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处可去的“后新冠一代”

来源 :海外文摘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yman_wm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亚利桑那州立大学计算机科学专业的大二学生阿罗拉住在离学校不远的高层公寓里。从公寓望向校园,平日里总能见到一幅热闹的生活图景,如今却瞧不见什么人影。自三月中旬起,这所学校像美国境内诸多大学一样,取消了面授课程。“大家各回各家,什么新鲜事也没有。”阿罗拉说,“这令人感到沮丧。”
  和许多等待疫情结束的年轻人相同,阿罗拉也在思考自己的未来,其中包括一份本应始于五月初的苹果公司实习工作。这份实习令人艳羡,也是他选择留在美国而不是回到印度父母身边的原因。“如果我回家,要是实习期开始了,加上旅行禁令,我就赶不回来了。”他说。这不仅仅是一份暑期实习:目前在高新技术行业,优秀的实习经历是毕业生获得理想工作的最佳途径。“很难争取到实习工作的面试机会。”阿罗拉解释道,“如果这份实习被取消了,我不清楚是否还有其他公司会给我面试的机会。”
美国杂志《纽约客》《时代周刊》《新闻周刊》封面

  面对巨大的不确定性,阿罗拉和同学创建了网站“我的实习被取消了吗”。该网站可以让学生提交他们所知道的各类公司的招聘计划,并追踪哪些公司仍在招聘新人,如果有实习机会,与之相关的工作能否远程操作。阿罗拉表示,网站创办几天后便有成千上万人访问,目前网站已列出300多家公司。
  比起老年人,如阿罗拉般健康的年轻人不太容易成为新冠病毒危重症患者。然而,熬过数月之久的隔离期后,等待他们的是随之而来的经济衰退,这一切将产生目前尚不明晰的后果。很难想象这群年轻人的未来将如何,但可以肯定的是,他们的未来至少在某些方面会和原本的生活大相径庭。我的同事在相关文章中提出这样一种假设:出生于后新冠病毒时代的婴儿将被称作“C世代”或“后新冠一代”。
  然而,“后新冠一代”不仅单指婴儿,还涵盖了那些正在上学的孩童、大学生和初入社会的毕业生——他们特别容易受到短期灾难的影响。历史告诉我们,这群年轻人或将见证其事业发展的脱轨、财务状况的崩溃以及社交生活的巨变。

