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塑少林

来源 :南都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njiajign132377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推崇企业家精神的释永信立志要把少林寺打造成一个企业,而这个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就是少林功夫。于是有了巡回表演的少林武僧团,有了功夫海选,也让众多寄生于少林功夫之上的武校们有了赚钱的空间。
  1982年,一部《少林寺》,不光捧红了功夫巨星李连杰,也让“少林寺”这块隐退扛湖多年的千年招牌重回人间。彼时,靠着一毛钱一场的票价,竟然创下了上亿元的票房,至今仍是一段传奇。
  《少林寺》之后,多部根据武侠小说改编的影视作品相继问世,在文化生活贫瘠的1980年代,“播一部,红一部”。而“少林功夫”几乎成为其中不可或缺的眼球元素,屡被提及。
  受此影响,少林寺接待的游客数也呈火箭发射状扶摇直上。据统计,1974年到1978年5年间,少林寺共接待游客20万人;而《少林寺》上映的1982年,游客便涨至70余万;在“武侠风”横扫全国的1984年,游客数更是飙到了260万。
  当家人释永信敏锐地注意到:一股极速上升、不可逆转的强大洪流正在到来。曾光耀古寺千年的“少林功夫”,在沉寂多年后,将会成为少林招牌“再度复兴”的不二法门。
  在财富的裹挟、驱动之下,少林寺开始“冒天下之大不韪”,注册公司、施行商政,变千年老庙为千年老店,挖地三尺,掘出禅院经忏、青灯黄卷之下深深掩藏的庞大资本创造力。
  
  武僧团的巡回演出
  
  随着武侠题材影视剧的流行,少林寺的名气也提升,“少林功夫”的品牌却率先被投机者盗用。“少林功夫”、“少林武术”等专属名词已在一些国家和地区被注册为商标,这也造成了国际社会对少林的认识混乱,甚至产生曲解。
  于是,少林寺于1997年8月高调成立河南少林实业发展有限公司,对少林寺无形资产进行保护和管理。这也是千百年来,中国佛教界的第一家公司,注冊经营范围包括不动产实业、建筑物资、运输、通讯、教育、科技与印刷。这个最初只为品牌保护的无意之举却一发不可收拾。
  5年以后,“少林”被认定为河南省著名商标,不多久叉晋升为“中国驰名商标”。随后,少林文化传播公司、食品公司、商标公司相继开张,几十个少林武术文化中心和武术馆校在国外建起。一个拥有相当规模和健全组织形式的企业集团雏形初具。
  释永信一手整合的少林品牌以“寺”(少林建筑)、僧(僧众修习)、慈(公益活动)、禅(禅宗祖庭)、武(功夫、秘笈),医(少林药局)、艺(书画、音乐、雕刻)、刊(出版发行)为集群,“禅武”贯穿始终,成为核心产品。
  释永信本人也收获了一个充满戏谑与调笑的称谓:少林CEO。不过,这位CEO心里明白:“功夫”始终是少林产业的灵魂。实际上,对少林功夫的重塑也是释永信刚接任少林方丈伊始就已经布下的棋子。
  1987年,少林行正方丈重病去世,释永信甫一上任,首先就恢复了少林寺的武憎团,“这是组织建设,有了僧团才能保证传承。”释永信如此解释,在他的主导下,这个在历史上作为僧兵编制的组织,逐渐转化为一支武术表演大队,并开始了“世界巡回演出”,“借此来弘扬祖国传统武术文化、宣传少林禅宗正法”。
  1989年,少林武僧团开始出访世界,足迹遍及40多个国家和地区,“少林功夫热”也开始席卷全球。至今,少林寺已经在俄罗斯、美国、英国、德国、澳大利亚等国建立了十几个武术文化中心,二三十个武僧常年驻外,而在全球的“少林粉丝团”中,英国女王伊丽莎白、西班牙国王卡洛斯、俄罗斯总理普京等名人都赫然在列。
  2006年6月,澳大利亚沙文市将当地18000亩土地以协议出让的形式赠予少林永办持有,打造集修行,练功、研究,交流、旅游为一体的海外版“少林分店”。自此,少林寺开始借鉴麦当劳、肯德基等跨国巨头的运营模式,在世界范围内开设了几百家武馆,并采用“直营店”和“加盟店”两种业态经营,并设立“少林武馆标准认证”。
  在少林功夫的推广中,释永信还巧妙地将内化的“禅”融入到外化的“武”中,提炼出“禅武”的概念,井以“武术禅”为卖点,向全球分销。如此一来,少林武功以“卖表演”向“卖文化”转型,身价倍增。一册《少林武功医宗秘笈》,经中华书局出版卮售价逼近万冗。
  与此同时,一个以“禅武”为轴线的衍生产业链条也就此展开:一线产品除习武培训、表演。出版、影视外,还出现了少林寺禅果、月饼,禅修服饰,习武器具以及少林创意文具等。针对这些衍生产品,少林寺还成立了一家全资子公司“少林欢喜地”。2008年,这家公司在寺内直营店的基础上,还在淘宝网开设了网店,尽管引起舆论哗然,但少林禅武的销售渠道也由此呈现国内国外、现实虚拟共存的多种形态,商业收入自然也是节节攀升。
  
