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英语听力学习策略

来源 :教学研究与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yas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学习策略是提高学习效率、发展自主学习能力的保证。英语学习者应该掌握一些听力学习策略,了解影响听力理解的相关因素,从而更好地学习英语。英语学习者在听听力时理解困难,是因为多数语言知识是通过视觉渠道获得,学习者的英语发音不准确,听力中有连读、弱读、省读等现象。另外,为难情绪、反复听未听懂的材料、边听边读等误区也对学习者的听力理解造成了阻碍。基于此,学习者可通过图式策略、文字和图标信息、说话者的语气语调等方法来理解听力内容。
  关键词:小学英语;听力学习;学习策略
  无论是母语学习还是外语学习,学说前都要有听的先导,听是说的准备,听是说的前提。很多的英语学习者认为,听力理解既是最难学习和掌握的一种语言技能,也是他们在学习中感到最“无助”的一个方面。听的内容既看不见也摸不着,只能竖着耳朵听,而且听的内容瞬间即逝。因此,“又聋又哑”仍然是很多的英语学习者的语言交际真实写照和语言交际的重大障碍。英语学习者应该掌握一些听力学习策略,了解影响听力理解的相关因素,有利于学习者选择更有效的听力学习策略并建立自信心。
  一、学习策略的定义
  一般来说,学习策略是学生采用的适合自身特点并能改善自己学习和记忆的方法。1998年科恩(A.D.Cohen)在他的专著Strategies in Learning and Using a Second Language(《第二语言学习和使用中的策略》)中给学习策略下了如下定义。
  Second language learner strategies encompass both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 and second language use strategies. Taken together, they constitute the steps or actions consciously selected by learners either to improve the learning of a second language, the use of it, or both.
  科恩总是把语言学习策略和语言使用放在一起。
  二、造成听力理解困难的因素
  多数英语学习者听英语学习的时间大大少于读英语的时间,多数的语言知识是通过视觉渠道(看和读)获得的,而不是通过听觉渠道获得,因而很少的语言知识在头脑中形成相应的听觉形象,所以出现看得懂但是听不懂的现象。
  学习者不正确或者不准确的英语发音也会给听力理解带来困难。笔者在平时的教学中常常发现有的学生把短语one hundred标注“云吞雀”,lawyer标注“罗柚”,mouse标注“猫屎”,dress标注“雀屎”等粤语译音,这类学生喜欢用相似的粤语发音记英语单词的读音,当他说的时候别人就听不懂,别人说的时候他们也听不懂。
  听力材料中出现口头语言中的连读、弱读、省音等现象也会给一些学习者的理解带来困难。如Not at all,What kind of ...,a piece of meat等句子或短语中的连读、弱读在实际的听力中给小学生带来一定的困惑。
  说话者可能带有一些地方口音或使用方言以及其他一些不规范的语言,从而给听话者的理解造成困难。也有可能受到传播媒介或背景噪音等因素的干扰。
  三、听力理解中的一些误区
  1. 心理上的困难
  有的英语学习者认为,听不懂听力材料中一小部分内容,他们对这份材料产生了紧张的心理压力和畏难情绪,严重的甚至放弃听这份材料,不集中注意力听,从而影响了听力理解的顺利进行。这样,本来可以听懂的也听不懂了,这就是学习者越想听懂就越可能听不懂的道理。英语学习者要认识到“听懂”不等于“百分百的听懂”。
  2. 听不懂,反复听(只限于听录音材料)
  研究表明,如果某个语言材料听3—4遍还听不懂,就说明该材料超出了学习者的能力限度。在这种情况下,学习者应该从其他的角度寻求解决方法,如向别人请教或翻查书本等。
  3. 边听边读
  大部分的学习者在平时预习听课文听录音时,总是要用眼睛看著课文。其实,这种做法不利于听力技能的提高,因为这样会让学习者把大部分注意力集中在读、看课文上,而不是听录音上。这就影响学习者对口头语言材料中的一些连读、弱读、省音等现象的理解和掌握。在听力练习的过程中,往往正是这些现象给学习者的理解带来困难。
  四、听力理解中听不懂的几个方面及应对策略
  在听力理解中出现听不懂的现象是很自然的,这些现象主要指以下几个方面。
  1. 不能把握主要事件的来龙去脉;2. 不能把握说话人的主要观点和意见;3. 不能抓住关键细节,如数字、时间、地点等。
  针对以上听不懂的问题,建议英语学习者采取以下策略。
  1. 使用图式策略进行推测
  “图式就是大脑将新知识和旧知识、经验有机地结合起来的一种知识表征形式,是相互关联的知识构成的完整的信息系统”。听力理解过程实际上就是把新旧知识联系起来的过程,英语学习者不仅需要具备一定的背景知识,而且要充分地利用已有的知识。已有知识包括已经学习的语言知识和其他所有的一般知识。好的英语学习者善于利用他们掌握的有关英语的知识及听力材料中的上下文的知识来判断、猜测所听的材料的内容和意思。
  如Mike:What’s his job?
