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影2

来源 :初中生世界·九年级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262213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王开岭说:“生命的来意,也许即为晒晒太阳。”想来,光影即生命之倒影,好生隽永的比喻。
  童年,与外婆一道住在一方流萤竹扇、恬静舒然的光阴里。不曾历经多少波澜,像颗被捧在手心里的雪球,在老人如冬阳般的目光下,无忧成长。关于那时的记忆,最深的,只一件——晒太阳。端一张木板凳,端一盘炒瓜子,抱一只玩具熊,戴一顶小囝帽,就那样弛然坐在氤氲着丝瓜花香的外婆的身旁,看阳光的倒影。好一朵顽皮的阳光!它竟蹦到了我的小虎头鞋上,颤一下,抖一下,像是跟我邀功请赏。我的目光自被吸了去,死死盯着,随着那朵阳光去旅行。
  第一站是外公的丝瓜架子,轻轻吻一吻花儿姑娘的脸,让她冻青的脸泛作金黄;轻轻戳一戳丝瓜宝宝的肚子,让他笑得直打颤。第二站是花丛,那小小的光影摇身成了一只“飞入菜花无处寻”的蝶影,只悠然地忽闪,躲猫猫似的玩着。蓦然之间,耳根轻响,年幼的我仿佛听到花骨朵的呢喃:“你在哪儿呢,种子?”“我在你的心里,花呀。”
  那时的我,不懂世事轮回风来尘往,只觉光影之美,生命之欢。倒影依依,岁月年年。
  不知从何时起,身旁不再是月落乌啼,不再是风停雨骤,不再是疾风掠竹,晚风拂面,亦不再是豆角连连,繁花似锦。生活之中,只有书的影子,我变成了一种名叫“城里孩子”的生物。在同一方阳光的照耀下,我坐在书桌前,走在非“天堂路”而是“书山”的幽径上,也颇有成长。书影之下,我也物色得不少“人生邻居”,那些蹭酒讨茶的朋友在我生命中留下了不凡的倒影,我也顺意饱览了不少“奇闻异事”:看陶渊明如何独居南山育菊酿酒;看张志和如何吟诵《渔歌子》;瞧完颜畴怎番泛舟垂钓;瞅陆龟蒙怎得扶犁担箕;也曾坐上过李煜愁思的秋千,扶摇轻荡;更曾陪李清照赏过绿肥红瘦……
  那时的我,坐在书桌旁,沐浴在窗前的阳光中,感受诗词歌赋中的茶淫橘虐书蠹诗魔,体味知识的倒影为生命镀上的底色,也是一般陶醉。
  如今的我,大人眼中的小朋友,孩子眼中的小大人,正沉浸在青春那炽烈的阳光中,奔跑跳跃。每日的长跑是我首爱的运动,一喜在聆听呼吸,二喜在感触心跳。暖阳当头,跑道在下,树木枝叶的倒影婆娑在校服上,同学的急促呼吸如同轻吟浅唱的歌谣,颂扬着青春,渴望着阳光。在竞争如同充气游泳圈般膨胀的今天,正值花季的我们恰似玩滑梯的孩子——这头爬上,那头坠落。目标、理想、快感、进程都不足挂齿,又怎得无忧嬉戏?唯有在跑步中,唯有在将那“一二一”的口号与心跳一致,与阳光的倒影一齐律动时,我们才众心朝一,不枉“年轻”的头衔,不枉生命的黄金时代。
  这时的自己,初懂世事,迫求成长,仿佛看到自己生命的倒影愈发清晰,仿佛感到自己生命的阳光愈演愈烈。
  又见外婆是上个国庆。离开小村近十年。十年,足以让一个老人凋零,足以让一个生命远去,却从不足以抹走我心底的记忆。
  我看见,外婆倚在竹编摇椅上,那竹条被岁月的洪流洗得有些发黑,毛簌簌的,竹椅轻轻地摇,薄扇一下下地拍,枯树枝似的手指浅浅打着节拍,一下,一下。
  我说,外婆老了,却不孤独。她的身旁,坐着阳光。阳光把树倒映在深褐色的土壤上,土壤把光影挤到了木凳上,木凳把光影献给打盹的外婆,外婆睁开深邃厚重的眼睑,那光之倒影,便又从她的目光里,传到了我的心田。
  光影在拔节,生命在轮回。唯有那份安宁与美好始终如影随形,不离不弃。恰似金岳霖对林徽因。
  家旁胡同里开了家茶店,名字取得妙极——“寻人启事”。若我有幸也能开家茶馆,定取名“寻光启事”……
  那天,阳光明媚,我在店中闲坐,门帘一挑,一个如花的姑娘,端着木凳抱着玩具熊,身上映满阳光的倒影,流光溢彩,笑靥如花。此时的阳光,丁丁当当,掷地有声。
  (指导教师:田慧兰)
  专家点评
  不知道说什么的时候,最好的办法,是说一个故事。
  当然,不是说一般的故事。
  最好说自己的故事。自己的故事,有独特性,这样有吸引力,而且容易让人“信以为真”。
  当然,如果知道说什么,又选择先说一个故事,那就更好了。
  陈芊如同学显然不是不会说,她会说,还选择从一个故事说起,这是她的自觉。
  陈芊如同学开始说故事了。我们跟在她后面,听她絮絮叨叨:一会儿外婆,一会儿自己;一会儿阳光,一会儿花;一会儿丝瓜,一会儿蝶影;一会儿乡下,一会儿城里……
  陈芊如同学说完了,她说得一本正经。然后,她“门帘一挑”。我们忽然明白,她其实说的,不只是一个故事。 (祁 智)
其他文献
