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股骨干骨折骨不连患者开展不同固定方式治疗的临床观察

来源 :医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4286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不同内固定方式治疗在股骨干骨折骨不连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住院部收治的股骨干骨折骨不连患者74例,随机将样本分为对照组37例与治疗组37例,对照组均给予动力压钢板固定,治疗组均给予带锁髓内钉固定。结果:治疗组患者手术時间为在(131.2±22.7)min,出血量为(350.3±34.5)mL,引流量为(85.5±26.8)mL,愈合时间为(21.9±4.5)周,优良率为94.6%,均显著好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股骨干骨折骨不连患者应用带锁髓内钉固定治疗可显著改善骨不连情况,迅速提高愈合效果。
  关键词:固定方式;股骨干骨折;骨不连;带锁髓内钉
  股骨干骨折为骨科内的多发病与常见病,多数患者通过相关治疗后均可获得有效愈合,约5%以上的患者会由于不同原因导致骨不连的结局,是临床治疗的主要难题之一[1]。诱发骨不连的机制比较复杂,需要医师给予更准确的治疗方案,为探讨更佳的内固定方法,本院对37例患者开展了带锁髓内钉固定治疗,手术与预后效果均较为满意,现报到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12月~2013年12月本院住院部收治的股骨干骨折骨不连患者74例,样本中肥大性骨不连者35例,营养不良导致骨不连者5例,感染导致骨不连者4例,萎缩性骨不连者30例。依据双盲原则随机分为对照组37例与治疗组37例,对照组患者中男性20例,女性17例,平均年龄(42.6±5.1)岁,骨不连产生平均时间(8.9±3.0)个月;治疗组患者中男性19例,女性18例,平均年龄(43.2±4.7)岁,骨不连产生平均时间(9.0±3.9)个月。
  1.2 治疗方法
  针对两组中存在感染急性期的患者给予清创处理与抗生素相关治疗,保证感染得到有效控制后再行手术,所有样本均于治疗前实用抗生素药物,避免术后出现感染事件。手术治疗后全面检测病人的各项生命体征,适当应用抗血栓与抗生素类药物,避免引发感染并发症,拔除引流管的时间为2~3d。
  治疗组患者选用带锁髓内钉开展内固定手术,取仰卧位,麻醉方式为硬膜外麻醉。在患者的大腿外侧开展碛口,将阔筋膜与周围肌肉组织全部分离,显露骨不连位置后剥离骨膜,并将瘢痕组织全部清除。选择大转子顶点位置作为髓内针的进点,将骨髓腔有效扩大,保证比髓内针宽出1mm左右。选择髂骨的中心点作为穿过孔,将髓内针缓慢打入,并进行远段牵引,获得满意复位效果后,将针打入远段髓腔。分别在锁钉的上下部位进行固定,医师采用手法屈膝至患者耐受的最大限度,保证碎髂骨块能充分植入间隙中,留置引流管并给予缝合。对照组患者选用动力加压钢板开展内固定手术,术前体位、麻醉以及切口方式均与治疗组相同。选择股外侧入路使钢板植入外侧张力侧,依据病人的身体状况来判断应用螺钉的数量。采用全层髂骨块开展肢体短缩与骨缺损的修整处理后留置引流管并缝合。
  1.3 观察指标与疗效标准
  详细记录两组样本手术期间以及手术后的基本情况,主要包括切口长度、开展时间、出血量、术后愈合时间以及引流量。采用Kolment[2]所拟定的相关标准来判断治疗的优良率:①优:患者疼痛与成角完全好转,膝关节能够有效完全伸直,屈曲可达120°,存在1cm以下的短缩情况;②良:患者疼痛与成角显著好转,膝关节可有效完全伸直,屈曲可达90°,存在2cm’以下的短缩;③可:患者存在轻微的疼痛与成角情况,膝关节无法完全伸直,活动范围在60°以上,存在3cm以下的短缩;④差:未达到以上标准。
  1.4 统计学方法
  获取数据采用SPSS 18.0软件分析处理,用均数±标准差( ±S)表示,以t为检验标准,计数组间以X?为检验标准,P<0.05时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治疗组患者手术时间为在(131.2±22.7)min,出血量为(350.3±34.5)mL,引流量为(85.5±26.8)mL,愈合时间为(21.9±4.5)周,优良率为94.6%,均显著好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2。
  表1 两组样本治疗优良率情况比较[n(%)]
  组别 例数 优 良 可 差 优良率
  对照组 37 20(54.1) 5(13.5) 8(21.6) 4(10.8) 67.6
  治疗组 37 32(86.5) 3(8.1) 2(5.4) 0 94.6
  X? - 8.81
  P值 - <0.05
  表2 两组样本的术中与术后基本情况比较( ±S)
  组别 例数 切口长度(cm) 手术时间(min) 出血量(mL) 引流量(mL) 愈合时间(周)
  对照组 37 14.2±2.3 160.4±25.3 420.3±31.2 169.2±39.2 34.1±5.1
  治疗组 37 14.2±2.4 131.2±22.7 350.3±34.5 85.5±26.8 21.9±4.5
  t值 - 0.01 5.23 9.15 10.72 10.91
  P值 - >0.05 <0.05 <0.05 <0.05 <0.05
  3 讨论
  动力加压钢板能够通过对骨折部位进行有效加压,进而确保骨折端的稳定状态,并且在骨折部位坏死皮质吸收后加压效果会逐渐消失,保证了患者的稳定性固定[3],但该种方式固定容易产生固定部位的骨质疏松情况,再去除固定物后存在发生再次骨折的危险。带锁髓内钉固定方式对患者产生的创伤范围较小,具有应力遮挡小、固定牢固的优点[4],已广泛的应用于临床治疗长骨骨折疾病中,非常适合在骨不连固定中使用。本次研究通过对74例患者开展了不同固定方式治疗,结果显示治疗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引流量以及愈合时间等情况均显著好于对照组,同时本组患者的治疗优良率为94.6%,明显高于对照组。提示与动力加压钢板比较,带锁髓内钉具有更佳的人体生理学符合效果,可适合骨不连患者愈合期间的力学环境。
  综上所述,针对股骨干骨折骨不连患者应用带锁髓内钉固定治疗可显著改善骨不连情况,迅速提高愈合效果,具有确切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韩转定,黄民兴,李贵术.中西医结合治疗股骨干骨折骨不连41例疗效观察[J].河北医学,2009,15(6):696-671
  [2]乔崇巍.不同固定方式治疗股骨干骨折骨不连82例疗效分析[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3,38(7):867-868
  [3]黄海安.30例股骨干骨折骨不连原因分析及治疗对策[J].中国实用医药,2013,8(8):110-112
