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哲学——元哲学视域中的哲学

来源 :学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oq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哲学究竟是什么?在追问存在的同时,哲学总是难以回避这一元哲学意义上的问题.以智慧的追求和探索为指向,哲学之思奠基于知和行的过程,展开于世界之"在"和人自身存在的内在统一,并具体化为对"性与天道"的绵绵沉思.作为对世界总体上的把握,哲学试图达到的,是真实、具体的存在.在"是什么"、"意味着什么"、"应当成为什么"等追问中,哲学从类和个体的层面,不断地引导人们走向真、善、美的统一和自由的境界.
其他文献
思辨不仅可以增强学生对文本探究的兴趣、主动发表自己观点,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快速思维能力,而且可以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感悟,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那么,如何唤醒学生的思辨意识呢?只要我们抓住时机,找准文章的思辨点,通过启发质疑或者追问反思,让学生围绕主旨,展开思辨,在思维的碰撞中,激起无数的涟漪。让学生在思辨中走得更远。  一、扣词探究,生成思辨问题  教学中,我们抓住那些凝聚作者情感的、闪烁作
随着社会上人们心理问题的逐渐增多,不断出现各种不良的现象,危害了人们的身心健康,也扭曲了密切相关的普通大众,为了从根源上制止心理问题引发的严重后果,许多学校开始重视学生的心理教育和培养,使人们从步人校门后就逐步形成健康的心理以及乐观积极的心态。目前大多数的学校对于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主要通过普通课程和老师的监督教育共同完成,同时出现比较新颖的网络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构建,对学生的教育和督促形成了有利的
幼儿园的美术教育是幼儿喜欢的一种艺术形式,它作为审美教育的重要内容,担负着对幼儿绘画技能、技巧及智能的培养,发展幼儿自身,促进其完整、健康人格发展的重要使命。《指南》指出每个幼儿心里都有一颗美的种子,以求在“自然状态”下,通过涂鸦、剪贴、折叠等多种形式尽情地宣泄自己的情感,充分引导幼儿学会用心灵去感受和发现美,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和创造美。  伟大科学家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
自2013年9月恢复独立建制以来,学校致力于课程建设,努力探索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的途径与策略,积极开发实施主题多样的校本课程。以下,就围绕“我们的认识”“我们的思考”“我们的行动”“我们的收获”以及“我们的展望”五个方面,对我校的校本课程建设作简要总结。  一、我们的认识——找准方向  “校本课程”是学校根据自己的办学理念,适应学生多样化发展的需要,以本校教师为主,充分利用所在社区和学校的课程资源
在小学美术教学过程中培养小学学生的情感素养,是完成新课改目标的基本要求之一,也是锻炼学生们的口语交际能力,合理表达自己的情感的“垫脚石”。在教学过程中,学校大力发展多媒体网络教学,教师们采用因材施教的方式,积极培养学生的情感素养。着眼于提高学生的情感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从而培养一大批现代社会需要的人才。本文就小学美术教学中的情感教育进行讨论。  在以往传统的小学课程中,学校对学生美术课程不够重
我园以培养“善于观察、勤于思考、乐于研究”的教师为目标,把园本研修作为教师专业化水平提高的重要途径,摸索了“观念与行为同转型,教师与幼儿共成长”的教师发展新途径。  一、搭建教师间交流互助平台,提升教师专业水平  1.教研组建设。我园根据教师的年龄层次、职称结构组成教研组,重点采用组内新老教师结对、外聘教师与骨干教师结对的形式,使新教师在老教师的带领下迅速成长,而老教师亦可以从新教师的观念中获得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