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目标—评价—教学”一致性的教学设计

来源 :中学物理·初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nf076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标解读】:
  根据《物理课程标准》,本节课的要求是:说出生活中常见的温度值。了解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会用常见温度计测量温度。尝试对环境温度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
  【教材分析】:
  从知识体系看,《温度》是《物态变化》这一章的核心部分。因为物态变化现象(熔化、凝固、汽化、液化等)都与“温度是否变化”有关,而且在学习物态变化现象时也都要研究温度的变化情况。所以温度这一节知识是学习六种物态变化的基础。
  从学生的生活实际看,学生的吃穿住行都充斥着温度的知识,所以,温度这一节知识对提高学生的基本生活能力也有极大的帮助。
  《温度》这一节的主要内容学习内容包括两个方面——温度和温度计。细剖一下,包括以下几个知识点:温度的物理意义、单位、1℃的规定;液体温度计的制成原理和使用方法以及体温计的特殊构造和使用须知。
  其中重点是液体温度计的制成原理和使用方法。因为只有明白了液体温度计的制成原理才能理解使用温度计时的注意事项。例如测液体温度时有一条注意事项是——“测液体温度时,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如果不理解温度计的制成原理就很难理解这一点。
  温度计的使用方法也是本节课的重点。因为学会使用温度计不仅仅是后面研究物态变化实验的需要也是学生生活实际的需要。
  【学情分析】:
  对于初中学生而言,“温度”一词并不陌生,温度的高低与冷热之间的关系也是驾轻就熟。只是,在细究时往往会受生活中前概念的影响,比如很多同学的潜意识里会认为0℃冰比0℃的水冷。所以,这节课在对温度意义的认识方面应着重引导学生抛弃前概念的影响,引导学生认识到温度相同即是冷热程度相同。
  另外,对于温度的单位——摄氏度,学生也会受到生活中前概念的影响,也是学生易错之处。因为学生在生活中通常把温度的单位说成是“度”。所以,在学习温度单位的过程中非常有必要强化“摄氏度”的读和写。
  关于物体的热胀冷缩,学生不仅仅在生活中已接触到此类现象而且在小学科学课中专题研究过固、液、气三种物体的热胀冷缩。这样的基础对于突破“液体温度计制成原理”这一难点非常有利。
  温度计的使用学生在生活中也接触过,而且温度计的读数(包括零上和零下)在小学四年级里也专题学习过。这一点对于学生学习如何使用温度计测液体温度也有一定的帮助。
  【教学目标】
  1。通过生活、自然中与热有关的现象引导学生知道温度的意义。
  2。了解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知道摄氏温度的规定方法。
  3。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温度计的结构并会用常见温度计测量温度。
  4。通过观察比较了解体温计的特殊构造和使用须知
  5。了解生活中常见的温度值
  【教学重点】
  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方法
  摄氏温度的规定方法。
  体温计的特殊构造和使用须知
  【教学难点】
  液体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体温计的特殊构造和使用须知
  【评价设计】
  1。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教师用语言以及表情对学生加以肯定,以激励正能量为主,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
  2。在反馈练习和实验交流中,当场根据学生的行为表现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等方面进行评价。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调动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
  【评价习题设计】
  1。通过课堂提问以及反馈练习一和课堂检测了解目标1的达成情况
  2。通过反馈练习二和课堂检测了解目标2的达成情况
  3。通过反馈练习三和反馈练习四了解目标3的达成情况
  4。通过反馈练习五和课堂检测了解目标4的达成情况
  【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教学
  目标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本章引入
  本节引入 用轻松活泼的故事——《小水滴旅行记》引导学生回顾水的三种状态。
  提出问题:以你的生活经验,物质在自然界中能以哪三种状态存在?
  在肯定学生回答的同时简介物态变化。引出本章课题——物态变化
  介绍:小水滴的旅行过程就是物态变化的过程。
  提出问题:小水滴在什么条件下会变成冰?冰在什么条件下会变成水呢?
  由这个问题总结温度对学习物态变化的重要性。引入课题——温度。
  出示《温度》这节课的学习目标
  轻松地听故事
  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回答老师的提问
  根据生活经验回答
  阅读学习目标 利用活泼、简短且是学生熟悉的小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且引导学生对这一章的研究方向有初步的认识。
  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使学生初步认识到物态变化与温度的相关性。
  板块一:认识温度
  达成目标1:通过生活、自然中与热有关的现象知道温度的意义 与学生交流对今天天气的感受是热还是冷?温度高还是低?
