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音乐多一点“新鲜”

来源 :文教资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rq_sj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谭盾,享誉全球的作曲家, 被称为“东方的凯奇”。他的作品得到海内外音乐界的一致赞扬。他在借鉴中国民间音乐元素的同时, 结合现代音乐创作技法, 将这些元素进行发展与升华。他的每部作品都在音乐创作中力求创新,赋予了音乐新的生命,同时也给我们音乐创作带来了新的空气,即摆脱了19世纪共性时期的固定创作模式。这是一种思维的革新,一场创作理念的革命,是作曲家采用了新音响、新思维、新结构、新模式的一种探索,值得我们学习与借鉴。
  关键词: 谭盾 音乐创作 创新 探索
  
  一、谭盾
  
  谭盾,被誉为“东方的凯奇”,一个中国音乐的先锋人物、一位让世界震撼的中国音乐家,他的魅力在哪儿?他以一曲《卧虎藏龙》问鼎奥斯卡这个每个音乐家梦想获得的奖项,他是怎样能做到的?他的作品始终伴随着批评和质疑,但怎么会又有数不尽的追求者呢?作为一个被贴着另类标签的作曲家,他到底是在游戏音乐还是在创作音乐?这位湘籍作曲家,把他那挥不尽乡土气息的音乐带向了世界,被世界所接受,那他所追求的音乐道路又在何方呢?
  1978年,谭盾考入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并取得作曲硕士学位。1979年,22岁的谭盾创作的第一部交响乐就因为用了鼓、萧等当时被认为前卫的音色引起争议,他坚持在声音、技术上的不断创新,所以被很多学者认为是中国音乐的先锋派。
  