  Chen Ping:He’s an athlete. He plays basketball very well.
  根据已有知识What’s his job?的提问,可以判断athlete是职业的一种,然后根据He plays basketball.(他打篮球)帮助判断这个人的职业跟打球、运动有关,这时学习者就会调动“职业”图式进行推测。   有关日常交际的知识、经验也能帮助学习者在听的过程中进行合理、有效的猜测和推理。比如,无论什么民族或国家的人,见面时总是要打招呼,告别时总要说再见之类的话。关于英语国家的历史、地理、文化、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的知识也有助于学习者克服听力理解的困难。
  2. 充分利用文字和图表等视觉信息进行判断
  在做听力练习时,学习者要善于利用所有视觉信息,如听力材料中的图片、表格中的单词等直观信息,或选择题中的选项,或填空题前后给出的信息,都对听力理解有很大的帮助。
  如广州市小学英语课本第四册Book B 第25页——
  Listen to the teacher and fill in the form.
  Model:Teacher—I’m Mike. I want some apples.
  这个题目为学习者提供了文字材料,如oranges、eggs、bread、Jack、Tom等有关的水果和人的名字,都对听力理解很有帮助。
  3. 根据说话者的语气和语调来判断话语的意思
  听力材料属于有声信息,学习者可以根据说话者的语气、语调、停顿来判断说话者想要表达的意思和想表达的意图,如惊喜时语气既惊讶又欢喜,一般用升调;喜悦时语气轻松而愉快;愤怒时语气很重;同情时语气缓慢而委婉等。不过语气的判断比较难掌握,需要多练习。学习者可以通过语句的停顿来帮助学习者进行准确的断句,还可以帮助学习者把握说话内容的重点。
  同一个句子,不同的语调所表达的意思不一样。如“You are a teacher”一句,用降调表示确定;用升调表示疑问、不确定。
  如果是面对面的谈话,学习者还可以根据说话者的表情、手势等体态语以及周围的变化来判断说话者希望表达的意图。
  4. 采用多种练习活动形式,扩展听的内容和渠道
  在英语教学中,除了合理有效地使用教科书以外,还应该积极利用其他课程资源,特别是英文台的少儿节目、市面上售卖的多媒体英语光盘和录音带、简单易懂的英文歌曲、英文小故事等网络资源等。
  在练习听力理解技能时,学习者要尽可能多地采取不同的练习形式,在选择练习材料时,要选择那些活动形式活泼多样的材料,听了一定内容之后或听的同时,要完成某种任务,如做笔记、填空、填表格、根据听到的内容画图、进行实际操作等。英语学习者还应该尽量扩展听的渠道和听的内容。
  五、结论
  由于学生大部分的听录音时间和地点都是在家里进行的,学生的听力练习的方式、方法、时间的长短各不相同,所以效果也各不相同。研究表明,使用听力学习策略的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和自主学习能力较强,学习的效果也比较好。但目前学习者除了教科书及相应练习的材料以外,课外听力材料越来越多,因此,如何合理扩展听的渠道和听的内容仍然有待探讨。
  ■参考文献
  [1]程曉堂,郑敏.英语学习策略[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
  [2]胡春洞.英语教学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
  [3]陈世琦.培养初中生英语听力方法种种[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03(06).
