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学-测-点-练”教学模式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来源 :中国校外教育·理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OOOZH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注重教学过程,完成教学目标,培养学生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尝试“导-学-测-点-练”课堂教学模式。
  [关键词]生物教学教学模式 应用
  
  基础教育的根本任务是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是学科教学,主阵地是课堂。为此,我在课堂教学模式改革中,嘗试进行了“导-学-测-点-练”课堂教学模式:旨在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注重教学过程,完成教学目标,培养学生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一、理论依据
  
  在当代教育研究中运用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的思想和方法,从而形成教育系统论、教育控制论,教育信息论的现代教育理论体系,这是教育研究方法论上的新突破。由于“三论”运用系统控制方法研究和解决教育问题,全面综合运用现代教育手段,对教育现象进行科学的系统分析,进行比较和预测,因而它将是实现教育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所不可缺少的科学理论基础。我们进行的生物导学模式的构建就是以此为依据,并在上述理论的指导下,以转变教育观念,树立科学的教学观和育人观为根本出发点。
  1提高素质,转变教师的教育观
  教师必须首先提高自身的素质,转变传统的教学观,树立起素质教育的观念,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能局限于知识的传授,应表现为注重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并使其掌握获得知识的科学方法和途径。因此,教师只有提高认识,更新教育观念,并努力尝试和探索把这种观念的转变带入课堂,才能落实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任务。
  2面向全体,导学结合的教学观
  教学模式必须体现因材施教,分类指导、全面兼顾,使各类学生学有所成。课堂上应针对不同学生,确定适合每个学生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提高教的针对性,从而进行科学的“导”。充分体现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的自觉性,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使课堂教学过程成为以学生主动探索为主要形式的“学”的活动。从而实现“教”与“学”的最佳结合。
  3全面发展,培养能力的育人观
  教学模式必须落实对学生全面进行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情感教育,全面培养学生高尚的思想道德情操、良好的身体心理素质。较强的获取新知识的能力以及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二、模式的基本结构
  
  本模式的基本结构可表示如下:
  “导学式”教学模式的导、学,测、点、练,这五个阶段可作为整节课的教学骨架,也可作为一节课中各个知识点的阶段性教学模式,其基本含义简述如下,
  “导”是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活动过程,包括引导自学、引导观察、引导思考等教学活动。
  “学”是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活动过程,包括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动眼观察,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和动嘴讨论等学习过程)。
  “测”是教师对学生学习效果的检验过程,也是教师发现学生在认识过程中存在问题的手段,以便适时进行反馈矫正和进一步促进学和教。
  “点”即点拨。是教师在测的基础上对所发现问题的精要讲解。
  “练”是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再忆、再现,再认识、再巩固的过程,以强化所学。
  
