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现实性相关论文
社会关系的空间隐喻机制是人类在语言环境和身体动作下形成的,是形成概念的工具,也揭示了内在心理和社会现象,其中内外空间隐喻是可以......
隐喻,是一种极富有特色并且在日常生活中使用频率相当高的言语现象。对于隐喻的识解机制,相关学者已经做了非常详细地研究并建立了......
隐喻,作为一种历史悠久的修辞手法,用一个词或短语指出常见的一种物体或概念以代替另一种物体或概念,从而暗示它们之间的相似之处......
研究以大学生为被试,通过三个实验考察道德概念垂直空间隐喻的心理现实性及双向映射。实验1采用面孔图片和道德词汇的匹配记忆任务......
语言学家们早就认识到,语言使用中存在着各类程式语(formulaic language/sequences)。早在19世纪中期,John Hughlings Jackson就注意......
本实验通过测量ERP,试图为汉语道德概念垂直空间隐喻的心理现实性提供一些证据。我们从初始域到目标域和从目标域到初始域正反两个......
本研究通过四个实验探讨了道德概念的大小隐喻的心理现实性及其映射关系。实验一采用Stroop范式,考察大与道德词汇,小与不道德词汇......
本研究分别从行为和认知神经科学的角度探究了道德概念垂直空间隐喻的心理现实性及其神经基础,共包含两个实验。实验一采用内隐联想......
竞争是典型的社会交互行为之一,而胜负是竞争活动中普遍存在的抽象概念。关于胜负的研究备受关注,一直是社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神......
本研究通过四个实验考察道德概念垂直空间隐喻的心理现实性及其隐喻映射的双向性。实验1采用启动范式探讨在无意识词义判断条件下......
【摘要】词汇和句法截然二分的语言教学观逐渐被摒弃,以语块为中心的语块教学作为二语教学新模式受到诸多关注。本文通过语块及语块......
人类社会从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转变,是迄今为止最伟大而深刻的历史进程.这场波澜壮阔、席卷全球的发展与变革浪潮,引发了从欧洲......
以汉语“字本位”为理论框架,通过考察阅读口误中的修正机制,探讨“字”和“字组”的心理现实性程度。研究发现:延时修正和整体修......
逻辑转喻因其句法结构和语义理解的不一致性吸引了学者们的关注。本文基于语言的使用观和认知观,探讨逻辑转喻的认知属性及其认知......
时间的空间隐喻表征主要基于两个隐喻系统:"时间在动"隐喻系统和"自我在动"隐喻系统.这两种隐喻系统表示"前"、"后"的顺序是不同的......
本文利用词汇再认作业 ,对构成“把”字句位移图式心理现实性基础的认知表征机制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显示 ,被试对“把”字句中受......
背景:近年来随着构式语法理论的兴起,构式因素在语言加工中所发挥的作用也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但这些观点与人脑中的语言实际情况......
程式语是成功二语学习的关键。近年来,心理学视角下的程式语加工研究成为二语习得研究领域的热点之一。该文旨在对近年来国内关于......
本文基于ADRIM模型,采用ERPs技术,以汉语为母语的英语学习者为被试,探讨了隐喻识解过程中可能性特征提取的心理现实性。实验采用单......
从20世纪60年代起,乔姆斯基的"心智主义"语言观对语言学和心理学产生了巨大影响.心理学的研究走出了行为主义的条框,转而研究语言......
本文旨在探讨实验对形式语义学研究的特殊意义和作用,指出语义实验特别值得关注的探索方向和领域。在阐述形式语义学理论关注重点、......
词是最小的具有心理现实性的意义单位之一。许多具体的概念具有双重表征:词和意象,意象赋予概念强烈的心理现实性。隐喻和联想也使......
语言是人类特有的功能,它不仅将人类与其他动物区分开来,而且和思维、情感与文化有着密切关系。可以说,语言是思維的外衣,是文化的内核......
