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战贫困,中国为什么能赢

来源 :时代邮刊·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obita837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对贫困的战争,是一场持久战。
  2000多年前,中国先人发出“民亦劳止,汔可小康”的希冀,开启了对温饱和幸福的期盼;
  90年前,秋收起义的一支部隊抵达井冈山,“红军来到掌政权,春光日子在眼前,穷人最先得好处,人人都有土和田”,开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反贫困斗争的最初实践;
  60多年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为反贫困提供坚实的政治制度保障;
  40多年前,改革开放大幕开启,大规模人口脱贫迈入新进程;
  6年前,面对中外记者,习近平发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的宣言,吹响了决战贫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冲锋号;
  再奋战3年,中华民族将历史性地摆脱绝对贫困,全体中国人将共同迈入全面小康的崭新时代。
  未来1000余日,决战进入倒计时。这一战,中国必赢!
  我们有赢的决心
  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追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摆脱贫困落后,成为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铭记于心的使命、扛在肩头的责任。中国共产党不仅历史性铲除了导致中国积贫积弱的制度根源,更不断创新思想和方略,带领中华民族向着千年小康梦想奋勇进发。“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要消灭贫穷。”“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消灭贫困,事关增进人民福祉,事关巩固党的执政基础,事关国家长治久安。”“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让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是我们党的庄严承诺。要动员全党全国全社会力量,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这些铿锵有力的话语,无不昭显出我们党一代又一代的领导集体战胜贫困的高度共识和巨大决心。这种“非如此不可”的决心,在党的方针政策上看得到,在党的最高领导人身上看得到,在普通的党员干部身上看得到,在每一名与贫困作战的人的身上看得到。
  今天,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脱贫攻坚摆到治国理政突出位置,带领全国人民向着最后的贫困堡垒发起总攻。党的十八大以来,脱贫攻坚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和标志性指标,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推进,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步伐正在加快。十九大报告中,共提到“贫”27次,提到“贫困”10次,提到“脱贫”10次,提到“扶贫”4次,可见中央正视贫困的现状,战胜贫困的决心。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脱贫攻坚的冲锋号已经吹响,“我们要立下愚公移山志,咬定目标,苦干实干,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到2020年所有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30多次到国内各地考察,几乎每次都提到扶贫。从黄土高坡到茫茫林海,从雪域高原到草原牧区,从西北边陲到云贵高原,习总书记走遍全国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40多年来,我先后在中国县、市、省、中央工作,扶贫始终是我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我花的精力最多。”习近平总书记在“2015减贫与发展高层论坛”上满怀深情地说:“我到过中国绝大部分最贫困的地区,包括陕西、甘肃、宁夏、贵州、云南、广西、西藏、新疆等地。这两年,我又去了十几个贫困地区,到乡亲们家中,同他们聊天。他们的生活存在困难,我感到揪心。他们生活每好一点,我都感到高兴。”党和国家的最高领导人亲自挂帅、亲自出征、亲自督战,这一份担当,这一份决心,对全国人民来说是一份巨大的感召,巨大的鼓舞。
  在党中央坚强指挥下,全党全社会广泛动员、合力攻坚的局面迅速形成。中西部22个省区市的党政主要负责同志向党中央签署了脱贫攻坚责任书。在此基础上,省、市、县、乡、村层层签订脱贫攻坚责任书。“五级书记抓扶贫”,这是中国的特色,更是中国的决心。
