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注重教学过程,完成教学目标,培养学生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尝试“导-学-测-点-练”课堂教学模式。
[关键词]生物教学教学模式 应用
基础教育的根本任务是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是学科教学,主阵地是课堂。为此,我在课堂教学模式改革中,嘗试进行了“导-学-测-点-练”课堂教学模式:旨在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注重教学过程,完成教学目标,培养学生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一、理论依据
在当代教育研究中运用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的思想和方法,从而形成教育系统论、教育控制论,教育信息论的现代教育理论体系,这是教育研究方法论上的新突破。由于“三论”运用系统控制方法研究和解决教育问题,全面综合运用现代教育手段,对教育现象进行科学的系统分析,进行比较和预测,因而它将是实现教育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所不可缺少的科学理论基础。我们进行的生物导学模式的构建就是以此为依据,并在上述理论的指导下,以转变教育观念,树立科学的教学观和育人观为根本出发点。
1提高素质,转变教师的教育观
教师必须首先提高自身的素质,转变传统的教学观,树立起素质教育的观念,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能局限于知识的传授,应表现为注重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并使其掌握获得知识的科学方法和途径。因此,教师只有提高认识,更新教育观念,并努力尝试和探索把这种观念的转变带入课堂,才能落实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任务。
2面向全体,导学结合的教学观
教学模式必须体现因材施教,分类指导、全面兼顾,使各类学生学有所成。课堂上应针对不同学生,确定适合每个学生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提高教的针对性,从而进行科学的“导”。充分体现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的自觉性,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使课堂教学过程成为以学生主动探索为主要形式的“学”的活动。从而实现“教”与“学”的最佳结合。
3全面发展,培养能力的育人观
教学模式必须落实对学生全面进行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情感教育,全面培养学生高尚的思想道德情操、良好的身体心理素质。较强的获取新知识的能力以及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二、模式的基本结构
本模式的基本结构可表示如下:
“导学式”教学模式的导、学,测、点、练,这五个阶段可作为整节课的教学骨架,也可作为一节课中各个知识点的阶段性教学模式,其基本含义简述如下,
“导”是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活动过程,包括引导自学、引导观察、引导思考等教学活动。
“学”是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活动过程,包括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动眼观察,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和动嘴讨论等学习过程)。
“测”是教师对学生学习效果的检验过程,也是教师发现学生在认识过程中存在问题的手段,以便适时进行反馈矫正和进一步促进学和教。
“点”即点拨。是教师在测的基础上对所发现问题的精要讲解。
“练”是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再忆、再现,再认识、再巩固的过程,以强化所学。
三、模式的具体实施
