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思考能力之我见

来源 :当代教学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omingming09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从思考的内涵出发,分析当前教学中的“假思考”现象,提出教师要转变观念,相信学生;要驾驭教材,解放学生;转变教学方式,把思考的权利还给学生,从而让学生在教学中能思考,真思考,提高教学实效。
  【关键词】思考;脑图;集脑会商法“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早已关注到思考的重要性,并提出学思并重的思想。孟子尤其强调思的作用,甚至说:“尽信《书》,则不如无《书》”。王充也强调“唯精思之,虽大无难”,认为学习时“必开心意”。黄宗羲也主张教学要学生自得,必须使学生学习自思的本领。王夫之也指出:“学非有碍于思,而学愈博则思愈远;思正有功于学,而思之困则学必勤。”[1]
  当前,也诚如先哲们所言,通过“疑思问”、“问难”、“证定是非”“订其真伪,辩其虚实”等方式,我们来组织课堂教学,一节课成为“提问课”或“讨论课”,一时间,课堂热闹起来了,但教师的困惑也愈加深了——教学成效低了。何以致此,笔者反思,在于“思考”之义。
  思考,在《现代汉语词典》里是这样解释的:进行比较深刻、周到的思维活动。肖川博士曾在《想·思考·研究》一文中全面地谈到思考,他说:“思考”是一种沉潜的运思,一种高级的智力劳动。“思考”必须是有条理的、有根据的、批判性的、内省性的、彻底的。“水平思考法”的创始人英国剑桥大学教授爱德华·狄·波诺(EDWARD DE BONO)认为思考是为某一目的而慎重探索的经验。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思考本质上是人个体的独立活动,是一个独立的人为了自己的某个目的,根据自己拥有的知识能力和个体感悟,进行自主的探究,获取个性化的体验和总结。可见,思考不能简单地与“想一想”、“議一议”画等号,反思我们当前课堂教学中的“假思考”和“假讨论”现象,热闹的课堂上,学生的独立人格隐退了,问题由于缺乏吸引力、探究性等,学生在所谓的“思考”和“讨论”中,只是机械地执行老师预设的程序,并没有真正培养和锻炼学生的思考能力等素养。因此,教师应立足学生是一个独立的个体的人、思考是其本质属性,思考课堂教学的真谛。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教师要作学生思考、学习的激励者、组织者、引导者、促进者和参与者。
  1教师首先要树立“你能行”的观念,开辟学生自主思考的时空
  陶行知先生提出了“六大解放”,六大解放的思想前提是相信学生。要让学生树立“我能行”的自信心,让学生在体验成功中增强自信心和释放出独立思考的潜能,真正解放自己、解放学生,解放教育。
  在课堂上,要还学生一个开阔、自由的空间,留一段学生筛选、判断、推理、验证的时间,让他们有尽可能多的机会自己思考、自主判断、勇于质疑。教师只能去开启学生的心智,而不能代替学生去观察,去思考。这样,学生的独立思考等自主品质才会在教学中凸显出来。
  2教师要有驾驭和开发教材的能力,善于把学生从“权威思想”中解放出来
  北京市特级教师王能智早在1982年初一的地理教学中,根据地理教材的“总—分—总”的编排特点,把八大章变成八大问题,甚至是“对专家也有挑战性”的问题,让学生自由组合成学习小组,自主思索解答。半学期就把一个学期的教学内容完成了,而学生的思维的开阔性却是书本所无法企及的。特别是学生在思考中潜能的释放及思考能力再发展所带来的收获是让专家学者都大加赞叹的。如《石景山的古井》、隆恩寺周围山上的“漂砾和擦痕”等,伟大的发现来自初中学生的思考与探索![2]
  尤其当前新课程改革中,教材的开放性为教师的思考预留了十分广阔的空间,广大教师要解放思想,不拘泥于教材,开启学生心智,促进学生能够独立思考,敢于标新立异,提出不同的思想与见解。
  3教师要转变教学方式,敢于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
  培养学生能独立思考问题,教师要独立思考教材和教学方式,并形成适合学生发展的具有个性特色的教学风格。教学不是假各种“讨论”“问答”等方式,实现教材移植到学生头脑储存的过程,而是学生批判思考教材,生成体验、知识、能力、态度、价值观、精神的过程,是思考中脱变的成长发展过程。还学生直面教材自己咀嚼的权利,让课堂45分钟成为学生在教师的适度导引下“破茧化蝶”的生命“抽节”。
