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串凄婉的歌谣

来源 :青年文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ugenthal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童年在我们眼中,他充满了快乐,充满了幸福,所以人们常说,童年是人生当中最令人难忘的日子,我想作家萧红也是这么觉得吧!
  灰色的色彩,平静的叙述,黯淡的画面把我们带到了二十世纪初的小城呼兰河,这个小城并不繁华,春夏秋冬,一年四季来回循环地走。在故事发生的小村庄里,到处都显得那么萧条:灰色的天空,灰色的画面,灰色的人生。整个村庄就像是笼罩在一片黑暗的天地中,乌云蔽日,见不得半点阳光。在这里,到处可见由于人们的无知、愚昧而引发的一场又一场的灾难,人们只是为了活着而活着,为了死去而死去。一个又一个画面,一个又一个悲剧的出现,让我不知道该如何去评判哪个更值得我同情,哪个更值得我痛恨……
  在东二道街上有个大泥坑,六七尺深,人们和家畜无论是在晴天,还是在下雨天都会遭受到灾难,淹死过小猪,用泥浆闷死过狗,闷死过猫,鸡和鸭也常常死在这里边。人们说拆墙的有,说种树的有,但从来没有任何一个人想过把泥坑填平。这是在文章的第一章所出现的一个镜头,它让我感慨:多么愚昧的人民呀!在他们的脑海里就要顺应社会,顺应天意,人是不能违抗天命的,这不能不是他们的悲哀!
  作者在文章中一直写到“我家的院子是很荒凉的”,这就为里面人物的悲剧埋下了伏笔。文章中的团圆媳妇是一个美丽可爱的小姑娘,她才十二岁,本该是一个无忧无虑、天真烂漫的年龄,而她却被过早地卖给了一户人家做童养媳,刚来时是那样的健康、活泼,一个人孤单地生活在一个陌生的环境里,尽心尽力地做事,可动不动就会遭受到婆婆的打骂,在人们眼里,婆婆打她是为了让她更听话、更懂事。没多久她就匆匆地离开了人世,让她的家人辛酸的不是她的死,而是自己为了她用了那么多的钱,使了那么大的劲,这是一个赔本的买卖。与其说团圆媳妇的死是被吓的,还不如说她的死是被封建社会害的。我不知道在这个村庄里,在这座城市里,在旧中国这片土地上,还有多少像团圆媳妇这样受到迫害的人,一个团圆媳妇死去了,还有更多的像团圆媳妇这样的女人在受着迫害!王大姑娘的死,胡家媳妇的死……在那个年代里,她们的遭遇在人们看来是司空见惯的,是自作自受的,是没有人可以挽救的。这不由得让我想到了我们的新社会,人们在知识中变得更加的睿智,用自己的双手去创造自己美好的生活,没有男女的不平等。
  在作者的描述中她的童年生活是快乐的,但也是寂寞的,她的活动地就是后院的那個大花园。在这座大花园里,作者和祖父一起玩耍,一起干活,童年的生活充满了乐趣。这也不由得使我想到了自己的童年,那充满温馨的一段时光。在每个人的记忆里,童年像一幅画,像一首诗,像一曲歌。在童年里,我们可以自由地玩耍,没有烦恼,没有纷争。春天,我们可以在三月春风的吹拂下去放风筝;夏天,我们可以在游泳池里去享受水的清凉;秋天,丰收的季节来到了,我们可以品尝美味的水果;冬天,我们可以和雪人去亲近,享受那晶莹的世界。相比较,我们的童年更是幸福的,我们更是幸运的。这更让我感受到了萧红在离开家乡来到香港后,她更加怀念自己的故乡和童年,用自己那轻盈的文笔写下了这篇文章,没有什么幽美的故事,但处处是故事。
  愉悦陪着沉痛,随着小主人公萧红的脚步,我偷窥到旧社会的腐败一角,很庆幸那只是萧红的童年。
  《呼兰河传》读完了,而我的心情久久沉浸在那一片灰色的画面中!
