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离层扰动相关论文
随着GNSS技术的发展,电离层探测日益受到国内外科学研究的关注,通过对电离层各参量进行监测和分析已经成为部分极端灾害预报的重要......
大量研究表明,地震孕育过程会产生低频电磁辐射,因而释放出可被捕捉的电磁信号,这种现象在地面表现为地磁场的强度异常突变、地电......
电离层和热层是空间天气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涵盖了地球上空60-1000km的大气区域。磁暴期间,有大量来自太阳风与磁层的能量注入。......
来自地球内部的灾害,如气象、地质、海洋等灾害,我们称之为自然灾害。近年来,人们对自然灾害的关注越来越多,并通过预报、预防来尽可能......
自上世纪60年代科学家发现电离层扰动与地震发生具有关联性以来,震前电离层TEC与NmF2扰动就成为了一个新的地震预测的研究方向.随......
随着卫星导航领域的飞速发展,国内外学者对电离层的研究也更加关注,电离层的时空变化规律和异常监测也逐渐成为卫星导航领域的研究......
电离层作为地球空间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当电离层受到强烈扰动时,由于电子密度梯度和电离层的不规则性,会降低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和......
太阳或地磁活动爆发造成的电离层空间天气效应是当前空间物理和空间大地测量等领域的研究热点,通过对电离层空间环境进行系统观测......
2005年3月28日苏门答腊发生8.6级地震,通过分析处在地磁活动平静期的震前15天的数据,发现3月20、22、23和28日在赤道区域多个参量......
为进一步探索基于多颗卫星观测数据的地震电离层现象识别,利用Swarm星座三颗卫星观测的电子密度数据和磁场数据,对已报道的2017年1......
目前地震电离层扰动的物理解释众说纷纭,孕震过程与电离层异常的关系并不完全清楚,本文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利用中国大陆GPS(G......
电离层是地球大气的重要组成部分,早在19世纪初,人类就开展了有关电离层的研究和探索,并在20世纪60年代发现阿拉斯加大地震时存在电离......
伴随着地磁暴的发生,电离层会出现偏离正常状态的强烈扰动,即电离层暴。电离层暴这种极端的空间天气现象对日益增多的各种空间技术......
电离层扰动的探测与诊断是空间物理学研究中十分重要的课题。不断发展的探测手段和数据处理方法可提取到许多能较准确反映电离层扰......
获取COSMIC掩星2级数据,基于球谐函数使用最小二乘拟合法计算模型值,为2008年5月12日汶川Ms8.0地震前电离层电子密度变化提供背景......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针对电离层数字测高仪垂直探测中频域探测方法的不足,利用电离层回波信号相位测量分析和运算处理算法,开发并实现了一种时域探测方......
电离层扰动会使天波超视距雷达(OTHR)回波信号的多普勒谱展宽,影响OTHR目标检测能力,需要进行去污染处理.在分析OTHR信号处理过程和......
电离层受到自然或人工扰动后产生的电子密度变化会影响无线电的传播。实验模拟了人工释放SF6气体扰动电离层,通过对SF6气体在电离层......
电离层的各种变化都将对无线电波的传播产生影响.通过世界上各电离层台站几十年来的工作以及各通信台站长期的经验积累,对电离层的......
近年来国内外对震前电离层异常扰动进行了大量研究,新的观测证据显示,地震活动前的电离层扰动确实存在,而且在震级大于5级的地震发......
在地震前兆电离层扰动研究中,复杂的电离层环境会导致卫星电磁探测载荷的性能及工作状态发生变化。目前探测载荷性能分析多以实验......
地震电离层异常的发现源于Barnes对美国阿拉斯加地震的研究,研究表明电离层扰动与地震存在一定的关联。利用电磁卫星观测记录识别中......
本文利用法国DEMETER卫星观测到的电离层数据,对2010年1月12日加勒比海地区海地太子港附近发生的MS7.1地震震前电离层扰动进行了探......
利用中国大陆陆态观测网(CMONOC)的下关、昆明和庐州GPS台站,对汶川地震引起的同震电离层扰动(CID)进行研究。通过对GPS原始观测数......
