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根廷的眼泪

来源 :看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eng73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2014年巴西足球世界杯赛中,阿根廷队表现不俗。但美女总统克里斯蒂娜仍难笑出声来,因为阿根廷经济已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
  分析师预计阿根廷通胀将高达40%,与此同时本币比索兑美元持续贬值、犯罪事件与社会恐慌情绪均在上升——其直接原因是,美国法院判阿根廷政府向美国几家对冲基金全额赔付本息15亿美元现金,这笔被追索的“债务”令本已问题丛生的阿根廷如同“雪上加霜”。而目前社会消费力的基本停滞,让人们嗅到了当年经济危机时全国禁止取款等种种窘境的味道。心力交瘁的克里斯蒂娜虽严词拒绝美国最高法院的要求,但她又不愿让阿根廷因“违约”而失去重返国际金融市场的机会。
  说起来都是伤心事。阿根廷中了美国对冲基金公司的招,而这个陷阱已经布局了十多年。2001年阿根廷陷入严重的经济危机,致近千亿的主权债务违约,阿根廷便以极低的折扣发行国债,美国艾略特管理公司等一些对冲基金大量买入,而在此后的债务重组中拒绝任何减值方案。也就是说,曾经最低低至18美分的阿根廷主权国债,艾略特公司等持有者如今要求阿根廷政府按全额的100美分偿付,连本带息约合15亿美元。
  如果说资本的天性是逐利,那么美国的部分对冲基金可谓“嗜血”。它们有着一套运作多年的成熟的套路:趁某国发生经济危机时低价购买其主权国债,此后拒绝对方提出的任何减持或减值的债务重组方案,待合约时间一到便要求全额支付。如果债务国不履约,它们便会向美国最高法院起诉,依据美国法律要求付款,顺理成章地胜诉后,就可申请冻结债务国的资产。以阿根廷为例,克里斯蒂娜出国访问已不敢乘坐本国专机、只能租国外的飞机,以避免专机在别国着陆即遭债权方扣押的尴尬局面。
  从某种意义上来看,克里斯蒂娜代表阿根廷政府将这些对冲基金指责为“秃鹫”有一定道理。但阿根廷也不见得就完全理直气壮。话说已经有占发行总量93%的国债持有者接受了阿根廷的债务重组方案,仅仅7%的国债持有者兴风作浪就已将阿根廷逼入绝境,是不是阿根廷也该反思政府本身是否寅吃卯粮、饮鸩止渴?
  2001年已出现近千亿的主权国债不能偿付的违约风险,阿根廷政府的解决方式不过是拆了东墙补西墙,仍然以极低折扣发行国债的方式去勉强度过危机,而绝大多数的“债主” 在此后十数年已大幅压缩收益的情况下,区区15亿美元就成为阿根廷一个国家的“难以承受之重”,阿根廷的眼泪也不见得就那么“无辜和纯洁”。
  说白了,在发行主权国债之初,阿根廷就指望着所有人都接受其债务减值重组方案,遇到了专以“钻空子”发财的艾略特管理公司等对冲基金,落入陷阱也成为迟早的事。而因未能支付外部债务5.39亿美元的利息,知名信用评级机构标准普尔将阿根廷主权信用评级降为CCC-,列入负面观察名单;“标普”还称,若阿根廷未能与不接受债务重组的债权人达成协议并在宽限期支付利息,将会从负面观察名单里将其删除。这显然是梦想着让阿根廷有朝一日重返国际金融市场的克里斯蒂娜所不愿意看到的。
  时间和决心其实可以改变很多。当年麦当娜为了出演著名歌剧《阿根廷别为我哭泣》的主角贝隆夫人,几乎是顶着整个地球人尤其是阿根廷全国上下关于“恶女不能出演圣女”的巨大反对浪潮,写信给导演、苦练声乐、关在录音棚4个月等等,最终以精彩的演绎感动了本为抗议而来的阿根廷人潮。以至于现在人们提起该部歌剧或贝隆夫人,同样也忘不了麦当娜。是的,只要下定决心拿出诚心去努力,没有什么是一成不变的。希望克里斯蒂娜和阿根廷政府,从痛楚处反思并奋发,而不再仅仅上演苦情戏。否则,阿根廷的眼泪,将永无止息。
其他文献
随着珠海航展的召开,各类国产或者与中国有关的航空器都引发了人们空前的热情与关注。除了诸如运-20大型运输机、歼-31隐形战斗机等国产装备之外,俄制第四代战斗机苏-35也因为即将与中国签署采购协议而成为各方热议的“外来和尚”。  关于中国采购苏-35的说法最早可以追溯到1992年该机在范保罗航展上展出之后,在此后的历次台海危机和中国周边安全紧张之际,“中国采购苏-35”都会准时出席,从不迟到。在早年
