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江泽民总书记曾强调,我们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过程中,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以法治国,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德治国。李岚清副总理曾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也强调指出:“必须用我们民族的优良传统教育熏陶青少年一代,使他们形成中华民族的道德人格、担当起振兴中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重担。”
我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国家,在长期的文化积淀中,形成了宝贵的优秀伦理道德思想,怎样把这些思想发扬光大,使它们真正成为鞭策青少年健康成长的一种精神力量,也是新课程改革中一个努力的方向。作为最直接承担着思想教育任务和使命的政治课教学,对此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那么,在初中政治课教学中该如何对学生进行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教育呢?
一、教育学生养成严己宽人、和睦相处、诚实守信的作风
人们的生活离不开友情,人与人之间不会自然而然地产生友情,真挚的友情更是用心培育出来的结果。它需要我们每个人都付出自己的努力。雷锋、焦裕禄、孔繁森、李素丽等先进人物为什么会成为大家学习的榜样呢?因为在他们身上,不仅体现了为社会主义而奋斗的时代精神,而且保持了严于律己、宽以待人、扶危济困、助人为乐的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处理人际关系上,被誉为“东方圣人”的孔子倡导“仁爱”。他认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做人的基本原则。意思是说,你想办到的事,也应该帮助别人办到;你不想办的事,不能推给别人去办。这是多么高尚的品德!这与今天个别学生自私自利、不愿帮助他人,有利的事抢着干,难办的事推给别人干的同学形成了多么鲜明的对比!
在交友方面,孔子提出了几条原则:“友直、友谅、友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就是说,和正直、诚实守信、见闻博广的人交朋友,会受益;和逢迎献媚、当面恭维、背后诽谤、华丽不实的人交朋友会有害。这些话对于我们初中学生交朋友,处理人际关系仍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在这方面,郑板桥有两句名言:“难得糊涂”、“吃亏是福”。就是说,在大事上要清楚,对于个人的生活小事要糊涂,不可斤斤计较;不要光想占别人的便宜,要准备吃亏,这样才能心安理得。毛泽东同志曾以“诸葛一生惟谨慎,每逢大事不糊涂”的名句,赞誉叶剑英元帅。叶剑英元帅对朋友诚实守信,对个人得失很少计较,为我们树立了待人处世的光辉榜样。
通过教学,学生们深深地懂得了严于律己、宽以待人,诚实守信这些做人的基本准则。
二、教育学生为国家、为社会勇于奉献的爱国主义精神
中华民族就把爱国主义视为最崇高的品德。从古到今,不少仁人志土在国难當头之时,舍生取义,大义凛然。文天样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陈毅的“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表现了他们为国家、为民族的崇高生死观和价值观,显示了中花民族传统道德的本色。爱国主义包含的范围很广,不仅包括国难当头时血染疆场,奋勇抗敌的英雄,在刑场上临危不惧,慷慨就义的烈士,也包括为国家和民族的繁荣昌盛而在经济、军事、教育、文化等领域勇于钻研和奉献,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做出显著成就的人们。抱病工作,一心为群从谋利益的焦裕禄;两度进藏,为兄弟民族的繁荣昌盛而献身的孔繁森;任劳任怨,鞠心尽职为乘客的李素丽;专门为人,被人称为“十九点钟的太阳”的维修工徐虎……这些人的所作所为不正是爱国主义精神的体现吗?2008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中军民奋勇抗震救灾,谱写了一曲曲惊天地、泣鬼神的英雄之歌,涌现了大批英雄人物。他们的壮举,不也正是爱国主义最生动的体现吗?
在教学实践中,我着重加强对学生爱国主义情操的培养,使学生深刻地认识到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奉献。只有为国家、为社会和人民的根本利益做出奉献的人,才是最有价值的人。更使他们深刻地体会到作为祖国未来的青少年应该确立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的价值取向,奋发学习,掌握本领,全面提高自身素质,为中华民族的振兴和现代化建设宏伟目标的实现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三、教育学生养成坚韧不拔、自强不息的品格。
有些学生面对学习上的困难,缺乏自信,叫苦连天,没有克服困难的勇气,结果退却下来;有些学生遇到一次成绩不理想或因此又受到老师、家长的批评而心灰意冷,一蹶不振。面对困难和挫折该怎么办?
我教育他们要正确对待学习中的苦和乐,养成坚韧不拔、自强不息的思想品格。在教学中,我给学生这样讲:翻开历史,古今中外,凡是有作为的人,哪一个不是经历了一番常人难以忍受的磨难而后成功的?孔子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赋《离骚》、司马迁身受宫刑而写成《史记》,大书法家王羲之不也是经过勤学苦练而成名的吗?也有谚语这样说:“会笑的人,后笑;不会笑的人,先笑。”有人也这样说,“笑到最后才是笑得最好的人”。这里面包含着一定的哲理。苦和乐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往往乐是从苦中来的。要想成大器,取得事业的成功,必须能够吃苦甚至吃大苦,必须具有坚忍不拔、自强不息的良好的思想品格。孟子的著名论断:“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将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不也正说明了这一点吗?讲后,学生深刻地认识到要想成功,必须要有坚韧不拔、自强不息的精神。
综上所述,初中政治课教学中加强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教育,不仅积极响应了江泽民总书记提出的以德治国的基本方略。而且培养了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准备了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我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国家,在长期的文化积淀中,形成了宝贵的优秀伦理道德思想,怎样把这些思想发扬光大,使它们真正成为鞭策青少年健康成长的一种精神力量,也是新课程改革中一个努力的方向。作为最直接承担着思想教育任务和使命的政治课教学,对此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那么,在初中政治课教学中该如何对学生进行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教育呢?