虚拟位移句利用表位移的相关动词和介词描述静止的实体。近年来,许多研究者通过理论分析及心理学中的眼动实验等一系列研究虚拟位......
以时间为序系统地介绍了Chomsky对词库的研究进展情况,阐释了人脑中词库的特性,指出Chomsky对词库的认识是不断深入、发展的过程,......
语言符号的象似性主要指语法形式和其所指概念结构之间的一种映照性或可论证性,因此它是语言任意性的重要补充.象似性和任意性的哲......
文章讨论了生成语法的理论假设和研究取向与心理现实性之间的因果关系....
项目选择一直是元认知控制研究中的热点问题。本研究以不同难度和分值的计算题为实验材料,通过两个实验探讨学习率的心理现实性及......
<正> 口误是正常人在言语行为中偶然不由自主地偏离想要使用的语音、语义或语法形式的失误现象。除了常说的前言不搭后语、语无伦......
【正】 一、认知心理语言学 1957年乔姆斯基发表了《句法结构》,在语言学界和心理学界产生了很大的反响。乔姆斯基说过,他的语言理......
通过四个实验探讨了道德概念大小隐喻的心理现实性及其映射关系。实验1采用Stroop范式,考察大与道德词汇、小与不道德词汇是否存在......
本文在前人研究基础上对系词在系词句中的呈现情况作跨语言考察,并从认知心理学的视角进行分析,试图在语言共性和心理学的理论框架下......
传统的语言理解模型大多以经典认知理论为基础,认为语言意义来源于句法规则整合起来的非模态、抽象的任意符号,将语言理解的本质看......
本文介绍了第二语言(L2)词汇习得中词汇知识研究的情况.词汇知识的研究经历了以描写语言学为理论基础、以词为中心到以解释语言现......
在日常交流中,语言有多种省略形式,但这往往不影响读者或是听话人对其省略含义的理解。作为省略结构之一的“空缺动词”,也受到了......
省略,是一种有趣的语言现象,自Ross(1967)以来,引起了语言学界的广泛关注,并产生了数量可观的研究成果。然而,绝大多数研究都局限......
轭式搭配是一种独特的语言现象,其经济简洁、诙谐幽默、形象生动的表达特点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极大关注。许多语言学家尝试着从不......
构式语法,兴起于20世纪80-90年代,是在对乔姆斯基的转换生成语法的反思过程中形成的一种新的语法理论。目前,对构式语法的研究主要......
摘 要:隐喻是人们借助具体的、有形的、简单的概念来表达和理解抽象的、无形的、复杂的概念,从而实现抽象思维的方式,在日常语言表达......
<正> 近年来,国外语言学界不断有人发出反对美国结构主义的呼声。这些呼声,有的来自欧洲,有的就起于美国内部。本文扼要地介绍一下......
回指及回指消解在语篇理解加工中起着核心作用,是语言学特别是心理语言学当前的一个研究热点。与英语相比,汉语非常灵活,节省。在......
<生物语言学:探索语言的生物性>(Biolinguistics:Exploring the Biology of Language)一书由剑桥大学出版社2000年出版,作者是Lyle......
格赖斯的量准则提出,语言使用者在会话中必须做到“信息量最优”,信息不足和信息过量都会造成理解困难。然而,在第二语言加工中,量......
本文利用词汇再认作业 ,对构成把字句空间位移图式的认知表征机制进行了实验研究 ,结果显示 ,被试对把字句中受事起点的再认反应时......
本研究通过三个研究(四个实验)探讨了情绪概念的空间距离隐喻的心理现实性及映射关系。探索情绪概念是否可以通过空间距离隐喻来进......
在语言学上,动词与受其支配的动元和状元形成一个基本的语义结构,动词与这些成分之间存在着不同的语义和语法关系。本文结合心理语......
本文描述汉语口误修正的一般情况,特别区分“整体修正”和“局部修正”、“即时修正”和“延缓修正”,并在此基础上考察“词”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