2012年12月11日,联合国人道协调厅发表报告称,由埃及促成的巴以停火协议目前依然脆弱,为遭受冲突影响的民众提供救援的行动急需国际社会的慷慨支援。虽然以色列与哈马斯均宣称在这场8天冲突中取胜,但也许,加沙冲突背后真正的赢家是埃及。  1/巴勒斯坦人的呐喊。这幅漫画显然是模仿了蒙克的著名油画《呐喊》,但它确实表现出正常人在听到导弹呼啸时的忧虑与恐惧。  2/在巴勒斯坦人眼中,强势的以色列才是加沙和
苏丹与南苏丹签和平协议  在非盟苏丹问题高级别委员会的调解和斡旋之下,苏丹和南苏丹2月10日在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签署了一份“互不侵犯条约”。苏丹情报部门负责人阿塔和南苏丹情报局长道斯在非盟官员的见证下,在“互不侵犯条约”上签字,从而为双方在石油利益分配问题谈判破裂后导致的紧张形势降温。    英国掀起新一波王室热  2012年伊始,随着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登基60周年庆典各种细节逐一公布,
“希望至少10年内他不被抓到”  奥马尔·本·拉丹从肉体上被消灭已经一年多了,美国的反恐特别行动部队正将注意力放在其继任者阿伊曼·阿尔-扎瓦希里——前埃及军队的外科军医,被广泛视为策划、袭击美国和其他国家目标的首脑智囊人物。由于扎瓦希里平时戴一副大边框的眼镜,所以忠于他的部下一直亲切地称他为“眼镜先生”。  去年年底,在巴基斯坦的北瓦济里斯坦举行的一次“基地”组织领导层和一些骨干分子的聚餐会上,扎
当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在巴布亚新几内亚为发动珍珠港袭击的山本五十六及其他日本战亡者石碑献花时,几乎听不到西方主流媒体对此的批评声音,实际上,对于安倍的举动,西方媒体要么不关心,要么装作不在意。  在安倍赴海外“拜鬼”的问题上,日本的亚洲邻国表示抗议和谴责,而西方却沉默不语,这不能不形成一种鲜明的对比,证明在日本的历史问题上,西方与中韩等亚洲国家之间存在何种的认知鸿沟。  即使在美国和澳大利亚等西方国家
1823年,美国“门罗宣言”堂而皇之将拉丁美洲当成其“后院”。此后,美国无论是“大棒政策”、“金元外交”、还是“睦邻政策”等等,其思路都是将拉美当成美国国家利益的工具。这也注定了,拉美的悲情历史,以及层出不穷的英雄人物。玻利瓦尔是其中最著名的一个,如今委内瑞拉的总统查韦斯多次毫不讳言,他要延续玻利瓦尔的“美洲大国梦”。  而在一个国家的总统就职典礼上,如果作为主角的总统缺席,那会掀起怎样的轩然大波
9·11催生的部门  2002年的11月25日,出席完北约首脑会议归来的美国总统布什回到了白宫东厅,这一幕注定成为历史的一个注脚,因为就是在这一天,他签署了成立“国土安全部”的法案。  一年前的9·11事件,致使北约第一次宣布启动北约章程中的第五款:共同防卫机制,宣布如果恐怖袭击事件受到任何国家的指示,将被视为是对美国的军事袭击,因此也被认为是对所有北约成员国的军事袭击。  按照布什当时的设想,面
时间先回到三年前,2010年4月5日,一段记录美军直升机射杀巴格达街头行人的录像一经公开,震惊世界。据《纽约时报》报道,2010年2月至11月间,维基解密公开了70多万份绝密文件。在视频公开一月后,泄密者在伊拉克被捕,他是驻伊美军的情报分析师布拉德利·曼宁。曼宁被控22项罪名,包括可判终生监禁的通敌罪。  曼宁泄密  25岁的曼宁看上去身材瘦小,文静寡言,可正是这样一个人被指控犯下美国历史上最严重
祖先住在家里    我和莫塞斯决定去一个叫肯地亚马的小村庄。  令我惊奇的是,在这个村几乎看不见草房,大多是刷着白墙和盖着铁皮顶的房子。刚进村,我们便随意闯进一家,想打听酋长的家,可一进门就发现这家人的大堂里居然有两个长方形的坑,一问才知道是坟墓。  进村必须先见酋长,这是礼节,也是规矩。所以,我不得不带着疑问先去拜访村里的酋长凯库拉。  “你来这里究竟想干什么?能给我们带来什么,还想带走什么?”
世人都说好莱坞有三宝:特效女神肌肉佬。在各式好莱坞主流大片中,撇开打酱油的配角肌肉佬不说,那些在枪林弹雨里来去自如,即使受了点伤但在电影结尾总能满血复活并偶尔抱得美人归的主角肌肉佬,通常有着不为人知的神秘身份。他们来自FBI(美国联邦调查局)或者CIA(美国中央情报局),他们是久经沙场的现任特工或者是深藏功与名的前任特工,从驾驶飞机到捣鼓计算机,所有正常人无法企及的技能,他们都信手拈来。  因为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