电离层高频反射回波的多普勒频移观测是研究电离层扰动的一个重要方法。利用电离层垂直探测中的组合脉冲控制和回波相位测量分析方......
利用1957-2005年72次超强磁暴期间的电离层观测数据,分析了北半球120°E附近中低纬电离层的扰动特征.结果表明,电离层的扰动形......
电离层总电子含量(total electron content,TEC)是一个重要的电离层物理参量,对电离层物理的理论研究以及电波传播的应用研究有着十......
发生在2009年7月22日亚太地区的日全食,为人们研究电离层扰动提供了一次难得的机会.基于沙洋地区采集的高频(1Hz)GPS数据,通过对日......
针对台风期间的电离层的扰动,利用1996—2004年在福建登陆的台风事件,选择电离层电子总含量(TEC)为对象进行研究,再选择参考点为同纬......
介绍了大量的关于地震电离层扰动现象研究的最新进展,研究表明地震发生前的几天或者几个小时电离层扰动被观测到,电离层前兆是确实......
利用COSMIC掩星星座的电离层掩星数据,对2009年9月30日印尼苏门答腊南部地区发生的7.7级地震引起的电离层响应作了详细的研究。根......
尽管短临地震预测非常重要,而且已经经过多年的研究,但仍然不能说是成功的.近期有许多关于地震的地磁前兆的文献报道.其中,ULF电磁......
利用全球定位系统(GPS)台网数据,研究了发生于2001年4月28~29日的三次孤立亚暴事件期间全球不同区域电离层的响应形态.对比分析了......
以1997年1月空间天气事件期间的观测为依据,在构造了比较接近真实的背景太阳风基础上,进一步利用三维时变的MHD模式,模拟了CME(日......
给出了一种利用GPS台网观测获取TEC快速变化的计算方法,并将该方法用于东亚-澳大利亚扇区的GPS台网观测数据,分析了2000年7月14-18......
利用日本Kokubunji站(139.5°E,35.5°N)1959年1月到2004年12月共46年的F2层临界频率f0E2参数,统计分析了Kokubunji站电离层F2层......
在考虑背景风场及大气耗散的条件下,建立了3维内重力波传输函数数值模式.分析了300km高度3维传输函数在频率波数域的特性,并以近地......
通过对北京大学高频多普勒台站(39.4°N,116.2°E)多年的观测资料及相关台风资料的统计分析,着重研究了高频多普勒探测手段对由......
In the ionospheric research,various progresses have been made during the last two years.This paper reviews the recent wo......
基于高频多普勒观测,研究中纬地区日间类扩展F现象及其与其他电离层扰动现象的关联.结果表明:日间类扩展F具有出现时间覆盖面广、持......
本文根据考虑大气热传导和黏滞的重力波复色散关系,采用传输函数的概念,基于重力波的线性理论,构建了用于研究对流层内重力波激发源与......
作为特例研究,本文对1988年和1990年两次强台风影响期间的电离层多普勒记录及相应的台风资料进行了细致的相关分析,目的是利用多普......
电离层作为电波传播的主要通道和载体,影响着无线电通信的质量,因此人工电离层扰动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在电离层中释放具有较强电......
2017年9月8日发生了一次强磁暴,Kp指数最大值达到8.利用区域电离层格网模型(Regional Ionosphere Map,RIM)和区域ROTI(Rate of TEC......
太阳耀斑是一种太阳在短时间内释放很大能量的现象,通常在太阳的色球层位置出现。在耀斑出现的时候,太阳黑子群中的一个黑子周围会......
大型火箭二次点火时,排放出的尾气中含有大量的化学物质(主要成分是CO2和H2O),可以显著改变电离层密度,进而影响电波的传播,因此具有现实......
基于一种电离层扰动提取方法一白谱法,利用IGS提供的电离层TEC网格数据,获得电离层J_s真指数、J_r指数和J_p指数,分别反映单站、纬......
利用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的GNSS连续观测站资料,解算了2010年4月14日玉树Ms7.1地震后,震中附近4个GNSS观测站(LHAS、LUZH、DLHA、WU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