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不同内固定方式治疗在股骨干骨折骨不连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住院部收治的股骨干骨折骨不连患者74例,随机将样本分为对照组37例与治疗组37例,对照组均给予动力压钢板固定,治疗组均给予带锁髓内钉固定。结果:治疗组患者手术時间为在(131.2±22.7)min,出血量为(350.3±34.5)mL,引流量为(85.5±26.8)mL,愈合时间为(21.9±4.5)周,优良率为94.6%,均显著好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股骨干骨折骨不连患者应用带锁髓内钉固定治疗可显著改善骨不连情况,迅速提高愈合效果。
关键词:固定方式;股骨干骨折;骨不连;带锁髓内钉
股骨干骨折为骨科内的多发病与常见病,多数患者通过相关治疗后均可获得有效愈合,约5%以上的患者会由于不同原因导致骨不连的结局,是临床治疗的主要难题之一[1]。诱发骨不连的机制比较复杂,需要医师给予更准确的治疗方案,为探讨更佳的内固定方法,本院对37例患者开展了带锁髓内钉固定治疗,手术与预后效果均较为满意,现报到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12月~2013年12月本院住院部收治的股骨干骨折骨不连患者74例,样本中肥大性骨不连者35例,营养不良导致骨不连者5例,感染导致骨不连者4例,萎缩性骨不连者30例。依据双盲原则随机分为对照组37例与治疗组37例,对照组患者中男性20例,女性17例,平均年龄(42.6±5.1)岁,骨不连产生平均时间(8.9±3.0)个月;治疗组患者中男性19例,女性18例,平均年龄(43.2±4.7)岁,骨不连产生平均时间(9.0±3.9)个月。
1.2 治疗方法
针对两组中存在感染急性期的患者给予清创处理与抗生素相关治疗,保证感染得到有效控制后再行手术,所有样本均于治疗前实用抗生素药物,避免术后出现感染事件。手术治疗后全面检测病人的各项生命体征,适当应用抗血栓与抗生素类药物,避免引发感染并发症,拔除引流管的时间为2~3d。
治疗组患者选用带锁髓内钉开展内固定手术,取仰卧位,麻醉方式为硬膜外麻醉。在患者的大腿外侧开展碛口,将阔筋膜与周围肌肉组织全部分离,显露骨不连位置后剥离骨膜,并将瘢痕组织全部清除。选择大转子顶点位置作为髓内针的进点,将骨髓腔有效扩大,保证比髓内针宽出1mm左右。选择髂骨的中心点作为穿过孔,将髓内针缓慢打入,并进行远段牵引,获得满意复位效果后,将针打入远段髓腔。分别在锁钉的上下部位进行固定,医师采用手法屈膝至患者耐受的最大限度,保证碎髂骨块能充分植入间隙中,留置引流管并给予缝合。对照组患者选用动力加压钢板开展内固定手术,术前体位、麻醉以及切口方式均与治疗组相同。选择股外侧入路使钢板植入外侧张力侧,依据病人的身体状况来判断应用螺钉的数量。采用全层髂骨块开展肢体短缩与骨缺损的修整处理后留置引流管并缝合。
1.3 观察指标与疗效标准
详细记录两组样本手术期间以及手术后的基本情况,主要包括切口长度、开展时间、出血量、术后愈合时间以及引流量。采用Kolment[2]所拟定的相关标准来判断治疗的优良率:①优:患者疼痛与成角完全好转,膝关节能够有效完全伸直,屈曲可达120°,存在1cm以下的短缩情况;②良:患者疼痛与成角显著好转,膝关节可有效完全伸直,屈曲可达90°,存在2cm’以下的短缩;③可:患者存在轻微的疼痛与成角情况,膝关节无法完全伸直,活动范围在60°以上,存在3cm以下的短缩;④差:未达到以上标准。
1.4 统计学方法
获取数据采用SPSS 18.0软件分析处理,用均数±标准差( ±S)表示,以t为检验标准,计数组间以X?为检验标准,P<0.05时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治疗组患者手术时间为在(131.2±22.7)min,出血量为(350.3±34.5)mL,引流量为(85.5±26.8)mL,愈合时间为(21.9±4.5)周,优良率为94.6%,均显著好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2。
表1 两组样本治疗优良率情况比较[n(%)]
组别 例数 优 良 可 差 优良率