  500多个贫困县是脱贫攻坚的核心战场,作为一线总指挥的县委书记身系战局成败。夜以继日,时不我待,这就是许多贫困县县委书记工作的真实写照。一份对县委书记的调查显示,有人一年下乡超过250天;有人一年走访117个村,攒下一份34页厚的《每月发现和解决问题情况汇总》;有人平均每天开五六个会,白天下乡调研就晚上开,经常开到深夜十一二点……河南光山县委书记刘勇表示:“对我们而言,扶贫不仅仅是一项政治要求或民生工作,从深层次讲是为了弥合社会发展鸿沟、实现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制度的体现,是共产党人义不容辞的光荣使命。”河南卢氏县委书记王清华2016年下乡超过250天。他说,“县里的干部队伍任务重、压力大,作为县委‘一把手’,我要用自己的斗志去感染整个干部队伍。”“扶贫攻坚就是一场战役,军令如山,命令一下就必须要完成。”为了确保打赢这场扶贫攻坚战,不少地方还将行军打仗的做法借鉴过来:无论是在干部的表述里,还是在农村的墙上,经常能见到各种“作战用语”;不少贫困县还成立了“作战指挥部”,抽调精干力量用于扶贫,并对一些重点项目签订了“军令状”。
  在反贫困决战中,涌现了无数与贫困作战的英勇战士。80万党员干部扎进了农村,迎难而上,能战能胜,不怕吃苦,不畏艰难,留下了无数可歌可泣的故事。姜仕坤,贵州晴隆县原县委书记,从放牛娃成长起来,立下“只要县里还有一个人没有脱贫,我就不能休息”的誓言,但常年高负荷工作,却最终让这个硬汉倒下,年仅46岁;蒋富安,四川美姑县四峨吉村原第一书记,劳累猝死,告别26岁的青春,送别时,村民泪流满面:“你不是说好今后有了娃,也要送到村里幼儿园么?”……2013年至2017年间,120多名共产党员牺牲在反贫困斗争的决战场上,用生命与付出铺就百姓致富路。
  贫困地区的乡亲们,从来没有放弃过和贫困搏击的努力,没有放弃过奋斗的决心。每一个贫困户,都有一个自己的战场。“宁愿苦战,不愿苦熬”,这是一幅写在篱笆墙上的标语,主人是四川省通江县柳林村贫困户李国芝。字迹歪歪斜斜,却振奋人心。“为啥想到写这幅标语?”“为栽花椒树,去年我在山坡上砍荒,到处是荆棘,双手流了很多血。但是,要想脱贫就不能当懒人。种花椒树跟红军打仗一样,剩我一个人也要打赢。所以我在墙壁上写了这8个字。”不屈于命运,不甘于贫困,竭尽拼劲、韧劲和闯劲,这就是我们的人民!   在贫困面前,中国上下同欲,戮力同心,拿出了必胜的决心。“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回望中华民族已经走过的革命之路、建设之路、改革之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人民,从来都是越战越勇的。歷史一次次证明,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铁了心要办的事,一定能办成!
  我们有赢的经验
  和贫困作战,我们是久经沙场战果辉煌的铁血之师。这一场战役旷日持久,艰苦卓越,然而,我们是一路“赢”过来的。一系列的战果足以表明,我们知道如何“打”,如何“赢”。
  中国脱贫攻坚之战,成绩斐然,举世瞩目,取得了历史性的突破。联合国扶贫开发计划署前署长海伦·克拉克说:“中国最贫困人口的脱贫规模举世瞩目,速度之快也是绝无仅有!”
  党的十九大报告用“决定性进展”来诠释脱贫攻坚的历史性成就,十分精准有力。2013年至2017年,我国贫困人口每年减少1300万人以上,累计脱贫6500多万人,相当于一个欧洲大国的人口;贫困发生率从2012年底的10.2%下降到2016年底的4.5%,下降5. 7个百分点;贫困地区农村居民收入增幅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贫困群众生活水平明显提高,贫困地区面貌明显改善;2017年,28个贫困县脱贫摘帽,是1986年国家设定贫困县31年来,历史上第一次实现贫困县数量的净减少。数据足以昭示成就。事实证明,党中央关于脱贫攻坚工作的决策部署是正确的,只要实事求是、真抓实干,就能如期完成任务。
  2013年11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赴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在花垣县十八洞村首次提出精准扶贫要求,如今的十八洞村,通过因地制宜发展乡村旅游、特色种养业、苗绣加工、劳务经济等产业,让农户通过经营、租赁、入股等形式获得收益,人均纯收入由2013年的1668元增加到2016年的8313元,实现整村脱贫,交出了一份群众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的答卷。湖南湘西州州委书记叶红专的话铿锵有力:“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有信心拔穷根、摘穷帽,一定打赢脱贫攻坚战,不让一个贫困群众在小康路上掉队。”
  2017年2月26日,江西井冈山在全国率先脱贫摘帽,向90年前支持和参与革命的井冈山人民献上最好的告慰。井冈山全市贫困发生率由13.8%降至1.6%,低于国家2%的标准。江西井冈山市委书记刘洪的话充满激情:“17万老区群众整体告别贫困,成为奔向全面小康的新起点。”
  2017年3月,河南兰考也宣布摘下贫困的帽子。曾经的风沙盐碱地,如今经济社会繁荣、百姓安居乐业。昔日最苦最穷的革命老区、黄河滩区,如今率先脱掉了贫困帽……
  我们在这些关键的战场上取得的关键性的胜利足以证明:中国,能打,能赢!
