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校德育是实施以德治国的基础,是贯彻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重要方面。教育是育人的事业,我校坚持“以德立校、教科兴校、特色办校、质量强校”的办学宗旨,坚持“办学以人为本,做人以德为本;为学生的终生发展负责,为学生的全面发展负责” 的育人理念,狠抓学校德育工作。我校是一所寄宿学生为主的学校,全校寄宿生人数有2500多人,占总人数的87%以上。当前社会反应强烈的单亲家庭子女、贫困家庭子女、农村“留守子女”的教育问题,网吧对青少年学生的不良影响问题等诸多问题在我校显得更为突出。因此,如何解决上述问题,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是德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在德育工作过程中,我们采取多鼓励、多表扬、多肯定的方式,重在关注学生的提高、关注学生的成长,收到了很好的教育效果。创建了我校德育特色,形成了醴陵二中“管理、教育、实践一体化”的德育模式。通过实施这一德育模式,学生的行为在管理过程中得到规范,学生的思想观念在教育过程中得到净化和升华,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感受管理、体验教育、健康成长。
一、抓好管理环节,创设良好育人环境,让学生产生感悟
环境育人,环境造就人。学校德育工作要充分地为学生创造条件,创设和谐的育人环境,用学生自己身边的人,用自已身边的事去影响学生,去感化学生。因此,我校建立了“通过管理为学生创设一个好的育人环境”的管理理念。
管理既要注重科学性,又要讲究原则性更要兼顾情感性。关注管理结果的同时,更要注重管理过程。管理在宏观上是一种操作,在微观上要让学生的心灵产生感悟。我校一贯坚持实施的班主任的四到堂制度,班主任老师从学生学习、生活、思想、纪律、行为等方面去发现学生中存在的问题,关心、了解自己的学生,从而加强对班级的管理。班主任晚查寝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哪怕是只有一句温馨的话语,一句关爱的提示足以让学生感动不已。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网吧带给青少年学生的危害已受到社会的关注。为了让自己的学生摆脱网吧的困扰,我校汪建平老师睡在学生寝室等着自己的学生上网归来,做学生思想工作,以理服人,用自己的行为感化人,令学生和家长非常感动。从此,这个学生告别了网吧,全身心投入了学习。
德育工作者在学生心中是威严而又可亲近的,我校要求政教处老师、班主任充分利用下寝的时间,去与学生沟通、交流,问问他们的生活情况、学习情况,叮嘱他们要爱护好寝室环境,要相互关爱,要注意安全。充分利用校园巡查的机会接近学生,特别是原来到过政教处受过处分批评的学生,一是主动应答,二是不忘询问几句学习怎么样,叮嘱几句要好好守纪。这样学生就会感受到尊重。相互尊重是人际关系间的一种润滑剂,时间长了学生也学会了尊重他人,有效地促进了师生之间和谐关系、学生之间和谐关系的建立。
实现学生的自我管理是学生管理的需要,是创设良好的育人环境的重要内容。为此,学校充分发挥团委会、学生会干部干事的作用,在老师的指导下,参与学校管理,上课秩序、环境卫生、寝室生活、食堂商店等等。如寝室生活的管理,采取生活部干事检查寝室卫生、寝室长轮流查寝的制度,有力地促进了寝室卫生、寝室纪律的良性化发展。每个月由寝室长召开一次寝室成员会议,讨论本寝室存在的问题,规划下一个月的目标,增强了寝室成员的主人翁意识。一期两次的优秀寝室长、优秀层长的评比,增强了他们的责任意识、竞争意识。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自我管理让学生在管理过程中去发现学生自己的行为差异,去感受管理的难度,从而自觉约束自己的行为。
寝室管理落实在“文明寝室”的评比活动中,通过此项活动的开展培养了学生适应群体性生活的能力,有利于学生学会善待他人,关心集体、养成文明礼貌习惯和良好的生活方式。通过制订寝室评分细则、“文明寝室”评比标准,通过开展“文明寝室”卫生周十看十比活动规范了寝室布置,培养了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了学生的人文素养,养成了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行为习惯,强化了学生的纪律观念。创新寝室概念,评比温馨之家是寝室管理的一大成功。学生在活动中感受着亲情的温暖,享受着家庭的温馨,体验着团结协作的乐趣,分享着用自己的双手设计的优雅环境带来的愉悦。寝室是小家,学校是大家的观念根植于学生心中,团结互助、相互关爱之风在校园内已然形成,拾金不昧现象在我校蔚然成风。爱心行动、爱心活动不断,做好人、做好事成为展示我校学生良好素质的一大亮点。
