亲情教育则是发挥这一功能的最佳方式。亲情教育以与学生关系的密切程度为起点,进而推己及人,使学生在美的熏陶感染中获得健康的审美感受,逐步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和良好的道
摘 要: 专业实践是检验学生理论水平和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的最佳途径。新闻与传播学院为培养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感的媒体从业者,十分注重加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教育。韶关日报社会实践模式,有效地融合了社会实践和专业实践,既检验考察了学生的新闻采编写等专业水平,同时通过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报道又有利地提升了大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  关键词: 社会实践 专业实践 韶关日报社会实践模式 思想政治教育    一、引言  
摘 要: 谭盾,享誉全球的作曲家, 被称为“东方的凯奇”。他的作品得到海内外音乐界的一致赞扬。他在借鉴中国民间音乐元素的同时, 结合现代音乐创作技法, 将这些元素进行发展与升华。他的每部作品都在音乐创作中力求创新,赋予了音乐新的生命,同时也给我们音乐创作带来了新的空气,即摆脱了19世纪共性时期的固定创作模式。这是一种思维的革新,一场创作理念的革命,是作曲家采用了新音响、新思维、新结构、新模式的一种
运用数字动画纪录形式对韩国佛教建筑美学及其哲学思想的探索,是一种创新的“表现”形式,为神圣文化的视觉化提供了一种独特的表达方式。动画纪录片《一心》①。包括四个部分:松广寺建筑整体布局、木制建筑的建造过程、建筑美学以及蕴含其中无形的哲学思想。文章研究内容如下:与特别关注主观性概念纪录片的一般风格相比,动画纪录片的特性是什么?《一心》如何采用动画纪录片的形式在数字屏幕上可视化韩国佛教文化?通过考察《一
摘 要: 随着课改的深入研究,本文作者发现小学中年级段朗读存在着一些不可忽视的现状,感觉到语文教学中朗读有效性指导的重要性。提供有效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是现今语文创新教育的着力点。针对教学中出现的一些朗读问题,作者进行了一些尝试。  关键词: 小学中年级朗读 有效指导 预设与生成    随着课改的深入研究,我发现小学中年级朗读存在着一些不可忽视的现状,感觉到语文教学中朗读有效性指导的重
中国画因其久远的历史沉积从而显示出的雄厚的传统分量,使得其在数千年来没有人能推翻之一,这点与书法同命运。因为理论上“书画同源”的明确提出远远晚于先人在此前久远的艺术实践。从逐一出土面世的诸多新石器时期的陶物上的刻画符号便可作清楚的见证。线条的初始意义在传统书画的启蒙时期几乎进程同步——书法中的线条的多边组合(象形)来源于对具体物的形的描绘和表达。当然。其终极目的是指向指事与记事。而恰恰这种对“形”
摘 要: 薇拉·凯瑟的《我的安东尼亚》描写了美国早期女性移民者的拓荒开垦生活,塑造了坚强不屈的拓荒者形象。本文作者力求结合自己对女性的态度,从该小说层叠的叙事角度分析,解读小说中女性角色并未被赋予话语权这一事实。  关键词: 《我的安东尼亚》 性别 权力 层叠叙述 话语权    《我的安东尼亚》是薇拉·凯瑟的边境小说之一,通常被定义为是一部赞美早期拓荒女性坚韧不屈精神的作品,“《我的安东尼亚》表现
摘 要: 卡尔·比勒的语言符号观集中体现在其语言工具论模式中,他在对语言功能进行区分的同时,定义了三种不同功能的语言符号。皮尔斯符号学说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就是对符号的分类,根据符号与指称对象的关系提出了三种不同类型的符号。两者都肯定了符号功能及主体人在符号意义诠释中的不可缺少性,但比勒研究重点仅是语言符号,而皮尔斯则对整个世界中各种符号现象作出研究,更具全面性与解释力。  关键词: 卡尔·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