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想象真有趣》(统编本三下)教学设计

来源 :小学语文教学·会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andyg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本解读
  本篇习作是一次放飞想象、创编童话故事的训练。习作教学紧密结合单元教学主题。单元阅读教学目标是: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复述故事。尽管是这样的教学目标,但是四篇单元课文《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方帽子店》《漏》《枣核》,篇篇都有意想不到的吸引人的故事内容。口语交际《趣味故事会》也是让学生来讲讲有“趣味”的故事。学生通过复述、续编、讲述等方式已经熟悉了故事的基本构成要素,而且对自主创编属于自己的故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习作单元《这样想象真有趣》也就水到渠成、顺理成章地提出来了。
  《这样想象真有趣》给学生搭建了一个特殊而有魅力的王国:如果母鸡能在天空飞翔,如果蚂蚁的个头比树还大,如果老鹰变得胆小如鼠,如果蜗牛健步如飞,如果……一旦动物失去了原来的主要特征,或是变得与原来完全相反,它们的生活会有什么变化?又会发生哪些奇异的事情呢?让学生通过大胆想象,编写童话故事。习作教学目标是“根据提示,展开想象,尝试编童话故事”。
  由此可见,本单元的习作要求就是重在“想象”。“想象”是童话的生命。这也体现了《语文课程标准》的理念“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以及“激发学生展开想象和幻想,鼓励写想象中的事物”。尤其符合学段目标中对应的第二学段提出的关于想象方面的要求:“观察周围世界,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对于“故事”,也只是提出了“尝试”创编。
  因此,在教学时,应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自由宽松的氛围,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力,激发编写童话故事的兴趣,鼓励学生大胆创编、自由表达。教师要着重培养学生乐于表达、交流的习惯;鼓励学生关注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让学生充分展示自我,互相评改、互相激励,激发学生乐于习作的激情,主动参与习作并学会评改他人习作。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选择一个动物,通过大胆想象,创编童话故事。
  2.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尝试把故事写得奇异有趣。
  3.懂得欣赏他人习作并学会围绕评改
  提示评改同学习作。
  教学过程:
  板块一:创设情境导入,揭示习作题目
  1.情境导入,介绍颠倒国。
  教师配图讲述:颠倒国里,小小老鼠树林里面称大王,大老鹰害怕那个小老鼠。蚂蚁扛大树,大象没力气。小小鱼儿飞呀飞呀在蓝天里,小鸟儿游呀游呀在大海里。公鸡会生蛋,母鸡喔喔啼。
  2.讲述完后问:你发现了什么呢?引导学生发现颠倒国的特点:颠倒国里动物的特征与现实生活当中完全不一样,是相反的,这都是作者想象的结果。
  3.看着这样的图片,读着这样的文字,你感觉怎么样?学生回答“超级有趣”。
  4.那么我们今天就来完成习作《这样想象真有趣》。
  板块二:颠倒动物形象,大胆想象创编
  1.出示习作教材中的四幅图片,并请学生说说图意:母鸡在天空飞翔,蚂蚁的个头比树大,老鹰很胆小,蜗牛健步如飞。
  2.你发现了什么?这四种动物的表现和现实生活中完全不一样,也是作者的想象。
  3.在四人小组内,每人任选一种小动物想象,说一说:如果真是如图中所说,这四只小动物的生活会发生什么变化?又发生了哪些奇异的事情?(5分钟)
  4.全班交流,教师相机评价。每个小组推选一位代表发言。(板书:想象
其他文献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用多种方法理解“不以为然”“争论不休”等词语。  3.通过标点和联系上下文的方式理清课文脉络,说清故事大意。  4.在读、演基础上聚焦对  话,把握“争论”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  聚焦对话,把握“争论”的特点。  【教学过程】  【编者按】这是一组来自江苏句容市崇明小学“唐婉特级教师工作室”的课堂教学实录或教学设计,