  脱贫攻坚道路上,一套有中国特色、行之有效的脱贫攻坚责任体系、政策体系、投入体系等顶层设计、谋篇布局基本完成,一块块“硬骨头”正在啃下来。与贫困作战,中国有了自己行之有效的打法。
  习总书记说,大要有大的样子。中国作为社会主义大国,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下的是“大”功夫——
  我们铺开大决战图: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12.8万个贫困村,这是跨越中国中西部广阔版图的主战场;
  我们开展大会战:在党中央坚强有力的集中指挥下,省、市、县、乡、村“五级书记抓扶贫”,层层立下军令状、写下责任书,19.5万名“第一书记”驻村,77.5万名干部帮扶,与困难群众同甘苦、共奋进,不拔穷根绝不撤退;
  我们构建大格局:我们构建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等多方力量有机结合的“三位一体”大扶贫格局,投入大资金,为中西部地区专设了中央财政专项扶贫资金,2017年资金规模超过860亿元;进行大迁徙,自2016年至2020年,一次足以改写历史的大迁徙在中国大地进行,约1000万贫困人口将通过易地扶贫搬迁告别世代生活的贫瘠土地,走向新的生活;
  我们建立大战线:以共产党为核心领导,动员社会各界、各行各业力量,建立坚强有力的反贫困统一战线,全民皆兵,人人参战,凝聚起脱贫开发的最大合力,以澎湃的“巨能量”蓬勃开展产业扶贫、教育扶贫、健康扶贫、金融扶贫、生态扶贫、电商扶贫、光伏扶贫……
  我们同时还有“绣花功夫”,在“精”上做文章。
  我们始终坚持精准扶贫战略。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到湖南湘西考察时首次提出“精准扶贫”的重要思想。4年多来,这一重要思想不断丰富、深化。提出了“六个精准”:扶持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第一书记)精准、脱贫成效精准上,在这六个方面想办法、出实招、见真效;明确了“谁来扶”“扶持谁”“怎么扶”,扶贫要既“输血”又“造血”;提出了“五个一批”:按照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的具体情况实施“发展生产脱贫一批、易地搬迁脱贫一批、生态补偿脱贫一批、发展教育脱贫一批、社会保障兜底一批”的“五个一批”工程。各项精准扶贫新机制正为脱贫攻坚不断释放着改革红利。找对“穷根”、精准扶贫,是中国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关键。
  我们高度重视精神扶贫,坚持开发式扶贫方针,把发展作为解决贫困的根本途径,既扶贫又扶志,调动扶贫对象的积极性,激发其内生动力,提高其发展能力,发挥其主体作用,以机制创新提升贫困群众自我发展的勇气、信心和能力,教育和引导贫困群众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脱贫致富。
  中国在扶贫工作中取得的伟大成就足以证明,经过长期实践,中国走出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的扶贫道路,与贫困作战,中国有自己的战略和战术,只要坚持作战,一定能如期取得全面胜利。
  我们有赢的实力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说:“现在,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中国几十年发展实践所取得的成就,就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壮美蓝图的底稿,是中国未来继续发展并最终实现民族复兴的根基,是中华民族“前所未有地具有实现这个目标的能力和信心”的根本保障,是我们战胜贫困、全面小康、实现中国梦的动力源泉,是我们决战贫困的底气,决胜贫困的实力。   因此,我们能挺起腰杆信心十足地宣布,这一战,中国有赢的实力。我们这种战胜贫困的自信心,彰显于中国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来源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所取得的成就。改革开放以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经过40年的风雨兼程、创新发展,创造了人类经济发展史上的奇迹,走出了一条不同于西方发达国家的现代化之路,成长为无可争议的经济巨人。中国人民不断开拓创新,取得了一个又一个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中国的经济实力、综合国力大大增强,中国实现了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伟大飞跃。