对照组 37 20(54.1) 5(13.5) 8(21.6) 4(10.8) 67.6
治疗组 37 32(86.5) 3(8.1) 2(5.4) 0 94.6
X? - 8.81
P值 - <0.05
表2 两组样本的术中与术后基本情况比较( ±S)
组别 例数 切口长度(cm) 手术时间(min) 出血量(mL) 引流量(mL) 愈合时间(周)
对照组 37 14.2±2.3 160.4±25.3 420.3±31.2 169.2±39.2 34.1±5.1
治疗组 37 14.2±2.4 131.2±22.7 350.3±34.5 85.5±26.8 21.9±4.5
t值 - 0.01 5.23 9.15 10.72 10.91
P值 - >0.05 <0.05 <0.05 <0.05 <0.05
3 讨论
动力加压钢板能够通过对骨折部位进行有效加压,进而确保骨折端的稳定状态,并且在骨折部位坏死皮质吸收后加压效果会逐渐消失,保证了患者的稳定性固定[3],但该种方式固定容易产生固定部位的骨质疏松情况,再去除固定物后存在发生再次骨折的危险。带锁髓内钉固定方式对患者产生的创伤范围较小,具有应力遮挡小、固定牢固的优点[4],已广泛的应用于临床治疗长骨骨折疾病中,非常适合在骨不连固定中使用。本次研究通过对74例患者开展了不同固定方式治疗,结果显示治疗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引流量以及愈合时间等情况均显著好于对照组,同时本组患者的治疗优良率为94.6%,明显高于对照组。提示与动力加压钢板比较,带锁髓内钉具有更佳的人体生理学符合效果,可适合骨不连患者愈合期间的力学环境。
综上所述,针对股骨干骨折骨不连患者应用带锁髓内钉固定治疗可显著改善骨不连情况,迅速提高愈合效果,具有确切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韩转定,黄民兴,李贵术.中西医结合治疗股骨干骨折骨不连41例疗效观察[J].河北医学,2009,15(6):696-671
[2]乔崇巍.不同固定方式治疗股骨干骨折骨不连82例疗效分析[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3,38(7):867-868
[3]黄海安.30例股骨干骨折骨不连原因分析及治疗对策[J].中国实用医药,2013,8(8):110-112
[4]带锁髓内钉加植骨治疗股骨干骨折骨不连[J].内蒙古医学杂志,2010,42(6):707-708
关键词:固定方式;股骨干骨折;骨不连;带锁髓内钉
股骨干骨折为骨科内的多发病与常见病,多数患者通过相关治疗后均可获得有效愈合,约5%以上的患者会由于不同原因导致骨不连的结局,是临床治疗的主要难题之一[1]。诱发骨不连的机制比较复杂,需要医师给予更准确的治疗方案,为探讨更佳的内固定方法,本院对37例患者开展了带锁髓内钉固定治疗,手术与预后效果均较为满意,现报到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12月~2013年12月本院住院部收治的股骨干骨折骨不连患者74例,样本中肥大性骨不连者35例,营养不良导致骨不连者5例,感染导致骨不连者4例,萎缩性骨不连者30例。依据双盲原则随机分为对照组37例与治疗组37例,对照组患者中男性20例,女性17例,平均年龄(42.6±5.1)岁,骨不连产生平均时间(8.9±3.0)个月;治疗组患者中男性19例,女性18例,平均年龄(43.2±4.7)岁,骨不连产生平均时间(9.0±3.9)个月。
1.2 治疗方法
针对两组中存在感染急性期的患者给予清创处理与抗生素相关治疗,保证感染得到有效控制后再行手术,所有样本均于治疗前实用抗生素药物,避免术后出现感染事件。手术治疗后全面检测病人的各项生命体征,适当应用抗血栓与抗生素类药物,避免引发感染并发症,拔除引流管的时间为2~3d。
治疗组患者选用带锁髓内钉开展内固定手术,取仰卧位,麻醉方式为硬膜外麻醉。在患者的大腿外侧开展碛口,将阔筋膜与周围肌肉组织全部分离,显露骨不连位置后剥离骨膜,并将瘢痕组织全部清除。选择大转子顶点位置作为髓内针的进点,将骨髓腔有效扩大,保证比髓内针宽出1mm左右。选择髂骨的中心点作为穿过孔,将髓内针缓慢打入,并进行远段牵引,获得满意复位效果后,将针打入远段髓腔。分别在锁钉的上下部位进行固定,医师采用手法屈膝至患者耐受的最大限度,保证碎髂骨块能充分植入间隙中,留置引流管并给予缝合。对照组患者选用动力加压钢板开展内固定手术,术前体位、麻醉以及切口方式均与治疗组相同。选择股外侧入路使钢板植入外侧张力侧,依据病人的身体状况来判断应用螺钉的数量。采用全层髂骨块开展肢体短缩与骨缺损的修整处理后留置引流管并缝合。