  3.1自主阅读,构建脑图。“学愈博则思愈远”。学生要直面教材,获取思考的信息,并在阅读中培养注意重点的习惯和提高逻辑思考能力。因此在学段伊始,笔者总是要进行学科阅读训练。“磨刀不误砍柴功”。获取信息的能力是信息时代对人才的要求,也是能够提出问题进行思考的前提条件。要进行思考,首先必须把事实和纯粹的资料分开;第二,必须把事实和资料分成两种:重要的和不重要的,或是,有关系的和没有关系的,才能进一步进行自我的理解或批判性的思考。久而久之,会培养学生注意重点的习惯。特别是阅读后迅速构建出相应的“科学、系统、直观、美观”的知识脑图。这为学生留下了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尤为重要的是同一内容不同的学生会有不同的理解,就会形成不同的知识脑图和对知识点的不同见解或疑问,这正是对学生个性差异性的尊重、批判精神的培养和因材施教的具体体现。同时在构建过程中,学生在处理知识的“大小关系”、“因果关系”与“阶层关系”等不断地尝试、不断地完善知识结构中,运用了“由宏观到微观”和“逻辑树状图”的逻辑思考方法,提高了理论思考能力。
  3.2思辨小组,脑力激荡。集脑会商法,即一组人员运用开会的方式将所有与会人员对特殊问题的主意,聚积起来以解决问题。是一种极有价值的创意思考方法。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利用这一思考方法,搭建学生“集脑会商”的平台,形成脑力激荡,激发所有的学生能参与思考,并集中大家的智慧,形成颇有创意的思考成果。笔者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对社会热点和焦点问题、学生思想认识上的难点和疑点问题,总是凭借学生集体的智慧,来探究、来争辩、从而澄清并形成初步的结论的。首先建立六人思辨小组。笔者认为六人最好,少,不益集思广义;多,则会增加能耗降低效益。其次轮流指定发言人即组织讨论者,要求其组织本组成员的开展有效的主题性讨论,认真听取并记录其它五人的观点,概括总结本组基本观点及不同意见,代表本组交流发言。从而搭建了学生进行自由思考和互相争论中推进思辨能力的平台,既让学生进行了自主的思考和自由地发表见解,又加强了不同思想的交流与互补,促进了学生的批判性思考和借鉴性思考,有利于拓展学生思维的开阔性,培养学生机动和敏捷的思维品质。学生思考的过程就是由不知到知、由不能到能、由不会到会、由不愿到愿、由不行到行的成长过程。“过程本身就是教学”、“过程本身就是教育”。
  作为一名新课程改革中的中学教师,正是在对思考中反思自己的教学,才真正感悟到,教育是一门艺术,教学是一门艺术,是一门心灵交汇的艺术。在每一个年轻的心灵里,都存放着求知好学、渴望知识的火药,只有有心教师的思想才有可能去点燃它。学生生活在思考的世界里──这就是教师点燃起来的勤学好问、渴求知识的火焰。
  参考文献
  [1]毛礼锐主编. 《中国教育史简编》北京 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P258
  [2]王宏甲. 《中国新教育风暴》北京:北京出版社,2004. P81
  [3]《与达芬奇一起思考》. 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P 73
  [4][日]山内光哉编著.李蔚.楚日辉译.《学习与教学心理学》.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6. P208
  [5]钟启泉编译.《现代教学论发展》.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8. P89
其他文献
物理教学有两个特点:第一,学生的年龄主要在13-15岁之间,这年龄的学生对外界的事物比较敏感,易于接受,好奇心强,都想了解未知的东西,可是对物理的学习则是一张白纸。第二,初中物理教学,以观察为主,定性分析多、定量计算少,又是学习物理的第一阶梯,因此,初中物理启蒙教育影响学生以后学习物理。教学实践清楚地告诉我们,初中物理的启蒙教学尤以第一学期更为重要。我在初中物理教学几年间,总结了一些经验,根据初中
期刊
语文教学中总离不开复习,在每一个教学单元结束后,教师都会用几课时进行复习教学,在每一学期结束前,教师都会用一两周时间来组织复习。我们把这种复习教学称为阶段性复习教学。在小学语文复习教学中,没有了新颖的课文引导,没有了明确的学习目标激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都有明显的下降。因此,使学生保持良好的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教与学的有效性就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新课程标准大力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课堂文化的背
期刊
【摘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当今学校教育的发展方向,本文针对农村中学数学教育的薄弱环节,结合具体实际,提出自己一些有效的方法和措施。其中包括如何创设适合学生的教学背景、如何更新学生观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及自己在山区中學数学教学中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和措施。  【关键词】农村中学;背景;教学方法;兴趣;学习在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教师必须转变教育观念,把教育教学提高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和文化素质、到培养学生