  [4]带锁髓内钉加植骨治疗股骨干骨折骨不连[J].内蒙古医学杂志,2010,42(6):707-708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分析抗核抗体(ANA)及抗核抗体谱(ENA)联合检测在自身免疫性疾病(AID)筛查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12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AID患者120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及ANA、ENA检测的结果。结果:ANA在各种AID中均有一定的阳性检出率,其在类风湿关节炎(RA)、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干燥综合征(SS)、系统性硬皮病(PSS)、混合性结缔组织病(DMCT
期刊
静脉炎是临床静脉治疗最常见的并发症。静脉炎的发生既增加了病人的痛苦,又延长了住院时间。因此,有关静脉炎的研究也一直是国内外护理界研究的热点。目前对静脉炎的处理措施包括局部外敷或超短波理疗等方法,这些方法属于“被动护理”,我科采用增强型透明贴防治静脉炎取得了较好效果。  1静脉炎判断标准:  根据美国静脉输液护理学会(INS)制定的《静脉治疗护理实践标准》(2000版)的分级标准,将静脉炎分为4级[
期刊
摘要:目的:分析痔疮肛肠治疗仪切除治疗期间的临床护理体会。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痔疮肛肠治疗仪切除治疗患者共88例,随机将其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4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采用优质护理,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经过不同护理模式后,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率为70.45%(31/44),观察组患者护理总满意率为93.18%(41/44),两组间相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
期刊
摘要:目的:本文就肺癌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浅显的研究和探讨。方法:选择我院自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期间收治的肺癌化疗患者80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和研究。结果:本组80例肺癌化疗患者当中共发生医院感染45例,占56.25%,上呼吸道感染、下呼吸道感染以及消化道感染是肺癌化疗患者医院感染的主要病变部位,发生率分别为53.33%、26.67%和8.89%,同时,患者发生医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脑梗塞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200例急性脑梗塞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西医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益气活血汤,对比两组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100.0%,对照组为83.0%,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各项指标均较治疗前显
期刊
摘要:目的:研究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治疗高血压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我院收治的高血压患者80例,随机分成两组,每组40例,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分别采用药物进行治疗,两组患者均服用两个疗程,即一月一疗程,并对患者的临床效果和不良反应进行观察。结果:所有患者服药到规定疗程后发现,观察组患者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且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观察组,P0.05),有可比性。  1.2临
期刊
摘要:目的:对不同血液检验指标应用于冠心病患者检测中的临床价值进行分析与探讨。方法:随机抽取的2013年9月~2014年3月本院接诊的30随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两组患者的检查结果进行回顾记录与分析,并比较分析。结果:冠心病患者的血小板平均体积(MPV)、红细胞分布宽度(RDW)等指数明显不同于对照组正常患者,差异十分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液检验指标应用于冠心病患者中检测中
期刊
摘要:目的 探讨植入式输液港(VPA)在乳腺癌化疗病人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对102例乳腺癌术后化疗病人应用静脉输液港进行化疗,术后行x线片确定导管末端位置及观察有无血气胸等并发症,做好静脉输液港的健康宣教及护理。结果 102例病人均一次性植入成功,未出现血胸、气胸等并发症。结论 植入式输液港感染率低,应用方便,,维护间隔时间长,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工作,为乳癌患者提供了一种长期、可靠、安全的输液通道
期刊
摘要:目的:探究分析综合治疗法在盆腔积液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分析了我院在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间收治的126例盆腔积液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本组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3例。实验组患者给予综合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单纯药物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患者治愈率为84.13%,治疗有效率为93.65%;實验组患者治愈率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产妇产后出血的原因以及解决措施,保证产妇安全,提高妇产科医疗质量。方法:对我院2013年1月至2014年7月36例产后出血患者出血原因进行分析,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子宫收缩乏力、胎盘因素、凝血功能障碍、软产道损伤等是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经过护理之后,均取得了较好的疗效,获得痊愈。结论:产妇产后阴道较为脆弱,容易发生产后出血等并发症,采取必要的护理措施,可以有效防止并发症的产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