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作文教学过程中注重讲与写,读与写,学与写相结合,引导学生形成多观察、多锻炼、多思考的写作习惯,讲究方法,让学生循“规”蹈“矩”,快乐习作。在习作教学中以趣引路,锻炼口头表达的能力,打下扎实的基础,利用看图写话启发学生思维能力,让学生写真事、说真话、表真情,在阅读中开拓视野,不断积累习作素材。
【关键词】循“规”蹈“矩”;激趣;开拓;积累
作文是衡量语文水平的重要尺度。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显得尤为重要,让学生在遣词造句的基础上,写出一篇语句通顺,有一定美感、艺术性的文章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小学低年级的作文教学是重点,因为这是基础中的基石,如果这个基石打得不好,打得不牢固,那么上层建筑再好也只是无源之水,空中楼阁。如何引导小学生习作是语文教师的一项尤其重要的教学内容,我在习作教学过程中注重讲与写,读与写,学与写相结合,引导学生形成多观察、多锻炼、多思考的写作习惯,打牢基础,讲究方法。无规矩不成方圆,学生习作也一样,在小学生起步阶段,必须有一定规矩,这个规矩不是条条框框。在这些年的作文的教学中,我认为必须要让学生循“规”蹈“矩”,快乐习作,这“规”和“矩”就是习作的方法,下面我就谈谈自己在习作中的粗浅看法。
一、以趣引路,加强训练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就必须在写作一开始就要抓住学生的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老师要引导学生进行准确的语言表达,然后再把所说的写下来。针对作文课程教学,我充分分析了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思维结构特征,最终确定选用“故事引入法”的方式,借助这一方式让三年级初学作文的学生,对作文课产生神秘感,并激起学習的兴趣。首先,我特意安排将学生带到图书室,让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在书上。其次,我随机挑选一本故事书,并选取了其中一篇寓言故事读给学生听,这一过程中,学生们听得认真,老师讲的更是投入,绘声绘色。最后,挑选几个听得比较认真的学生复述这个故事,并自己编造一个简短故事情节分享给其他同学。而后,我将事先准备好的纸张发到每个学生手中,让学生将自己构造的故事写到纸上,不限字数,当然遇到不会写的字可以用拼音代替。
就在所有学生都写完后,我将每个学生的故事折叠成不同的形状。并以非常兴奋的态度告诉学生:“同学们,你们简直太厉害了,都会写书了,是一个非常棒的作家。请同学们放学时,将书带回家,让爸爸妈妈看看你们的书,他们一定会像我一样夸赞你们的”。于是,同学们兴高采烈的回到家。第一堂作文课到此结束。如此开端的作文课,学生没有丝毫的压力和不适感,更没有被作文难到,对于学生而言是一个非常不错的开始。针对低年级学生的作文,作为老师可以指导学生:写你想在所想的,写你能听见、看到的事和人。老师在批改作文时,要以积极鼓励的方式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增强学生学习作文的信心和积极性。
二、口语表达,打好基础
针对低年级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培养,要注重基础扎实的过程。在练习说话学习时,为高年级命题作文奠定基础。首先,低年级语文教学,要重视对学生党听说能力的培养,保证学生可以用简单流利完整的语言回答老师的问题。其次,低年级识字训练,要注重词和句的相互搭配使用,增强学生的词语运用能力。最后,利用好所有课前时间,让学生锻炼说话的能力。教师组织课前说话练习活动,对存在不完整语句的情况及时纠正,并表扬能够说出生动形象语句的同学。并注重课前说话练习的平等性,让每个同学都有锻炼的机会。针对练习说话,教师应该给出具体的要求和范围,帮助学生们更好的发挥说话内容。如,给出特定的词语勺子等说一句话,形容一个人的词等。这种练习说话的方式主题明确,学生更加喜欢,学生更容易投入其中,学习积极性高。
三、用图激趣,培养能力