  二、谭盾作品
  
  初识谭盾,是由于《卧虎藏龙》。后来有机会在湖南大剧院听到上海交响乐团献演谭盾的《永恒的水》。“水乐”对我来说一个陌生却有新奇的名词。舞台上演员们端着那些不同体积盛满水的器皿,并在其上敲打拨弄,发出的水声与交响乐队朴素的、极富民族韵味的旋律相互交融。不同的音高、不同的音色、多彩的节奏夹杂着若有若无的旋律,仿佛梦幻的天籁。当时我接触音乐不久,也不知道用传统的审美去评价一部作曲家的作品是否优秀,但却深深地被他那异样的音色所吸引和震撼。我觉得很美,它触动了我心灵最深处的某根琴弦。直至今日,那时记忆还是如此深刻。
  从那时起,我对谭盾开始感兴趣并有所了解。翻开其作品目录,聆听着,每一部作品都会让你找到“新鲜”的元素,也许某些技法已经使用过,但是谭盾永远会给你不一样的感觉。他的作品让我们反思:也许我们的创作中也需要某种“新鲜”,或许就会成为某个经典。
  谭盾的《乐队剧场1:埙——为十一个陶埙,乐队及乐队队员的人声而作》。音乐先由一组陶埙杂乱无序的吹奏开始,接着在提琴持续的低音衬托下,埙在低音区用颤音吹奏出一段悠远而悲凉的旋律,呈现出一种古老而又神秘的气氛,让人不由得想到远古时代的荒凉和空旷,从而陷入深深的沉思之中。全曲虽为单一声部,但谭盾巧妙地利用了埙所特有的枯燥。谭盾在《乐队剧场Ⅱ:Re》中更是匠心独运,作品仅用一个Re音贯穿全曲,所运用的发展手法也是多种多样,每一次发出的音响效果都不一样。该曲中,谭盾还创造了一种无固定音高的音区记谱法,在不同的音区上配上用英文翻译的中国古典诗剧“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由歌唱演员按曲子所标的音调呤唱出来。曲调时起时伏,大有古人呤诵古典诗词时摇头晃脑吟出的抑扬顿挫的韵味。不仅如此,谭盾独特的构思还体现在,在演出时要求全体演奏员在演出中要大喊、大叫、大唱,指挥也不例外,同样要叫喊,同时观众也要参与其中。另外,在曲中还用木管乐器的发音哨片和銅管乐器的号嘴来模仿鸟鸣和昆虫的鸣叫,并特意加上了流水的声音。最出乎意料的是,在全曲即将结束之前,整个庞大的乐队发出的各种音响与全场观众的呐喊声台上台下形成互动,汇成了一片热烈的狂欢的声音的海洋,当人们的情绪达到沸腾时,各种音响戛然而止,全场陷入一片此时无声胜有声的寂静中,随后舞台上出现一位演员用手拨弄着水,发出水的自然音响。这是一种创作,又蕴含着无限的创新。“东方的凯奇”永远没有停止他与“偶然”的碰撞,每一次碰撞都会有新的火花,都会给人带来别样的感受,让人们更深刻地体味人生。
  《鬼戏》是一部多媒体、文化的综合艺术作品,灯光、舞美、表演和声响综合表现,也是在文学戏剧美术和音乐共同作用下的产物。巴赫的理念与中国民歌《小白菜》的对位暗喻着中西方相通的世界主义思想。
  《地图》则给人带来了不一样的视觉与听觉上的双重冲击。谭盾把多媒体景观音乐《地图》的演出场所置于自然世界中,如《地图》录制地点选在沱江上,实际上还是体现了凯奇的整体音乐的观念,让流水声、风声等都参与了音乐的表现。另外,谭盾也在音乐欣赏范围方面进行了新的探索。过去由于试验音乐、新音乐音响太特别了,因此他只有很少的听众;现在他用多媒体的形式把音乐创造的“根”展示出来。这样人们对乐器所奏出的特殊音响,如在提琴上抠抠琴弦、敲敲打打(模仿打击乐)等创造就容易理解。《地图》有九个乐章,每个乐章都用一个地道的乡土音乐文化中独立的形态来命名,如《傩戏与哭唱》、《飞歌》、《吹木叶》、《打溜子》、《舌歌》,另外,还用民族乐器名称直接命名,如《石鼓》、《苗唢呐》。他虽然采用了西方交响乐中“乐章”的叫法,但实质是民间音乐中“联曲体”的结构形式,对民族民间文化的继承。可见,艺术的生命就在于创新,以往的谭盾就是以突出的叛逆性格、鲜明个性特点、勇于突破传统的艺术观念、打破常规的创新而引人注目的。
  而《夜宴》中谭盾对这次配乐大餐又做了一次大胆尝试——多处运用钢琴这种音色现代、和影片并不相干的西洋独奏乐器,不论情感的主题还是激烈的打斗都离不开它,成为配乐中最突出的音色。钢琴和民族打击乐器的合作,以及悠长、具有沉淀、远古感的钢琴旋律创作也是一种全新诠释中国古典情怀的方式,时而模仿弦乐歌唱绵长的旋律,时而化身为打击乐急促、慌张的敲击,表现了多种复杂人物内心和不同剧情场面的气氛。
  接受专业的音乐学习后,我更觉得谭盾的创作理念值得我们去学习与借鉴,我们应学习他的一种勇于探索的精神。他赋予他的音乐新的生命,给我们音乐创作带来了新的空气。他摆脱了19世纪共性时期的固定创作模式,这是一种思维的革新,一种创作理念的革命,是作曲家采用了新音响、新思维、新结构、新模式的一种探索。他的成功备受争议,“谭汴之争”也许大家并不陌生。传统的美学思维观念,也许会把一批批优秀的作曲家扼杀在摇篮。“因为不在一个水平线上面是完全不可能去沟通”的这句话让人记忆犹新,这形象地说明了新旧两种思维模式的直接冲撞。我成功贵在我坚持,谭盾成功了。纵看音乐史的脉络,那些备受争议的作曲家,备受争议的作品,经过一段时期的融汇无不被众人所推崇。理查德·瓦格纳(Richard Wagner)这个名字在西方音乐史上如雷贯耳,他改变了西方音乐的传统轨道,几乎瓦解了调式音乐。这个引起极大争议的人物推动着音乐的前进,当代作曲家无不受其影响。说到十二音体系,便不由得想起勋伯格,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作曲家。聆听现代人的作品,很难发现没有受到十二音体系熏陶的。当斯特拉文斯基的《春之祭》于1913年5月29日在法国香榭丽舍大街巴黎剧院首演时,曾引起了一场大骚动,遭到了口哨、嘘声、议论声,甚至恶意凌辱的侵袭,而在音乐家和乐师们中间引起的震动则比一场地震还要剧烈。面对如此带有冲突的和弦、调性与节奏的音乐,有人表示赞同(以拉威尔为其代表),有人试图仿效(普罗柯菲耶夫便是一例),也有人不置可否,而更多的音乐家是一种竭力反抗的态度,但后来都将该作品誉为经典之作。
  作为一个先锋的音乐家,谭盾的作品并非都是十全十美的。但是他所创作的音乐,在题材选择、音色使用、和声运用、曲式结构、复调、节奏等方面的独到之处都是值得我们借鉴的。时代在进步,我们不可能停留在永远的莫扎特、永远的贝多芬阶段,我们的音乐应该同样进步。正如我们日新月异的社会一样,给音乐多点“新鲜”,或许你就成为了某个时代的经典。
  