其他文献
摘 要:陆机的乐府诗创作在中国古代诗歌史上有着承前启后的重要影响,他的乐府诗不仅数量众多而且质量极高,《文选》对其乐府诗的收录也能从一个侧面反映其诗歌价值,通过对陆机乐府诗的探析,了解他在乐府创造上的独特之处,对于更全面地认识中国古代诗歌的发展也是颇有帮助。  关键词:《文选》;乐府诗;陆机  作者简介:刘恒(1991-),男,土家族,湖北恩施人,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硕士,研究方向:魏晋南北朝隋
基金項目: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课题“东野圭吾《盛夏的方程式》人性探究”,编号YYR2015029。  摘 要:在《盛夏的方程式》中,主人公汤川学既是理性客观的科学家、明察秋毫的侦探、循循善诱的教师,更是温情脉脉的人生导师。他通过对杀意的探究,揭露人性的复杂,同时他不以破案为目的,守护人性的美好。  关键词:汤川学;人性  作者简介:左文燕(1970-),女,满族,北京人,汉语文文字学硕士,北京电子
昆明曾经是座会生活的城市,是西南联大教会了它如何诗意地生活。如今,在昆明土生土长的诗人于坚却觉得,自己已经失去了故乡昆明。  虽然刮了阵疾风,下了场阵雨,但8月初的昆明依旧保持着她“春城”的体表最佳温度。昆明城区的街道上,主旋律依旧是花背心、彩色裙和超短裤。  诗人于坚说,昆明很缓慢,昆明是天堂。来到约访的五华区某咖啡馆后,他摘下墨镜,点头微笑,短短数秒,已然将其外表的“光头、墨镜、粗壮身材”的印
摘 要:20世纪后期以来,文学理论进入“后理论”时代。文学理论呈现出多元发展的态势,理论狂热流行并逐渐体制化,人们热衷于女性主义,心理分析等领域,文学研究的理论逐渐偏离文学本身的特点,20世纪80年代兴盛的“文化研究”更是加剧了这股势头。在此背景下,乔纳森·卡勒的《文学理论入门》集中呈现了西方文学理论的最新发展,对各种理论进行介绍和创造性的阐释,针对理论和文学发出自己独特的声音。  关键词:乔纳森
摘 要:本文以《小二黑结婚》为视角,探讨了赵树理小说在建国前的接受问题,从《小二黑结婚》,透视其对二三十年代乡土文学的继承,以及对左翼文学的游离,但是却是符合解放区文学的主潮,因而受到了较高的推崇,成为了一部经典的文学作品,成功的工农兵文学。  关键词:乡土小说;工农兵小说;左翼文学  作者简介:于佳慧(1996-),女,辽宁大连人,沈阳师范大学文学院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  [中图分类号]:I
摘 要:最后一位京派传人汪曾祺,在早期受沈从文等诸多因素影响,所建构的小说无论在思想还是在艺术上都带有刻意模仿的痕迹,尚未形成自己独有的审美趣味和风格;而在八十年代以后,汪曾祺对自己的部分小说进行了重构,改写后的小说,较之于先前有了自己特有的审美倾向和创作个性。探索其重构的表征,研究其重构的缘由,对于分析汪曾祺小说的发展与嬗变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建构;重构;嬗变;戴车匠  [中图分类号]:
月儿,节能的路灯  挂在树梢上  照得山乡幽远而静谧  星星,夜晚的霓虹  閃动着眼睛  渔人的烟斗  在河面上忽明忽暗  村头黄狗的叫声  划破了沉寂的夜空  庄稼人的鼾声  起伏在梦中的麦浪里
摘 要:张恨水是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通俗文学的集大成者。无论是在通俗文学的创作上,还是通俗文学的发展上,都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以《金粉世家》为例对张恨水小说创作的雅俗融合的手法进行分析。通过本篇论文,来肯定张恨水先生在雅俗文学道路上所作的贡献。  关键词:张恨水;小说创作;雅俗融合  作者简介:武鹂(1993.6-),女,汉族,山西长治人,硕士研究生在读,现就读于山西师范大学文学院,中国
摘 要:《暴风雨》是莎士比亚后期创作的传奇剧作,虽对社会现实有一定的揭露,但对矛盾的解决方式不外乎道德感化、借助神力,这使得莎士比亚在以往作品中凸显出的人文主义在此表现的并非明显。本文将通过分析人文主义在莎士比亚作品中的变化情况,以《暴风雨》为代表揭示其主题意义,论证莎士比亚以试图节制王权的方式进行人文主义的审慎反省。  关键词:人文主义;审慎;自我反省;节制王权  作者简介:桂佳(1996-),
摘 要:德富芦花通过《黑潮》中东三郎和喜多川贞子两个性格、地位迥异人物的悲剧,揭露、抨击了日本处于国力上升的明治时代的残酷,以其人道主义情怀映照了当时的日本社会,唱出了一曲“强者之世”的人道主义挽歌。  关键词:明治政府;德川时代;人道主义  作者简介:王叶方(1976.1-),女,江苏省宜兴人,江苏省无锡市无锡职业技术学院科技英语讲师。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