1导。“导”是引导,此环节的关键是如何才能科学地设置问题,正确地运用问题材料,激发学生思维活动的开展。这就要求教师在处理这一环节时对问题的提出要准确、具体,富有启发性。要注重问题的难度,跨度、梯度,这样才利于学生自发地产生探索问题、寻求答案的内心需要。而“难且偏”或“浅且易”的导会挫伤学生思维的积极性。教师设置的导要有一定的跨度,问题要集中,能抓住关键,扣准重点,问题之间要有内在联系和因果关系,使之环环相扣,学生的思维才能通畅如流:教师设置的导要有一定的梯度,问题要由小到大、由简到繁,由易而难,层层递进、步步深入,这样才能使学生进入角色,去主动地寻求知识解决问题。
2学。学的方法很多,在生物学学习中通常指阅读、观察和讨论。阅读是学生最基本的一种学习方法。阅读一般分为泛读和精读。泛读着重要求学生能记住内容大意,精读则要求学生字斟句酌。课堂教学中的观察是指对教材中插图,教师所用挂图、模型、投影片、教学录像以及多媒体课件等的观察,还有演示实验和具体实验及结果的观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采用组织学生合作学习(互学互帮和互相启迪)的方式即讨论式。在使用上要注意讨论题要出得好,富有启发性。组织要得法,学生围绕问题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去比较、去争论,但议论不能离题,要紧扣教学内容。适时总结,使学生明辨正误。
3测。测是教师对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效果的检查手段,通常采用设计练习的形式,教师提问的形式等。教师对练习的设计应根据教材内容,针对知识点本身内在的逻辑性及学生认知规律的顺序性,使练习题有一定的层次性,做到由易到难。教师的问也是多种多样的。问题的设计除考虑上面对问题所遵循的原则外,问的类型也很多,如设问、提问、齐答式发问,突然发问等。
如在学习《高中生物全一册(选修)》P34《三、提高农作物的光合效率》时,教师可设置针对性强的测试题,如:
1下列措施中可以提高农作物光合作用效率的是( )
A增加光照强度B通风透光c增施肥料D轮作和间作
2氮能够提高光合作用的效率的原因是( )
A氮是核酸的组成成分
B氮是调节植物生理活动的物质
C氮是许多种酶的组成成分
D氮能够提高植物对光的吸收
3镁的供应是否充足,影响着光合作用的效率,原因是( )
A镁是蛋白质的重要组成成分
B镁影响着光能的吸收和转化
C镁影响着糖类的合成
D镁影响着糖类的运输
4、用磷脂酶处理叶绿体后,光合作用受到明显影响,这一事实说明( )
A磷在维持叶绿体的功能上有重要作用
B磷是光合作用的产物的组成成分
C磷影响着光的转化、吸收、传递
D磷是NADP 和ATP的组成成分
4点。教师通过对学生的“测”能及时地抓住反馈信息,便于教师的点拨与精讲,进行有效矫正。点,要点在学生思维的受阻处,拨,要拨在学生思维的迷惘时。教师的点拨应做到适度性。适度性是指教师在点拨时应掌握好分寸和程度,选择最佳角度,压缩学生冗长的思维过程,提高学习效率。指点问题要明确,使矛盾充分暴露,切忌模棱两可。
如在学习《高中生物全一册(选修)》P34《三、提高农作物的光合效率》时,教师所设置的针对性强的测试题,并进行如下点拨
5练。练习是学生学习、巩固知识、培养能力的重要方法之一,也是教师检查教学效果的重要方法之一。要紧紧围绕教学大纲及考试说明规定的教学要求设计练习,做到练习目的明确、选题恰当典型。如可从一题多解的类型来发展学生多向。灵活、独特的思维能力:也可以从一题多变的角度,使问题由浅入深,不断延伸、拓宽,使学生所学知识得到综合运用,从而培养了学生灵活多变的思维能力,克服消极的思维定势,起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作用。
如在学习《高中生物全一册(选修)》P34《三、提高农作物的光合效率》时,师生通过以上“导、学、测、点”后,并紧紧围绕教学大纲及考试简明规定的教学要求设计练习,如
右图是二氧化碳与光合作用效率的关系,据图回答
(1)图中AB段表示——。
《2)图中Bc段表示——。
(3)提高蔬菜大棚中蔬菜的光合作用效率,应采取——等措施。
此模式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形式也是多变的,每一步的实施可根据教学内容作适当的调整,不必千篇一律。实际中我们要根据教学目的的主次,教学内容的详略,教学节奏的扬抑,教学风格的刚柔,教学语言的曲直等,“从心所致,而不逾矩”。每一步的实施除体现上述原则外,还要注重多媒体的选择与应用,因为多媒体优化组合能创设最佳教学情境,优化教学结构,形成最佳方案,从而实现教学目标。
四、本模式的优点
在理论上,本模式以现代教育理论体系为指导。“导”“学”的环节在于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变以教师“讲”为主的传统模式为以学生的“学”为主体的新的教学形式。“测”的目的指在反馈学的效果,以便下一环节的“点”。本模式同时还参照吸收了启发式教学,探索式教学的优点,充分突出了学生“学”的主体地位,发挥了教师“导”的作用,实现了“导”与“入学”的最佳结合。在实际教学中,我们遵循了以导为起点、学为领先,测为检验,精讲多练、当堂达标的教学思路,实践的结果表明:这种方法是十分有效的。