常规管理落实在文明班级积分竞赛活动中,从全面的角度考察班级管理,考察学生的思想状况、精神风貌,每天每个班都会有一个总分,有一个排名先后,但作为一个管理者不能只停留在分数层面上,而应该分析年级与年级的差异,同一年级的班级与班级间的差距,该表扬的表扬,该批评的批评。文明班级积分竞赛活动的开展让同学们在活动中看到本班的优势,找到本班的差距,为班级建设提供决策依据,增强了同学们的集体荣誉感,增强了班级凝聚力。
二、抓好教育环节,促进管理,让学生提高认识
只有通过教育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学生的认识问题,解决学生的思想问题,从而才能让学生通过管理所形成的良好行为习惯得以持续稳定,才能让学生通过管理所形成的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得以保持。为此,由政教处牵头在整合德育资源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我校根据青少年的特点结合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编写了校本德育教材《春风化雨》,从而使我校德育教育更具科学化、系统化,大大地提高了德育教育的实效。
针对现在中学生在思想道德、情操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分阶段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理想前途教育、遵规守纪教育、行为习惯教育、文明礼仪教育、诚信教育、法纪教育、安全教育、心理教育、生态道德教育、生命道德教育等一系列主题教育活动,取得了很好的教育效果。
开展文明礼仪教育和行为习惯教育是对学生加强养成教育的两个方面,养成教育是德育工作的基础工作,是一个人成才走向社会的基本要求。学校应充分挖掘传统道德中文明礼仪教育的资源,赋予时代气息,使广大中学生知文明、懂礼仪,引导广大青少年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通过学习文明礼仪考核标准,让学生掌握基本的交往礼仪,学会人际交流与沟通和善于与人合作,努力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与同学、朋友交往,养成热情、开朗的性格,与教师进行有效的沟通,正确对待老师的表扬与批评,增进与教师的感情,理解竞争与合作的关系。
诚信教育要通过开展以诚信为主题的讨论,让学生知道诚实守信是做人的根本。要让学生懂得对人守信、对事负责是诚实的基本要求,要让学生知道诚信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关系,要通过诚信教育使学生形成相互尊重、理解宽容和相互帮助的良好品质,培养学生守时、守信、言必信、行必果的良好品质。
开展生命道德教育和生态道德教育引导学生建立生命与自我,生命与自然,生命与社会的和谐关系,帮助学生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引导学生认识和感悟生命价值,进而尊重、关怀、欣赏他人生命,建立积极的人生观。在我校以禁毒教育基地为依托加强对学生的禁毒教育和预防艾滋病教育,并开展“珍爱生命、远离毒品”的主题班会活动,以创建绿色学校为契机加强对学生的环境教育,聘请环保局的专家作环境教育专题讲座,促进学生绿色行为的生成、绿色理念的建立。
心理健康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培养跨世纪高质量人才的重要环节,成为了我校德育工作的一个新课题。《中学德育大纲》把良好个性心理品质的培养作为中学德育工作的主要任务和目标。
1、我校结合农村高中学生生理、心理特点,现代社会对人的素质的要求以及各年级学生的学习生活特点与现状,制定了各年级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
高一:学习适应教育,学习方法指导,集体主义与主体意识教育。
高二:人际关系教育,社会责任感教育,人生观教育与挫折教育。
高三:升学与择业教育,应考心理辅导。
2、制定困难学生帮扶方案,实施全员育人。各班根据心理调查对在学习动机、学习习惯、学习品质、学习注意、自控能力、自我中心、耐挫折能力、学习焦虑、自卑情绪等方面存在问题的学生进行帮扶。科任教师要成为有心理问题学生的朋友,教育引导学生培养正确的学习动机,良好的学习习惯、持久的学习兴趣以及健康的人格精神。教育他们学会理解与宽容、乐观面对生活、主动参与沟通、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3、对高一、二年级的学生分男、女召开生活辅导会议,加强对学生青春期教育、心理健康教育。邀请知识、经验、专业性强的老师对学生从心理、生理、行为、品质、择业、交友、成才等不同角度采取面对面、心连心等交流方式,让学生在一种平等的气氛中感受教育的魅力。
