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德与社会》课教学中提高学生素质的几点尝试

来源 :中小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etgoo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品德与社会》是小学阶段对儿童进行德育教育的主要课程。著名教育家布鲁纳说过: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获取过程的主动参与者。如何才能真正有效加强德育的实效性呢?作为一名一线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我认识到《品德与社会》教学应重视青少年意志、性格和心理素质的培养、锻炼,加强对他们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公德、创造精神和艰苦奋斗等光荣传统的教育。那么怎样进行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才能优化课堂,提高学生素质呢?下面我就几年来的教学实践谈一谈《品德与社会》课教学中的几点做法:
  一、通过活动强化爱国意识,增强民族责任感
  爱国教育是教育永恒的主题,是学校德育工作的核心。由于小学生的知识面窄,生活经验少,接触社会的时间短,对爱国、爱社会的益处体会尚少。因此,在教学中,可结合课本,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来强化学生的爱国意识,增强民族责任心。如在上《鸦片战争》、《筑起血肉长城》、《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等国家民族生活中的道德规范课时,我都要结合一些重大节日、重大事件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国情时事教育,开展国情知识竞赛活动、爱我中华演讲竞赛活动及参观烈士观念碑、慰问军烈属、请老红军讲革命纪念史,让学生知我中华之历史、明我中国之现状、绘我祖国之蓝图。我经常组织学生开展以爱祖国、爱家乡、爱学校为主题的文艺演唱活动及书面展览等,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使学生亲自感受到了祖国是我家,国兴我荣、国衷我耻的民族责任感。
  二、学文明理,提高分析、辨别、自我教育的能力
  学文明理是《思品与社会》课教学的中心环节,在这个环节中要贯彻“主导”、“主体”、“主线”的原则,克服简单空洞的政治说教,既要重视教法的设计,又要重视学法的指导。行之有效的教法有:读、看、问、讲、板、导。主要渗透的学习方法有:听一听、读一读、唱一唱等。如教学《我不耍赖皮》一课,在了解课文大意后,我让学生对照课文中的做法,联系实际,讲讲在实际生活中做“诚实守信之人”还是做“耍赖皮之人”,在讨论中设立诚实奖。同学们争先恐后地讲自己在生活中的表现,老师及时给予肯定、引导,提高了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从而提高了他们辨别是非曲直的能力。
  三、指导言行,学以致用,培养高尚的品质
  知行统一,这是思品课教学最重要的目的。应该通过学习,增强学生自我规范的意识,让学生把学到的“理”变成实际的“行”,指导自己的日常学习、生活和工作。学了就要用,用了就要争取最佳成果。如在教学《父母的难处》一课时,让学生通过学课文《节约小组的故事》了解《司马光珍惜书籍》的故事,懂得劳动成果来之不易的道理,尊重他人的劳动是一种美德,教育学生更应该懂得劳动的艰辛,尊重劳动人民、珍惜劳动成果应从我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节约一粒米、一度电、一分钱、一张纸等。通过训练,学生吃剩的东西再不乱倒、乱扔,而是备之后用;经过水池边,发现水龙头在流水,就主动将其拧紧……显然,学生珍惜劳动成果、尊重别人劳动的认识已转变为自己的行为,受到了更深一层的教育,使学生对珍惜劳动成果、热爱劳动的情感得到了升华,从而培养了学生珍惜劳动成果的高尚品质。同时我又给同学们补充讲解了朱德爷爷的故事,同学们懂得了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知道了朱德爷爷是一个品德十分高尚的人,他非常孝敬自己的父母。然后我组织学生展开讨论:我们应该怎样孝敬自己的父母?大家你一言我一语,一致认为在平常生活中要多为父母着想,为父母倒茶、端水、做家务,要及时关心父母的身体健康。我便立刻布置了作业:今天回去后,每个人都要为父母做几件事,并且尽可能坚持做下去。通过这样教学,使学生受到了思想教育,积累了写作材料,而且也培养了学生的美好品质。
  四、加强实践性教育,培养良好的道德规范
  小学生的思想品质是在实践中逐步形成又在实践中表现出来的,学生是道德的主体,让学生实践道德规范、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才是真正的教育目的。在教学中,我尽量挖掘学生自身的闪光点,用学生自身的典范去矫正学生的不正当行为,再引导学生付诸实践。如教学《怎样与人相处》一课时,组织学生为本班、本校贫困学生捐书、捐本,去敬老院为老人们洗衣、洗脚、打扫卫生。抓住学生思想上的热点问题,联系社会生活中学生关心的道德形象,设计辨析问题,开展分析评论,容易引起学生的关注,活跃学生思维,调动学生用道德知识进行辩论和评价的积极性。如《宽厚待人》的教学中指出:“有人说,对别人宽厚、谦让是太老实的表现,会吃亏的。你怎么看?”学生联系现实生活运用所学道德观点,结合个人的道德经验进行辨析,强化了道德规范。
  五、以事激欲,培养创新意识和能力
  小学生年龄小,独立意识和抽象思维的能力都比较差,他们的思想以形象思维为主,他们的心情容易外露、易于激发,容易被人物形象、童话、寓言故事的情节所打动。因此在教学时,我便根据教材选择与教学点相关、服务于教学的材料。如讲《勇于创意》一课时,我通过放幻灯片让学生看“曹冲称象”、“司马光砸缸”、“小高斯神奇的计算”,引起了学生的注意,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为了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得到进一步升华,我又给学生讲述了“瓦特从壶中水开,蒸气冲开壶盖的现象中得到启发,发明了蒸气机”、“牛顿从苹果落地的现象中发现了地球的引力”等一些发明创造的故事,以伟人们的故事感染学生,使他们的心灵受到振动,从而激发其创新意识和能力。课后,许多同学发明了开瓶器、手电筒、电动风车、电动火车、电动飞机、防雨纸等,显然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就得到了培养。