(作者单位:重庆市黔江区新华中学;重庆市黔江区教委教科所)
[关键词]生物教学教学模式 应用
基础教育的根本任务是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是学科教学,主阵地是课堂。为此,我在课堂教学模式改革中,嘗试进行了“导-学-测-点-练”课堂教学模式:旨在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注重教学过程,完成教学目标,培养学生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一、理论依据
在当代教育研究中运用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的思想和方法,从而形成教育系统论、教育控制论,教育信息论的现代教育理论体系,这是教育研究方法论上的新突破。由于“三论”运用系统控制方法研究和解决教育问题,全面综合运用现代教育手段,对教育现象进行科学的系统分析,进行比较和预测,因而它将是实现教育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所不可缺少的科学理论基础。我们进行的生物导学模式的构建就是以此为依据,并在上述理论的指导下,以转变教育观念,树立科学的教学观和育人观为根本出发点。
1提高素质,转变教师的教育观
教师必须首先提高自身的素质,转变传统的教学观,树立起素质教育的观念,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能局限于知识的传授,应表现为注重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并使其掌握获得知识的科学方法和途径。因此,教师只有提高认识,更新教育观念,并努力尝试和探索把这种观念的转变带入课堂,才能落实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任务。
2面向全体,导学结合的教学观
教学模式必须体现因材施教,分类指导、全面兼顾,使各类学生学有所成。课堂上应针对不同学生,确定适合每个学生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提高教的针对性,从而进行科学的“导”。充分体现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的自觉性,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使课堂教学过程成为以学生主动探索为主要形式的“学”的活动。从而实现“教”与“学”的最佳结合。
3全面发展,培养能力的育人观
教学模式必须落实对学生全面进行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情感教育,全面培养学生高尚的思想道德情操、良好的身体心理素质。较强的获取新知识的能力以及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二、模式的基本结构
本模式的基本结构可表示如下:
“导学式”教学模式的导、学,测、点、练,这五个阶段可作为整节课的教学骨架,也可作为一节课中各个知识点的阶段性教学模式,其基本含义简述如下,
“导”是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活动过程,包括引导自学、引导观察、引导思考等教学活动。
“学”是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活动过程,包括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动眼观察,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和动嘴讨论等学习过程)。
“测”是教师对学生学习效果的检验过程,也是教师发现学生在认识过程中存在问题的手段,以便适时进行反馈矫正和进一步促进学和教。
“点”即点拨。是教师在测的基础上对所发现问题的精要讲解。
“练”是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再忆、再现,再认识、再巩固的过程,以强化所学。
三、模式的具体实施
1导。“导”是引导,此环节的关键是如何才能科学地设置问题,正确地运用问题材料,激发学生思维活动的开展。这就要求教师在处理这一环节时对问题的提出要准确、具体,富有启发性。要注重问题的难度,跨度、梯度,这样才利于学生自发地产生探索问题、寻求答案的内心需要。而“难且偏”或“浅且易”的导会挫伤学生思维的积极性。教师设置的导要有一定的跨度,问题要集中,能抓住关键,扣准重点,问题之间要有内在联系和因果关系,使之环环相扣,学生的思维才能通畅如流:教师设置的导要有一定的梯度,问题要由小到大、由简到繁,由易而难,层层递进、步步深入,这样才能使学生进入角色,去主动地寻求知识解决问题。
