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老师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绿化作文,引导学生说真话、实话、说自己的话,表达真情实感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
关键词:作文 训练 生活
这是一堂公开课,写《记一件难忘的事》。上课伊始,老师便让学生来说说,学生一下子打开了话匣子,有的说玩捉迷藏掉进了水缸里被小朋友救上来的事有的说新年放鞭炮炸伤脸的事,有的说小时候学爸爸刮胡子的事......可谓色彩斑斓。这堂课学生准备得很充分,说得也绘声绘色,可仔细听听,笔者不禁要问:他们说得都是真的吗?
由此,笔者想起叶圣陶老先生说的一句话:“作文要说真话、实话,说自己的话......”可现在孩子的作文,已渐渐没有了发自内心的真话实话。这样的现状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深思,试想一个只会编假话,说套话的孩子,将来怎么可能成长为新世纪的创造性人才呢?现在人们不都在为大自然呼唤绿色吗?我们的作文也太需要绿化了。对此,笔者觉得不妨从以下几点做起:
一、以社会生活为通道,引进活水。
大纲指出:“作文教学要从内容入手......”而“从内容入手”首先要解决学生无米之炊的困境,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注重引导学生走向社会,感受生活,实现作文材料变空为实,变无为有。
- 走出课堂,走向社会,获取生动的材料。
每个学期,笔者总有目的、有计划地带领学生到野外观察自然风光,深入社区感受变化,并搞一些课本剧创作表演等活动,让他们在社会这个大课堂中获取生动的材料。如一次带领学生从流庆寺翻过几座山到另一个方向的五峰山,一路上笔者一直引导学生观察、体验,帮助他们从不同角度写下了家乡的美景,抒发了热爱家乡之情。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有了源头,才会倾注出真实的水来......”
- 感受生活,体验生活,捕捉精彩的瞬间。
学生拥有生活,并不一定会捕捉精彩的每一个片段、每一个细节。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学生不善于观察生活,感悟生活。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笔者引导学生从自己身边的生活着眼, 调动各种感官,怀着真挚的感情去体验。比如《劳动与技术》课让学生学选菜折菜,,班级开展各类班队活动......在活动中,我就注意培养学生分门别类、循序渐进去观察,观察人物的音容笑貌、行為举止,观察环境事物、时令变化,记录事物颜色、气味、生长情况等,学生生活充实了,方法掌握了,笔下的文章才能别具特色。
二、以语言文字为通道,激活灵感。
作文过程中语言的贫乏也是作文难的其中一个症结。语言的获得和倾吐要靠系统化、系列化的训练和积累。怎样进行系统化、系列化呢?
- 讲读课落实好语言文字训练。
小语教材所选的课文都有一种感人的力量,这些文章不仅内容真实,而且有真情实感,是进行语言训练的最好范本。如《少年闰土》第六自然段具体写捕鸟的动作,动词用得很准确。教学这一段时,笔者让学生圈出动词,并指名上台表演捕鸟,同时指导了朗读。学生们不仅赞叹闰土的聪明,更将语言文字训练落实到了位,这就给他们的练笔提供了借鉴和感悟。之后,笔者布置学生学习课文的写法,用“扫、支、撒、缚、罩”等词语写一段话。学生写得得心应手。
- 作文课突出语言文字训练。
凡是作文,在写的过程中,随机抽取几本的一两个片段,在实物投影下进行示改。写好后必定先在小组内互读互批,并抽取小组,被抽取的小组成员依次上台朗读自己的作文,全班共同改,并对所出现的问题提出自己的意见。随后各组再一次进行小组讨论改。对于这种方式,学生兴趣盎然,修改的细微成都远比教师坐办公室来得强,且时效性强,反馈及时,便于矫正。
- 课外阅读注重语言文字训练。
叶圣陶先生说:“阅读是吸收,写作时倾吐。”书是知识的海洋,具有充实人的强大魅力。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阅读是对语言文字的吸收,先有量的积累,才会有质的飞跃。因此,笔者一发现有适合学生的新书好书就会推荐给他们。笔者还在班上开辟图书角,购置书架,鼓励学生把家里的课外书带到学校,形成互借的阅读模式,并竞选出班级图书管理员,进行管理、记录。此外,还指导学生记读书笔记,如摘抄重要的句子段落,标画自己认为美好的词语,写出自己的阅读心得。这样日积月累、天长地久,课外阅读的间接语言积累自然就丰富了,他们就可以在作文世界里自由地驰骋发挥了。
生动的语言激活了学生的灵感,为作文畅通了绿色通道。
三、以教学热情为通道,激发情感。
作文是一门情意性的学科,只有充满真情实感的文章,才能称得上是好文章。教师要用自己的热情,创设各种条件,来唤起学生的真情。
- 认真写好下水文。
叶圣陶先生说:“教师善读善作,深知甘苦,左右逢源,则为学生引路,可以事半功倍。”苏霍姆林斯基也非常重视教师的“下水”。近年来,笔者在作文教学时总要与学生同题赛写,并有重点地与学生比较,具体落实词语的运用,句子的变换结构的设计,语法修辞的采用。有一次,笔者指导学生续写传统文化这个习作时,便发现比较难写,学生平日对传统文化较陌生。于是,笔者便在课前先让学生充分了解传统文化,并组织学生进行试说,最后跟学生一起写后再指导,效果就不一样了。当老师指导得好了,威信高了,学生的情绪高涨了时,他们的作文质量,就会自然而然地上去了。
- 用心写下评语。
小学中年级学生初试写作,他们所用的每一个贴切的词语,每一个精彩的句子,都使笔者激动不已。因此,无论是日记、小练笔还是作文,笔者都及时用心地为每一个学生写下评语,并画上表情符号,跟学生分享看后心情。心理学认为:在每一次成功的时刻,孩子总会发现新的自我,这将成为他努力向上饿动力。
通过我的努力,学生作文在原有的基础上内容变得更真实,语言变得更真切,情感变得更真诚了。当笔者品尝着他们绿色的精神食品时,心理感到无限的欣慰。
绿化作文,引导学生用“真情实感”进行浇灌,使作文走向枝繁叶茂,走向生机勃勃!
参考文献:
[1]王扶院.小学作文教学初探[J].学周刊.2011(26)
[2]鲁进.新课程背景下小学生活作文教学研究与实践[D].湖南师范大学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