  参考文献:
  [1]丁旭东.谭盾在回归——和李西安、梁茂春教授谈谭盾的多媒体景观音乐《地图》.人民音乐,2005,(03).
  [2]舒泽池.我国现代的音乐创作之路究竟怎么走?[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1987,(2).
其他文献
摘 要: 当前,高校留级不再是个别行为,这种学习失范行为对教育规范产生了强烈的冲击作用。本文通过叙事研究的方法,讲述了一个高校留级生的心路历程,并探索高校产生留级生的原因,以唤起更多人的关注。  关键词: 高校留级生 失范 叙事研究    一、引言  从教育社会学的角度来看,留级是一种典型的学生学习失范行为,是大学生在完成其所修专业教学计划规定的学习任务时表现出不合学习规范的行为,或其学习目标和实
摘 要: 文章结合职业指导具体案例的开展,把胜任特征模型的职业指导引入高职毕业生择业指导中去,以期解决高职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的多种问题,让人才与企业实现双向匹配,帮助高职毕业生科学、准确地进行职业定位。  关键词: 职业指导 特征胜任 生涯规划    一、基于胜任特征模型的职业指导案例分析  (一)一般资料  王某,男,19岁,某高职院校三年制三年级化工专业学生,身材中等,健硕有力,衣着整洁。成绩
摘 要: 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颗巨星,其文学成就是杰出的,但长期以来由于政治影响其被不断“神化”,真实面目变得模糊。本文试图通过分析鲁迅《介且亭杂文末编》中的作品,还原鲁迅的人生态度,为鲁迅研究提供某种视角。  关键词: 鲁迅 《介且亭杂文末编》 人生态度    鲁迅先生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颗巨星,其文学史地位是不可动摇的。然而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他也成了一个被有意无意地不断“神化”了的政治
摘 要: 本文从当前我国职业教育面临的严峻问题和弱势地位入手,结合山东省滨州市技术学院在职业教育与使用人才培养方面的实践,总结其在“一体化”教师与“模块化”教学改革过程中的特色与成就,并就职业教育与实用人才的培养进行了理论思考。  关键词: 职业教育 “一体化” “模块化”教学改革    一、当前我国职业教育面临的严峻问题    在2005年年底召开的中国国际职业教育论坛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
摘 要: 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不仅要规范,而且要力求体现幽默感,以妙趣横生的教学语言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为此,教师可借助多种方式,让自己的语言幽默起来,如移用词语,在转换中创造幽默;降用词语,在错位中创造幽默;一语双关,在领会中创造幽默。  关键词: 教学语言 幽默感 语言规范性    曾经听一位同事按照特级教师于永正的教案上《小稻秧脱险记》,虽然教学设计与于老师完全一致,可效果似乎平平,我
摘 要: 大学语文是高校人文素质教育的第一课,它具有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价值取向、崇高美好的审美情趣,提升学生的情感智慧等重要的作用。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应确立大学语文的重要地位,大力推进课程改革,从教学内容、教学手段、课程评价与考核等方面充分挖掘其人文资源,从而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关键词: 大学语文 人文素质教育 作用和功能    当前,大学生人文素养的缺失是众多大专院校面对的共同问题。因此,加强
本刊讯 2015年1月8日上午,由江阴市委宣传部、市文联主办,江阴市市书画院承办的澄江一道月分明——江阴市书画院专职画师丛书首发式暨作品展在市展览馆隆重开幕。中共江阴市委常委、宣传部长袁秋中,无锡市文联副主席董晓、秘书长潘基峰,江阴市文联主席王敏、文广新局局长蒋青等领导出席活动。此次展览重点展出了徐剑鹏、鲍仁达、夏国贤、许建铭、夏晓云、耿明霞、陈亮、许琰等8名专职画师近期创作的60余幅书画作品。开
摘 要: 语文学科自身所具有的人文精神,决定了语文教学具有诸多教育功能,其中包括成功教育。语文教师利用语文学科的优势进行成功教育,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激发其追求的欲望、探索的热情,直至拥有成功的人生。  关键词: 语文教学 成功教育 综合素质    语文是多门学科的基础,也是学生学习做人做事的基础,语文学习对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有着巨大的潜在影响。语文学科自身所具有的人文精神,决定了语文教学
摘 要: 本文通过亲爱父母、尊师爱友、爱国爱民、辨“丑”远“恶”来谈论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进行亲情教育,即德育与美育相结合的教育。  关键词: 语文教学 亲情教育 德育 美育    语文,因其独特的性质和作用,对学生具有独特的德育和美育功能,而亲情教育则是发挥这一功能的最佳方式。亲情教育以与学生关系的密切程度为起点,进而推己及人,使学生在美的熏陶感染中获得健康的审美感受,逐步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和良好的道
摘 要: 专业实践是检验学生理论水平和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的最佳途径。新闻与传播学院为培养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感的媒体从业者,十分注重加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教育。韶关日报社会实践模式,有效地融合了社会实践和专业实践,既检验考察了学生的新闻采编写等专业水平,同时通过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报道又有利地提升了大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  关键词: 社会实践 专业实践 韶关日报社会实践模式 思想政治教育    一、引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