| 严峻的经济形势 |


  “流行病对经济非常不利。”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医学和公共卫生史学家康尼思说,“我们即将目睹一大批毕业生艰难求职的过程。”当然,如果你愿意冒着生命危险去擦洗医院的地板,或是去超市停车场整理废弃的手推车,那么你未来肯定能找到工作,无论薪水多么微薄。
  对于一些美国年轻人来说,他们做不了这些工作,或者还不至于绝望到去做这些。然而,比起其他国家为人民所做的一切,美国似乎没有什么缓解措施。例如,丹麦政府承担了员工工资的90%,以维持企业正常运转,并确保人们在疫情结束后仍能保住饭碗;英国政府则为工人工资的80%买单。美国呢?联邦政府为国民提供每人最多1200美元的一次性救济,但这仅限于那些在前几年有一定收入并按时纳税的人。政府还扩大了失业救济的范围,只不过有个前提——你能成功地搞定冗杂、繁琐的失业救济申请系统。残酷的真相是,没人清楚政府给予零工工人的保护性措施如何发挥作用,也无人知晓小企业主怎样才能取得政府承诺的贷款。
  这样的经济形势对几乎所有美国人来说都是非常危险的,但年长者更有可能通过稳定的事业和一定的积蓄來缓解冲击。而那些在新冠疫情结束后即将步入成年世界的年轻人,或许就只能硬着头皮“走钢丝”了。他们中很少有人能向父母或其他家庭成员寻求帮助:即便是过去相对繁荣的几年,也有40%的美国人手头拿不出400美元来应对紧急开支。而如今,数百万美国家庭很有可能因经济损失和医疗债务而失去这种适度的财务弹性。
  美国人的生活在过去一两代人中发生了很大变化,很难将目前的情况与脊髓灰质炎、西班牙流感对美国工人的影响作简单的比较。首先,有大学文凭的劳动力人口比过去多得多,美国工人也已从制造业、实体产业转向了服务业与数字领域。其次,工会名存实亡,工作场所保护性措施被取消,个体暴露于上一代人根本不用顾虑的风险之中。曾有一家公司将一名全职员工转为临时工,借此避免为其提供医疗保险和带薪休假。再次,与过去几代人相比,如今的资源愈发集中在少数超级富豪手里。
  要想判断求职者们的未来,或许可以借鉴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十多年后的今天,人们普遍认为那次危机对当时年轻人的财务状况带来了不可挽回的打击:就业机会骤减,联邦政府的救济资金大多流向了银行和保险公司等大型雇主,而不是工人自己;近1000万人失去住处,投资者选择了非常便宜的法院拍卖房,或出租,或转手卖给更富有的买家,这促使房价的涨幅远远超过了美国人的工资增速。正常情况下,Y世代(1981—1996出生的人)本可以为稳定的生活打好事业与社会基础,但现在他们的存款却比上几代人在同一年龄段时要少得多。相对而言,他们中很少有人买房、结婚或生育。
  如同大萧条时期房产转移至少数人手中一样,中小型企业很可能在疫情结束后遭遇相同的命运,这对劳动人口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地方药店、小餐馆和其他小企业多年来一直艰难维生,而现在它们中的大多数或许永远关上了大门,别无选择的消费者只能从大企业购买餐食或处方药。与小规模或区域性的零售商相比,亚马逊庞大的物流系统和劳动力储备使其具备了明显的优势。随着众多地方企业的倒闭,大流行病已为亚马逊及其大型竞争对手——沃尔玛和开市客——输送了更多的资金。   雇佣了数百万人的美国餐馆因隔离政策损失惨重,但棒约翰、小凯撒之类的全国连锁店却能风生水起——这些连锁餐厅在电视上播放广告,兜售所谓温度高到可以殺死病毒的商用烤箱,其中一些餐厅甚至打算雇佣更多员工以满足不断增长的客户需求。私募股权巨头贝恩资本计划吞并那些被疫情削弱的企业,其结果可能是资本的迅速整合。企业之间的竞争力度减弱,工人和消费者的选择范围缩小,等待后两者的是更低的工资和更高的商品价格,他们的经济状况也会大不如前。拥有足够政治影响力的大集团还可以避开迫使它们提高工资、保障工人安全的监管。
  结局并非不可改变,但非常不幸,掌权者似乎没有帮助工人或小企业的意愿。就连经济发展高度依赖酒店、酒吧、餐馆和旅游业的纽约市,其政府也几乎没有提供任何资源来维持企业的正常运转和工人的生计。

| 学校并非避风港 |

经济崩塌之时,他们的未来在哪里?

  当经济衰退袭来,就业机会殆尽时,现代美国所谓最可靠的灾后反应模式开始出现:不管是学手艺还是拿学位,一言以蔽之就是去学校深造。然而,无论新冠病毒对你的未来造成何种影响,学校都不是解决问题的答案。
  即便如此,杜兰大学抗灾领导学院主任费雷拉仍预计解除隔离后,申请深造的人“肯定会增加”。2008年金融危机后,Y世代就做了同样的事情。当时,法学院等院的费用不断飙升,申请助学贷款的人数创下历史新高。他们当时不会知道,这些决定最终在提高个人事业方面收效甚微,甚至还加重了其经济负担。
  费雷拉还说,杜兰大学缩减了明年的招生计划,部分原因在于疫情让整个高等教育领域感受到了压力。入学前选择“间隔年”的新生人数较以往有所增加。据一份调查显示,多达80%的高中生没有把握自己可以进入第一志愿的大学。私立大学的费用可能会突然上涨。大规模的返校延误也将以一种难以预料的方式影响学校未来几年的预算和招生。正如康尼思的解释,美国的教育与职业结构尚未遇到过如此大规模的危机。
  被困在公寓的阿罗拉还可以在家上课和办公,但他表示,他所认识的每个人都担心成绩因此下滑。事实证明,在一场缓慢演变的全球危机中,人们很难集中注意力专心于学业。网络授课也让许多课程的效果大打折扣,比如需要学生参与实验或田野调查的化学和生态学。无法获取实习工作所需的硬件设施令阿罗拉烦恼不已,但他也只能寄希望于苹果公司工作人员的理解。
  处于初级教育阶段的孩童也会受到很大影响。学校的价值不仅在于获取知识,更在于学习如何与人交往。即使是在计划周密、资金充足的情况下,网课也不会产生与面授相当的效果。而且,家庭经济基础较好的学生比那些家中没有电脑或网络的学生更容易渡过此次难关,这将放大后者在过去可能被忽略的劣势。