目睹这一切的“中国人民的老朋友”、美国前国务卿亨利·基辛格不禁感叹:“中国发展所产生的巨大变化是超越人类极限的。”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在世界主要国家中名列前茅,国内生产总值从54万亿元增长到80万亿元,稳居世界第二,对世界经济增长平均贡献率超30%,超过美国、欧元区和日本贡献率的总和,居世界第一位。2014年,中国经济规模突破10万亿美元大关,成为世界上仅有的两个经济总量突破这一规模的国家之一。这些都充分说明,今天的中国不仅是经济大国,也是经济强国;也充分说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摸清了我国经济新常态的运行规律,形成了具有很强针对性的政策理论和施策方略,我们党驾驭宏观经济的能力越来越强。
  决胜贫困,除了考验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经济实力,更考验执政党的治国理政能力,考验政府的组织、管理、服务能力,考验一个国家的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程度。我们党始终坚持全面深化改革,積极适应国家治理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加快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国家长治久安提供成熟的制度支撑。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出台了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推出了一系列重大举措,推进了一系列重大工作,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生了历史性变革,取得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性成就。实现对中国这样超大型国家的良好治理,绝非易事,中国共产党用伟大的成就显示了出色的治国理政能力。每一个中国人都能切身感受到,我们的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日益强大,中国国家治理体系日趋成熟。我们党有足够的智慧和能力引领我们的国家和民族在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道路上稳健前行,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全国人民2020年进入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
  扶贫这场攻坚战,怎么才算打赢了?党中央《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指出,到2020年确保我国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具体说来,就是要“解决5000万人左右贫困人口脱贫,完全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2000多万人口全部纳入农村低保制度覆盖范围,实行社保政策兜底脱贫”。当前,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入推进,将进一步释放发展的潜力;“互联网 ”等新业态的兴起,有助于激活农村大市场;“一带一路”倡议和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等一系列国家重要战略的落地,将带动农村经济更好地融入全国乃至全球的市场。而十八大以来不断铸就的更好的政策环境、更坚实的脱贫基础、更优越的发展环境、更浓厚的社会氛围等,都为打赢扶贫攻坚战了奠定了坚实基础。
  “这个新时代,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时代,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时代,是全体中华儿女勠力同心、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这席话是何等铿锵有力,鼓舞人心!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近在眼前,对贫困的最后一战已经打响,我们一定能如期夺取这一战的胜利,在中华民族复兴伟业的征程中书写灿烂的新篇章!