【设计初想】  《传统节日》是统编本教材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第2课,是一首介绍祖国传统佳节的识字民谣,其中涉及的传统节日有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秋节、重阳节,从中让学生了解祖国的传统节日,感受祖国灿烂的传统文化。  本课的内容贴近生活,浅显易懂,学生喜闻乐见,读起来也朗朗上口。识字作为低年级重要的教学任务,是不是仅仅只认识几个汉字那么简单呢?认得几个字应该是识字教学的基本任务,在
“彡”是汉字的一个偏旁,教学中习惯称之为“三撇”。这名称使我们无法理解“彡”在构字中的作用。汉字是形音义的统一体,根据这个特点,我们应该问问:“彡”的音、义是什么,形为何是三撇,三者在构字中各起什么作用?如果不清楚,“彡”就不能在识字教学中发挥偏旁的重要作用。2009年3月24日,教育部和国家语委会联合发布了《现代常用字部件及部件名称规范》(以下简称《部件规范》),其中“彡”的读音规范为“shān
文本解读  《猜字谜》是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字谜识字课文。字谜识字寓知识性、趣味性、哲理性于一体,能使学生主动参与,积极开动脑筋。  本课由两则字谜组成:第一则字谜的谜底是“秋”,谜面呈现了合体字的构字特点;第二则字谜的谜底是“青”,谜面呈现了“青”字的形旁和字义之间的关系,实际上揭示了形声字的造字规律,可以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形声字结构特点的认识和感受。  本课要认识“相、遇”等12个生字和一个偏旁
记不清楚是多少次了,恩师李吉林老师如孩子般兴奋地又递给我一本崭新的、散发着油墨清香的杂志,说是要与我分享她的又一篇近作。近作的文题叫《我,长大的儿童》。当我以一个晚辈的身份虔诚地接过杂志,一口气读完那洋洋洒洒的数千字,我的心被深深触动了,仿佛不是在读一篇文章,而是在重温一段经历,接受一种思想,触摸一种情感。我甚至与李老师产生了一份忘年交的感觉。李老师自我评价是“长大的儿童”,我何尝不也是一个儿童呢
汉字中有几个表示房屋的部首。它们形近、义近,还有几个读音相近。不了解它们,往往容易弄混写错;理解了它们,把它们组合成一个系统来学习,可以极大地提高识字教学的效率,并从中获得丰富的汉字文化知识。它们就是“宀”“广”“厂”“穴”。我们解析具体的字来深刻理解它们。  一、宀  “宀”是这组字的基础。“宀”因在“玉”字上面构成了“宝”字,所以被称作“宝盖头”。其实,它的形、音、义跟宝玉毫无关系。它的甲骨文
2006年,赵镜中教授作为台湾小语会的理事长参加全国第六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大赛,并担任评委。在我们一窝蜂地对那些获得一等奖的“优质课” 习惯性赞美并挖空心思挖掘亮点的时候,赵教授发出了“教课文”还是“教阅读”的追问。教授追问并不是刻意想否定什么,教授追问只是要提供一个新的视角,在这个视角下,很多“优质课”的教学价值需要重新审视。在这个视角下,我们发现,这些“优质课”大多都是在“教课文”,都是侧重让
统编本教材特别关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三至六年级每一册教材都有文言文的学习。不论教哪个年级,即使首次接触这样的文言表达,其实也不用担心学生的学习能力。因为他们有古诗词学习经验,已积累了一定的古文阅读方法,形成了一定的古文阅读语感。因此,在教学时,我们应充分发挥学生自主阅读、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引导学生在诵读的基础上理解文本,感悟情感,体会文化。  现以统编本教材六年级上册《伯牙鼓琴》为例
易错字包括错字与别字。学生写错的主要原因是,教师没有科学讲解字的构形原理,学生识记生字时不理解,感觉无趣味,主要靠死记硬背,时间稍长就容易搞混、忘记。所以,科学讲解汉字很关键,我们的教学实践也证明这是学生减少错别字的有效方法。本文依据汉字科学知识选析学生易错字,供老师们参考。  一、错字  (一)笔画错误  1.多笔画  春:错将“日”写成“目”,源于学生不知“日”是意符。告诉学生:暖“日”使草木
左zuǒ  金文■ 篆文■  会意字。从,从工。《说文》:“左,手相左助也,从,从工。”从金文和篆文字形可明显看出“■”是由左向右伸展的左手之形,隶变后写成“”,依据其现笔画的构成可称为“横撇手”。“左”就是手持“工”具进行工作。人之双手,右手出力,左手相助,所以“左”又有帮助的意思,引申为辅佐,此义的“左”后写成“佐”,“左”则特指表示手向之义。人朝南时左向为东,所以,古代又把东向称为左,“山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