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中有“人”,教学才能有效

来源 :江苏教育·中学教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iliwer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课堂教学效率不高是不争的事实,原因涉及方方面面,其深层次原因是许多教师还未走出“教师本位”“教材本位”的桎梏,教学心中有案,心中有文,唯独心中少了学生。课堂教学有效,归根结蒂是对学生有效,对学生获取知识提升能力有效,对学生持续发展终身发展有效。课堂教学有效性问题既是教学技术技能问题,更是理念观念问题,关键是要牢固树立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预案的设计、课堂教学的实施等各个环节,都要能做到心中有“人”。
  一、以生为本,确定准确适度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的具体反映,是课堂教学的灵魂,它支配着教学的全过程。教学目标也是开发教学内容、创造性使用教科书、灵活选择教法、进行科学调控和评价的依据。课堂教学是否有效,首先要看课堂教学目标是否有效。
  确定有效的课堂教学目标,有三个重要的依据:一是课程标准,二是本堂课学习的文本或者材料,三是学生的学习需求。在这三个要素中,课程标准是教学的总体要求,它规定了课堂教学的目标和方向;课堂教学的文本是落实课程标准的媒介、范例,文本本身的特点规定了课堂教学目标的范围;学生的学习需求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它规定了课堂教学目标的具体内容,因而才是目标确定的关键和核心。也就是说,科学有效的课堂教学目标的确立,必须建立在准确把握课程标准之上,建立在深入解读文本之上,特别是要建立在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之上,并在技术层面上做到明确、具体,可操作,可检测。
  然而,从当前高中语文的教学现状来看,许多教师并未做到这一点。从教育观看,一部分教师依然以教师为本、以教材为本,教学“目中无人”、心中无人;从教学观看,依然未深刻认识教学目标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作用,不能实施“有目标的教学”;从教学策略看,照抄、照搬或为了应付检查胡乱编制目标,必然带来的是课堂教学的随意性,这样的教学很难谈得上有效、高效。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就教学目标确定环节而言,当下可以从三个方面努力。首先要分解课程标准,即把整体性原则性强且笼统的、不易操作的课程标准,根据教材内容、文本特点,尤其是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学生学习语文的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分解细化成具体的、便于及时调控和测评的教学目标。只有对课程标准进行科学合理的分解,才能在教学实践中贯彻落实课程标准,才能从“基于教材、教参的教学”走向“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因此,教师必须花大力气学习课程标准,研究教材特点,分析学生学习实际,借助学科组的力量,把课程标准科学合理地分解成阶段性目标、过程性目标,分解成每一个板块、每一册书、每一个专题的教学目标,进而细化成每篇课文、每堂课的教学目标。其次,要依据学生的学习需求确定课程教学目标。教参上的教学目标主要依据的是教材的特点,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只是一种假设,甚至往往只观照了文本的内容,忽略了学生的学习需求,不可能适用于每一所学校、每一个班级。使学生有所获得、有所发展的教学才是有效教学,确定课堂教学目标最关键的依据应该是学生学习的实际需要,因而教师要在充分了解学生学习实际的基础上确定教学目标。比如阅读教学,先让学生课前自主学习文本,提出不懂的问题,教师对学生问题进行归纳梳理,再结合由课程标准分解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以及教师研习文本所得,进而细化确定课堂教学目标。这样得来的教学目标,才是科学有效的课堂教学目标。第三要准确科学地叙写教学目标。现代教学目标叙写强调“行为主体”“行为动词”“行为条件”“表现程度”四个关键要素。行为主体必须是学生而不是教师,行为动词必须是可测量、可评价、具体而明确的,行为条件和表现程度必须是清晰明确的、有层次性的。
  二、以生为本,实施灵活多样的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方式方法无疑是影响课堂教学效率的又一个关键因素。教学方式方法是否有效,衡量标准主要有两个:一是教学目标,二是学生。一切能够真正指向、围绕课堂教学目标的教学方式方法和活动都是有效的,反之则是无效或低效的;“基于目标”教学而不是“基于教材、教参”教学。一切能够帮助学生达成课堂学习目标、提高学习能力的方式方法和活动都是有效的,反之则是无效或低效的;“基于学生”教学而不是“基于教师、教案”教学。其实,语文教无定式、定法,因“文”、因“人”而异,方式方法应该是灵活多样的。
