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香玉相关论文
豫剧《花木兰》是豫剧大师常香玉的代表作之一,其诞生于新中国成立初期,与当时的社会环境、抗美援朝战争以及常香玉本人的品性有着非......
“戏比天大”是常香玉一生的座右铭,她视艺术为生命,始终怀着对民族戏曲艺术的炽热情感,将毕生精力贡献给了中国民族戏曲事业。她让豫......
1985年,她参加河南省第一届戏剧大赛,主演《秦香莲后传》获演员一等奖;1987年,她以五万六千多张选票的绝对优势,获四省十四市豫剧......
豫剧《大明魂》以南朝刘宋大明年间乡村女郎中张秀姑,面对蔓延的恶疴、垂危的众生,忍痛夺情,亲自解剖丈夫尸体辨明病因去解救百姓,并因......
1960年汉剧艺术大师陈伯华应邀赴京参加全国戏曲名旦角讲习班。自1956年首届全国戏曲演员讲习班以来,已时隔4年,这又是一次难得的梨园姐妹聚会......
创作一部电视纪录片,需要把一切素材都转化为感情的板块,把事件、人物、细节等都转化为感情的组成部分,成为像音乐那样虽然有形式......
《秦雪梅》是豫剧的传统戏,又称《秦雪梅吊孝》,早在20世纪40年代一些豫剧名家曾先后上演。有常香玉、桑振君、阎立品,以及后来的......
本文作者运用艺术形态比较方法,从演出剧目的比较、唱腔艺术的比较、东路豫剧与西路豫剧发展走向的比较这四个层面,对东路豫剧与西......
豫剧于上世纪40年代末传入台湾,直到1990年两岸豫剧才开始交流,联袂演出。 台湾豫剧是由“台湾豫剧开山祖师”“台湾国宝级艺术大......
自20世纪30年代以来,豫剧舞台上女演员大量兴起,随着陈素真、常香玉、崔兰田、马金凤、阎立品、桑振君“六大名旦”地位的确立,旦......
我和汪荃珍接触的机会不多。对她最初的了解,是十多年前看她演出的豫剧现代戏《香魂女》。汪荃珍在《香魂女》中饰演的香嫂是我所......
自从常香玉在上世纪50年代初义演《花木兰》,为抗美援朝捐献了一架“香玉剧社号”战斗机以来,天南海北的中国人,不约而同欣赏起这......
...
戏曲离学生的生活既近又远,生活中能听到戏曲,但由于缺乏欣赏戏曲知识,因此又难以激发学习和欣赏戏曲的兴趣。新课程标准中提出:弘......
<正>曹派筝曲是以板头曲为主,同时又与河南豫剧、曲剧及大调曲子有着多方面的密切关系。为便于大家较全面地了解曹派古筝艺术,我向......
2004年6月1日早上7时,豫剧表演艺术大师常香玉在河南省人民医院停止了呼吸,享年82岁。常香玉是伟大的爱国者,是文艺界的楷模。在她的......
“谁说女子不如儿男”是豫剧《花木兰》当中的一句唱词,它是我国当代著名豫剧表演艺术家、常派一代宗师常香玉在继承传统唱法基础上......
世界上永远有个常香玉,常香玉在岁月的风雨里。9岁学艺,13岁唱红,她说她是为着“乡亲们一辈子不生气”而唱,她是为着“乡亲们每一天乐......
她以豫剧《花木兰》风靡艺坛。她表演的豫剧《拷红》、《白蛇传》、《花木兰》等诸多剧目几乎家喻户晓。从艺70多年来,她在艺术上一......
上世纪中叶,中国与苏联交往时期。某天,周恩来给毛泽东拟写一个有关中苏签订尖端武器购买协议的报告。报上去后,毛泽东批“原则同意”......
今年是京剧四大名旦之首,梅兰芳大师诞辰120周年纪念。我从少年时期就喜欢京剧,对梅兰芳先生仰慕已久,但无缘相识。 1952年12月,世......
我是河南省鹤壁市豫剧团一名须生演员,从事这项专业已经二十多年了。通过长期的艺术实践,热爱自己的专业,热爱自己的行当,决心继续努力......
在我国曾经独领风骚数百年的戏曲艺术在当今多元化的艺术形式挑战中面临着现状萧条和前景危机。对此,戏曲界的同仁们备加关注与关心......
年逾古稀的单田芳先生已经定居北京,并组建了自己的文化传播公司。如今,他创作精力旺盛,新书不断,据粗略统计,他的评书听众多达2亿人。......
赵毅敏这个名字,现在并不为大多数老百姓所熟悉;但是,在延安时期,由于他的资深经历和同毛泽东的亲密关系,许多革命青年都熟知他、敬重他......
常香玉是广大群众所熟悉和热爱的豫剧演员,也是我国著名的优秀戏曲艺术家之一,尤其是她的唱腔艺术被人们倍加推崇和热爱。常香玉在......
郑乃珖(1911—2005),号壁寿翁,福建省福州市闽侯县人。早年在上海、福建、广东、香港等地求学。1930年至上海,考入上海美术专科学......
豫剧表演艺术家常香玉,是一位德艺双馨的老人,在八十多岁时,她曾做客中央电视台《艺术人生》节目,但见她鹤发童颜,精神矍铄,唱起戏来依然......
离岗有暇,整理资料,一张黑白照片抖落了出来,常香玉同志在简陋的舞台上精彩表演的镜头跃入眼帘。不由得使我想起了给这位豫剧表演......
“谁说女子不如男”,豫剧大师常香玉这家喻户晓的名段唱出了女性的共同心声.如今,在这和谐幸福的时代,她们绽放出了更加灿烂的光彩......
郑乃珖(1911-2005),号璧寿翁,福建省福州市闽侯县人.早年在上海、福建、广东、香港等地求学.1930年至上海,考入上海美术专科学校.1......
2014年7月27日,由“全国政协京昆室”和“中华豫剧文化促进会”主办,河南电视台《梨园春》栏目承办的纪念国务院追授著名豫剧表演......
在中国豫剧发展的鼎盛时期,形成了以演员姓氏命名的流派艺术,其中最为重要的有常香玉创立的常派艺术、陈素真创立的陈派艺术、马金......
流派是艺术发展的结果,同时又是艺术发展的标志.艺术流派的发展与时代有着密切的联系,时代在变化,人们对艺术的要求随之而变化,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