期刊
【摘要】语文教学把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作为语文素质教育的核心,通过有目的,有系统的创新学习与训练,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习惯,使学生树立创新意识,激发创新兴趣,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创新品质、创新思维。  【关键词】培养;创造性;思维;树立;激发;探索语文教学只有大胆地给学生创造可能和机会,把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作为语文素质教育的核心来抓,才能走出长期以来高耗低效的困境。通过有目的,有系统的创新教学与训练
期刊
“兴趣”是学生各种创造力、求知欲的原动力,只要学生对某种事物产生兴趣,就会无止境地去追求、去实践、去发展。而数学教学往往以一些枯燥无味的数字、符号和抽象的概念、公式的形式出现,学生会觉得枯燥无味,甚至出现厌学情绪。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前苏联教育家斯卡金认为:教育效果取决于学生的学习兴趣。教育家孔子有句名言:“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学生的学习兴趣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
期刊
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内容中,程序设计教学一直重点和难点之一,也是学生最不愿意学的部分了。因为程序设计相对于网页制作等操作性的内容,显得更枯燥、更难理解,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学习效果自然不太理想。作为一名信息技术教师,如何寻找一些有效的教学方式,提高程序计课程的教学质量、增强教学效果、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和创新能力等方面,就此谈谈在教学上的一些经验和体会。  1现状分析  学生在学习程序
期刊
换一种思路,天地更广阔;换一种理念,课堂更精彩;换一种维度,学生更聪慧。作为新课堂理念下的数学课堂,它是一种关注学生生命发展的课堂。他应展示学生生命活力,提高学生生命质量,提升学生生命价值。而什么样的教学才能唤醒学生的肢体精神,什么样的帮助才能激活学生的生命活力,什么样的课堂才能让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得到充分发展和展示。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认为数学课堂教学应从“四活”上下功夫。可让“三维
期刊
据心理学专家分析,兴趣是一个人探究事物或进行某种活动的积极态度,是一个人优先对一定事物发生注意的倾向。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的重要心理成分,是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中最现实、最活跃的部分,是学习的动力,也是发展智力潜能的契机。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要那些对外语学习有浓厚的兴趣,把学习外语看成自己的愿望和需要的人,才能使自己的整个认识活动激活起来。学生的学习兴趣直接影响学习质量。实践证明,学生对所学内容越
期刊
【摘要】地理学科是义务教育阶段必修的一门基础课程。它以地理学知识为基础,结合能力培养,思想教育为一体,对于学生德育、智育、体育、美的全面发展,民族素质的提高,将起到重要作用。学好地理课,可为参加社会主义建设和进一步学习文化科学知识,打下必要的基础。  【关键词】人口素质;地理知识;环保;人地关系Geography and population quality  Wang Yanping  【Abs
期刊
【摘要】本文着重探讨了篮球行进间投篮的技能教学方法。篮球行进间投篮是篮球比赛中得分的主要投篮方法之一,是提高成功率的主要手段之一,也是中学体育课教学的主要教材和初学篮球者的一项基本功。文中从四个方面讨论了篮球行进间投篮的教学方法,通过对教学课程的设计,培养学生对篮球运动的兴趣。  【关键词】篮球;行进间投篮;体育课篮球运动是同学们喜欢的体育项目。一提起篮球,就会想到球场上活泼、愉快、跑动、对抗、投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