一、教育学生养成严己宽人、和睦相处、诚实守信的作风
人们的生活离不开友情,人与人之间不会自然而然地产生友情,真挚的友情更是用心培育出来的结果。它需要我们每个人都付出自己的努力。雷锋、焦裕禄、孔繁森、李素丽等先进人物为什么会成为大家学习的榜样呢?因为在他们身上,不仅体现了为社会主义而奋斗的时代精神,而且保持了严于律己、宽以待人、扶危济困、助人为乐的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处理人际关系上,被誉为“东方圣人”的孔子倡导“仁爱”。他认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做人的基本原则。意思是说,你想办到的事,也应该帮助别人办到;你不想办的事,不能推给别人去办。这是多么高尚的品德!这与今天个别学生自私自利、不愿帮助他人,有利的事抢着干,难办的事推给别人干的同学形成了多么鲜明的对比!
在交友方面,孔子提出了几条原则:“友直、友谅、友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就是说,和正直、诚实守信、见闻博广的人交朋友,会受益;和逢迎献媚、当面恭维、背后诽谤、华丽不实的人交朋友会有害。这些话对于我们初中学生交朋友,处理人际关系仍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在这方面,郑板桥有两句名言:“难得糊涂”、“吃亏是福”。就是说,在大事上要清楚,对于个人的生活小事要糊涂,不可斤斤计较;不要光想占别人的便宜,要准备吃亏,这样才能心安理得。毛泽东同志曾以“诸葛一生惟谨慎,每逢大事不糊涂”的名句,赞誉叶剑英元帅。叶剑英元帅对朋友诚实守信,对个人得失很少计较,为我们树立了待人处世的光辉榜样。
通过教学,学生们深深地懂得了严于律己、宽以待人,诚实守信这些做人的基本准则。
二、教育学生为国家、为社会勇于奉献的爱国主义精神
中华民族就把爱国主义视为最崇高的品德。从古到今,不少仁人志土在国难當头之时,舍生取义,大义凛然。文天样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陈毅的“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表现了他们为国家、为民族的崇高生死观和价值观,显示了中花民族传统道德的本色。爱国主义包含的范围很广,不仅包括国难当头时血染疆场,奋勇抗敌的英雄,在刑场上临危不惧,慷慨就义的烈士,也包括为国家和民族的繁荣昌盛而在经济、军事、教育、文化等领域勇于钻研和奉献,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做出显著成就的人们。抱病工作,一心为群从谋利益的焦裕禄;两度进藏,为兄弟民族的繁荣昌盛而献身的孔繁森;任劳任怨,鞠心尽职为乘客的李素丽;专门为人,被人称为“十九点钟的太阳”的维修工徐虎……这些人的所作所为不正是爱国主义精神的体现吗?2008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中军民奋勇抗震救灾,谱写了一曲曲惊天地、泣鬼神的英雄之歌,涌现了大批英雄人物。他们的壮举,不也正是爱国主义最生动的体现吗?
在教学实践中,我着重加强对学生爱国主义情操的培养,使学生深刻地认识到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奉献。只有为国家、为社会和人民的根本利益做出奉献的人,才是最有价值的人。更使他们深刻地体会到作为祖国未来的青少年应该确立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的价值取向,奋发学习,掌握本领,全面提高自身素质,为中华民族的振兴和现代化建设宏伟目标的实现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三、教育学生养成坚韧不拔、自强不息的品格。
有些学生面对学习上的困难,缺乏自信,叫苦连天,没有克服困难的勇气,结果退却下来;有些学生遇到一次成绩不理想或因此又受到老师、家长的批评而心灰意冷,一蹶不振。面对困难和挫折该怎么办?
我教育他们要正确对待学习中的苦和乐,养成坚韧不拔、自强不息的思想品格。在教学中,我给学生这样讲:翻开历史,古今中外,凡是有作为的人,哪一个不是经历了一番常人难以忍受的磨难而后成功的?孔子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赋《离骚》、司马迁身受宫刑而写成《史记》,大书法家王羲之不也是经过勤学苦练而成名的吗?也有谚语这样说:“会笑的人,后笑;不会笑的人,先笑。”有人也这样说,“笑到最后才是笑得最好的人”。这里面包含着一定的哲理。苦和乐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往往乐是从苦中来的。要想成大器,取得事业的成功,必须能够吃苦甚至吃大苦,必须具有坚忍不拔、自强不息的良好的思想品格。孟子的著名论断:“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将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不也正说明了这一点吗?讲后,学生深刻地认识到要想成功,必须要有坚韧不拔、自强不息的精神。
综上所述,初中政治课教学中加强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教育,不仅积极响应了江泽民总书记提出的以德治国的基本方略。而且培养了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准备了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