低年级学生本身的特征决定了他们的学习特定。学生通常观察事物并没有规律科研,逻辑思维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发展比较薄弱。针对学生的这一缺点,教师循序渐进的引导学生管控不同的图片,并寻找图片的特点以及各个图片中的相似之处和区别。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观察力,不断丰富学生的想象力。教师在教学中以观察为切入点,逐渐扩展教学内容,开阔学生的视野,并启发学生思维发展,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如,在学生看图的过程中,让学生观察图中的人物特征等,并让学生形容图中的人物和事物特征。教师发现学生往往能够描述图中人物的形象和表情特征,但是对于图中人物的为什么会出现这一情况却没有展开思考。这就需要教师展开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展开观察能力的同时,启发学生运用想象力深入的思考。让学生真正的体会到人物动作和人物情感深处的东西,并运用联想的方法,适当的联想人物本来的特征,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低年级学生看图说和写话训练,都是为作文做好铺垫的课程。所以,我不仅要求学生细致入微的观察图片中的人物动作、词语表达内容,更注重让学生展开思维联想,通过想象图中人物的语言和思考内容,让学生通过看图说话和写话的方式,联想语言表达, 并保证言之有物、言之有序。如有一幅图画是在一间教室外,外面正下着大雨,教室里有一位老师批改作业,教室外有两位小同学,他们正拿着三把伞,浑身湿透了,正往教室里走去。首先要求学生将自己扮演成其中一位同学,从这一角度来叙述故事内容。在换其他同学亦或是教师的角色来阐述故事,锻炼学生多角度观察表达事物的能力,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
四、写真事、说真话、表真情
形象直观的事物最容易使儿童接受。因此,在作文起步教学中,教师应先选择学生熟悉的,能看得见,摸得着的事物来写。如,在“美丽的花坛”的观察活动中,我以学生观察的顺序作为重点,引导学生站在操场对面从远处观察花坛,再站在花坛前从近处观察,近处再按照从正中到四周的顺序进行观察,然后再让学生着手写文章。另外,要多方式多渠道去训练学生对各种事物的观察,在低年级开始使他们对事物的观察逐渐转向有意和主动,特别是针对他们年龄特点中好奇心强,爱追根究底,喜欢凑热闹的特点去进行有顺序的、有针对性的引导。在活动课时,多与本班学生交流,与他们交心,和他们打成一片,让他们对老师敞开心怀。有时学生会告诉你,校园花坛中的花开了,这时教师要及时地进行引导,问他:是什么花?什么颜色?形状怎样?好看吗?花香吗?……让他主动去观察,了解清楚,带着目的去观察,回来再告诉老师。这样就遵循了从无意观察到有意观察的顺序,进而可适时让学生把说过的话写出来,训练他们写一些句子和小段落,
让学生切身的感受文中的情感,并在联想和发散思维能力的引导下写出来的文章也就有了自己的真情实感。
五、学会阅读,开拓视野,积累素材
作文不是胡编乱造词句,而是一定知识的积累和运用,对低年级学生而言,他们的阅读水平有限,认字较少。但随着学生识字量的不断增加,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逐渐提高,教师更应该重视对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和阅读指导,让学生可以培养阅读的好习惯。不仅可以指定要求学生阅读一些书籍,而且可以让学生随机阅读,保持学生阅读的兴趣。在保证阅读量之时,对学生阅读质量加以指导,让学生字啊阅读中不断提升写作能力。阅读是一项终身事业,小学阅读仅仅是开始,所以做好阅读引导,可以奠定学生终身学习的基础。作文本身是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教学中必须注重对各类词语和语句的收藏和学习,丰富学生数的语言词库。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许许多多的溪流,在学习中,材料到处可见,如果注意积累素材,就会成为“海纳百川”之势,而拥有了这些,学生写作起来就会有话可说,有话可写,笔下熠熠生辉,下笔如有神助,如行云流水一般,作文自会大放异彩。所以教给学生积累写作素材的方法在作文教学中是至关重要的,积累素材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而且对学生的鉴赏能力、创造性思维的发展也有不可估量的作用。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都要注意多方面去让学生积累素材,让学生为自己的写作打下扎实的基础。
总之,低年级作文教学是引导学生迈入作文大门的关键一步。大胆引导学生以特有的社会资源和个人的所见所感来构成语言表达的背景材料,让学生真正成为写作的主人。
参考文献:
[1]广东教育,2013(6).