2学。学的方法很多,在生物学学习中通常指阅读、观察和讨论。阅读是学生最基本的一种学习方法。阅读一般分为泛读和精读。泛读着重要求学生能记住内容大意,精读则要求学生字斟句酌。课堂教学中的观察是指对教材中插图,教师所用挂图、模型、投影片、教学录像以及多媒体课件等的观察,还有演示实验和具体实验及结果的观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采用组织学生合作学习(互学互帮和互相启迪)的方式即讨论式。在使用上要注意讨论题要出得好,富有启发性。组织要得法,学生围绕问题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去比较、去争论,但议论不能离题,要紧扣教学内容。适时总结,使学生明辨正误。
3测。测是教师对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效果的检查手段,通常采用设计练习的形式,教师提问的形式等。教师对练习的设计应根据教材内容,针对知识点本身内在的逻辑性及学生认知规律的顺序性,使练习题有一定的层次性,做到由易到难。教师的问也是多种多样的。问题的设计除考虑上面对问题所遵循的原则外,问的类型也很多,如设问、提问、齐答式发问,突然发问等。
如在学习《高中生物全一册(选修)》P34《三、提高农作物的光合效率》时,教师可设置针对性强的测试题,如:
1下列措施中可以提高农作物光合作用效率的是( )
A增加光照强度B通风透光c增施肥料D轮作和间作
2氮能够提高光合作用的效率的原因是( )
A氮是核酸的组成成分
B氮是调节植物生理活动的物质
C氮是许多种酶的组成成分
D氮能够提高植物对光的吸收
3镁的供应是否充足,影响着光合作用的效率,原因是( )
A镁是蛋白质的重要组成成分
B镁影响着光能的吸收和转化
C镁影响着糖类的合成
D镁影响着糖类的运输
4、用磷脂酶处理叶绿体后,光合作用受到明显影响,这一事实说明( )
A磷在维持叶绿体的功能上有重要作用
B磷是光合作用的产物的组成成分
C磷影响着光的转化、吸收、传递
D磷是NADP 和ATP的组成成分
4点。教师通过对学生的“测”能及时地抓住反馈信息,便于教师的点拨与精讲,进行有效矫正。点,要点在学生思维的受阻处,拨,要拨在学生思维的迷惘时。教师的点拨应做到适度性。适度性是指教师在点拨时应掌握好分寸和程度,选择最佳角度,压缩学生冗长的思维过程,提高学习效率。指点问题要明确,使矛盾充分暴露,切忌模棱两可。
如在学习《高中生物全一册(选修)》P34《三、提高农作物的光合效率》时,教师所设置的针对性强的测试题,并进行如下点拨
5练。练习是学生学习、巩固知识、培养能力的重要方法之一,也是教师检查教学效果的重要方法之一。要紧紧围绕教学大纲及考试说明规定的教学要求设计练习,做到练习目的明确、选题恰当典型。如可从一题多解的类型来发展学生多向。灵活、独特的思维能力:也可以从一题多变的角度,使问题由浅入深,不断延伸、拓宽,使学生所学知识得到综合运用,从而培养了学生灵活多变的思维能力,克服消极的思维定势,起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作用。
如在学习《高中生物全一册(选修)》P34《三、提高农作物的光合效率》时,师生通过以上“导、学、测、点”后,并紧紧围绕教学大纲及考试简明规定的教学要求设计练习,如
右图是二氧化碳与光合作用效率的关系,据图回答
(1)图中AB段表示——。
《2)图中Bc段表示——。
(3)提高蔬菜大棚中蔬菜的光合作用效率,应采取——等措施。
此模式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形式也是多变的,每一步的实施可根据教学内容作适当的调整,不必千篇一律。实际中我们要根据教学目的的主次,教学内容的详略,教学节奏的扬抑,教学风格的刚柔,教学语言的曲直等,“从心所致,而不逾矩”。每一步的实施除体现上述原则外,还要注重多媒体的选择与应用,因为多媒体优化组合能创设最佳教学情境,优化教学结构,形成最佳方案,从而实现教学目标。
四、本模式的优点
在理论上,本模式以现代教育理论体系为指导。“导”“学”的环节在于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变以教师“讲”为主的传统模式为以学生的“学”为主体的新的教学形式。“测”的目的指在反馈学的效果,以便下一环节的“点”。本模式同时还参照吸收了启发式教学,探索式教学的优点,充分突出了学生“学”的主体地位,发挥了教师“导”的作用,实现了“导”与“入学”的最佳结合。在实际教学中,我们遵循了以导为起点、学为领先,测为检验,精讲多练、当堂达标的教学思路,实践的结果表明:这种方法是十分有效的。
(作者单位:重庆市黔江区新华中学;重庆市黔江区教委教科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