1.3 观察指标与疗效标准
详细记录两组样本手术期间以及手术后的基本情况,主要包括切口长度、开展时间、出血量、术后愈合时间以及引流量。采用Kolment[2]所拟定的相关标准来判断治疗的优良率:①优:患者疼痛与成角完全好转,膝关节能够有效完全伸直,屈曲可达120°,存在1cm以下的短缩情况;②良:患者疼痛与成角显著好转,膝关节可有效完全伸直,屈曲可达90°,存在2cm’以下的短缩;③可:患者存在轻微的疼痛与成角情况,膝关节无法完全伸直,活动范围在60°以上,存在3cm以下的短缩;④差:未达到以上标准。
1.4 统计学方法
获取数据采用SPSS 18.0软件分析处理,用均数±标准差( ±S)表示,以t为检验标准,计数组间以X?为检验标准,P<0.05时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治疗组患者手术时间为在(131.2±22.7)min,出血量为(350.3±34.5)mL,引流量为(85.5±26.8)mL,愈合时间为(21.9±4.5)周,优良率为94.6%,均显著好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2。
表1 两组样本治疗优良率情况比较[n(%)]
组别 例数 优 良 可 差 优良率
对照组 37 20(54.1) 5(13.5) 8(21.6) 4(10.8) 67.6
治疗组 37 32(86.5) 3(8.1) 2(5.4) 0 94.6
X? - 8.81
P值 - <0.05
表2 两组样本的术中与术后基本情况比较( ±S)
组别 例数 切口长度(cm) 手术时间(min) 出血量(mL) 引流量(mL) 愈合时间(周)
对照组 37 14.2±2.3 160.4±25.3 420.3±31.2 169.2±39.2 34.1±5.1
治疗组 37 14.2±2.4 131.2±22.7 350.3±34.5 85.5±26.8 21.9±4.5
t值 - 0.01 5.23 9.15 10.72 10.91
P值 - >0.05 <0.05 <0.05 <0.05 <0.05
3 讨论
动力加压钢板能够通过对骨折部位进行有效加压,进而确保骨折端的稳定状态,并且在骨折部位坏死皮质吸收后加压效果会逐渐消失,保证了患者的稳定性固定[3],但该种方式固定容易产生固定部位的骨质疏松情况,再去除固定物后存在发生再次骨折的危险。带锁髓内钉固定方式对患者产生的创伤范围较小,具有应力遮挡小、固定牢固的优点[4],已广泛的应用于临床治疗长骨骨折疾病中,非常适合在骨不连固定中使用。本次研究通过对74例患者开展了不同固定方式治疗,结果显示治疗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引流量以及愈合时间等情况均显著好于对照组,同时本组患者的治疗优良率为94.6%,明显高于对照组。提示与动力加压钢板比较,带锁髓内钉具有更佳的人体生理学符合效果,可适合骨不连患者愈合期间的力学环境。
综上所述,针对股骨干骨折骨不连患者应用带锁髓内钉固定治疗可显著改善骨不连情况,迅速提高愈合效果,具有确切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韩转定,黄民兴,李贵术.中西医结合治疗股骨干骨折骨不连41例疗效观察[J].河北医学,2009,15(6):696-671
[2]乔崇巍.不同固定方式治疗股骨干骨折骨不连82例疗效分析[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3,38(7):867-868
[3]黄海安.30例股骨干骨折骨不连原因分析及治疗对策[J].中国实用医药,2013,8(8):110-112
[4]带锁髓内钉加植骨治疗股骨干骨折骨不连[J].内蒙古医学杂志,2010,42(6):707-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