其他文献
从重庆到拉萨这条线,机长刘传健飞了100次。  5月14日,飞机6点26分起飞。7点左右,飞机正在成都上方飞行,已进入巡航状态。然而在这架空客A319上,清晨的宁静突然被“轰”的一声巨响打破了。  “没有任何征兆,风挡玻璃突然爆裂。我往旁边看时,副驾已经飞出去一半,半边身体在窗外悬挂。还好,他系了安全带。”刘传健说。  很快,地面收到川航3U8633发出的“7700”紧急应答机编码,表示飞机故障“
Palazzo Contorini Polignac(多爾索杜罗区)  建于14世纪的Palazzo ContariniPolignac处处都散发出古典魅力。这是威尼斯最美的宫殿之一,酒店位于宫殿二楼,富有古典主义的美丽和辉煌,这种古色古香也为此地平添了一丝朦胧之美。酒店有石膏粉墙、高高的屋顶、大吊灯和四柱帷幔大床,床上配有丝质枕头和帘幕,就好像是玛丽·安托瓦内特王后睡过的。甚至连浴室墙上都有壁画
1.别不好意思拒绝别人,反正那些好意思为难你的人也没替你想过。  的确,人人都告诉你,做人要善良。这没什么问题,但做人最大的问题,就是不会拒绝。不懂得拒绝的人,一次、两次,会有后来的无数次。你即使把自己累死,也不会得到别人真正的尊重。因为对方习惯了你的顺从、你的“好心”。成全了别人,恶心了自己,滋味难受。  2.好人成佛需要九九八十一难,可是坏人只需要放下屠刀。  的确,说来很奇怪,往往更懂事的那
40年改革开放,造就了“中国奇迹”。每一个中国人的生活,每一个中国家庭的命运,都是这个“中国奇迹”最鲜活、最动人、最有温度、最有说服力的组成部分。  “年”,是中国人共同的期盼,共同的乡愁,共同的情意结,是厚重的中国历史与亿万中国人情感的聚合,传承着中国人的家国情怀,是中国人最深沉的文化认同和精神归属。  40年来,中国人的“年”越过越好了,而变好的过程,正是中国经济飞速发展、中国国力越来越强、中
英国历史学家阿诺德·汤因比在自由欧洲电台跟播音员G.R.厄本做对话节目时,借用物理学概念谈出两种不同的历史书写:“速度历史”和“质量历史”。前者指能够分辨历史规模和规律的;后者指能够对史料进行细节整理和分解的。汤因比认为,理想化的历史书写应该既是“速度的”又是“质量的”,但这两种方法被同一个人成功采纳是很难得的。  我重读了杨国强的几本专著:从一九九七年的《百年嬗蜕》、二○○八年的《晚清的士人与世
六十年代以后,台湾诗歌放弃自身而为某种社会意识充当奴仆的角色在历史的格局中已成为过去。——与西方文化的密切联系使得诗向西方诗西方哲学发生了很大倾斜。产生了诸如商禽等超现实主义“点火人”,较早地进入了(或企图进入)非理性领域。亦产生了郑愁予之类代表性诗人。那确是传统诗艺与西方现代主义“二道相因”的产物,是唯有中国这块土地上方可结出的丰腴果实。  台湾诗的一个很大长处在于确有诗的“理法”——标准是不容
The article in Time on January 7th, 2021, "Police Torture and Brutality Horrifies India" mentions that India’s criminal justice system is characterized by long trials and low conviction rates. In that
1939年春,中共中央决定成立中央宣传部,潘汉年任副部长。不久,潘汉年来到上海,组建上海情报站,建成了同延安联系的秘密电台。1941年,潘汉年获取了近百份有价值的情报,发往延安和新四军军部,使新四军主力部队及时转移。一次次“扫荡”的扑空,让日军意识到消息可能被事先泄露。于是,日军出动大批宪兵特务,对上海进行搜查,寻找发报电台。  一次,日军在巡查时发现沪西一家药铺的屋顶有电台信号。这个电台,就是潘
关键词:历史辅助科学;中世纪史料;文书学;格式;刊本一、历史辅助科学  历史学科的原创性成果根源于对一手史料的切实掌握与深入分析,西欧中世纪留存至今的文字性材料是探究中世纪欧洲历史的史料基础和重要线索。中世纪历史领域的研究者应当具备释读此类文献的能力,培养这项能力和提供相关知识的学科被称为历史学的“辅助科学”。1英语学界称为Auxiliary Sciences of History,即德语学界的H
我一直觉得,《论语》可能暗含了某种“命运”关系,首章《学而篇》开宗明义谈“学”,末章《尧曰篇》以“君子”概括总结,是不是意味着“学”是《论语》之始之根,目的是为“君子”?首章首则以“人不知而不愠”,对应末章末则“不知言,无以知人也”,是不是意味着君子首先从“ 己”出发,然后及“人”的?  孔子之世,天下无道,民不聊生。当此关节,夫子把败乱的根源归结于人, 特别是上位者,认为天下无道的主因在于上位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