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促进学生批判性思维发展教学机理的实践探究

来源 :中国远程教育(综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reen__luck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技术改善学习的研究背景下,开展技术促进学生批判性思维发展的教学研究是一种新的尝试,探究技术促进学生批判性思维发展的教学机理更具有较高的教育意义和实践价值.本研究围绕初中议论文写作评改这一学习内容,设计并实施了为期16周的对比教学准实验研究.研究发现,“一写三改一反思”议论文写作评改的活动环节、基于思维导图技术的议论文写作评改支架、虚拟在线交流平台均对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发展具有促进作用;应用混合技术的教学效果明显优于应用单一技术的教学效果.本研究从两个视角对技术促进学生批判性思维发展的教学机理进行概括:一是从技术发挥作用的视角,可概括为“技术促进学生思维的显性化、结构化及反思的系统化”;二是从技术促进问题解决的视角,可概括为“问题确定、提出方案、质疑交流、系统反思”这一问题解决逻辑路径.教学机理的提出是对相关教学理论的一种促进和提升,也为教学实践提供了理论参考.
其他文献
在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过程中,如果能够合理地运用信息技术,就可以促使并真实地确立学生在课堂教学当中所发挥的主体地位,而且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索学习以及协作学习等各个方
江苏省淮安地区是我国食管癌高发地区之一,近年来的监测资料表明该地区的食管癌发生率和死亡率未得到明显控制,仍位于全国前列,探索灵敏度、特异度高、简便易行的筛查方法用于食
【摘 要】 自适应学习技术是实现个性化教育理念的载体,引发了人工智能时代美国高校教学新变革。基于技术文化哲学视角,美国高校自适应学习变革可从“技术范式-行为作用-体制形态-价值面相”四个维度展开分析。具体而言,美国高校自适应学习发展历程可大致划分为萌芽期(20世纪六七十年代至2007年)、起步期(2008年至2012年)、加速期(2013年至今)三个主要阶段,分别呈现技术奠基、试点应用和大力推广
在“十四五”规划期间,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重心将逐渐从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向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转移.这一战略转移的意图在于,当宏观层面基本实现了终身教育理念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全球先后有150多个国家构建了各具特色的国家资历框架,目的是提高公民的整体技能水平,改善教育培训系统与劳动力市场之间的关系.纵观近30年的发展历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