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锅店招服务员只要“985”毕业生

来源 :课堂内外·创新作文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isca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8年12月29日,河南郑州一家名为“985火锅学院”的火锅店发布的招聘启事“火”了。据该招聘启事显示,这家火锅店要招聘10名20~30岁的服务员,男女不限,学历要求是“985”院校毕业,年薪 20万。
  据悉,郑州餐饮业服务员普遍月工资在2000元到5000元之间。对于一家火锅店来说,给服务员开出20万年薪,无疑是一个天价。
  然而,比天价年薪更令人吃惊的是这家火锅店对服务员的学历要求。众所周知,“985”院校在我国几乎是一流顶级高校的统称。而一家火锅店招聘服务员,竟然要求学历是“985”院校毕业。消息一经传出,这则招聘启事就被网友称为“最牛招聘”,并引发热议。有网友认为这是在侮辱人才,有网友认为这是商家刻意炒作,也有网友对此表示理解。
  面对争议,招聘人丁先生表示,此次招聘主要是想引进高层次人才加入到公司团队建设之中。
  宣揚“学历至上”不可取
  这家火锅店的负责人在回应招服务员要求“985”院校毕业一事时表示:“职业不分高低贵贱,每个人和机构都有追求梦想的权利,我们希望找到能共同成长的人才。”
  这样的回应与招聘“985”院校毕业生当服务员的做法无疑是自相矛盾的。既然“每个人和机构都有追求梦想的权利”,那么为何要设定招聘人才的学历要求?无怪乎有很多网友质疑这是火锅店在炒作。
  炒作学历要求,是近年来一些企业招聘的惯用手段。但拿招聘人才的学历要求来进行炒作,其实是很low的炒作,折射出企业管理者狭隘的学历人才观,这并不利于树立企业的形象,也无助于推进社会转变人才观念。
  试问,一个中职或高职毕业的学生,如果有胜任在火锅店工作的能力,为何就不可以拿到20万高薪呢?而那些质疑“服务员为什么就不能是名校毕业生”的人,也混淆了企业招聘设置学历门槛跟高学历人才自主择业的区别。
  本质上,“学历情结”是各种力量综合作用的结果,包括社会用人单位不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和评价体系等因素不断刺激“学历需求”。像这次火锅店提出的“985”学历要求,就成为宣扬“学历至上”的又一例证:没有高学历,今后连火锅店服务员的工作也找不到。这也会引导社会盲目追逐学历,而不重视技能,导致我国社会技能人才培养水平低、待遇低等问题形成恶性循环。
  “高学历=高技能人才”的学历人才观,本就是十分粗陋的人才观,以这个来炒作,愈显其low。
  应尊重人才市场自由选择的结果
  火锅店招服务员要求“985”院校毕业,这让一些人觉得有侮辱人才之嫌。不过,火锅店招服务员有权提出自己的要求,况且人家还开出了20万的年薪;而一些“985”名校毕业的大学生如果愿意去火锅店当服务员,也没什么不妥。这是人才市场的“你情我愿”。
  火锅店能够拿出20万的年薪招服务员,而且一招就是10名,这不是一笔小数目。既然能够拿得出来,就说明这家店是有诚意的,也是有底气的。也许这家火锅店就是想做大做强,所以才对服务员的学历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况且,这家店现在招的虽然是服务员,但谁说这些名校毕业的大学生在做了一段时间服务员之后,不会因为工作出色而被提拔为管理人员呢?要知道,现在不少公司的高层管理人员,一开始也是从小职员做起的。说不定,经过几年锻炼,这些来自“985”院校的服务员都能够独当一面,为企业的发展立下汗马功劳。毕竟,企业的发展是离不开人才的。
  火锅店招服务员要求“985”院校毕业,只是人才市场自由选择的结果。火锅店拿出这么多钱,未必就是瞎胡闹;而“985”毕业的大学生前去应聘,也未必就是大材小用。说不定二者真能相互成就,共同创造出美好、灿烂的未来。
其他文献
虽然,新课改以来。教材中没有出现数学文字题,但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对算式的理解能力以及专心听讲的习惯。我认为在小学中高年级的教学中,适当补充一些文字题的
当我上完“我会用计算器吗”一课,看到学生们满足的眼神。享受着听课老师们的热烈掌声.我想起了牛顿先生的那句名言:“如果说我比别人看得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当地时间2019年2月25日,第11届罗马尼亚数学大师赛结果公布。在团体排位中,中国队排名第6;在个人成绩排名中,中国选手的最高成绩是第15名。6名中国选手中,4人获得银牌,1人获得铜牌。  罗马尼亚数学大师赛被认为是目前中学生数学奥林匹克竞赛中难度最高的一项赛事。在 2017年举行的第9届罗马尼亚数学大师赛中,中国选手曾获得个人第1名和团队第3名的好成绩。对比之下,有人将今年的比赛结果描述为“数
在辽宁省锦州市有这么一家奶制品小店,每天,女店主张桂梅都会把开张的第一笔收入放进爱心箱做慈善。从2017年5月至2019年4月,两年下来,张桂梅已积攒了7000元,她打算将这部分钱用来资助困难户和偏远山区的贫困学生。  说起这样做的原因, 张桂梅的思绪不禁回到了2017年。那时,她用积蓄和从家人手里借的钱,在锦州古塔区北街街道辖区内,开了一家卖羊奶制品的小店。为了能让新开业的小店和顾客建立一种“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