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口通商相关论文
题记18世纪中叶到19世纪中叶,从中国东南延伸出了两条远征茶路,一条北上走陆路经过恰克图去俄罗斯,一条南下经过广州走海路到欧美......
“小单快反”模式的奥秘。从“一口通商”时期繁盛一时的十三行,到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前沿的时尚服装生产批发市场,广州在服装制造业......
有一年,广东四大名园之一的顺德清晖园招聘私厨,各路高手纷至沓来。高手过招,比试的却是三道家常菜,其中一道是生炒排骨。为什么选生炒......
广州世居满族是清乾隆年间派驻广州的满族八旗兵的后裔,他们是珠三角重要少数民族之一,为岭南社会得发展做出重要贡献。本文追溯了......
随着世界地理大发现和海上航路的畅通,18世纪前后的东西方贸易和文化交流盛极一时。乾隆时期,由于中国的开放姿态,广州这个南方“......
作为我国第一代古代服饰文化研究的学术成果,沈从文先生的《中国古代服饰研究》和黄能馥、陈娟娟先生的《中华历代服饰艺术》等,遵循......
一、挖掘地域文化资源,凝炼学校办学特色 早在2000多年前,中国的海上丝绸之路就徐徐拉开序幕,广州的黄埔古港成为世界著名东方大港......
关于清代闭关政策有两个问题须进一步分析认识。一、关于“一口通商”。闭关政策并非意味着始终“一口通商”。清初,清政府为割断......
清朝的这一禁令,今天看来,不仅不近人情,而且十分荒唐。制定了这样陋规的国家,有能力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吗?
The ban in the Qing......
18世纪初期,康熙帝实施南洋禁航令,清廷的海疆政策为之一变,随后无论是雍正的废除南洋禁航令、恢复四口通商,还是乾隆一口通商的海......
虽然清政府在前期实行了禁海、一口通商、公行制度以及对外商来华贸易的种种限制措施,但这并非就是闭关性的政策。实际上清政府实行......
【正】 本文从行商的职能来探索“十三行”名称的由来。鸦片战争前的清朝政府,在对外关系上实行“闭关政策”。清代入关之初厉行海......
1757年,清政府开始执行的一口通商的对外贸易体制,其直接诱因是洪仁辉事件,其深刻动因是统治者的思想文化作祟,还有当时清政府的财政收入状......
清一口通商时期,暹罗潮州籍华侨积极参与暹罗对广州和潮州的直接贸易,并在其中扮演重要的角色.特别是暹罗潮州华侨通过潮州'中......
在清政府实行一口通商时期,外国银元从唯一的通商口岸——广州大规模输入中国。随着银元在市场的大量流通,这些外来货币对中国的货......
学界在“一口通商”研究中,囿于“闭关”与“开放”二元对立思维定势,无法打破或闭关,或开放,或折中调和论的怪圈。用发展的眼光去......
一、一口通商时期盛极一时的茶叶贸易(一)一口通商制度的确立广州作为全国唯一的通商口岸是逐步形成的。康熙初年由于东南沿海的政治......
近日翻阅一本名为《十九世纪中国市井风情三百六十行》的画册,由黄时鉴、沙进两位先生编著,该书选材新颖,资料内容丰富,选用美国马萨诸......
广州自古是我国对外贸易的重要基地。自清代实行一口通商制度后,广州成为中国对外贸易的商品集散地。大量外国货云集广州,促进了广......
<正> 清代前期的海外贸易政策,长期以来被认定是“闭关锁国”.但是,如果我们能够实事求是地作一番分析和研究,则会得出大别于此的......
以地理大发现为开端的世界近代史是西欧资本主义强权通过海洋向全球扩张的时代 ,是其高扬海权、以炮舰为后盾推行重商主义、殖民主......
洋关作为一种特殊的海关组织形态,在中国近现代史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一定程度反映了当时国家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发展水平,......
乾隆朝的"一口通商"海疆政策作为清政府禁止西洋人前往江、浙、闽三地贸易的禁令,既不是出于对西洋人和国人正常商业贸易的限制,亦非......
<正> 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清政府下令关闭宁波港,限令外商仅能在广州一口贸易,把原来的多口通商转为独口通商.这在清代海外贸易......
<正> 清代对外贸易的历史,大致可以划为三个阶段。一、康熙二十三年开海禁,允许各港通商,此后为基本自由贸易时期;二、乾隆二十二......
期刊
清政府实行一口通商的原因主要有三点:一是便于统一管理对外贸易,同时维护政治稳定,严防西方势力渗透;二是考虑社会稳定;三是国内......
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冬,清廷宣布改四口通商为广州一口与西洋通商。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鸦片战争。禁止基督教是清代闭关锁国政策......
<正>如今,广州还有一条名为"十三行路"的小街,以它为中心,形成了广州历史最久的服装批发市场,货品运进运出,每天依旧繁忙。谁能想......
18世纪到20世纪初,在清代唯一对外通商口岸的广州产生了一批兼具文化特色及商业性质的外销画。本文通过探寻在广州口岸这个场域中,......
长期以来,史学界认为中国古代存在一个"闭关锁国"政策,并把清代前期的"海禁"及限西方商人一口通商等作为这种政策的典型.本文根据......
1757年清政府谕令只留下粤海关对外通商贸易,历史上的广州"一口通商"时期开始。清政府依据身家富庶程度、是否通晓外语为标准选拔......
所有成功的商人都是精明诚信的,但伍秉鉴的过人之处在于他的全球视野和开放意识。1834年,怡和行行主伍秉鉴积累的财富高达约2600万两......
引言广州是我国对外贸易的重要港口城市,尤其是清代实行广州“一口通商”政策时期,广州成为全球化贸易的中心地。繁盛的海上贸易不......
<正>康熙十九年(1680年),在广东叛变的尚之信受逮赐死。在此前的五十年里,岭南之地兵荒马乱,藩商霸市,加之天灾连连,社会经济低迷......
1757年乾隆帝下令实行一口通商政策,其直接动因是洪仁辉一行商人舍粤就浙贸易;深层的国内政治环境是清廷欲发动解决西北边患的准噶......
清代前期尤其是"一口通商"前,福建较为发达的对外贸易和国内长途贸易,使闽海关与同时期的江海关和浙海关相比,其对外贸易特征更为......
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清朝政府只保留粤海关的对外贸易职能,直至1842年《南京条约》的签订,广州成为西方国家海路进入中国的唯一通......
福建历来为产茶大省,又是清代外销红茶的最主要货源地。1757—1842年,清政府实行广州独口通商政策,同时又对闽茶的国内转运路线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