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古观象台相关论文
1919年的五四运动,促使中国代表拒绝在写有“把山东权益无条件让与日本”的《凡尔赛和约》上签字,展现了中国人民的坚强意志,极大地震......
答:我国古代除用地支来标明时间外,也用地支来标明地球上的方向:东为卯,南为午,西为酉,北为子。子午线,就是地球南北极连线,即经......
李元(1925.6-2016.7),原名李杬,山西朔州人。中国著名科普作家,北京天文馆创建人之一。曾就职于紫金山天文台、北京天文馆、中国科......
自明初至清前期,北京古观象台上曾先后安置过郭守敬式的中国本土天文仪器,以及耶稣会士主持建造的欧洲第谷式仪器。19世纪七八十年......
<正> 萌芽与诞生哑铃形天象仪在1925年研制成功,作为独立的天文普及机构,天文馆开始在欧洲和北美出现。当时的中国也曾有过建立天......
北京古观象台是明、清两代的皇家天文台。它的建筑古朴典雅,独具明代特色,是目前我国现存天文台遗址中保存最为完整的一座。本文就北......
读《司芬克斯与俄狄浦斯王》,面对历史、现实,进行深沉的探索、寻求,有感而发,发有所指,将我们再度带入历史的长河,宇宙的空间,重......
<正> 中国是人类文明的摇篮之一,也是天文学最早发展的地区之一.中国古代的天文学成就在世界天文学史上占有颇为重要的地位,也是科......
<正>纵观世界古天文台,有的只有遗址而无天文仪器;有的则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仪器被不断更新,旧仪器没有和天文台一起呈现出来。而......
【正】 玑衡抚辰仪(封底)成于清乾隆九年至十九年(1744—1754年),是中国历史上引用西法铸造的最后一座大型铜浑仪。由于实物尚存,......
<正> 北京古观象台位于东城今建国门立交桥的西南侧,台上陈设铜铸天文仪器,台下有紫微殿、晷影堂等附属建筑群。它以古老的传统,精......
在建国门立交桥旁,巍然屹立着一座高台式的古代建筑,台上大型铜仪清晰可见,它就是举世闻名的北京古观象台。北京古观象台历史悠久,......
20世纪初,梁思成、林徽因、刘敦桢等建筑大家撑起了中国古建筑研究的大旗。在这面大旗之下,一个名叫“罗哲文”的学人,继承了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