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技术,编辑务必掌握的一门工具

来源 :书香两岸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ythcl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期专题中各路专家学者从不同的角度探讨了数字时代背景下编辑如何适从的问题。这些观点有乐观有惶恐有紧张也有无所谓,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应该说把问题谈得很清楚了。我个人认为数字技术是一门工具,是进步的一种表现。生产力变革必然带来一系列变革。数字技术日趋成熟孕育着数字时代的到来,它所影响的是整个社会,谁都不可避免,编辑当然也在其中。
  数字技术是一门高科技,要全面掌握它有一定的难度,更何况我们的编辑队伍不少人已到中年或不惑之年。其实问题也没那么复杂,我们所要掌握的只是数字技术在编辑领域里的运用。数字技术时代编辑还是编辑,编辑的核心价值是选题策划资料收集、整理、编撰、审校,做内容产业,这个不会变,只不过加上数字技术,使原来所从事的内容数据化,可按事先设置的条件存档、调阅,编排取舍罢了。这个技术并不难掌握,就像当年我们用手机、电脑一样,摸索一段时间就会了。我们不要把数字技术时代下出版的软件开发与编辑的数字技术运用混为一谈,出版的软件开发的确没几个人懂,那是软件工程师的事,编辑所要掌握的只是数字出版软件的运用而已。
  数字出版的关键是建立数据库,数据库建立有现成的软件,各出版单位也可根据自己的需求深度开发新的软件,数据库建好了,库存的资料就活了,就可为我所用,为他所用,为所需要的人所用,为各种媒体所用,就能使各种数据迅速地转化为产品、商品。
  当然,数字技术作为新时代的生产力代表,必然会给传统出版带来巨大的冲击。这个冲击一方面表现为出版资源全球一体化进程加快,这对传统出版、传统编辑人是个机遇,它将使全球出版信息内容数据发行聚集,出版载体有偿共享,使编辑事业更加开阔,资源更加丰富,编撰更快捷,推介更为有利,行销更为顺畅,内容更具价值。但也会对出版人编辑素质提出新的挑战。要求出版人按数字技术的要求,加速出版资源整合。出版产业链构建、出版机构调整、出版内容的数据化、要求编辑从出版全球一体化的角度开拓视野,更新观念,掌握出版数字技术的必备知识,提高多媒体形式下编辑技能。
  数字化时代已经来临。让我们抓住机遇,挑战自己,迎来编辑生涯的第二春!
其他文献
在大陆版《击壤歌》附赠的书签上写着这样一段话:“我刚上高三那年,随父亲和姐姐天文上阳明山文化大学探访当时在那儿寓居教学的胡兰成老师。之前尽管我们都看过他《今生今世》,但我猜同行三人都暗存这样的心思‘见不到张爱玲,见见胡兰成也好’。”  而今的我,则带着“见不着胡兰成,见见天心,也是好的”的想法,在唐诺和朱天心忙碌的三天北京行里,与这两位大作家各谋得一小时单独相处的时间。    唐诺:丈夫的身份令我
期刊
“说”电影是怎么回事?在这个小镇上有一个女孩是个“说”电影的高手。在那个电视尚未到来之前的年代,看电影仍是主要的娱乐之一,女孩被派去电影院将看过的电影,用生动的肢体、语调在家里的客厅再次演出。  女孩“说”电影,但在她的生命,有着电影般的精彩片段。父亲在工作意外后无法行走,母亲选择离家,只留下孩子与父亲一起生活,尔后发生的那些事情,比女孩口中的电影,更加精彩。  “说”电影到底要怎么说?除了剧中的
期刊
欲得心魂所宜之真善美,非精神之“果实”而不能也。而精神之“果实”,又非良师益友之善书而不得也。读一本好书,犹如获精神之“果实”,亦能渐入精神之佳境也。近日,由邵炳军师主编,侯文冉、杨延执笔,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的《文献研读》一书,选题新颖,体例别致,撰写原则与众不同,既重学术性又兼实用性,可谓是精神之“佳粮”也。  该书的出版对推动《诗经》研究的普及与提高,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与实践意义。其特色主要体现
期刊
科普类  科学松鼠会推荐  科学松鼠会是一个传播科学的公益团体,试图通过自己的努力使科学传播并流行起来。  《阿司匹林传奇》  迪尔米德·杰弗里斯/著 暴永宁、王惠/译 三联书店  和写出《大流感》的约翰·M·巴里,写出《万物简史》的比尔·布莱森一样,本书作者也不是纯正的科学家,却是出于职业需要和科学认知打交道,久而通过自己的理解积累,写出科学发展中的一些人事,不小心就变作了经典。杰弗里斯是BBC
期刊
在上海海世博会的中国馆中,给广大游客留下最深刻印象的展品,恐怕要算在“国之瑰宝”展厅中展出的电子动态版《清明上河图》。这幅极具震撼力的展品卷长128米,高6米,是以北宋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为蓝本,运用最先进的电子影像、动漫制作等技术,再现了北宋京城汴梁的繁华市井。  一般地来说,图画是用来观赏的,但是有的图画必须要仔细地阅读才能深入鉴赏,比如说上述的国宝级宋代名画——《清明上河图》。  如果
期刊
2009年4月17日,吉林出版集团与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合作重组的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中华工商联社)在北京召开成立大会,成为地方出版集团与中央和国家机关所属出版社跨区域、跨部门战略重组的第一家出版单位。一年的时间弹指间过去,新改制成立的中华工商联社运作得如何呢?为此,本刊记者日前专程走访了该公司社长兼总经理成与华。    优势互补应运而生    成与华是2010年7月才接手中华工
期刊
数字时代已经来临,当我们讨论完数字出版全球化趋势,讨论完个性化的按需出版模式,是否忽略了图书的直接操作者——编辑的使命与作用?在数字时代,传统图书编辑(本刊简称传统编辑)是否需要转型,与数字技术下的编辑(本刊简称数字编辑)能否共存?不管答案与否,我们始终坚信,编辑力才是王道。
期刊
他曾任世界著名广告公司智威汤逊公司和李奥贝纳公司的创意总监,拿到近百个国际广告大奖;  他曾是台湾史上最火爆的平民化设计生活杂志《PPAPER》的创办人;  他曾是世界排名第7位的美术指导;   他是世界上最具创意的华人创意家——这是《Wallpaper》杂志于2009年评选“33位最有影响力的创意人”时,给予他的荣誉;  这一连串响亮头衔带来社会对他的关注和讨论,在七年前达到一个高潮——他在台湾
期刊
2010年,随着各类电子阅读器的推出,关乎数字技术对未来出版之影响的讨论达到历史顶峰:TOC数字出版会议、数字时代出版产业发展与人才培养国际学术研讨会、两岸出版高峰论坛之数字出版与两岸合作、电子书市场新模式座谈会等,加之各地形式各样数字阅读会,几乎每天都能看到相关的新闻及论点。那么,究竟何为数字技术呢?百度百科给出这样的解释:数字技术(Digital Technology)是一项与电子计算机相伴相
期刊
自从90年代前夕陈映真结束《人间杂志》,标志着纪实摄影与报导文学书写类型在台湾文化界急遽绝迹,我以为像这样的一本书不会出现在这个时代了。  以至于当我初次看到《我爱三太子:众神喧哗太子帮》这本破天荒深度企划报导台湾庙宇艺阵人物“三太子哪咤”专题著作时,除了发自内心地惊呼“妙哉”之外,还有更多源自历史情感上的复杂情绪从过去生活记忆底层一一浮现。  回想起来,如我这辈70、80年代在台湾北部长大的小孩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