  对学生的回答给予肯定的同时将温度与物体的冷热程度相关联,从而得出温度的物理意义
  反馈练习一:
  温度相同的水和冰,哪个比较冷? 据自己的切身体验回答
  利用学生自身对天气冷热的感受引入温度的物理意义,在使温度这一概念通俗易懂的同时也为下面“可以凭感觉”感知温度埋下伏笔。
  板块二:温度计的原理
  和构造
  板块三:温度的单位
  达成目标3:
  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温度计的结构
  达成目标2:通过自学会读、会写摄氏温度并知道0℃和100℃的规定
其他文献
2011年,为提高教师专业素养,打造德艺双馨的教师队伍,湖北省教育厅开展了“课内比教学”教学比武活动.笔者非常荣幸地参加了这次比赛,回想起比赛的日日夜夜,步步走来,步步惊心,一波三折,收获颇多,感慨万千.  1校级比武一样精彩  2011年秋季,按照县教育局部署,我校迅速组织开展各学科教学比武活动.为了不扰乱正常的教学秩序,学校决定随机讲课,提倡同课异构,由学科组制定计划,全员参与.经过几天角逐,
[摘 要] 军事专业课课程思政还处于探索阶段,在相对有限的教学时间内,既要保证专业技能知识的授课质量,培养出专业基础知识扎实,专业技能过硬的学员,又要确保思想政治教育入脑入心,培养出“忠诚于党、报效国家、献身使命”的学员,无疑是一项不小的挑战。针对部分专业课教员对于课程思政实践方法手段感到迷茫、课程思政无从下手的问题,以“舰炮对海射击”课程为例,探讨专业课课程思政实践的几点经验,对专业课教员进行课
[摘 要] 精品课程群的建设对促进军队人才培养教学理念的转变和教学方式的变革具有核心支撑作用。探讨了在信息化条件下,以课程群建设为抓手,通过合理规划学科专业课程群顶层设计,优化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依托优秀教学团队,改革创新教学方法手段;构建多层次信息化实践教学资源体系等方法,促进军队院校电气专业人才培养及学科发展与部队实际工程需求的有效对接。最终通过构建系统化、模块化的信息化课程教学资源,服务于学
[摘 要] 针对目前课程思政这一热点课题进行研究,分析了专业课程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的现状及意义,以“电气CAD技术”课程为例,从教师队伍、激励政策、课程大纲、具体知识点思政元素切入、教学组织形式、考核方式等方面给出了一种专业课与思政教育融合的思路,以期达到一种隐性协同思政的目的。以期帮助学生树立科学严谨的学习态度和理念,建立正确的“三观”和爱国情怀,培养良好的职业素养和工匠精神,达到立德树人的教育
基于新课改的物理探究性实验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目前,我国对于探究性实验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课堂教学模式方面,还没有充分地关注探究性实验评价问题。同时,我们要将传统观念中的“要学生学”转变为“学生要学”,这就需要物理教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发挥其主体地位。作者结合实际的教学经验,探讨了初中物理探究性实验评价问题。  1反馈初中学生学习物理课程的情况  大部分教师认为,没有必要对学生进行物理探究
尺规作图指的是利用圆规和直尺进行作图,其规则是,圆规只能画指定圆心和半径的圆或圆弧,直尺只能画经过两点的直线,射线或线段.尺规作图是数学解题中的一种常见题型,如果将尺规作图与物理问题有机结合起来,不仅可以巩固我们相关的数学知识,而且还能使我们对物理规律的内涵有更深入的理解.本文以密度计刻度线标注为例,介绍尺规作图在物理解题中的应用.  密度计是测量液体密度的一种仪器,它是根据漂浮在不同密度液面的同
多年以来,理化生的教育教学离不开强大的硬件资源作为基础.新课改后这个问题更加突出,初中《科学》对实验室、仪器与耗材等要求更高,对良好的师资与科技环境等软件资源要求也提高了.而在这些方面,农村与城市学校之间差距较大:农村的实验条件较为落后,教学经常纸上谈兵;农村学生科学意识淡薄,科学经验较少,学科学的积极性较差,这成为农村初中科学教学的瓶颈之一.其实,农村也有着独特的教育资源优势,甚至有城市无法提供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探究式教学已成为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重要模式,它对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产生了重要影响.但其在具体教学实践活动的操作中,出现了一些不科学不合理的偏差,诸如探究过程流于形式,环节生搬硬套,课堂秩序难于控制等现象,严重影响了探究式教学对学生能力培养方面的积极作用,甚至影响到了教育教学的质量.因此,探究式教学对教师来说,本身就是一个值得不断探索的课题,需要教師不断探究
时代呼唤充满生命力和创造力的课堂,更加关注学生对学习积极情感对自主学习的作用,注意运用知识本身的情感激发学生参与的激情.对学生而言,积极情感比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更为重要.那么,如何将探究式教学和传统讲授式的教学优势互补进行融合,如何对学生单纯的看书、听讲获取信息和通过经历活动、情景获取体验等多种学习方式进行整合;以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让学生获得良好的情感反应,达到既实现掌握知识技能,又发展思维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知识的传授固然重要,教会学生科学研究的方法更能使学生终身受益。自新课程改革以来,科学方法教育已经作为一个课程目标要求列入课程标准。新的形势要求我们在日常教学中除了重视知识的传授外,还应把科学方法教育提升到新的高度。  科学方法教育由来已久,在物理教育教学实践中面临的问题已经不是要不要进行科学方法教育,而是如何开展科学方法教育的问题。首当其冲的便是科学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