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来源 :教育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nlpkt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是基础教育的基础学科,所以它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重要学科。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落实创新教育,加强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是我们每一个小学数学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职责。叶圣陶先生在《创造的儿童教育》中说;“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因此,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决不是针对高智力学生,而是要面向全体学生,让他们都有机会获得创新意识的训练。教师要努力发掘每个学生的创造力,使每个学生的创造力充分发挥出来,将学生培养成为创造型人才。那么,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呢?笔者认为有以下几点做法:
  一、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想创新
  小学生求知欲的形成要经历过好奇---求知---探索三个阶段。好奇是儿童的天性,世界上许多重大发明和新技术的发现往往从好奇开始。牛顿的万有引力的发现离不开对苹果自由落地的好奇,陈景润的哥德巴赫猜想离不开1 2等于3的好奇。好奇心使人富有追根求源的精神,乐于探索事物的奥妙,发现其中的奇异。课堂上因此要引导学生勇于提出好奇问题。
  例如:在教学圆锥体体积公式时,学生在看完书后,往往对“等底等高”这个条件不太注意。这时我巧设陷阱设置悬念,让学生进行倒水实验:用圆锥体容器盛满水倒入圆柱体容器。过了一会,一个小组倒了水,还没灌满;而另一小组的同学却大叫:“水溢出来了!”这是什么缘故呢?学生们议论纷纷。
  这一设计让他们自发产生一种探索兴趣,萌发出一种“自我需要”的强烈求知欲,乐于创新,既提高了学习数学的兴趣,而且使学生思维更趋于活跃,充分激发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构建和谐课堂,使学生敢创新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在宽松、和谐、自主的环境中学习,才能思路开阔、思维敏捷,主动参与学习活动,从而迸发出创新的火花。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就是为每一个学生创设形形色色的舞台,营造一种师生之间和谐、平等、民主交往的良好数学课堂氛围,促使学生愉快地学习数学。对学生的创新想法要启发引导,不轻易否定,切实保护学生“想”的积极性和自信心,鼓励学生大胆发表意见,促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中去,激发学生对数学问题肯想、敢想的情感。
  例如在教学“长方形面积计算”时,我提出在长6米、宽4米的房间里铺地毯,商店有宽1米、2米、4米三种型号让学生自由选择。有的说“买1米铺起来方便”;有的说“买4米的铺起来美观大方没有接口”;还有的说“选择2米,这样又方便又省钱,床底下可以不用铺”。
  在教学过程中,民主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处于一种轻松愉快的心理状态。学生质疑问难,无拘无束的思考,创新意识的苞芽得到了保护,将逐步形成敢于创新的意识。
  三、引导探索学习,让学生会创新
  荷兰文学家费赖登塔尔认为,通过自身活动得到的知识与能力比旁人硬塞的理解得透彻,掌握得快,同时善于应用。他还认为:发现是一种乐趣。“再创造”活动是小学数学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主要途径和方法。因此,在教学中,要让学生独立思考,放手大胆地让学生尝试探求新知。学生自己能发现的知识,教师决不暗示,学生自己能通过自学课本掌握的,教师决不代替讲解。让学生在独立思考中学会创新,促进其思维的发展。
  如在教学“圆的周长”中测量圆的周长时,我先问学生:“在学习正方形、长方形时,可用直尺直接量出它们的周长,而圆的周长是一条封闭曲线,怎样测出它的周长呢?你们可以用直尺和白布条去测量实验桌上的几个圆的周长,有几种测法?”请大家实验一下。顷刻课堂上人人动手参与,我用这种方法,你用那种方法,气氛十分活跃,最后,大家纷纷发表自己的实验结果。我在肯定学生的思维方法后,因势利导,说明用绳测、滚动的办法测量圆的周长都是有一定的局限性,我们能不能找出一条求圆的周长的普遍规律呢?接着利用媒体显示:两个大小不同的圆,在同一点旋转一周后留下的痕迹。“你们看到的圆的周长的长短与谁有关系?有什么关系?”大家再实验,直到得出圆周率。
  这种教师点拨下的学生动手自行操作、自行探究,有利于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过程,学生情趣盎然,自主研究活动扎实,思维得以训练,学生的动手、观察、思考、协作能力都得到了培养。久而久之,创新意识也随之逐步形成。