  武术基地
  
  事实上,盯着“少林功夫”这个金字招牌的,远非只有它的拥有者少林寺。
  嵩山山门之外的河南登封,如今已俨然成为“世界最大武术基地”和“中国武术器材和武术用品集散地”。按照登封市市长郑福林的描绘,未来,登封要或为路人皆知的“世界功夫之都”。
  从郑少高速登封出口处上207国道直至少林寺景区大门,区区20公里路程,沿途却驻扎了近70所大小武校。在这些并不富裕的地方,武校的建筑风格基本代表着当地的豪宅标杆。据登封市体育局官员向记者透露:截至去年9月,在登封习武的常住学生超过6万名,在册学校数量58座,生源来自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
  走过207国道,处处可见令人生畏的习武壮景:上万名身着统一运动服装的青年小伙四人一排,二十人一列,步伐整齐地行进在路边的缓冲带上,时不时喊出几句口号,气势壮观。这些年仅十几岁的大男孩,绝大多数都非来自登封,尤以山东、河北、东北三省及河南其它地区为盛。在绵延的队伍中,女生和刚够上初小年龄的“儿童”亦不鲜见。
  以“嵩山少林寺南北武术院”为例,他们对外招收5至25岁的男女学员,普通全托班学费每年11000至13000元不等,远远超过普通高等学校的收费标准。而针对“上网成瘾,逃学厌学,吸烟酗酒,打架斗殴,有暴力倾向等不良青少年”开设的特殊教育班,每年则要收取16800至12800元不等的费用;外籍人士前来体验习武,学期为一周的班级收取每人每天35美元,学期为一月的班级收取每人每天30美元。
  “少林寺塔沟武术学校”是嵩山脚下最大的武术培训基地。这座初创于1978年,由3间茅草房和三分打衷场,十几名学员组建而成的“乡土学校”,现在已经拥有在校师生28000人,占地55万平方米,练功场地超过27万平方米。并形成了以“少林寺塔沟武术学校”为龙头,嵩山少林武术职业学院、少林中等、少林中专、少林国际教学中心、金塔汽车驾驶学校、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等为骨干支撑的“少林塔沟教育集团”。学生可以足不出户,从幼儿园一直念到大专、本科。
  “按照平均学费标准和当地物价水平测算,这些武校每生每年至少消费6000元;亲友探 访食宿费用每生每年至少1000元,仅此两项,即可创造直接经济效益3.5亿元。”登封体育局的测算还没有将短期学员、外籍访问学员及组织对外演出所得统计在内。
  而由此催生的上下游产业亦不容小觑。以习武器材、服装的售卖为例,依据登封的官方资料显示:目前,登封市区就有武术器械用品商家200多个,年营业额逼近1个亿。外人难以想象,这些动辄“亿”计的数据背后的登封,不过是一个方圆2000多平方公里、丘陵遍布、农业人口众多的欠发达县级市。
  