  三、模式的具体实施
  
  1导。“导”是引导,此环节的关键是如何才能科学地设置问题,正确地运用问题材料,激发学生思维活动的开展。这就要求教师在处理这一环节时对问题的提出要准确、具体,富有启发性。要注重问题的难度,跨度、梯度,这样才利于学生自发地产生探索问题、寻求答案的内心需要。而“难且偏”或“浅且易”的导会挫伤学生思维的积极性。教师设置的导要有一定的跨度,问题要集中,能抓住关键,扣准重点,问题之间要有内在联系和因果关系,使之环环相扣,学生的思维才能通畅如流:教师设置的导要有一定的梯度,问题要由小到大、由简到繁,由易而难,层层递进、步步深入,这样才能使学生进入角色,去主动地寻求知识解决问题。
  2学。学的方法很多,在生物学学习中通常指阅读、观察和讨论。阅读是学生最基本的一种学习方法。阅读一般分为泛读和精读。泛读着重要求学生能记住内容大意,精读则要求学生字斟句酌。课堂教学中的观察是指对教材中插图,教师所用挂图、模型、投影片、教学录像以及多媒体课件等的观察,还有演示实验和具体实验及结果的观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采用组织学生合作学习(互学互帮和互相启迪)的方式即讨论式。在使用上要注意讨论题要出得好,富有启发性。组织要得法,学生围绕问题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去比较、去争论,但议论不能离题,要紧扣教学内容。适时总结,使学生明辨正误。
  3测。测是教师对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效果的检查手段,通常采用设计练习的形式,教师提问的形式等。教师对练习的设计应根据教材内容,针对知识点本身内在的逻辑性及学生认知规律的顺序性,使练习题有一定的层次性,做到由易到难。教师的问也是多种多样的。问题的设计除考虑上面对问题所遵循的原则外,问的类型也很多,如设问、提问、齐答式发问,突然发问等。
  如在学习《高中生物全一册(选修)》P34《三、提高农作物的光合效率》时,教师可设置针对性强的测试题,如:
  1下列措施中可以提高农作物光合作用效率的是( )
  A增加光照强度B通风透光c增施肥料D轮作和间作
  2氮能够提高光合作用的效率的原因是( )
  A氮是核酸的组成成分
  B氮是调节植物生理活动的物质
  C氮是许多种酶的组成成分
  D氮能够提高植物对光的吸收
  3镁的供应是否充足,影响着光合作用的效率,原因是( )
  A镁是蛋白质的重要组成成分
  B镁影响着光能的吸收和转化
  C镁影响着糖类的合成
  D镁影响着糖类的运输
  4、用磷脂酶处理叶绿体后,光合作用受到明显影响,这一事实说明( )
  A磷在维持叶绿体的功能上有重要作用
  B磷是光合作用的产物的组成成分
  C磷影响着光的转化、吸收、传递
  D磷是NADP 和ATP的组成成分
  4点。教师通过对学生的“测”能及时地抓住反馈信息,便于教师的点拨与精讲,进行有效矫正。点,要点在学生思维的受阻处,拨,要拨在学生思维的迷惘时。教师的点拨应做到适度性。适度性是指教师在点拨时应掌握好分寸和程度,选择最佳角度,压缩学生冗长的思维过程,提高学习效率。指点问题要明确,使矛盾充分暴露,切忌模棱两可。
  如在学习《高中生物全一册(选修)》P34《三、提高农作物的光合效率》时,教师所设置的针对性强的测试题,并进行如下点拨
  
   5练。练习是学生学习、巩固知识、培养能力的重要方法之一,也是教师检查教学效果的重要方法之一。要紧紧围绕教学大纲及考试说明规定的教学要求设计练习,做到练习目的明确、选题恰当典型。如可从一题多解的类型来发展学生多向。灵活、独特的思维能力:也可以从一题多变的角度,使问题由浅入深,不断延伸、拓宽,使学生所学知识得到综合运用,从而培养了学生灵活多变的思维能力,克服消极的思维定势,起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作用。
  如在学习《高中生物全一册(选修)》P34《三、提高农作物的光合效率》时,师生通过以上“导、学、测、点”后,并紧紧围绕教学大纲及考试简明规定的教学要求设计练习,如
  右图是二氧化碳与光合作用效率的关系,据图回答
  (1)图中AB段表示——。
  《2)图中Bc段表示——。
  (3)提高蔬菜大棚中蔬菜的光合作用效率,应采取——等措施。
  此模式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形式也是多变的,每一步的实施可根据教学内容作适当的调整,不必千篇一律。实际中我们要根据教学目的的主次,教学内容的详略,教学节奏的扬抑,教学风格的刚柔,教学语言的曲直等,“从心所致,而不逾矩”。每一步的实施除体现上述原则外,还要注重多媒体的选择与应用,因为多媒体优化组合能创设最佳教学情境,优化教学结构,形成最佳方案,从而实现教学目标。
  
  四、本模式的优点
  
  在理论上,本模式以现代教育理论体系为指导。“导”“学”的环节在于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变以教师“讲”为主的传统模式为以学生的“学”为主体的新的教学形式。“测”的目的指在反馈学的效果,以便下一环节的“点”。本模式同时还参照吸收了启发式教学,探索式教学的优点,充分突出了学生“学”的主体地位,发挥了教师“导”的作用,实现了“导”与“入学”的最佳结合。在实际教学中,我们遵循了以导为起点、学为领先,测为检验,精讲多练、当堂达标的教学思路,实践的结果表明:这种方法是十分有效的。
  