| 危机孕育转机 |


  过往的危机教会了我们一件事:在极度绝望的时刻,人们对未来的理解将有所转变。这也许就是年轻人最终可能掌握一些控制权的地方。2008年金融危机将许多Y世代推向了左翼,因为经济衰退粉碎了他们对稳定、成功之未来的希望。当房价飙升、工资停滞,以及难以拥有基础医保时,许多美国年轻人环顾全球,想看看世界上那些富有安康的国家是怎样的。于是,他们提出诉求,要求联邦政府施行全民医保、债务减免、环境保护、财富税、刑事司法改革、就业计划以及其他社会保障政策。
  “经历过大流行病的‘后新冠一代’很有可能带来革命性的变化。”霍普金斯大学布隆博格公共卫生学院的医学人类学家斯帕纳说,“他们不会有冷战思维。”一些美国保守派人士将公共图书馆、免费就医称作“暗流涌动的社会主义”,叫嚣着“狼来了”,年轻人不再接受这样的说辞。
  如果当权者无法妥善处理新冠病毒和经济衰退的双重打击,一个新美国或将成为现实——免费的医疗保健、改革后的司法体系和有所改善的劳动法。然而,风起云涌时总会刮起不同的叶片。金融危机让许多年轻人转向左翼的同时,也推动了右翼人士主导的茶党运动,以及特朗普的上台。混乱为社会安全保障打开了大门,威权主义也趁机溜了进来。
  年轻一代自发形成的疫病抵御方式也将改变他们的生活。美国年轻人以志愿者的姿态回应此次危机,这似乎也是“后新冠一代”第一次花费大量时间为他人服务。分享物资和亲自照顾邻居,或许可以帮助他们扭转过去几十年来摧毁了数百万人的孤独和疏离感。
  尽管我们对疫情的反应如此强烈,但危机结束后人们往往会患上健忘症。也许这次不同,因为它的破坏性已经大到改变了人们对安全的理解。我们必须通过这段黑暗的隧道,走到另一头,站在阳光下,才能知道改变究竟会不会到来。
  [编译自美国《大西洋月刊》]
  编辑:要媛
其他文献
百岁赛车手罗伯特·马尔尚罗伯特·马尔尚是世界上最高龄的运动员,他在2017年创造了自行车小时赛105岁以上年龄组的世界纪录(一小时内骑行了22547公里)。他的朋友曾说:“人们也许不记得上一次环法自行车赛冠军的名字,但他们一定知道罗伯特·马尔尚。”这位百岁老人已然成了见证法国历史的活化石。在他108载的人生中,曾历经两次世界大战、三次共和国建立和爱丽舍宫的17次易主。法兰西第三共和国的最后一任总统
“我十分钟后再打给你好吗?”51岁的吉尔斯·哈里森在电话里对我说。他是一名资深的明星摄影师,也是伦敦娱乐集团(狗仔队公司)的老板。当时他正开车行驶在洛杉矶的威尼斯沙滩地区,突然看到一个明星:戴口罩骑车的蒂姆·罗宾斯。哈里森礼貌地挂断我的电话,按下了相机快门。哈里森后来回电告诉我,所有人都戴口罩这件事其实并没有影响他识别明星的能力。他每天开车在洛杉矶西边晃悠,这里是名流的居住地。他说:“我有认人的超
罗伯塔·奥尔勒家中摆放的家庭成员照:她的外祖母、祖父、妈妈以及她自己都是黑人身份。克拉丽丝·史莱克坐在扶手椅上,拿出一张叠放在钱包里的旧纸,缓缓地打开它,那是一张出生证明。“黑人”——她的种族一栏如是写着。她骄傲地抬起头:“这是一份法律文件。”史莱克的父母告诉她,家族里最后一个纯血统黑人是她的外曾祖父托马斯·伯德。房内木墙上挂着史莱克父母的照片,他们看起来都是白人,但却拥有黑人身份。“我53岁了,
我感覺自己之前所做的戒酒训练好像是在为这次的疫情隔离热身。谁能料到,在长时间禁足居家所带来的生存自省和焦虑面前,我多年的戒酒经验竟有了用武之地?通常来说,酗酒的人倾向于离群索居,喜欢小题大做,思虑过度——我相信经历居家隔离的许多人也都有过类似的感受。毫无疑问,新冠疫情所带来的心理压力和恐惧给人们提供了完美的借口,让他们可以肆无忌惮地开瓶畅饮,并对可能导致的酒精依赖毫不顾忌。数个世纪以来,人类总是喜