  不甘寂寞的少林
  
  昔日以“深山藏古刹、碧溪锁少林”的千年禅院,如今在CEO释永信的操盘下,商业链条清晰。大和尚坦然地说“能够推动这个社会的发展,推动这个社会的进步,企业家精神非常可贵。他们的理念用于寺庙管理,用于佛法弘扬,应该是一种非常好的借鉴。”
  释永信自己也俨然已是一位有着灵敏商业嗅觉的企业家。2005年,当超女旋风席卷全国的时候,这档被标榜为“庶民狂欢”、“娱乐民主”的选秀节目,亦吸引了释永信的眼眯。他觉察到,“海选”绝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娱乐,而是一种方兴未艾的营销手段。在媒体和公众陷入“玉米”、“凉粉”的争执、沸腾乃至眩晕的彼时,“功夫海选”的雏形也已开始在释永信的脑海中反复斟酌。
  次年春天,释永信与深圳广电集团总裁王茂亮共同出现在北京新闻发布会的现场,启动了“功夫之星全球海选”。当各地卫视还在冥思苦想,争相克隆超女好男时,1500年悠悠历史的少林寺与上星不足两年的深圳卫视开始试水“现实版江湖比武”。
  “功夫海选”的规模甚至超过了“超女”的影响力,不仅设立6个国内分赛区,还在美国、德国、俄罗斯,意大利、法国、澳大利亚设立6个国际分赛区。每个赛区经过海选、复赛、决賽,共选出36名选手参加总决赛,释永信称他们为“36天罡”。
  这“36天罡”随后正式签约“中国功夫之星演艺经纪公司”,他们也成为少林寺大举进入功夫影视制作产业的首批备用军,释永信要将他们打造成下一个李连杰。
  不过,作为克隆超女形式而举办的现实版“江湖比武”,少林守似乎并未取得预料中的成功。对于“功夫海选”的质疑之声,一直未停。有不少观众就直言“这些所谓的高手,唱歌跳舞,什么才华都展示了,就是没有功夫。”再比如,由于仓促克隆选秀的形式,又慌不择路地打出国际牌,很多细节的处理上让人莫名其妙,像短信PK环节,没有中国朋友的老外选手怎么和使劲拉票的中国人公平竞争呢?
  在选秀之后,少林功夫电视剧《少林寺之僧兵传奇》宣布开机,而大赛的18强选手却曝出没有一人收到剧组邀请,导致冠军谷尚尉等8名代表齐聚北京“讨说法”,并单方面宣布要与少林寺文化(登封)传播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解约。谷尚尉说,与少林寺文化(登封)传播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签约一年来,他们连生计都难以维抵
  对此,少林寺方面不得不出来解释“他们签约的是功夫之星文化公司,在这个公司成立之前,少林寺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曾经代为签约,关系早已经转交了。现在少林寺只是在技术方面予以指导。”他们要与这场失败的尝试,撇清关系。
  2009年12月,在广东佛山举办的另一场武术秀“中泰斗”上,少林寺再次陷入了麻烦。泰国5大拳王口出狂言:“少林在中国有悠久的武术传统,但是相比泰拳,不过是小菜一碟。”面对泰拳的嚣张挑衅,少林远远没有表现出像商业开发般的热情。
  少林寺外联部主任郑书民回应时连说了两个“太荒唐”,“少林寺作为禅宗祖庭、佛教圣地,不会和社会上的人舞枪弄棒。少林僧人讲究的是禅修,学武术的最高境界是‘不动干戈’,以武养德、修身养性。”
  网上有人评论道:“少林寺在释永信的带领下,发展理念已经变化,越来越商业比和世俗化,现在的少槠已经沦落为一个商业中心,一个河南庸俗的景点,除了赚钱,其他佛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已经荡然无存,面对泰拳的挑战连迎战的勇气都没有了。”
  释永信将把少林和少林功夫带向何方,没人知晓答案。但有一点是可以预见的,这位中国有史以来最“离谱”、最“高调”、最“商业”的方丈,会以一个商人的思维和手段加速功夫的狂奔。
其他文献
每年三月的第一个礼拜,艺术圈人士从四面八方来到纽约,他们刚刚看完一年一度的军械库艺术交易会——无疑是当年美国甚至全球艺术市场的风向标——又匆忙赶着参加代表美国当代艺术最高荣誉的惠特尼双年展。不过,2010年的艺术周,大伙儿似乎集体开始反省了。  文_俞冰夏  在纽约这样一个两极分化的城市,商业化的切尔西艺术圈,学院派的上东区博物馆圈,与逐渐壮大的、更年轻的布鲁克林半地下艺术圈之间的距离似乎越来越远