  调研报告中还提到,课改后的高中语文课堂有了显著的变化,增加了学生主动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活动。然而,在课堂上教师如何正确处理“教”与“学”、“教学预设与课堂生成”的关系,又成为突出矛盾。这些本不该成为矛盾。学生能够读懂的文本,完全可以交给学生自主学习,独立阅读,教师进行适当的点拨、组织好阅读后的交流即可。现在的课堂阅读教学,学生进入阅读之后教师干预太多,不断地提问,不断地讨论,学生读的不是真正的文本,不是文本的思路,不是作者对生活的感悟,而是教师的问题、教师的思路、教师对文本的感悟。适合的文本,要让学生有充分的阅读体验。学生难以读懂的文本、难以理解的问题,教师不仅要讲,还要讲深讲透,这样才能够启发学生的思维,提升学生的思想境界。
  教师的“教”要教在点子上,要善于调动“主体”的学习期待,善于激活学生思维;要在课堂设问、理答、点拨、质疑、追问等方面下功夫;要追求学生思维思想的活跃——有价值的活跃,而不仅仅是气氛的活跃,学生能独立思考的问题或没有价值的问题绝不组织课堂讨论。教学要有预案,但不能把所有学习活动、所有问题或解答都生拉硬扯进所谓的“预设”中,“课堂生成”如果有助于达成教学目标、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就应该成为课堂教学内容。有效教学是以达成教学目标为标准而不是以完成教学内容进度为标准的。
  当然,如果一定要追求所谓的好的教法,最可靠的途径永远是教师亲身学习的体验。学生语文学习最核心的能力之一应该是感悟能力,要让学生“悟”得到,“悟”得透,“悟”得得法,教师首先得有自己的感悟。因此,每教一篇课文,教师都必须进行独立的个性化的阅读、解读,熟悉的课文要进行“陌生化”阅读,不要看教学参考书,不要参阅别的评论文章,静下心来阅读,画线、圈点、眉注、旁批、质疑、设问,逐一分析、解析,直到有自己的独得之见。教师课前真正“读”过了,再以自身“读”的经验教学生读,自然把教学生学变成了指导学生学。这是教学方法的根本转变,也是教学观念的根本转变,有了这个“转变”,诸如启发、诱导、质疑、讨论等等的新课程理念所要求的教学方法自然也就随之在课堂上了无痕迹地运用。何况语文教学讲究感染力,感染力来自于教师对文本的独到解读,来自于教师的真知灼见。
  三、以生为本,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环境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还要看有没有创设民主和谐的教学环境,有没有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一堂好课,如果只是目标适切、内容精当、过程精巧,充其量仅仅是一堂好课,具有短时的教学价值,未必有长效的教育价值。有效的语文教学,应是长期的积淀、文化的熏陶,靠的是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师生心与心的交融。腹内五车诗书,文章妙笔生花,讲话口若悬河,如果没有良好的师生关系作支撑,学生也许敬佩,但不会喜爱。更何况,如果“目中无人”,心中无人,居高临下,炫耀四溢才华,彰显话语霸权,在学生看来,只不过是个孤芳自赏的傻瓜。
  “亲其师,信其道”,良好的师生关系第一个关键词应该是“亲”。教师要多组织学生进行有意义的活动,多以班级一员的身份参加班集体活动,想方设法从各个角度亲近学生、了解学生,进而理解学生。培养师生之间亲近、亲切的感情,远远比上好某一堂课重要得多。良好的师生关系第二个关键词是“友”。前人评价优秀的老师,称为“良师益友”,要成为“良师”,首先必须成为“益友”。“益友”的关键就是相互理解,相互尊重。学生既是教学活动的对象,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他们具有独立的人格。作为教师,要处处从学生的特点出发,事事为学生的发展着想,研究他们,理解他们,倾听他们的心声,走进他们的世界,尊重学生的人格,做他们的知心朋友。只有教师理解并尊重学生,学生才会尊重教师,相信教师,会按教师的要求去做;表现在课堂上,才会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见解,才能毫无顾忌地和教师讨论甚至辩论,从而形成对教学效率有长久积极影响的民主和谐的教学环境。
  苏霍姆林斯基在《帕夫雷什中学》一书中写过这样两句话:“教育,这首先是关怀备至地、深思熟虑地、小心翼翼地触及年轻的心灵。在这里,谁有细致和耐心,谁就能获得成功。”教学的艺术就是心灵沟通的艺术。一个教师获得了学生的“亲”,获得了学生的“敬”,也就获得了跟学生沟通心灵的资格,同时也就具备了独特的人格魅力。只有这样,教师的教学才能产生巨大的感染力、感召力,才能获得长久的功效,真正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同时,教师自身也能获得不断发展的动力。
  (作者单位:江苏省无锡市惠山区教育局)
其他文献