4、设立心理信箱,及时帮助我校学生排除心理障碍,预防心理疾患,开发心理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学生健全人格,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使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自我,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情绪、高尚的情操、豁达的胸怀、健康的兴趣爱好、坚强的意志、远大的理想、坚定的信念以及较强的环境适应能力。学生的心理健康了,学生的观念也就健康了,学生的行为也就健康了。
专题教育的优势在于能做到全校一盘棋,通过专题教育能使学生的思想统一、观念统一,从而达到行为统一。专题教育开展的形式有两种:一种是政教主任或聘请专家、知名人士、家长通过校园网作全校性讲话,每期三次或四次。另一种是通过班会课,各班针对专题要求定出各班主题,可以是班主任演讲,可以是学生参与互动。
德育的资源是丰富的,特别是贴近于生活、贴近于实际的德育素材不能浪费,小的可以放大,大了就可以教育影响学生、感化学生,激活学生心中潜藏着的对于美好生活与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的潜能。因此,在我校政教工作中极力推行激励教育,及时发现师生中的好人好事,及时表彰,每期写下上十份表扬稿。这无疑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它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号召力、亲和力。
事实说明,多种教育形式,多种教育手段的并用有力地促进了学校管理效益的提高,实现了来二中求学的学生个个都能自觉接受管理、服从管理的良好氛围,有力地保证了我校优良校风和学风的持续稳定发展。
三、抓好实践环节,让学生感受管理,体验教育
《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指出:“实施素质教育,要使学生具有初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是中小学德育的重要载体”,“中小学要加强社会实践环节”,“让更多学生得到实践锻炼的机会……”。德育不是空中楼阁,不是空洞说教,必须根植于鲜活的实践中。我校以学校为整体、学生为主体、实践为载体开展了一系列的实践教育活动,使广大青年学生亲历、亲为,获得感悟和体验,成就学生的责任心和使命感,体验分享与合作,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培养创新精神,提高创新能力, 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教育、实践教育、接受教育。因此,我校十分重视艺术、体育、科技活动的育人功能,陶冶学生情操,增强德育的感染力、震撼力。每学年举办一次校园文化艺术节,融合了艺术、体育、科技创新等实践教育活动;十分重视发挥团委会、学生会的作用,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体性实践活动,如文学社、广播站、弯弯腰工程、炎帝陵祭祖、艾滋病宣传、爱心行动等多种多样的实践活动;十分重视校内活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组织学生参加社会调查,特别是针对上网严重的学生要求写出网吧危害的调查报告,针对违规违纪严重的学生要求写出厂矿企业规章制度的调查报告。与此同时,结合我校实际开展了德育实践日活动,极大地培养了学生的班级团队精神,陶冶了学生的思想情操,培养了学生的参与意识,提高了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能力和团结协作的能力。
管理、教育、实践是未成年人健康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三个环节,学校在德育的实施过程中,必须将三个环节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管理是为了创造一个很好的教育环境,管理的过程中要渗透教育,教育是为了促进管理效益的提高,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关键一环,实践是为了让学生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进而达到管理他人,教育他人的目的,丰富了管理和教育的内涵。