[2]师道,2014(5).
[3]中华文本库,2011.
【关键词】循“规”蹈“矩”;激趣;开拓;积累
作文是衡量语文水平的重要尺度。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显得尤为重要,让学生在遣词造句的基础上,写出一篇语句通顺,有一定美感、艺术性的文章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小学低年级的作文教学是重点,因为这是基础中的基石,如果这个基石打得不好,打得不牢固,那么上层建筑再好也只是无源之水,空中楼阁。如何引导小学生习作是语文教师的一项尤其重要的教学内容,我在习作教学过程中注重讲与写,读与写,学与写相结合,引导学生形成多观察、多锻炼、多思考的写作习惯,打牢基础,讲究方法。无规矩不成方圆,学生习作也一样,在小学生起步阶段,必须有一定规矩,这个规矩不是条条框框。在这些年的作文的教学中,我认为必须要让学生循“规”蹈“矩”,快乐习作,这“规”和“矩”就是习作的方法,下面我就谈谈自己在习作中的粗浅看法。
一、以趣引路,加强训练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就必须在写作一开始就要抓住学生的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老师要引导学生进行准确的语言表达,然后再把所说的写下来。针对作文课程教学,我充分分析了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思维结构特征,最终确定选用“故事引入法”的方式,借助这一方式让三年级初学作文的学生,对作文课产生神秘感,并激起学習的兴趣。首先,我特意安排将学生带到图书室,让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在书上。其次,我随机挑选一本故事书,并选取了其中一篇寓言故事读给学生听,这一过程中,学生们听得认真,老师讲的更是投入,绘声绘色。最后,挑选几个听得比较认真的学生复述这个故事,并自己编造一个简短故事情节分享给其他同学。而后,我将事先准备好的纸张发到每个学生手中,让学生将自己构造的故事写到纸上,不限字数,当然遇到不会写的字可以用拼音代替。
就在所有学生都写完后,我将每个学生的故事折叠成不同的形状。并以非常兴奋的态度告诉学生:“同学们,你们简直太厉害了,都会写书了,是一个非常棒的作家。请同学们放学时,将书带回家,让爸爸妈妈看看你们的书,他们一定会像我一样夸赞你们的”。于是,同学们兴高采烈的回到家。第一堂作文课到此结束。如此开端的作文课,学生没有丝毫的压力和不适感,更没有被作文难到,对于学生而言是一个非常不错的开始。针对低年级学生的作文,作为老师可以指导学生:写你想在所想的,写你能听见、看到的事和人。老师在批改作文时,要以积极鼓励的方式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增强学生学习作文的信心和积极性。
二、口语表达,打好基础
针对低年级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培养,要注重基础扎实的过程。在练习说话学习时,为高年级命题作文奠定基础。首先,低年级语文教学,要重视对学生党听说能力的培养,保证学生可以用简单流利完整的语言回答老师的问题。其次,低年级识字训练,要注重词和句的相互搭配使用,增强学生的词语运用能力。最后,利用好所有课前时间,让学生锻炼说话的能力。教师组织课前说话练习活动,对存在不完整语句的情况及时纠正,并表扬能够说出生动形象语句的同学。并注重课前说话练习的平等性,让每个同学都有锻炼的机会。针对练习说话,教师应该给出具体的要求和范围,帮助学生们更好的发挥说话内容。如,给出特定的词语勺子等说一句话,形容一个人的词等。这种练习说话的方式主题明确,学生更加喜欢,学生更容易投入其中,学习积极性高。
三、用图激趣,培养能力
低年级学生本身的特征决定了他们的学习特定。学生通常观察事物并没有规律科研,逻辑思维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发展比较薄弱。针对学生的这一缺点,教师循序渐进的引导学生管控不同的图片,并寻找图片的特点以及各个图片中的相似之处和区别。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观察力,不断丰富学生的想象力。教师在教学中以观察为切入点,逐渐扩展教学内容,开阔学生的视野,并启发学生思维发展,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如,在学生看图的过程中,让学生观察图中的人物特征等,并让学生形容图中的人物和事物特征。