现在的孩子们大多身无分文。他们几乎要什么有什么,父母们的钱包里也塞满了各种塑料卡片。但遗憾的是,他们再也听不到硬币和储钱罐碰撞时发出的美妙乐声了。孙子满九岁时,我突然意识到了这个问题,于是问他的妈妈每天会给他多少零花钱。“一分都不给。”她说。“零花钱”这个字眼似乎让她觉得很古怪。“万一哪天他想去商店买本漫画书怎么办?”我问她。我得到的回答是:他很少有这种念头,如果有,她就开车载他去商店,帮他付钱就
身患癌症的法国画家亨利·马蒂斯仍坚持在床上进行创作。奥德修斯的婚床奥德修斯与妻子相认,是《荷马史诗》中最动人的故事。特洛伊战争胜利之后,奥德修斯不顾海神波塞冬的咒语启航回家,一路上历尽劫难,在海上漂泊了十年,才最终回到了伊萨卡岛。然而,他的妻子佩内洛普一开始却认不出他,因为他早已在雅典娜的帮助下改变了容貌。为了验证他是不是真的奥德修斯,佩内洛普故意说他们当年的婚床已经叫人搬走了,奥德修斯大惊失色
城市化影响1800年,全球只有2%的人口居住在城市。一个世纪后,这一数字增加到了15%。尽管城市仅占地球陆地面积的2%~3%,但其人口数却不能用同样的比例来计算。早在2007年的某一天,某个婴儿的出生就已经标志着城市人口超过了50%。人类有20万年都生活在草原和灌木森林,靠狩猎和觅食填饱肚子,用兽皮、木头和草搭建房屋,并逐步向陌生领域探索进发。与自然界的生活不同,在城市里,人类每天感受和触碰的都是
第二次世界大战名副其实:美国、苏联、英国和中国等同盟国成员及其对手德国、日本和意大利等轴心国成员深陷战争泥潭;7000万人奔赴战场,死伤惨重;战争夺去了6600万人的生命,其中70%是平民,包括600万因大屠杀丧生的犹太人;还有数千万人失去家园,从此颠沛流离。这场战争对世界秩序的影响可与战争的规模相提并论:近70多年来的战后世界秩序皆与之相关——核武器时代的开端、以色列的诞生以及超级大国的崛起。它
赵国柱赵国柱,1955年生于太原,祖籍山西平遥。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第五届山西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山西省青年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中国硬笔书法协会名誉副主席,山西省硬笔书法协会名誉主席;中国楹联学会理事、山西省楹联艺术家协会副主席。曾任太原日报社社长。现任山西省书协顾问,太原日报社书画院院长。曾担任全国第三届、第四届、第五届中青年书法“百强榜”评委,首届(2009—2010年度)中国书坛“风云榜”评
哥本哈根市政垃圾焚化厂39岁的德维特原是一名化学家,现供职于一家名为“循环经济”的组织。他告诉我,77亿人使用的海量原材料和产品在发挥各种用途的同时,也对环境造成了损害。不同于循环的自然生态系统——土壤培育植物,植物被动物吃掉,动物粪便为土壤施肥——工业经济基本上是线性的。矿物、矿石、化石燃料和生物质这四种原材料,最终成为满足人类七大需求的各类产品:沙子在六大洲筑起水泥公寓;金属矿石成为了船舶、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