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化问题相关论文
目的:采用纵向追踪研究考察家庭功能与青少年问题行为之间的相互作用。方法:采用家庭功能量表、青少年问题行为量表对1301名初中生进......
为探讨母亲心理控制和青少年外化问题的关系,以及青少年情感自主在其中的中介作用和父子关系在其中的调节作用,采用母亲心理控制问......
目的讨论青少年晚睡影响因素,分析平时和周末晚睡以及睡眠时间差值与抑郁和外化问题的关系。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
外化问题是指具有明显的外在表现,以破坏性和违反社会规则为特点的行为。由于生理和社会生态背景的转变,青少年期外化问题显著增加......
学位
“健康环境悖论”是指在总体受欺负水平较低的环境中,受欺负的个体会表现出更多适应问题。本研究以来自47个班级的1764名5年级到8......
本研究以355名中职学生为被试,通过问卷调查法考察中职生问题行为的基本特点,并探讨不良同伴交往对中职生外化问题和内化问题的影......
20世纪50年代以后出现的行为(认知一行为)治疗范式致力于治疗方法与技术的创新和改进,旨在提高人们对环境的适应性,但却忽略了对社会和......
【摘要】小学生的心理问题大多是一些困扰他们的生活事件,在小学心理咨询中,心理教师要通过各种咨询技术,鼓励他们自己找到问题,并且运......
童年期虐待是指对儿童具有抚养、监管和操纵权的人,对儿童做出的足以对其健康、生存、发展及尊严造成实际或潜在伤害的一系列行为......
青少年心理社会问题与学校适应间的相互影响是青少年心理健康领域的经典研究问题。已有研究发现,学校适应问题(如学业成绩差、同伴......
外化问题在童年期普遍存在且对后续心理社会适应有持续不利影响,为更好对儿童外化问题进行干预和预防,迫切需对儿童外化问题的风险......
〔摘要〕焦点解决短期治疗(Solution-focused Brief Therapy,SFBT)是一种以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为核心的短程心理治疗技术。SFBT的运用......
研究表明,外化问题在受虐待儿童中普遍存在。生活事件作为心理社会应激源,其应激量(即个体对生活事件应激强度的主观评价)会增加受......
<正> 名词在语言运用中处在形容词出现的位置上,便体现了性状特征,我们把这种现象叫做名词性状特征的外化(下文有时简称“形化”)......
本研究采用婚姻调适问卷、教养方式问卷及儿童行为量表对全国四大地理区域9个城市的2396名青少年及其父母进行测查。婚姻质量由青......
目的:考察学前儿童执行功能对同伴接纳和同伴拒绝的影响及儿童外化问题行为在这一关系中所起的中介作用。方法:分别在2015年和2016......
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的人际关系逐渐从家人向同伴扩展。已有研究一致表明,良好的亲子关系、同伴关系能够促进青少年心理与社会功能......
父母心理控制指的是父母侵犯子女的心理和情感发展的意图。父母心理控制包括专制侵犯、爱的撤回、引发内疚等因素。父母心理控制是......
<正>小丁(化名),12岁。一年级开始,几乎每节课都可以听到任课老师对他的抱怨,说其扰乱课堂秩序;他的座位更是经常调换,因为同学都......
本研究采用追踪设计考察了学龄前儿童执行功能的三种成分(抑制控制、工作记忆、注意转移)对同伴关系的不同方面产生的影响及儿童外......
因对儿童青少年身心发展的消极影响,粗暴养育(harsh parenting)近年来成为养育研究领域的热点。粗暴养育的表现形式主要包括身体攻......
目的:考察父母婚姻质量、教养行为和女生外化问题的关系。方法:采用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全国青少年心理健康数据库中2008年的横断......
延迟折扣指由于发生时间上的延迟,未来结果的当前价值低于其实际价值或控制当前行为效力下降的心理现象。本文在介绍了延迟折扣的......
目的:探讨我国青少年课外时间分配、父母陪伴及其交互作用对心理健康(抑郁、外化问题)的影响。方法:采用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全国......
<正>同伴侵害(peer victimization)会导致儿童青少年许多的情绪适应、社会性及行为等方面的问题(Crick & Bigbee,1998;Hawker & Bo......
在探究青少年社会化发展过程中,问题行为一直是研究者关注的焦点。目前,关于青少年问题行为的研究多集中在外部环境因素与内部自身......
自我悲悯(self pity)是人面对压力事件时一种普遍的、初期的情绪反应,但由于其隐蔽性,对于自我悲悯的研究一再被众多学者所忽略。......
家庭和同伴是影响个体发展的最重要的微系统,是儿童青少年问题行为的重要影响因素,以往对上述问题的实证研究非常广泛,但很零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