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氏体稳定性相关论文
综述了奥氏体不锈钢在低温下的力学性能演变规律并阐述了其变化机理。随着温度从室温降低至20 K,奥氏体不锈钢的屈服强度和抗拉强......
针对含铌中锰钢进行了不同退火温度(700、750和800℃)和不同冷却方式(空冷、水冷)下的临界退火试验。结果表明,随着临界退火温度的升高,......
钢铁材料由于有着出色的机械性能和较为低廉的成本,同时稳定可靠的供给且易再循环利用,是汽车工业中占主导的材料。过去的几十年中......
汽车轻量化对节能减排、安全与环保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实现轻量化的途径主要有两种,分别是汽车构件的材料轻量化与结构轻量化。......
“高强减薄”是当前汽车用钢的发展方向,开发高强度、高塑性的先进高强钢能有效的降低能源消耗并提高安全性能。中锰钢凭借其较低......
节能、减排和提高安全性已成为现代汽车工业的主要发展方向,第三代先进高强度汽车用钢的出现使这一要求得以满足。强塑积是用来表......
为满足在高温、高压等苛刻环境中的服役需求,需要对不锈钢进行多组元合金化,以期获得良好的高温抗氧化性、高温力学性能。合金化元......
学位
近年来,随着对汽车产业节能减排及提高安全性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开始研究具有优异综合力学性能的中锰钢,以兼顾......
以锰元素质量分数为11%的冷轧中锰钢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在不同变形温度下实验钢的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变化规律,研究变形温度对奥氏......
利用ThermoCalc软件和相关数据库对不同Mn含量(质量分数,以下均同)及添加少量(质量分数,以下均同)Mo和C时,Fe-18Cr-Mn-Mo-C-N合金系在......
利用相逆转变原理采用冷变形使得亚稳奥氏体转变为形变马氏体,采用不同温度和时间退火分别获得纳米晶/超细晶和粗晶奥氏体不锈钢。......
汽车保有量的持续增长是社会发展的趋势,但同时带来的资源紧缺与环境污染问题,促使汽车工业在提高安全性、燃油经济性、耐用性和舒......
近年来,中锰钢因具有优异的强塑积且兼顾了经济性和生产可行性而成为第三代汽车用钢研发的一个热点,如何进一步提高其综合力学性能......
采用单轴拉伸及TEM、XRD等实验方法分析研究了0.1C-5Mn中锰钢温轧后逆相变退火处理对其组织和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实验钢温......
利用EBSD、TEM和XRD等手段研究了退火温度对冷轧中锰钢7%Mn-0.3%C-2%Al(质量分数)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并借助具物理冶金意义的本......
随着节能减排要求的不断提升,汽车轻量化任务越来越严峻。汽车车身用钢主要是以钢铁板材为主,汽车的钢结构也被称为“白车身”。“......
回 回 产卜爹仇贱回——回 日E回。”。回祖 一回“。回干 肉果幻中 N_。NH lP7-ewwe--一”$ MN。W;- __._——————》 砧叫]们......
随着汽车保有量的提高,能源消耗和环境问题对汽车用钢提出了轻量化的要求.目前正在发展的第三代汽车用钢的研究思路是将加入轻量元......
ue*M#’#dkB4##8#”专利申请号:00109“7公开号:1278062申请日:00.06.23公开日:00.12.27申请人地址:(100084川C京市海淀区清华园申请人:清......
ue*M#’#dkB4##8#”专利申请号:00109“7公开号:1278062申请日:00.06.23公开日:00.12.27申请人地址:(100084川C京市海淀区清华园申请人:清......
为了满足汽车工业节能环保以及提高安全性的要求,急需开发出成本接近第一代先进高强钢而综合力学性能与第二代先进高强钢相近的第......
中锰钢通常指锰元素含量在3-10 wt.%的钢。该类钢相对于高锰钢而言,具有成本低和生产简单的优势;相对于低锰钢而言,由于相对较多锰......
微纳结构贝氏体钢由微纳结构贝氏体铁素体和残留奥氏体组成,具有超高强度和高塑性。如何细化块状残留奥氏体并提高薄膜状残留奥氏......
轻质高强汽车用钢因其兼具出色的强度和塑性,且能满足节能环保的要求而成为研究热点。强塑积(抗拉强度与总伸长率的乘积)是衡量汽......
作者提出了奥氏体锰钢研究工作的一个重要分枝——降低奥氏体稳定性以提高其形变强化能力.阐述了得到介稳奥氏体的条件,研究了材料......
<正> 二、热处理冷却技术方面的发展近年来,在热处理冷却技术方面,主要发展聚二醇加水稀释的合成淬火剂、流态层冷却、水中含有固......
基于化学成分对奥氏体不锈钢稳定性和层错能的影响,通过对2 mm厚的冷轧、退火态的304不锈钢板材试样及2种不同标准的301LN不锈钢板......
对0.1C-5Mn中锰钢冷轧后在650℃进行不同保温时间的两相区逆相变退火处理,利用电化学充氢和慢应变速率拉伸(SSRT)实验研究了其氢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