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平形变相关论文
地壳水平运动受众多因素影响发生变化,其中大气负荷对地壳水平形变影响是其中之一,本文选取大气负荷效应对地壳水平方向形变的影响......
对克孜尔水库跨断层垂直形变近40年的资料和水平形变近32年的资料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①跨断层形变的变化速率具有明显的不均匀......
利用“中国大陆构造环境监测网络”新疆地区的基本站、区域站观测成果对天山及邻近地区现代地壳运动进行了研究,获得了天山地壳运......
根据乌鲁木齐地区 2 0 0 0年、2 0 0 1年两期 GPS网资料及其它资料处理结果 ,讨论了乌鲁木齐现阶段应变场及监测区的断层水平运动......
利用现有的腾冲火山区水平及垂直形变资料进行分析研究 ,结果表明 ,水平形变网覆盖的 2 0 0 0km2 区域内 ,大部表现为面收缩的趋势......
通过复测得到的全国19 个GPS点之间两年内(1994 ~1996 年) 的基线长度变化,表明我国西部形变量远大于东部。表现为西部北东向、近南......
将大陆岩石层视为由幂指数律控制的一薄层, 它上伏在粘滞性较低的软流层之上蠕变流动, 其运动限制在与东亚大陆构造形态较相似的梯形......
对克孜尔水库跨断层垂直形变近40年的资料和水平形变近32年的资料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①跨断层形变的变化速率具有明显的不均匀性......
根据1999年,2001年,2004年和2007年的GPS观测资料计算得到的1999-2007年全球框架下的站点速率,使用块体运动模型公式,根据青藏亚板......
利用新疆库尔勒、呼图壁台跨断层水平向形变时间序列资料,采用拟合及年变的分析方法分别计算拟合残差,对出现的年变畸变现象进行了......
本文主要分析Mogi点源模型、有限标准椭球体及张开型矩形位错等三种压力源模型对火山区地面变形的影响,指出它们各自在垂直和水平......
通过简要介绍火山区不同压力源模型引起的垂直形变与水平形变特征,总结不同模型引起的最大水平位移与最大垂直位移的比值R,得到膨......
利用截止2007年最新的、跨祁连山构造带红外测距观测资料,结合区域GPS观测所得形变背景,获取跨断层水平应变强度时空演变特征,分析其......
联合1998~2004年的五期水准测量资料以及2002~2004年的GPS观测成果,分析了腾冲火山区岩浆的活动特征。垂直形变资料显示,火山区南部发......
为从整体上把握区域应变场的时-空变化态势并更加真实地描述区域运动场,本文在区域整体无旋转基准的基础上,从连续变化的角度出发,......
以沿山西断裂带布设的GPS监测网的6期复测资料(1999~2004)所计算的近期趋势性运动速率为基础,获得了2005、2006年山西断裂带相对于......
利用中国大陆构造环境监测网络2009、2011年2期的GPS数据资料,计算得到华北地区相对于稳定的欧亚板块的区域水平速度场。根据水平......
利用1970年以来至今青藏块体东北部大量的震源机制解,分时间统计其主压应力方位并求其归一化分布。根据P轴的优势分布方位,推测其主......
利用截止2004年的西北地区GPS和跨祁连-龙首山构造带的红外测距观测资料,借助最小二乘配置、弹性块体边界负位错模型及单一力源反......
根据虎丘塔的水平形变具有趋势性和周期性的特点,采用线性和三角函数模型对虎丘塔的倾斜过程进行模拟,对古塔今后的水平形变趋势进......
依据长白山天池火山区2002~2005年连续4期水准资料和GPS观测资料,分析了近年该地区的岩浆活动特征。结果显示:2002~2003年火山区垂直......
利用GAMIT/GLOBK/QOCA软件处理了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程(以下简称“网络工程”)和中国大陆构造环境监测网络(以下简称“陆态网络”)199......
利用1999~2007年和2009~2011年青藏高原东北缘地区水平形变观测与处理结果,分析了汶川、玉树地震前后该区域水平形变场及其变化,得出:(1)1......
利用中国大陆GPS基准站及震中附近IGS站数据,研究了2004年12月26日印尼苏门答腊9.0级地震前后GPS观测到的远场水平位移微动态变形......
利用最佳逼近一般多项式曲线拟合和速率合成方法,分析沂沭断裂带近期断层形变特征,结果显示:沂沭断裂带及其北西向断层近期的垂直和水......
根据全国GPS网1994和1996年两期观测资料的处理结果,讨论了中国大陆地区现阶段应变场和应力场。青藏亚板块的西部和东部张应变起主导作用,中部压......
通过复测和到的全国19个GPS点之间两年间的基线长度变化,表明我国西部形变量远大于东部。表现为西部北东向,近南北向基线多为缩短,北西及东......
通过2008年华北地区的GPS监测资料处理,初步分析表明:①华北地区(山西断陷带以东地区)水平形变在汶川地震(Ms8.0)临震前数个月及同震时段(......
根据祁连山 河西走廊地区的两次GPS测量的结果 ,研究了该地区在整个欧亚板块运动的背景下的内部水平变形。按照刘百篪对该地区的主......
通过对甘宁青地区大地垂直形变、断层形变和GPS水平形变测量资料的处理分析 ,结合地质构造和有形变资料积累以来本区域多次中、强......
利用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的GPS复测资料 ,对川滇、青藏高原东北缘、新疆和华北 4个主要地震活动区水平形变的特征进行了分析。结......
通过对 1991~ 1999、1999~ 2 0 0 1年川滇地区GPS水平运动资料的非震负位错模型反演和形变应变场时空演化分析 ,结合地质构造 ,研究......
渭河盆地GPS(1990~2015年)水平运动速率为4.3~11.6mm/a,方向在107.8°E和110.5°E依次由西部的SEE转为中部的SE及东部的近E向。1980~2......
对 198 5年虎丘塔维修工程结束以来的大量水平形变观测数据进行了处理 ,对观测数据进行了拟合计算 ,滤去误差 ,分离出变形信息。对......
本文利用布设在鲁东南地区跨越郯庐断裂带中段的两期三角点成果,推求三角点位移矢量及水平应变场各项参数.结合地震地质背景对本区......
根据两期三角测量资料。按相关平差法计算了郯庐断裂带中段两侧剪应变分布,与按位错理论计算的理论应变分布进行比较,认为在郯庐带......
利用1999~2015年流动GNSS观测资料及处理结果,分析了九寨沟M_S7.0地震前区域水平形变场及其变化,得到以下认识:(1)九寨沟M_S7.0地震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