2001年,邱民来到《东方时空》没多久,陈虻主持了《东方时空》的改版,《生活空间》变成《纪事》,周兵担任制片人。2004年周兵离开《纪事》。2008年,陈虻去世。在新老导演交替上场和离去的过程里,央视纪录片记录中国社会的视角,也悄悄完成了改变。    《生活空间》的精神    “他们关注小人物的命运,我在高中时就喜欢看,就感觉到了那种味道,那种迷人的东西。”回忆起第一次看《东方时空》的《生活空间》
日本降低中国人赴日旅游签证的门槛后,更多国人可以自由行日本,除了到东京、京都等地观光购物,其实了解日本最直接的方式,就是入住一家民宿,从建筑、美食、温泉、人文等多角度进入日本的生活。    在绝美悬崖、平静的海湾、山谷深处、闹市中心……几乎都有民宿,他们是日本观光的招牌。踏入一家民宿,游人几乎就踏入了一家日本传统文化的博物馆,体验温泉、喝杯清酒、吃一次13道菜的怀石料理、欣赏榻榻米房间内“床之间”
在世博的100多个场馆中,台湾馆的面积不大,花钱不多,技术也不是最先进的,但却被公认为是最佳展馆之一,是什么让这个袖珍展馆客流络绎不绝、好评如潮?答案只有一个,创意——从人流控制到展馆设计,从营销宣传到资金预算,从同题比拼到特色产品,看的见是惊喜,看不见得是一个完整的创意产业链。    上海世博进入最后一个月,游人与工作者都已略显疲态。上海市政府自9月22日出台一张日票兑换两张夜票的做法,也未能在
没有任何征兆,年轻的北川干部魏宏,从医院4楼坠亡。这是继2008年农委主任董玉飞、2009年宣传部副部长冯翔之后,北川第三个自杀的年轻干部。    两年过去了,在四川省什邡华花果山孝德堂,倒塌的神像仍未修复。而地震后余生的人们,心理修复更为漫长。摄影_郭继江  魏宏: 摄于2010年春节后。  三个人的农能办又少了一人。老杨实在想不明白,那个工作负责、话不多的年轻人说没就没了,而事先并无预兆。摄影
“39人的My Bag”单元,无印良品邀集了深泽直人、隈研吾、原研哉、须藤玲子、艾未未、张永和、刘索拉等中外艺术家,在空白帆布袋上进行创作。    家具中,最难做和最容易做的,都是椅子。无印良品提倡的生活,从椅子开始。  艾未未还是艾未未,即使和无印良品合作,也要带上一只“草泥马”。    无印良品展出的,无一例外,都是生活小物。看到它们,你会更爱惜自己的生活吗?  无印良品艺术总监原研哉说:我是
小说主人公在一个随时都会把反对者拉出去枪决、为了一栋房子就搞暗杀的社会环境里,但她心里想的、眼睛看的全是自己的爱欲,虽然没有张爱玲写香港沦陷时的那些惊世骇俗的句子出来,但也能看得出来,那么多鲜血、那么浩大的社会动荡以及关乎群体生命的一场场劫难,都只不过是她情感地图上的一个个坐标。    马尔克斯的一半  拉美文学正在被今年诺贝尔文学奖新得主重新唤起,巴尔加斯·略萨此时是那块土地上最耀眼的明星,尽管
当古老的瑜伽艺术和现代商业结合在一起,对于消费者来说究竟是好事还是坏事?在中国,瑜伽在城市极度消费的同时,一些人开始因练习瑜伽受伤而被送进急诊室或者去看医生。然而,让这些受伤者尴尬的是,无论是严重的瘫痪还是腰椎间盘脱出,在医学上,他们很难获得支持。    从印度传播到世界各地的瑜伽,对于现代都市人来说到底是什么呢?  在上海少妇郑欣媛看来,可能是自己那场疾病的开端。  昏暗的灯光下,郑欣媛尽可能地
她确实是一代名妓,不但是因为她在性工作专业化方面的表现和发展,更因为她在推动妓权运动上的重大贡献。    8月1日,是官秀琴的忌日。  “秀琴”,一个普遍且道地的台湾女子名。1954年,出生于台湾北部宜兰县矿工家庭的她,从来就没有想过,自己将来会成为一名公娼斗士,甚至台湾第一名妓。  疾病与贫困捆绑着她的前半生。14岁时,父亲病逝;23岁时,母亲罹患重病。为替妈妈支付医药费,官秀琴选择了出嫁,这样
在湖南卫视即将展开的改版计划中,新闻类节目将是用力方向之一,曾经的金牌栏目《晚间新闻》历经由骄傲荣耀到黯然下课,无论是主持人还是制片人以及幕后的团队,过去两年中都在疼痛中寻求前行或转型的答案,现在,他们又将面临由此带来的改变。    “我希望《晚间新闻》能重生,重生后观众至少还能看到它的魂,虽然样子可能不一样了。”说起《晚间新闻》,张丹丹仍很深情。  而在向“娱乐立台”狂飙的道路上,类似于老招牌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