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来源 :金色年华·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n_m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开发学生的创造力是我们当前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而创造性思维能力是创造力核心。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全面地培养学生的智能,发展学生的创造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祖国造就更多的新世纪人才。
  关键词:高效课堂 创造性思维 教学情境 想象
  
  新课程评价的价值取向是以学生发展为本,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要求学校培养创造性人才的呼声起来越高。开发学生的创造力是我们当前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而创造性思维能力是创造力核心。因此,在高效课堂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具有重要意义。创造性思维是指有创见的思维,通过它可以产生新颖的、前所未有的思维成果。它是高级水平的思维活动,是一切创造活动的主要精神支柱。创造性思维是思维的特殊形式,其主要特点是:(1)积极主动性。指探究创造性问题积极主动,思维活跃,甚至达到着迷的程度。(2)求异性。探求问题,寻找答案时,不苟同于传统的或一般的思想、方法,往往提出与众不同的设想。(3)发散性。是不按固定的逻辑顺序,而是多方位,多因素,多变量考察问题,提出多种设想。(4)独特性。能产生新结果,如发现新事物,解决新问题,提出新见解等。
  从创造性思维特点看,学生在学习地理知识过程中,发现问题,有创见地认识问题或解决问题,也属创造性思维。今天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虽然现在较难产生一定的社会价值,但将来必定会结出丰硕成果。素质教育已汇成时代的潮流,重视智力的培养,是当代教育改革的主要标志,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因此,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全面地培养学生的智能,发展学生的创造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祖国造就更多的新世纪人才。
  一、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
  中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是创造性思维发展的内部动因。受好奇心趋使的行为就是探索,探索就具有一定的创造性。中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望高。中学地理教材,既包括自然地理,又涉及到人文地理,内容丰富多彩,这也为激发学生好奇心和求知欲提供很好的素材。
   作为中学地理教师,不仅要注意保护学生的这种好奇心,而且还要创设一些条件,逐步把这种好奇心引到求知欲上来。例如,我们在讲“时区和日界线”内容,学生接受起来有一定的困难,教师不妨在学生预习作业(导学案)上,预设两个小问题:①“小华得知到日本东京访问的爸爸,今天就要回到上海了,他了解到飞机从东京起飞的时间为早上8点,按照飞机飞行2小时15分钟计算,到达上海的时间应为10时15分。他准备到机场迎接爸爸。可是还没有动身呢,爸爸就到家了。这是怎么一回事呢?”②“一对孪生姐妹,姐姐先出生,但年龄小一岁,妹妹后出生,年龄却比姐姐大一岁。你知道出现这种奇妙情况的原因吗?”这样一来,学生就会带着强烈的好奇心去探究问题,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并把这种兴趣转化为内在的学习动力,提高了学习效果。
  二、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创设创造性问题的教学情境
  在地理教学中,采用启发式教学,创设带有创造问题的教学情境,对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起着关键作用。思维始于问题。在地理教学中,创设创造性问题的教学情境,不仅仅是指培养学生用创造性思维来解决教师设计的问题,而更重要的是要激发学生提出带有创造性的问题,并能独立地解决问题。如我们在采用“问题解决法”学习江西省泰和县的千烟洲立体农业,有几位同学就提出了千烟洲立体农业是根据其是一个典型的中亚热带红壌丘陵地区条件而形成出来的一种生态农业形式,我们峰峰矿区是山地丘陵,怎样根据我们这里的条件和经济条件创立出一个适合我们地区的生态农业模式呢?问题提出来了,教师鼓励他们去思考,去查阅相关资料,最终得出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
  三、运用地图,发展学生直觉思维和创造性想象
   直觉思维是未经逐步分析而迅速对问题的答案作出合理的猜测、设想或突然领悟的思维。爱因斯坦说:“真正可贵的因素是直觉。”直觉思维本身就有新颖性和独创性的性质,是创造性思维活跃的一种表现。
   创造性想象是各种创造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所有创造活动都离不开创造性想象的参与。有人认为创造性思维就是思维和创造性想象高度结合。创造性想象参与后,从而能够结合过去经验,在想象中形成创造性新形象,提出新假设。
   不论是直觉思维,还是创造性想象,产生的重要条件就是要有丰富的表象储备。否则就成了“无本之术”、“无源之水”了。所谓表象,就是客观事物所具有的形象,被人们感觉后在头脑中保存下来的痕迹。地理学研究对象是人类生存环境,时空非常广大,地理现象也十分复杂。对于大量的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学生不可能都亲身去感知获得表象。而地图具有直观形象特点,“是地理学的第二语言”。所以学生对地图的观察与应用,能头脑中形成丰富的地理表象储备。地理教学中,经常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识图、读图、析图、用图,就能使头脑中建立起完整而稳定的地理表象,为创造性想象提供充足的“原料”。在解决问题时,通过迁移成为直觉思维的原型启发,促使迅速产生灵感。