[摘要] 目的 探讨复方木芙蓉涂鼻軟膏联合辛芩颗粒治疗小儿慢性鼻炎的疗效。 方法 选取本院2019年7—12月收治的90例慢性鼻炎患儿,随机分为单用组与联用组,每组各45例,单用组给予复方木芙蓉涂鼻软膏1 cm涂于鼻腔出血位置,早、晚各一次;联用组在外用复方木芙蓉涂鼻软膏的基础上再口服辛芩颗粒,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复发情况。 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治疗1周后联用组症状积分值显著降低(P0.05)
【关键词】兴趣点;生活实践;创设情境  【中图分类号】G63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5)30-0062-03  【作者简介】杨华,江苏省洪泽外国语中学(江苏洪泽,223100)教师,洪泽县骨干教师。  【教材简析】  本单元主要学习各种礼仪规范。第一课时是Welcome to the unit,是本单元的导入课。它的功能是激活学生与单元话题有关的已有知识
【关键词】高三复习;高中数学;激发潜能;向量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5)14-0078-02  【作者简介】1.梁莉娟,江苏省无锡市立人高级中学(江苏无锡,214000)教师;2.王华民,江苏省无锡市滨湖区教育研究发展中心(江苏无锡,214000)教研员,江苏省特级教师。  某天下午的最后一课,我们随堂听了一位老教师的高三复习课——
【摘 要】和传统的课堂教学相比,“微课”要在短时间内吸引学生注意力,快速实现教学目标,对教师的教学语言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结合高中思想政治微课中的相关案例,从微课语言的形式美、现场感、趣味性、准确性等四个方面,探究了微课制作过程中教师的讲解需要注意的一些问题。  【关键词】微课;教学语言;高中政治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5)46
【摘 要】高中英语教学改革究竟能否走出一条学生英语语言综合运用能力有效发展的科学路径,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育者的课程实施理念。江苏省天一中学张洁老师执教的“Advertisements”语篇教学一课,成功地践行了当代语言教学的最新理论,给人启迪。  【关键词】高中英语;课堂教学;内容与语言;课例评析  【中图分类号】G63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5)3
【编者按】江苏省邗江中学于2000年通过国家级示范性高中验收,2004年被评为江苏省首批四星级高中。学校历来重视校本化课程体系的构建,以教室课堂、校园课堂和社区课堂为特色的课程研究与实践曾获得江苏省首届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特等奖。学校不断深化对课堂教学的研究,引领教师把研究的着眼点从教學技巧的运用逐渐转移到对课堂中“人”的行为方式,即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方式上来,摆脱教学技巧和模式的束缚,构建
【摘 要】在对比和分析中英两国中学教育现状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实际,对当前新课程改革背景之下的高中英语教育教学提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中英对比;高中英语;取长补短;因材施教;分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5)46-0025-03  【作者简介】金永建,江苏省栟茶高级中学(江苏如东,226406)副校长,江苏省特级教师。  前些
【教学过程】  一、访问: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要一起来上一堂作文课。我先来采访一下,你们过去学写作文时的感受是什么?  生1:比较头疼。  生2:绞尽脑汁。  生3:选材料总是需要花费很长的时间。  师:大部分同学都觉得写作文无话可说。其实,作文,从命题者的角度来说,总是特别关注以下三个母题——(PPT展示)  我与自然我与社会我与人生  在“我”与这三者相处的过程中,我们往往会生
多媒体进课堂的利弊得失,争议由来已久。  进入21世纪,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基础教育阶段的教学正被信息技术裹挟着一路狂奔。由于有多媒体技术做支撑,课堂教学得以在“一潭死水”中,似乎呈现出涅槃重生的迹象,多媒体以其鲜明的技术特征,改变着口语加粉笔加黑板的传统模式,使教学情境发生改观,赢得了广大师生和家长的青睐。但是,单纯的多媒体技术教学显然无法满足日新月异的时代需求,一些隐性和深层次的问题在具
系统思考是一个引导学生观察动态复杂系统的全新思维方法,可以引导学生扩大观察问题的广度和深度,以一个新的思维方式去思考问题。由于问题的复杂性,仅仅依靠人脑的分析是远远不够的,系统思考借助了系统动力学建模方法,借助计算机模型来帮助分析处于动态复杂系统中的问题。生命系统就是一个动态复杂系统,在中学生物教学中,可以有效利用教学素材,培养学生系统思考的思维方式,提升学生系统分析能力,而且运用“系统思考”的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