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东部燕山期大规模岩浆活动与岩石圈减薄:与大火成岩省的关系

来源 :地学前缘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gfangzhi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论述了大规模岩浆活动与岩石圈减薄的关系,指出软流圈地幔与地壳直接接触时,即岩石圈最大减薄时(岩石圈地幔厚度为0),岩石圈厚度等于地壳厚度。中国东部岩石圈最大减薄的时间在燕山期,在这之前和之后,岩石圈是厚的。讨论了中国东部大规模岩浆活动与板块俯冲的关系,认为中国东部燕山期岩浆活动与太平洋板块没有关系:中国东部不属于环太平洋构造带,不是安第斯型活动陆缘,中生代玄武岩不具有岛弧玄武岩的特征,从中酸性岩浆岩得不出岛弧的结论,从三叠纪开始的古太平洋板块扩张方向的演变也不支持板块向西俯冲的认识。认为中国东部燕山期大规模岩浆活动可能与超级地幔柱的活动有关,是一种新的大火成岩省类型。文中将大火成岩省分为两类:一类为B型大火成岩省,部分熔融发生在岩石圈底部,以发育玄武岩为特征;另一类为G型大火成岩省,部分熔融发生在下地壳底部,以发育大规模花岗质岩浆为特征。根据中国东部大规模岩浆活动的时空分布分出5个大火成岩省:鄂霍茨克(大兴安岭北端)、张广才岭—小兴安岭、华北—大兴安岭、华南和东部沿海大火成岩省。认为岩石圈减薄可以产生多种效应,是地壳演化的最重要的动力学因素,但唯独与地壳浅部的伸展事件无关。还评论了流行的岩石圈减薄的见解,认为流行的见解将岩石圈减薄定位在新生代(岩石圈厚80~120km)是似是而非的,不是科学的命题。
其他文献
目的:从海马齿状回(dentate gyrus,DG)细胞增殖和分化的变化揭示针刺穴位抗老年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机制。方法:采用MCAO方法复制脑缺血动物模型,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观察DG
目的观察补肝散治疗慢性肝病肝纤维化的疗效。方法86例慢性肝病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常规护肝治疗(甘草酸二胺,门冬氨酸钾镁,还原型谷胱甘肽等),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
随着三维地质信息技术的发展完善,三维预测是大比例尺深部找矿预测的重要途径和发展趋势。文中以内蒙古柳坝沟矿区313号脉为例,探讨了基于三维地质建模及可视化进行大比例尺
文章介绍了儿童甲型H1N1流感病案二例。案一为甲型H1N1流感合并肺炎患儿,治从温热辨证,始以疏风解表、清气泄热;继以宣肺清热、化痰止咳而获效。案二为甲型H1N1流感合并肺炎
库车褶皱-冲断带前缘发育一系列滑脱褶皱,虽然卷入变形的新生代地层及底部滑脱层(古近系盐层)相同,但滑脱褶皱的构造特征及演化存在显著差异。文中结合野外地质调查结果以及
武陵运动后,雪峰—加里东构造旋回期贵州呈现台地-斜坡-盆地沉积格局,经历了裂陷洋盆至前陆盆地的演化历程,发育不同背景下的岩浆岩组合。广西运动形成加里东期造山带,此时贵
翁维良教授从事心血管疾病临床和科研工作已50余年,对高血压病的治疗积累了丰富经验。文章通过对翁教授治疗高血压病的3个典型验案进行分析,初步总结了翁教授治疗高血压病的
变质相平衡是变质岩石学中最核心的问题之一,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外在这一领域取得了重要进展,即利用内洽性热力学数据库、THERMOCALC程序以及合理的矿物相活度模型定量计算
月经不调病种繁多、证型复杂,临床表现多样,杨家林教授诊治月经不调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形成了临床独具特色的思辨特点,提出从"太过、不及"辨治月经不调,拟定清经、补经两
目的:用Meta-分析方法回顾性研究针灸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研究现状,明确针灸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按照Cochrane系统评价方法,运用RevMan4.2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