  四、注重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力和集中思维力
   创造性思维,既需要发散思维,又需要集中思维,而更多地表现在二者结合上。地理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呢?主要从课堂教学和习题训练方面着手。课堂教学要多设计发散思维教学类型。如采用“发现法”、“问题研究法”、“范例教学法”等,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开放而灵活地思考。如围绕“找出与地球自转运动有关的地理现象”、“假如黄赤交角为0°,会引起哪些方面地理现象的变化”之类的问题,尽可能鼓励学生从多方面寻找出答案来。
   在创造性思维中,发散思维与集中思维是紧密联系的。面对一个新问题,先发散,提出各种各样的解决方法。集中思维的作用是在众多的方案中,经分析、推理论证,得出最佳方案。可以看出,集中思维是多种方案与最佳方案的桥梁。所以集中思维在创造性思维活动过程的作用不可低估。
  五、开展第二课堂教学,鼓励“小创造”活动
   第二课堂教学包括野外考察、春游、野营、参观、社会调查、地理讲座、课外兴趣活动等。在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形成上,第二课堂教学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第二课堂教学通常具有知识性、科学性、实践性、灵活性、趣味性等特点。在这种教学活动中学生不仅可以获得创造力发展所需要的良好环境,而且又开始了真正的创造活动。作为地理更是应该大力开展一些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比如:组织各类兴趣小组(天文、气象、地震、环保、军事地理等)、举办专题讲座、开展演讲和知识竞赛、参观调查、结合实际撰写地理小沦为、参加各种公益活动等。在这些活动中,学生开始了真正的创造活动。学生经常参加这些活动,不仅可以扩大视野、启迪思维,而且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而课堂教学未触及和深入的问题去研究,培养自己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教师在第二课堂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首创精神,重视他们创造性成果,珍惜学生每一点创造性的“火花”。对取得成果的学生来说,中学时代的创造成果往往使他们终身难忘,成为以后前进道路上的动力。
其他文献
武城县符合饮水功能的区域面积有限,农村饮水主要使用深井水作为水源,但含氟量很高,饮水安全问题较为严重.
摘 要:用好的教学方法教学,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能综合提高学生的素质和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重要前提。  关键词:新教学 初中化学 教学方法    九年义务教育初中化学教材编纂思想明确,充分体现了教学大纲的基本精神和要求,符合大多数学校、大多数学生的实际,充分显示了它的思想性、科学性、启发性、可读性、趣味性和实用性。经过几年的试用,我们认
民族传统体育在我国具有五千年古老而悠久的历史,且由于它本身具有民族性、表演性、娱乐性、竞技性、审美性、健身性、教育性等功能,已经成为高校体育的内容之一。本文采用文
摘 要:培养和激发学生良好的兴趣,是陶冶高尚情操、调动积极性的有效方法,兴趣是人积极探究某种事物的认识倾向,是心理特征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教师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把社会的要求变为学生内在的兴趣,把高中生已经形成的、潜在的兴趣充分调动起来。  关键词:语文教学 主体性 激发途径    1、前言  心理学研究表明,主体性是主体对客体认识和改造的对象性活动中所呈现出来的特征。主体是有认识和实践能力的人,在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之源。我们必须着眼未来、长远规划,合理规划、求真务实地对现有的中等职业教育布局进行调整,推进综合改革。 Hundred years p
实验是科学研究的基础,做好实验,是科学研究的保障.、实验的选择,一定要严格遵守科学性、真实性、严密性、可操作性,尽可能地把实验做到操作简单,现象明了,抓住主因,去除实验
摘 要: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引导学生经历学习的全过程,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自主学习是最大发挥学生自身的潜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的方式。我将预习、课堂教学、课外延伸有机结合起来,构建知识体系,增长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学习能力,最终实现学生能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提高了学习效率。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教学生捕捉重点内容,达到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想结合的形式,使课堂教学真正“学导结合”。  关键词:预习
当代社会的发展已经走向了现代化的道路,经济的建设与人们的生产、生活已经于电力能源无法分割。所以确保发电厂的稳定运行,针对内部锅炉设备的使用进行严格的检查操作,确保其安
创业是当今社会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一种活跃而有效的经济形式,我国在改革开放以后,群体创业的形势有很显著的转好,不论是私人创办事业涉及的领域还是创业的发展势头,都有着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