  [4]孙鸣.英语学习与教学设计[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
其他文献
【摘 要】行为契约法是行为主义心理学中常用的行为改变技术之一,对于改善青少年的不良行为,尤其是对改善课堂中的不良行为习惯有很好的效果。本文将从行为契约法的理论基础,在学校教育中的具体运用以及实施中需注意的问题这几个方面来论述行为契约法在青少年的学校和家庭教育中的作用。  【关键词】行为契约法;青少年;行为改善  一、行为契约法简介  行为契约法是行为主义心理学中常用的行为改善技术之一,近年来在青少
摘要:所谓“轻负高效”,即减轻学生超量的课业负担,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在素质教育全面推行的时代,要真正实现“轻负高效”的目标,就必须在课堂中坚持新课标所提倡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坚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关键词:“轻负高效”;教学实践;教学效率  一、借助多媒体教学媒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求知的动力。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能够有效提高
【摘 要】英语是一门语言,从沟通角度来说“听、说”是最重要的。英语听说课的教学宗旨是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理解能力水平和口语交际水平,力求促进学生英语素质的全面发展。笔者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出发,认真研究教材,从输入(input)、内化(intake)、输出(output)三方面去阐述,并结合教学实例,谈谈如何上好小学英语听说课。  【关键词】听说课;挖掘利用;有文可听;有话可说  一、用英语组织教学,
摘 要:随班就读是指让在身体或者智力上有缺陷的特殊学生进入普通班就读的一种教育方式。特殊学生与正常学生在同一个班级一起进行普通教育,这对普通教师而言,无疑是一种挑战。如何帮助随班就读的特殊学生融入班集体,跟上学习进度等,都是普通教师教育工作中的重点和难点。笔者基于多年的小学教育随班跟读教学生涯的经验,总结出“从兴趣入手,因人施教;尊重孩子,积极交往;耐心教育,正确引导;家校配合,有效融合;专家引领
摘要:随着新课标的颁布与实施,小学语文也随之进行一系列相应的改革,尤其以教学方法方面的革新突出。文章分析了当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以以读促悟的教学方法为重点,结合其他教学方法进行比较,论述了以读促悟教学方法的突出优势,提出通过设置环环相扣和由浅入深的问题、加强教学中的情感因素、发挥教师对学生个性化阅读的评价作用、适当开展多种形式的阅读等手段,并结合现代教学技术来开展以读促悟的教学,从而为小学语
【摘 要】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主题图不仅充实了课本内容,也给相对枯燥的数学带来了浓郁的生活气息。那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有效地使用主题图呢?本文以“乘法分配律”的教学为例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小学数学;主题图;乘法分配律  新课标指出:力求从学生的生活情境与童话世界出发,选择学生身边、学生感兴趣的事物,提出相关的数学问题,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使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的密切联系。于
摘 要:统编版教材的“快乐读书吧”把课外阅读引入语文课堂教学中,旨在培养学生从小养成阅读习惯,扩大阅读量,提高阅读兴趣,掌握整本书阅读的方法,感受读书的快乐并乐于分享课外阅读成果。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感受阅读的快乐、找准阅读的方向,是整本书阅读的一个引领。  关键词:“快乐读书吧”;语文要素;整本书阅读  很多教师都知道阅读对学生有深远的影响,但以往只是推荐、建议学生在课外时间阅读一些书目,至于学生
【摘 要】“研学案”作为“研学后教”的载体,其实质就是教师用以帮助学生掌握教材内容、沟通学与教的桥梁,它承担着“导读、导听、导思、导做”的作用。因此优化“研学案”是构建高效小学数学课堂的一个重要手段。要优化研学案,我们就必须要认清研学案的内涵和认准研学案的核心。  【关键词】研学后教;研学案;知识问题化  “研学后教”是以研学案为载体,以研学问题为线索,以发展学习能力、提高教学质量为核心的研学组织
【摘 要】作文评改是作文教学的重要环节,它既是对学生作文情况的检查、评估、交流和总结,又是对学生继续修改作文的指导,因此作文评改必须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小组合作口头评改作文,有利于提高作文评语的反馈速度,提高作文教学效率。  【关键词】作文教学;小组合作;口头评改  一、口头评改,提高评改作文的效率  一篇作文,或让作者站起来读,或贴于墙上,或用多媒体屏幕投放出来,其他同学进行欣赏
【摘 要】语文教学是一个通过语言文字理解“说什么”,进而由“说什么”理解“怎样说”的过程,也就是让学生理解文章表达的内容以及表达方法。这跟“鱼”与”渔”的关系有着相似之处,因为它们都注重方法,而方法的掌握不能只依靠老师主动地教,学生被动地学,学生的自主学习尤为重要。只有学生成了学习的主体,从“学会”到“会学”,这样的教学才能获得真正意义上的成功。  【关键词】语文教学;自主学习;学习方法  “授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