教师发现学生往往能够描述图中人物的形象和表情特征,但是对于图中人物的为什么会出现这一情况却没有展开思考。这就需要教师展开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展开观察能力的同时,启发学生运用想象力深入的思考。让学生真正的体会到人物动作和人物情感深处的东西,并运用联想的方法,适当的联想人物本来的特征,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低年级学生看图说和写话训练,都是为作文做好铺垫的课程。所以,我不仅要求学生细致入微的观察图片中的人物动作、词语表达内容,更注重让学生展开思维联想,通过想象图中人物的语言和思考内容,让学生通过看图说话和写话的方式,联想语言表达, 并保证言之有物、言之有序。如有一幅图画是在一间教室外,外面正下着大雨,教室里有一位老师批改作业,教室外有两位小同学,他们正拿着三把伞,浑身湿透了,正往教室里走去。首先要求学生将自己扮演成其中一位同学,从这一角度来叙述故事内容。在换其他同学亦或是教师的角色来阐述故事,锻炼学生多角度观察表达事物的能力,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
四、写真事、说真话、表真情
形象直观的事物最容易使儿童接受。因此,在作文起步教学中,教师应先选择学生熟悉的,能看得见,摸得着的事物来写。如,在“美丽的花坛”的观察活动中,我以学生观察的顺序作为重点,引导学生站在操场对面从远处观察花坛,再站在花坛前从近处观察,近处再按照从正中到四周的顺序进行观察,然后再让学生着手写文章。另外,要多方式多渠道去训练学生对各种事物的观察,在低年级开始使他们对事物的观察逐渐转向有意和主动,特别是针对他们年龄特点中好奇心强,爱追根究底,喜欢凑热闹的特点去进行有顺序的、有针对性的引导。在活动课时,多与本班学生交流,与他们交心,和他们打成一片,让他们对老师敞开心怀。有时学生会告诉你,校园花坛中的花开了,这时教师要及时地进行引导,问他:是什么花?什么颜色?形状怎样?好看吗?花香吗?……让他主动去观察,了解清楚,带着目的去观察,回来再告诉老师。这样就遵循了从无意观察到有意观察的顺序,进而可适时让学生把说过的话写出来,训练他们写一些句子和小段落,
让学生切身的感受文中的情感,并在联想和发散思维能力的引导下写出来的文章也就有了自己的真情实感。
五、学会阅读,开拓视野,积累素材
作文不是胡编乱造词句,而是一定知识的积累和运用,对低年级学生而言,他们的阅读水平有限,认字较少。但随着学生识字量的不断增加,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逐渐提高,教师更应该重视对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和阅读指导,让学生可以培养阅读的好习惯。不仅可以指定要求学生阅读一些书籍,而且可以让学生随机阅读,保持学生阅读的兴趣。在保证阅读量之时,对学生阅读质量加以指导,让学生字啊阅读中不断提升写作能力。阅读是一项终身事业,小学阅读仅仅是开始,所以做好阅读引导,可以奠定学生终身学习的基础。作文本身是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教学中必须注重对各类词语和语句的收藏和学习,丰富学生数的语言词库。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许许多多的溪流,在学习中,材料到处可见,如果注意积累素材,就会成为“海纳百川”之势,而拥有了这些,学生写作起来就会有话可说,有话可写,笔下熠熠生辉,下笔如有神助,如行云流水一般,作文自会大放异彩。所以教给学生积累写作素材的方法在作文教学中是至关重要的,积累素材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而且对学生的鉴赏能力、创造性思维的发展也有不可估量的作用。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都要注意多方面去让学生积累素材,让学生为自己的写作打下扎实的基础。
总之,低年级作文教学是引导学生迈入作文大门的关键一步。大胆引导学生以特有的社会资源和个人的所见所感来构成语言表达的背景材料,让学生真正成为写作的主人。
参考文献:
[1]广东教育,2013(6).
[2]师道,2014(5).
[3]中华文本库,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