事实证明,在我校实施管理、教育、实践一体化的德育模式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同学之间和睦相处、团结友爱、相互关心,学生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精神风貌好,校风优良纯朴得到了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学风优良浓厚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肯定。
【参考文献】
《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
《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
(作者单位:412200 湖南省醴陵二中)
一、抓好管理环节,创设良好育人环境,让学生产生感悟
环境育人,环境造就人。学校德育工作要充分地为学生创造条件,创设和谐的育人环境,用学生自己身边的人,用自已身边的事去影响学生,去感化学生。因此,我校建立了“通过管理为学生创设一个好的育人环境”的管理理念。
管理既要注重科学性,又要讲究原则性更要兼顾情感性。关注管理结果的同时,更要注重管理过程。管理在宏观上是一种操作,在微观上要让学生的心灵产生感悟。我校一贯坚持实施的班主任的四到堂制度,班主任老师从学生学习、生活、思想、纪律、行为等方面去发现学生中存在的问题,关心、了解自己的学生,从而加强对班级的管理。班主任晚查寝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哪怕是只有一句温馨的话语,一句关爱的提示足以让学生感动不已。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网吧带给青少年学生的危害已受到社会的关注。为了让自己的学生摆脱网吧的困扰,我校汪建平老师睡在学生寝室等着自己的学生上网归来,做学生思想工作,以理服人,用自己的行为感化人,令学生和家长非常感动。从此,这个学生告别了网吧,全身心投入了学习。
德育工作者在学生心中是威严而又可亲近的,我校要求政教处老师、班主任充分利用下寝的时间,去与学生沟通、交流,问问他们的生活情况、学习情况,叮嘱他们要爱护好寝室环境,要相互关爱,要注意安全。充分利用校园巡查的机会接近学生,特别是原来到过政教处受过处分批评的学生,一是主动应答,二是不忘询问几句学习怎么样,叮嘱几句要好好守纪。这样学生就会感受到尊重。相互尊重是人际关系间的一种润滑剂,时间长了学生也学会了尊重他人,有效地促进了师生之间和谐关系、学生之间和谐关系的建立。
实现学生的自我管理是学生管理的需要,是创设良好的育人环境的重要内容。为此,学校充分发挥团委会、学生会干部干事的作用,在老师的指导下,参与学校管理,上课秩序、环境卫生、寝室生活、食堂商店等等。如寝室生活的管理,采取生活部干事检查寝室卫生、寝室长轮流查寝的制度,有力地促进了寝室卫生、寝室纪律的良性化发展。每个月由寝室长召开一次寝室成员会议,讨论本寝室存在的问题,规划下一个月的目标,增强了寝室成员的主人翁意识。一期两次的优秀寝室长、优秀层长的评比,增强了他们的责任意识、竞争意识。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自我管理让学生在管理过程中去发现学生自己的行为差异,去感受管理的难度,从而自觉约束自己的行为。
寝室管理落实在“文明寝室”的评比活动中,通过此项活动的开展培养了学生适应群体性生活的能力,有利于学生学会善待他人,关心集体、养成文明礼貌习惯和良好的生活方式。通过制订寝室评分细则、“文明寝室”评比标准,通过开展“文明寝室”卫生周十看十比活动规范了寝室布置,培养了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了学生的人文素养,养成了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行为习惯,强化了学生的纪律观念。创新寝室概念,评比温馨之家是寝室管理的一大成功。学生在活动中感受着亲情的温暖,享受着家庭的温馨,体验着团结协作的乐趣,分享着用自己的双手设计的优雅环境带来的愉悦。寝室是小家,学校是大家的观念根植于学生心中,团结互助、相互关爱之风在校园内已然形成,拾金不昧现象在我校蔚然成风。爱心行动、爱心活动不断,做好人、做好事成为展示我校学生良好素质的一大亮点。
常规管理落实在文明班级积分竞赛活动中,从全面的角度考察班级管理,考察学生的思想状况、精神风貌,每天每个班都会有一个总分,有一个排名先后,但作为一个管理者不能只停留在分数层面上,而应该分析年级与年级的差异,同一年级的班级与班级间的差距,该表扬的表扬,该批评的批评。文明班级积分竞赛活动的开展让同学们在活动中看到本班的优势,找到本班的差距,为班级建设提供决策依据,增强了同学们的集体荣誉感,增强了班级凝聚力。
二、抓好教育环节,促进管理,让学生提高认识