其他文献
摘 要:初中英语教学不仅仅是在课堂上进行教学,而且还包含学前预习、课堂教学组织和学后巩固这三部分,它们好比是学好英语的“三重奏”。本文将分别从这三方面并结合本人二十年来的教学体会来解读如何学好英语。  关键词:学前预习 课堂组织 学后巩固  初中英语教学并不全是课堂教学,它是系列的教学管理过程,主要包含学前预习、课堂教学组织和学后巩固这三部分。这几个要素对英语教学都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对于任何一个环
期刊
摘 要:“育人为本,德育为首,注重实效”是我们素质教育的追求。因而,在教育教学中渗透德育又是班主任的一项艰巨的任务。为了学生的健康成长,班主任要用他们的爱心为学生擎起一片德育的湛蓝的天空。  关键词:身正为范 心理学 沟通 参与  告别了应试教育,踏着坚实的脚步,我们走进了素质教育的时代。素质教育中尤以学生的德育为最,在培养学生的德、智、体、美、劳中,德便是当首。因而,德育便成为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
期刊
我国著名的教育学家叶圣陶曾经说过:“教师讲课的真谛不在于‘全盘授予’,而在于‘相机诱导’。”即引导学生动脑、动手,通过自己的思维和实践去掌握知识。新课程标准提倡,教师要在学科教育中注重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所以一个合格的教师不应只教给学生书本上的知识,更多的是要传授给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和探索问题的能力,即让学生学会学习,能主动进行学习,这才是学生受益终生的财富。所谓的自主学习就是在具体的教学实
期刊
随着教育课程的改革与发展,小组合作学习的优越性越来越多地被人们发现了。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能够体现《新课标》自主体验和合作交流的宗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英语实践能力,提升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  一、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必要性  在传统英语教学中,课堂上学生缺乏自由探索、合作学习、独立获取知识的机会。合作学习是20世纪70年代源自美国的一种教学理论与策略,它以集体授课为基础,以小组合作性
期刊
一、引言  阅读教学是高中英语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由三个阶段构成:阅读前的(pre-reading)活动、阅读中的(while-reading)活动和阅读后的(post-reading)活动。其中,读前和读中活动侧重感知、理解阅读材料,而读后活动侧重检查阅读理解效果、巩固运用语言材料,是学生提高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的重要阶段。然而,目前的高中英语课堂中存在着阅读后教学活动单一,对阅读材料迁移、拓
期刊
一、教学内容与分析  1.Let's learn.  本部分主要学习认读pear、apple、orange、banana这些单词。要求学生能听懂、辨认图片中所学的水果及书写形式,并利用课文提供的场景和动作呈现句型,以加深学生对“Do you like…?Yes,I do.\No,I don’t.”的理解。  2.Let's play.  本部分通过情景表演,使学生巩固“Let's learn”中所
期刊
一、案例背景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合作学习能真实地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大大提高了课堂学习效率,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组织能力。那么,在合作学习中,老师和学生分别充当什么样的角色?合作的形式该如何安排?采用哪种形式更加有效?如何判断合作学习活动设计是否有效?这次90学时培训中,在小组合作对《Numbers》这一课进行集体磨课的过程中,我的答案
期刊
摘 要:目前由于我国中小学英语教材的局限性、语言环境差、教学设备条件有限,英语教学质量提高的速度缓慢,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农村英语 学生 兴趣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英语越来越重要。我在担任初中英语教学的同时,又开始了长达一年的小学支教生活。经过这段时间的小学英语教学,面对一双双渴求知识的眼睛,面对一张张天真的笑脸、一声声诚挚的问候,让我真切地感受到了孩子们对英语的喜欢。
期刊
摘 要:本文主要论述了在高中英语学习中,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其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及竞争意识为目标,如何开展课堂竞赛来达到教学效果最优化的实践和反思。  关键词:合作学习 有效性教学 竞赛积分制  一、问题提出  初中升高中,对于学生来说是人生的一个转折点和成长的关键期。对于高中生,在英语学习中面临的最大困难是词汇量和阅读量的陡增,这种初高中的知识能力要求差异再加上学习环境、教师教学方法的差异,
期刊
摘 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快速发展,促进了我国教育行业的快速发展。特别是在新课程改革环境下,对教学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英语教学作为小学教学中的重要学科,其与其他学科一样具备着提高学生文化素质水平以及思想道德修养的重要作用。情境教学法作为一种有目的性、计划性的教学模式,能够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实现理论和实践的互相结合,最终提高学习效率。本文对情境教学模式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效果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