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通俗文学相关论文
本论文的逻辑基点是中国现代文学之现代,不仅应理解为包括了审美与启蒙、革命与欲望这样终极目标价值的总体性现代性,而且还应包括“......
现代通俗文学有一条系统的发展线索,它是中国传统文学在现代中国的延续。现代通俗文学表现的是不同于新文学的中国传统的道德文化......
素淡的封面,简约的线条,放在面前的这本新著《中国现代通俗文学艺术论》(朱志荣著,上海三联书店,2009年2月版),乍看起来,似乎并没有太多耀......
从“逆流”到被“漠视”再到有限度地被“认可”,现代通俗文学经过近百年的历练终于找回了失落的“文学身分”。由于史学理论的宏阔......
我想来谈谈现代海派与近现代通俗文学的关系.传统的说法历来将"鸳蝴-礼拜六"称为"海派".至于新文学内部的"海派"的认定和研究,只是......
早在二十年前,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前辈学者樊骏先生,就在他那篇著名的长文《我们的学科:已经不再年轻,正在走向成熟》一文中,表达......
从2005年李杨与程光炜在《当代作家评论》开设“重返八十年代”专栏开始,现当代知识界对上世纪80年代的文学知识进行了一场大规模......
<正>从鸦片战争开始孕育、直至"五四"时期形成汹涌潮流的中国新文学,与中国传统古典文学有着明显的区别。恩格斯认为:"从15世纪中......
如何把现代通俗文学整合进现代文学史,长期困扰着学界。在具体的现代通俗文学研究中,一直存在着分别论述易、整合入史难的问题。究......
中国现代都市通俗文学主要是在继承传统文学的基础上完成自身改良的。它萌芽于20世纪初"十里洋场"的上海,清末民初逐渐定型,延续至......
时至今日,对于"文学经典"的界定,主流意见大致分为两类,朱国华先生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梳理:一类为"本质主义经典化理论",一类为"建构......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现代通俗文学又重回读者的视野,并进而登上了大学的讲堂,成为文学史家研究的对象。苏州是中国现代通俗文学的......
在新文学占据现代文学主流位置的同时,源远流长的通俗文学并未销声匿迹,而是随着新闻、出版、教育与市民社会的发展在市场上占有可......
作者对中国现代通俗文学进行发生学考察,提出中国现代通俗文学的两个精神本质市场与消闲。不满于《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修订本)......
长期以来.通俗文学一直被放逐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的版图之外。进入新时期后,随着社会思潮的开放.通俗文学逐渐被一些有识之士所关注和......
<正>在对1949—1966年的小说的讨论过程中,一些研究者使用了"革命通俗文学"这一概念(1),这一概念不仅涉及到《白毛女》等"现实题材......
<正>主持人语:多年来,上海一直是中国近现代通俗文学研究的核心地域,不仅因了它近现代以来形成的市民社会以及无比强大的文化生产......
<正>范伯群先生在他的治学感言《"过客":夕阳余辉下的彷徨》中有一段话,诉说了他暮年的学术理想:我期望我这一生能在科研上完成一......
这几天又一次拜读范伯群先生的《中国现代通俗文学史》,恍然记起去年春他寄给我一大包书,即是他要我分赠武大各位同行的这本著作。......
中国近现代通俗文学是由诸多机制共同参与并互相作用而支撑起来的一座富矿,媒体性是它非常重要的现代性特征。近现代通俗文学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