  (作者单位:重庆市黔江区新华中学;重庆市黔江区教委教科所)
其他文献
【摘 要】本文结合《英语课程标准》的要求阐述了“听、说、读、写”之间的关系,并对“听、说、读、写”这四种技能的实践培养进行了论述。这四种能力的培养,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自信心,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英语课程标准》 听力 阅读 口语 写作    根据《英语课程标准》,语言技能包括听、说、读、写技能以及这四种技能综合运用能力。听和说是口语,读和写是书面语。口语是书面语的有声形式
【摘要】 本文通过分析初中生学习数学的思维特征,提出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方法和途径,以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关键词】 初中生 数学教学 数学思维  【中图分类号】 G63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20)01-001-020  《義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在数学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索、合作交流,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
[摘要]:考试本质上是一种技术测量手段,是整个教育教学过程的必要组成部分,是学校管理教育教学工作的有效手段之一。本文作者分析了现实中存在的种种“异化”考试的现象,澄清有关“考试”的种种误区,回归考试“价值中立”的本质,并提出对策:通过建立合理规范的考试制度与多元化的成绩评定机制,充分发挥考试的本体功能,为高校素质教育服务。  [关键词]:考试 认识误区 对策     高等学校考试是对教学质量与效果
20世纪末的语文教育大讨论,有力地推进了建国以来第八次课程教材改革。新大纲的出台,《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的制订,第一批新课程新教材实验区的启动……既是对中国语文教育的历史性反思和总结,又是21世纪对新一代人才挑战和复兴中华的战略应答。处于这样的时代坐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改革必须作穿越昨日和明天的思考,而课堂教学的设计,理所当然是课堂教学改革的蓝图和基石、航标和载体。因此对语文课堂教学设计,也
[关键词]自主学习 问题意识 教学心得    “能称出体积的大小吗?”“能。”这是我们班一位同学的“发明”。笔者在教学“长方体的体积”这节课时,临近下课,同学们都能熟练地利用体积计算公式求出有关长方体的体积。有位同学突然问:“像土豆这样的物体的体积又该怎样求呢?”我及时表扬了这位同学敢于提问,并顺势说:“那就请同学们课后想办法去求土豆的体积吧!”  第二天上课时,同学们都踊跃举手回答昨天的问题。 
【摘要】 随着我国素质教育工作的开展,高考在选拔人才的过程中不仅仅需要学生在文化课的分数上达到要求,还要学生能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从而为祖国的未来培养更加全面地、多样化的人才。因此,越来越多的学生选择体育或艺术专业,走上更加多元化的发展道路。在体育高考中,对体育生的选拔非常严格,因此体育生在日常训练过程中需要加倍努力。在体育高考训练中,应该用更加创新的思路构架训练方法和流程,从而起到更好的训练效果
【摘要】 校园欺凌是欺凌者受家庭或社会影响间接或直接对其他人进行故意伤害的行为。相关调查显示,近年来,校园内学生之间的欺凌事件时有发生,校园欺凌严重影响被欺凌者的身心健康。文章从学生自身角度、家庭角度、学校角度和社会角度对校园欺凌现象发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探讨具体应用策略,以防止校园欺凌事件的发生,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关键词】 新时期 校园欺凌 成因 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5.5  【文
【摘要】虽然低年级的语文教学是以识字为重点,但也不能忽视了读和写的重要『生。在教学中应善于用教材教语文,在学生充分感知文本的基础上,找到课文的读写结合训练点,精心设计随文练笔,巧妙地把写话训练有机地融入阅读教学,帮助学生逐步学会如何运用语言文字表情达意,进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低年级的语文老师如果能将写话训练贯穿于阅读教学过程中,采用灵活多样的训练方式,选准读写结合点,有层次、有针对性地对
[摘要]:作者结合工作实际,在工作中发现书标混乱问题,与馆员一起实践,摸索、解决这一问题,收到较好效果。同时提醒同行,做此工作,不可心存浮躁,不适合众人突击,切忌盲目地赶进度、抓数量,容易出现伤书现象和安全隐患。现把经验总结出来,供同行们参考。  [关键词]:书标 分类号 整合 排架    我馆是于2003年经过合校以后,由原来的三个图书馆合并而成的。文献经过数据的多次整合,可以由统一的数据库借阅
【关键词】体育课 说课 要素    在举行体育优质课、教学能力大赛或教学能手的时候,体育课的说课是必不可少的一项内容。笔者根据多年参赛和当评委的经验,总结出说课的七要素:课的设计与构思、教材分析、教学目标、学生分析、教法与学法、教学程序、场地器材和效果预计。  一、体育课的设计与构思要巧妙课的设计与构思,即体育课的总体安排与部署,主要是指这节体育课以什么为理论依据,想要发展和培养学生什么能力与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