只有通过教育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学生的认识问题,解决学生的思想问题,从而才能让学生通过管理所形成的良好行为习惯得以持续稳定,才能让学生通过管理所形成的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得以保持。为此,由政教处牵头在整合德育资源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我校根据青少年的特点结合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编写了校本德育教材《春风化雨》,从而使我校德育教育更具科学化、系统化,大大地提高了德育教育的实效。
针对现在中学生在思想道德、情操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分阶段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理想前途教育、遵规守纪教育、行为习惯教育、文明礼仪教育、诚信教育、法纪教育、安全教育、心理教育、生态道德教育、生命道德教育等一系列主题教育活动,取得了很好的教育效果。
开展文明礼仪教育和行为习惯教育是对学生加强养成教育的两个方面,养成教育是德育工作的基础工作,是一个人成才走向社会的基本要求。学校应充分挖掘传统道德中文明礼仪教育的资源,赋予时代气息,使广大中学生知文明、懂礼仪,引导广大青少年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通过学习文明礼仪考核标准,让学生掌握基本的交往礼仪,学会人际交流与沟通和善于与人合作,努力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与同学、朋友交往,养成热情、开朗的性格,与教师进行有效的沟通,正确对待老师的表扬与批评,增进与教师的感情,理解竞争与合作的关系。
诚信教育要通过开展以诚信为主题的讨论,让学生知道诚实守信是做人的根本。要让学生懂得对人守信、对事负责是诚实的基本要求,要让学生知道诚信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关系,要通过诚信教育使学生形成相互尊重、理解宽容和相互帮助的良好品质,培养学生守时、守信、言必信、行必果的良好品质。
开展生命道德教育和生态道德教育引导学生建立生命与自我,生命与自然,生命与社会的和谐关系,帮助学生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引导学生认识和感悟生命价值,进而尊重、关怀、欣赏他人生命,建立积极的人生观。在我校以禁毒教育基地为依托加强对学生的禁毒教育和预防艾滋病教育,并开展“珍爱生命、远离毒品”的主题班会活动,以创建绿色学校为契机加强对学生的环境教育,聘请环保局的专家作环境教育专题讲座,促进学生绿色行为的生成、绿色理念的建立。
心理健康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培养跨世纪高质量人才的重要环节,成为了我校德育工作的一个新课题。《中学德育大纲》把良好个性心理品质的培养作为中学德育工作的主要任务和目标。
1、我校结合农村高中学生生理、心理特点,现代社会对人的素质的要求以及各年级学生的学习生活特点与现状,制定了各年级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
高一:学习适应教育,学习方法指导,集体主义与主体意识教育。
高二:人际关系教育,社会责任感教育,人生观教育与挫折教育。
高三:升学与择业教育,应考心理辅导。
2、制定困难学生帮扶方案,实施全员育人。各班根据心理调查对在学习动机、学习习惯、学习品质、学习注意、自控能力、自我中心、耐挫折能力、学习焦虑、自卑情绪等方面存在问题的学生进行帮扶。科任教师要成为有心理问题学生的朋友,教育引导学生培养正确的学习动机,良好的学习习惯、持久的学习兴趣以及健康的人格精神。教育他们学会理解与宽容、乐观面对生活、主动参与沟通、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3、对高一、二年级的学生分男、女召开生活辅导会议,加强对学生青春期教育、心理健康教育。邀请知识、经验、专业性强的老师对学生从心理、生理、行为、品质、择业、交友、成才等不同角度采取面对面、心连心等交流方式,让学生在一种平等的气氛中感受教育的魅力。
4、设立心理信箱,及时帮助我校学生排除心理障碍,预防心理疾患,开发心理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学生健全人格,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使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自我,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情绪、高尚的情操、豁达的胸怀、健康的兴趣爱好、坚强的意志、远大的理想、坚定的信念以及较强的环境适应能力。学生的心理健康了,学生的观念也就健康了,学生的行为也就健康了。
