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叶枯病抗性相关论文
水稻稻瘟病、白叶枯病、褐飞虱是我国乃至世界稻区最重要的病虫害,对水稻产量和品质造成严重的危害。两系法杂交水稻是我国南方稻......
水稻类病变突变体在无明显逆境情况下自发出现细胞程序性死亡,这些突变体具有与超敏反应(HR)相似的生理生化特征,且其中部分突变体......
水稻白叶枯病是由黄单胞杆菌水稻致病变种(Xanthomonas oryzae pv.oryzae,Xoo)引起的,是一种严重影响水稻产量的细菌性病害。明确......
稻瘟病、白叶枯病、褐飞虱是水稻生产中的主要病虫害,一旦发生会造成水稻大幅度减产。研究表明培育并种植抗性品种是目前控制水稻......
通过基因枪转基因方法和双质粒共转化体系将Xa21基因转入优良恢复系明恢63,得到转基因系M12和M22,并进一步做田间试验、新品种选育......
利用农杆菌介导的转化系统将已克隆的Xa21基因转入我国5个水稻主栽品种, 获得了110个独立的转基因系. 转基因植株的PCR和Southern......
以成熟胚愈伤组织为转化受体 ,经农杆菌介导法将显性广谱白叶枯病抗性基因 Xa2 1导入高感白叶枯病的水稻广亲和恢复系 SWR2 0中 ,......
珠江三角洲及邻近珠江三角洲的平原地区,是广东省优质稻米的传统主产区,这一区域威胁水稻生产的主要病害是白叶枯病。近10年,该区域以......
以菰NBS-LRR类抗病基因同源序列FZ14(GenBank登录号:DQ239432)为模板设计特异性引物FZ14P1/P2,通过克隆池PCR法经分级筛选,从菰基因组......
根据水稻抗白叶枯病Xα21基因的富含亮氨酸重复区域(LRR)和番茄抗细菌性斑点病(Pseudomonas syringaepvtomato)的Pro基因编码蛋白......
对筛选到的转Xa21基因培矮64S后代纯合株系抗性与育性的研究表明,在第5代杂种中,该外源基因仍能稳定遗传表达;以其作父本、培矮64S......
以高产优质的云南高原粳稻品种滇系4号为轮回亲本,以IRBB21为白叶枯病抗性基因Xa21的供体亲本,通过杂交和3次回交以及5次自交形成B......
浙207是浙江省农科院作物与核技术利用研究所选育而成的常规迟熟早籼水稻新品种,适宜在湖南省稻瘟病轻发区作双季早稻种植。特征特......
水稻白叶枯病是危害水稻生产的重要病害之一.以含抗水稻白叶枯病Xa23基因的IRBBL23为抗性供体,以感病Ⅱ-32B为轮回亲本,采用与Xa23......
利用双右边界T-DNA载体通过根癌农杆菌介导法将水稻白叶枯病广谱抗性基因Xa21导入杂交稻重要恢复系C418中。T0代共获得27个独立转......
对由国际水稻研究所提供的全球水稻分子育种亲本材料进行了稻瘟病和白叶枯病的抗性鉴定,其中有26份材料对供试的6个混合稻瘟病小种......
水稻白叶枯病是由黄单胞病菌侵染引起的水稻三大病害之一,每年造成10%到80%的产量损失,威胁着世界粮食安全。目前,大量使用化学农......
Ⅰ 稻白叶枯病是水稻三大病害之一,对我国的水稻生产危害十分严重。防病治病最经济有效的措施是培育和种植抗病品种,将多个抗性基......
白叶枯病是水稻生产的三大病害之一,目前水稻主栽品种的抗性较低,急需高抗品种。广西近年来新收集了大量的野生稻种质资源,为早日鉴定......
以抗白叶枯病的华恢20(携带Xa7和Xa21基因)和抗螟虫的T1c-19(携带cry1C*基因)为供体,分别与先恢207进行杂交、回交和复交,运用分子......
本研究以抗稻瘟病水稻品系BL1为母本、6份抗白叶枯病育种材料(BB1-BB5,BB10)为父本配组构建分离群体,针对抗稻瘟病基因Pi25、抗白......
水稻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利用两系法杂交水稻是人们更好地实现水稻杂种优势利用的重要途径。稻瘟病和白叶枯是目前导致水稻......
从F2(粤晶丝苗2号/H4)群体中,鉴定出一份显性斑点叶突变体spl32(spotted leaf 32)。其叶片褐色斑点受自然光诱导,在幼穗分化期从叶......
在北京、四川和江苏等地对 Xa2 1转基因杂交稻进行了大田释放实验。分别对转基因纯合的 3个恢复系明恢6 3- X a2 1、盐恢 5 5 9- X......
以恢复系温恢117为受体,以IRBB21为抗白叶枯病基因Xa21的供体,通过杂交、多次回交和自交,结合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将Xa21基因导......
杂交水稻组合Q优6号是长江中下游稻区大面积推广的中熟三系杂交中稻组合,对白叶枯病抗性较差。本研究采用杂交、回交和分子标记辅助......
从非洲水稻研究中心引进了78份非洲新稻品种资源,2009年在武汉大田条件下种植,对生育期、水稻白叶枯抗性和稻米品质进行了初步评价......
通过双环氧丁烷(diepoxybutane)诱变籼稻品种IR64获得遗传稳定的水稻褐色斑点叶突变体hm197。在自然条件下,该突变体褐色斑点自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