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山谈话相关论文
追寻历史的印记,寻找历史的事实,以铭记历史、铭记英烈,奋力前行——本期文章导引你走进鼓角铮鸣的历史烽烟,一同开启追寻之旅…… ......
胡适是个始终关心国际政治的学者。早在民国初年,他还在美国留学时,就预见到处理对日关系将是中国的最大难题。他曾因此想到日本......
划分中国抗日战争时期标准应当是中日民族矛盾是否已经成为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以及由其所引起的抗日战争时期特定历史阶段......
蒋介石“决心应战” 1937年7月7日深夜,北京西南方向响起激烈的枪声。在卢沟桥地区进行非法演习的日军,借口一名士兵失踪和受......
蒋介石在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曾当面向周恩来表示,希望能在南京会商两党合作抗日的问题。为此,中共中央积极准备周恩来的南京之行。此......
抗日战争中最大的一场会战“八一三”淞沪抗战,距今天正好78周年。对于中国军队来说,这是一场不得不为的战斗。 20世纪30年代,有着......
如今的读者 ,对蒋廷黻大约已不甚了了 ,只知道他写过《中国近代史大纲》 ,其他还有什么呢 ?当年 ,他与胡适一样 ,曾经是个风云人物......
《百年激荡》,是为新教材中国近代史部分配套使用的教学电影的文字稿,体现了该片的主题思想。发表于此,拟聆听各界意见,以便修改后......
生活在不同意识形态的氛围内,我们无法真实地了解每一位历史人物对社会、国家作出的突出贡献,无法准确地评价他的功过。像历史学家杨......
世人只知胡适是中国著名的学者、诗人,一生获35个博士学位,而不知他还是一个幽默大师。 胡适性情随和,宽容隐忍。温文尔雅,其幽默风......
笔者收藏到一本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出版的"黑白丛书战时特刊"《怎样清除汉奸》,童振华著,钱俊瑞主编,由上海生活书店总经售。全书共......
卢沟桥事件发生之初,中日双方都面临着和还是战的选择,也都曾有过不扩大事态的决定,但终究还是走上了战争之路。在重新梳理史料的......
陶希圣(1889—1988),名汇曾,湖北黄冈人,是一位在中国现代史上具有重要学术地位和影响的人物。其一生经历错综复杂,然略可分为两大阶......
<正>1931年(民国二十年)9月18日夜10时20分,日本关东军制造九一八事变,发动侵华战争。9月19日国民政府外交部对日提出严重抗议。△......
蒋中正于1937年7月17日在第一期庐山谈话会第二次共同谈话对于卢沟桥事变发生后政府处理方针的报告,被认为是对卢沟桥事变的严正表......
<正>1996年,原庐山牯岭图书馆,现庐山抗战纪念馆被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4年被列入国务院公布的《第一批80处国家级抗战纪......
“庐山谈话会”与蒋介石讲话评析□田勇一、庐山谈话会的召开与蒋介石的讲话庐山位于江西省北部、九江市附近,北临长江,东濒鄱阳湖,景......
一、庐山谈话会的召开——共赴国难、准备抗战庐山谈话会是在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国共内战基本结束,中国由国内战争向着抗日民族战争转......
目前,人们对于卢沟桥事件发生后国民政府应变的剖析还不够深入,在论述国民政府的抵抗决心时忽视了对其避战愿望的分析。本文将着重探......
<正>胡适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人物,他一生倡导和实践科学、民主、法治、人权,是中国现代史上最具影响力的思想家和学术大师之一......
<正>1937年7月17日上午,中国国民政府行政院院长兼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蒋介石在“庐山谈话会”上正式发表《抗战宣言》,郑重宣布:“中......
<正> 1 由对日妥协退让对内军事剿共转为准备抗日和政治溶共 1929年,日本军国主义者成立了发动“满洲事变”的阴谋集团,1931年日本......
<正> 关于蒋介石在“七七事变”至“八一三”之间对抗战的态度,大陆史学界的观点可以归纳为三点: 1.亲英美派的蒋介石集团在芦沟桥......
在对日抗战采持久战战略上,国共两党领导人与中国其他有远见的人士取得了共识。1937年7月17日,蒋介石发表庐山谈话,申述中国政府对......
1937年7月7日,日本发动了蓄谋已久的卢沟桥事变,导致中国全面抗战爆发。“七七”翌日,中国军队打响了全面抗日的第一枪,消息也传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