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学相关论文
郑寿全,字钦安,清末著名伤寒学家,四川邛州固驿镇(今成都市邛州固驿镇)人,生于清道光四年(1824),卒于清宣统三年(1911),享年87岁.......
朱肱的《活人书》是宋代著名的伤寒学著作.基于朱肱本人的学术见解,以及官方的着意推动,此书刊行后,对后世伤寒学,尤其是南宋伤寒......
一原始的医疗活动从古人类的考古发掘资料和对现代的某些文化仍停留在若干万年前的少数民族生活的观察,可以知道在原始社会里,人......
朱肱的《活人书》是宋代著名的伤寒学著作,流传广泛,版本众多,对后世伤寒学产生了巨大影响。是书几乎每一次刊刻皆有文字上的较多......
“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于本。”阴阳学说是中医学理论的核心内容,清代南派伤......
《南阳活人书》,北宋医家朱肱著。该书是整理研究仲景《伤寒论》较早的著作之一,是“伤寒学”上一本里程碑式的著作,他系统总结了北宋......
清末著名伤寒学家郑寿全(字钦安),四川邛崃县人,生于1824年,卒于1904年。早年学医于双流县刘止唐老夫子,“指示《黄帝内经》、《周......
中医学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应用学科,这就决定了中医院校培养出来的合格人才必须是除了具备系统的中医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
《伤寒学》教材是各中医院校广泛使用和好评的《伤寒论》教材,因而一版再版,2006年在原版《伤寒学》基础上进行了二版修订,目前再......
1伤寒学术史的性质与任务伤寒学术史属于医学史范畴.医学史是研究医学发展历史规律的科学,是介于医学与历史学之间的一门边缘学科.......
《伤寒论》就是“论伤寒”。在仲景前后那个时代“论伤寒”的诸家中,张仲景是影响最大的一家,但不可能是唯一的一家。历史的偶然和必......
全国著名中医学家,中医伤寒学专家,卫生部高等医药院校中医专业教材编审委员会委员,江苏省名中医,江苏省中医学会仲景学说专业委员会主......
一、目的甲状腺机能亢进症是临床常见内分泌疾病之一,由于生活节奏加快、工作竞争加剧、饮食不节、精神紧张等,其发病率呈明显增高......
【正】 柴胡解毒汤柴胡10克、黄芩10克、半夏10克、茵陈18克、土茯苓15克、凤尾草15克、草河车15克。 [功能] 清热解毒、疏肝利胆......
<正> 张璐,字路玉,号石顽,江苏长洲(现吴县)人,生于1617年,卒于1700年,为清初之名医.其长子为张登,字诞先,其次子为张倬,字飞畴,幼......
<正> 张仲景著《伤寒论》后,引起了历代医家的重视和研究。近年来,许多学者对伤寒六经辨证进行探讨,撰写了很多论著,但对病因辨证......
考察发表攻里治法形成、发展的历史,认为该治法起源于《黄帝内经》、《伤寒论》,形成于北宋伤寒学,与在袁腠理郁遏、化热入里成实的病......
<正> 王叔和是我国医学史上一位著名医家,日本丹波康赖《医心方》卷二十九引《养生要集》有“高平王熙叔和曰”,《太平御览》引高......
<正> 五治《伤寒论》持错简一派的学者们,无论他们之间的不同见解怎么样,其驳斥王叔和,讥议成无己则一.但是,与他们相反,尊奉王叔......
<正>大多数人认为,舌诊与脉诊相比,舌象相对脉象来说比较直观。所以舌诊比较具有客观性,对于同一个病人来讲,不同医生的诊断结果差......
陈亦人教授治疗耳鸣耳聋经验南京中医药大学(江苏,210029)赵鸣芳陈亦人教授系全国著名伤寒学家,博士研究生导师,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力倡“六......
明清"小冰河时期"气候剧变,天灾不断,朝代更迭,战端纷纭,大疫流行,为温病学的形成提供了必要的客观条件。经历了两千多年缓慢摸索......
本文从太阳病和卫分证的概念范畴、所感外邪性质、辨证论治三个角度,并结合王灿晖教授的温病学课堂讲稿,进行两者之间的差异比较来......
<正>翻转课堂模式(the flipped classroom model,FCM),又名反转课堂,是一种将传统教学过程"翻转"的新型教学方式。传统教学过程通......
《黄帝内经》是我国古代战国秦汉时期的医学总集,是中医学理论的奠基之作,并记载了临证医学的大量成果,历代医家皆奉之为圭臬。《内经......
<正> 黄元御系山东清代名医,一生“考镜灵兰之秘,讵读仲景伤寒”,治学勤奋,著述甚丰,影响颇大。黄氏“博搜笺注”,“倾历群言”,历......
<正> 据不完全统计,明代有67位学者、撰68本伤寒著作,数量之多,质量之精,是前所未有的。他们的著述使伤寒学进入健盛时期。现评述......
方有执力主错简重订,认为伤寒应以六经为纲,六经则以太阳为纲,而太阳又以风伤卫、寒伤营、风寒两伤营卫为纲。将风寒中伤营卫之说......
温病学从开拓到形成,经历了四次重大突变。刘河间“六经传受,自浅至深,皆是热证”论,结束了伤寒学对温病学的长期统辖,寒温之争遂......
为顺应时代的需要,新世纪版《伤寒论》讲义改名为“伤寒学”,其篇章名称及全书的体例、内容与以往教材有所不同,这些变动有值得商榷之......
本文旨在明确内蒙古医科大学伤寒学学科的内涵与外延,总结其特点既有基础学科属性,又有临床学科属性,着重在伤寒学科特色理论与临床实......
<正> 吕震名(1796~1852),字建勋,号茶村,浙江钱塘人。道光五年举人,官湖北荆门州判,晚寓吴,酷嗜医,为人治病,多宗仲景法。一生潜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