初学一元二次方程,你是否会认为一元二次方程只是复杂的计算题?这只是面对系数为具体数值的时候。当需要我们抽象分析,尤其是在学到选学内容——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时,就感到束手无策。很难吗?但是非常有趣。  例1 设m、n分别为一元二次方程x2 2x-2018=0的两个实数根,则m2 3m n的值是多少?  你是不是上来就求解这个一元二次方程,想要把两个实数根分别代进去?我们先稍微预想下,求解不易
主持人语  同学们,你们了解戏剧吗?九(下)第五单元是戏剧单元,你们一定感到非常新奇,又有点迷茫吧。第一次阅读戏剧文学,可能会感到不太习惯,没关系,就让初初领着大家一起走近戏剧、了解戏剧吧。  在我们中国,国粹京剧就是戏剧的一种,其他像淮剧、黄梅戏等,也都是戏剧。而在西方,戲剧更多的是指话剧、歌剧、舞剧、音乐剧、木偶戏等。总的来说,戏剧是一种舞台艺术,由演员把故事或情境用对话、歌唱、动作等方式表演
迎来了春季的滋润万物,唤醒了夏季的生机勃发,捧起了秋季的成果丰硕,铺垫了冬季的凛凛朔风。人生四季,笑看春禽凫水、夏荷招展、秋叶飄飞、冬雪弄舞。拼在一起,构成了一生充实的努力。  暮夏渐逝,蝉声稀寥。  总有那么多打击与失落,萦绕左右。我独自前往图书馆,寻找一丝慰藉。  穿过一片花径,蝴蝶斑驳的身影早已遁形。它们的翅太过软弱,是经受不住一阵阵的朔风的。而那些身影,仍然在低飞着,交流着晚来花朵的讯息。
作为小说家、散文家的池莉的《池莉诗集·69》,不是用来证明她也是一位诗人——诗人无须证明——也不是给众人用来验证并顺便感叹“生活不止是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异口同声中既不会有诗,也不会有远方;或者说,异口同声是生活中的最大的“苟且”。池莉曾把我们这个时代迅疾蔓延的套话、行话斥之为流行病专业中的“鼠疫霍乱”,其实也就是语言中丛生的毒瘤。它们正是诗人要抵抗和瓦解的;也正是势不可挡的它们,一再让诗
孩子像小河,歌唱着向前奔流,而父亲便是那河岸边巍然屹立的青山,永远静静地注视着小河前行。偶尔,也会拦下孩子过急的脚步,提醒他们慢下来,会有不一样的感受。  我只想独步在流转的时光中,静静聆听你老去的声息。  偶然在整理书本时,翻到一张泛黄的旧相片,经过岁月的洗礼,已变得斑驳。我好奇地细细端详,原来是多年前与父亲一起练习书法的留影。上面的我咧着豁牙的嘴巴,脸被墨汁涂成了小花猫。身形魁梧的父亲看着我,
布满灰尘的旧书,有一张照片从中飘落。我俯身拾起,记忆的闸门蓦然开启,宛如时光倒流。  蝉躲在被骄阳晒得耷拉着脑袋的树叶底下,欢快地唱着那首永恒的旋律《夏的主打歌》。柏油公路上的沥青似乎被烤融化了。空气干燥得很,仿佛只要划一根火柴,就能点燃。  七十个穿着并不合身的迷彩服的“新皮蛋子”,正如临大敌地看着已折磨了他们三天的“呆头鹅教官”,没有一个人对他有好感。  “稍息,立正,一千米长跑准备……”教官
我喜欢柳宗宣诗里的流畅。他写喜悦是流畅的,他写滞重也是流畅的;他写雨和火车是流畅的,他写夏日和夜色也是流畅的。那是一种人生百般历练之后的境界,犹如钢在火焰里端坐过,在盐水里淬过,蹿起一阵青烟,袅袅而去:  熟悉的夏日像一个穷亲戚  打开了门,送来去年的扇子  水壶与阴凉;风翻阅着  屋前的桑树叶片的反面  的灰光。风在传送热浪  我们关闭门窗,把热气挡在  正午的屋外。…… (《夏日时光》)  流
星河逆转,斗转星移。古往今来,无数人不甘平凡,以同一种力量默默完成同一份伟大的事业。  宋代·独自登楼忧国  岳阳楼,“江南三大名楼”之一。看着这里壮观的景致,有人“感极而悲”,有人“喜洋洋”。而范仲淹则不同,他独上高楼,望江中水流交冲,观天上风云变幻,由“小我”上升至“大我”,想的不是个人的名利得失,而是国家的生存大计,抒发忧国忧民的政治情怀,感叹道:“微斯人,吾谁与归?”此刻,我多么想穿越回去
技法指点   修改润色,是作文升格的必由之路。同学们面对习作修改润色时,常常存在以下不足:只着眼于字句修改,对一篇文章整体材料的选择和思想内容的表达等方面不够重视,也不太关注段落的详略处理、前后衔接等问题;对语言的修改,往往只重视别字、病句等,而对炼字、修辞、句式等方面的处理关注不够。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1.大处着眼,从整体的选材、立意以及详略处理看内容是否切题,有问题就要
梁鸿近几年火了,是因为非虚构写作,《中国在梁庄》爆红之后,又写了《出梁庄记》,今年又出版了小说集《神圣家族》,继续是写她的故乡。《作为神话和故乡的南阳》依然是这个主题,短短两千多字,却写出了丰满的内容,充盈着浓烈的感情,更有复杂沉重的思绪。我们感觉到了一种别样的散文格调,这种格调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疏朗中的密实”。  疏朗,是指作品的结构或者所写内容,不粘滞,不胶着,同时不滞重,不浑浊。读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