  四、体验成功快乐,让学生爱创新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成功的快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是继续学习的推动力。小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盛,当他们正确回答一个比较难的问题或解决了一道难题后,都会从心底升起一股兴奋感。因此,我们要保护学生内在的学习积极性,给他们满足的机会,进而产生学习成功感,引发积极探索的兴趣和动机。所以在教学中我们要力求营造氛围,激励成功,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展示自己的闪光点。
  例如在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学生猜想提出“个位是0、3、6、9的数能被3整除。”我引导学生举例先初步验证,再用实验验证,通过用小圆珠摆一摆、算一算,接着鼓励学生质疑问难。
  在这样的环境中听不到呵斥和叹息的声音,看不到苦恼、僵持的状态,学生充分体验了成功的喜悦,提高了学习效率,也增强了创新意识。
  总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关键在于教师对学生的潜心启迪和培养,充分挖掘教材中和学生身上点点“发散性思维”的火花,利用各种思维训练的有机结合,将创造性思维渗透到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之中,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精神一定会得到充分的发展,一代具有创新意识的学生就会脱颖而出。
其他文献
【摘 要】新一轮课程改革以“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为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突破和超越了学科本位的观念,真正把学生作为主体确立起来。下面结合我县近来年中学化学教学中对新课程的实施及点滴思考作如下浅析。  【关键词】新课程 化学教学 思考探索  一、教学理念的变化  新课程标准倡导的最核心内容是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学理念,这就要求教师必须转变教学观念,改变教学角色,尊重学生,和学生一起去经历化
在自制3.5L带内置换热器的可视化反应釜中,进行了不同间壁换热温度(84.8、72.2、50.5、30.9℃)的定容分解开采丙烷水合物实验模拟。分解初始时釜内气体压力迅速上升,随着分解的
【摘 要】新课程理念下,教师关注教学活动的精心设计,但对教学目标的设计制定却并不重视,出现了目标分类不科学,混淆教学目标与教学目的的概念,有些行为表述不明确,简单问题复杂化等诸多问题。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将目标形同虚设,难以指导具体的教学工作。本文就新课程改革中,化学课堂教学目标的内涵及其制定做简要探讨。  【关键词】新课改理念 三维教学目标 目标制定    一、目标制定中的问题  (1)教学
【摘 要】本文阐述了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的课堂生成对教学内容的拓展以及在训练学生思辨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方面的作用问题。  【关键词】语文教学 课堂 生成 思辨 语言表达 能力  语文教学是以培养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作为最终目标的,而课堂是实现这一目标的主要阵地。在课堂上作为语文教师就应该把阵地还给学生,不但要完成预设的学习目标,更应该从学生的发展考虑,强调语文课堂教学过
用改进溴化法对丙烯酰胺(AM)在聚丙烯酰胺(PAM)-聚乙二醇(PEG)-H2O双水相体系中的分配进行了研究,分配系数随PEG浓度、分子量的增加而减少,随PAM浓度、分子量的增大而增大,而随温度
进入初三总复习阶段, 每次的复习测试, 学生在学习数学认识上的错误, 理解上的偏差, 技能上的缺陷, 都会在试卷上反映出来, 因此, 一份考题基本上就能区分学生的层次。因此, 教师必须及时对试卷进行评讲, 这是减负增效的有效办法。笔者经过多年的实践, 认为习题讲评要做到以下几方面:  一、针对“病源” 有的放矢  按照习惯, 试卷发给学生后, 大部分教师从第一题一直讲到最后, 面面俱到, 支离破碎
【摘 要】新颁布的高中英语课程标准把情感态度界定为“兴趣、动机、自信、意志和合作精神”等影响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的相关因素。高中英语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是必要的和可行的。  【关键词】高中英语 教学 情感教育    随着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新颁布《英语课程标准》把情感态度的培养作为课程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重要理念是:关注学生情感,提高人文素养。“亲其师,信其道”,这句话隐含了情感教育在教育教学中
从国内外立法和司法判例来看,图书是产品责任法中的产品,图书出版者存在因出版的图书有缺陷而承担赔偿责任的风险。为此图书出版者必须树立产品责任意识,加强产品质量管理;签订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