专题教育的优势在于能做到全校一盘棋,通过专题教育能使学生的思想统一、观念统一,从而达到行为统一。专题教育开展的形式有两种:一种是政教主任或聘请专家、知名人士、家长通过校园网作全校性讲话,每期三次或四次。另一种是通过班会课,各班针对专题要求定出各班主题,可以是班主任演讲,可以是学生参与互动。
德育的资源是丰富的,特别是贴近于生活、贴近于实际的德育素材不能浪费,小的可以放大,大了就可以教育影响学生、感化学生,激活学生心中潜藏着的对于美好生活与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的潜能。因此,在我校政教工作中极力推行激励教育,及时发现师生中的好人好事,及时表彰,每期写下上十份表扬稿。这无疑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它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号召力、亲和力。
事实说明,多种教育形式,多种教育手段的并用有力地促进了学校管理效益的提高,实现了来二中求学的学生个个都能自觉接受管理、服从管理的良好氛围,有力地保证了我校优良校风和学风的持续稳定发展。
三、抓好实践环节,让学生感受管理,体验教育
《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指出:“实施素质教育,要使学生具有初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是中小学德育的重要载体”,“中小学要加强社会实践环节”,“让更多学生得到实践锻炼的机会……”。德育不是空中楼阁,不是空洞说教,必须根植于鲜活的实践中。我校以学校为整体、学生为主体、实践为载体开展了一系列的实践教育活动,使广大青年学生亲历、亲为,获得感悟和体验,成就学生的责任心和使命感,体验分享与合作,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培养创新精神,提高创新能力, 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教育、实践教育、接受教育。因此,我校十分重视艺术、体育、科技活动的育人功能,陶冶学生情操,增强德育的感染力、震撼力。每学年举办一次校园文化艺术节,融合了艺术、体育、科技创新等实践教育活动;十分重视发挥团委会、学生会的作用,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体性实践活动,如文学社、广播站、弯弯腰工程、炎帝陵祭祖、艾滋病宣传、爱心行动等多种多样的实践活动;十分重视校内活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组织学生参加社会调查,特别是针对上网严重的学生要求写出网吧危害的调查报告,针对违规违纪严重的学生要求写出厂矿企业规章制度的调查报告。与此同时,结合我校实际开展了德育实践日活动,极大地培养了学生的班级团队精神,陶冶了学生的思想情操,培养了学生的参与意识,提高了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能力和团结协作的能力。
管理、教育、实践是未成年人健康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三个环节,学校在德育的实施过程中,必须将三个环节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管理是为了创造一个很好的教育环境,管理的过程中要渗透教育,教育是为了促进管理效益的提高,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关键一环,实践是为了让学生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进而达到管理他人,教育他人的目的,丰富了管理和教育的内涵。
事实证明,在我校实施管理、教育、实践一体化的德育模式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同学之间和睦相处、团结友爱、相互关心,学生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精神风貌好,校风优良纯朴得到了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学风优良浓厚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肯定。
【参考文献】
《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
《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
(作者单位:412200 湖南省醴陵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