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森豪威尔政府相关论文
20世纪50年代中期,美国核试验所产生的放射性尘埃给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造成的危害,引发了国际社会和美国民众的广泛关注,世界各国和美......
麦卡锡主义,作为一个历史名词,所表达的既不是什么理论体系,也不是什么政治宣言,更不是什么政治运动,而是横行美国政坛长达五年之......
肯尼迪在1月14日发表了“国情咨文”之后,相继提出了“預算咨文”和“經济咨文”。在世界的風向更加不利于美帝国主义的形势下,肯......
《闻香识女人》是国内影迷耳熟能详的作品。本片出品于1992年,由好莱坞著名编剧波·戈德曼编剧,马丁·布莱斯特导演,在中国拥有大批拥......
朝鲜战争爆发后,作为美国在亚洲的“反共堡垒”和盟友,美国对韩国加大了经济、军事援助,竭力影响韩国的政治和经济,对韩国战后的经......
西方联盟内部对苏东国家的出口控制问题既有协调与合作,也有矛盾与冲突。美国对该问题的基本立场是坚持实行严厉的出口控制。出于......
摘要 20世纪70年代,石油已经逐步取代煤炭成为主要能源之一。1973-1974年爆发的第一次石油危机使以美国为首的多数石油消费国在内政......
政治宣传公关策略有三种,如果用颜色代替,可以分别用“白色、黑色、灰色”代替。这是曾合著《宣传与说服》(Propaganda and Persuasio......
朝鲜战争后,艾森豪威尔政府的对外政策力求保持国家安全与经济发展的平衡,这在美国对韩政策上则体现为裁减韩军规模和驻韩美军的“现......
这场早已预约的对话,双方原以为会持续很长时间,但在一阵阵的沉默和尴尬之后,不得不匆匆结束。 对话的一方是时任美国总统的杜鲁门......
该文试从美国亚太战略的角度对"放蒋出笼"政策进行全面分析,探索该政策与艾森豪威尔政府的亚太新战略之间的关系,揭示该政策的真正......
艾森豪威尔政府的"解放政策",是冷战期间美国制定的重要政策之一."解放政策"以其激烈的言辞和实际政策之间的裂痕和矛盾,曾经是美......
1953年1月20日,艾森豪威尔政府执政后,推出了时称“新面貌”的国家安全战略,一方面通过大力发展核武器保持对苏联的强大威慑力,另一方......
1954年美国国会通过了《农业贸易发展和援助法》,也称为《480公法》①,是美国粮食援助制度化的开端。学术界对美国粮食援助的研究......
冷战期间,艾森豪威尔政府出于同苏联冷战的需要,用军援作为政治工具拉拢巴基斯坦,把巴纳入自身的全球安全战略体系中去;巴为抗衡印......
对日政策是美国全球战略和亚洲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涉及到美国在亚太地区的重要利益。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苏由战时的盟友变为战......
二战后,美国对华政策伴随国际环境的变化而相应转变。朝鲜战争爆发促使杜鲁门政府把中共政权作为在亚洲遏制共产主义扩张的主要目标......
美韩同盟作为美国亚太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美国亚太同盟体系支撑之一,在冷战时期扮演遏制苏联和中国的双重角色。驻韩美军是美国有......
20世纪50年代美国政府对冰岛政策的确立是与其构筑的欧洲冷战体系密不可分的。而这一政策的形成、演变直至最终确定的过程都是在艾......
本文旨在探讨杜鲁门与艾森豪威尔时期,美国对中东国家实施的一系列以公开宣传为主的心理战。全文由绪论、正文、结语和参考文献4部......
关于艾森豪威尔政府冷战宣传战的本项研究是在“冷战史新研究”的背景下进行的。其研究之新,是指对美国政府新近解密档案等新的文献......
本文旨在比较杜鲁门与艾森豪威尔时期美国对以色列实施一系列围绕“冷战”为主题的外交政策,总结两任政府对以色列政策的特点、制约......
美国政府目前已解密的关于艾森豪威尔政府的外层空间政策的文件有三个 ,即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第 5814号文件 (简称NSC5814 )、第 5......
20世纪50年代初,世界天然橡胶市场出现了以产品积压、价格下跌为特征的危机,严重打击了东南亚橡胶生产国的经济。美国与东南亚橡胶......
通过与杜鲁门政府时期对韩国政策的对比,艾森豪威尔政府确立韩国军事力量发展优先于经济力量发展的政策。日本是美国东亚战略中的核......
期刊
印度尼西亚是东南亚人口最多的国家,不仅战略地位十分重要,而且战略资源十分丰富.冷战时期,印尼成为美苏两大国的必争之地.使用何......
艾森豪威尔政府时期,美国巨额的对外援助支出与资源有限的矛盾日益凸显。同时,随着第三世界国家逐步走上国际政治舞台,美国开始强......
菲律宾位于亚洲东南部,是一个群岛国家.美国曾经对菲律宾进行了长达半个多世纪的殖民统治.美国和苏联开始冷战后,东南亚在美国战略......
二战结束后,联合国人权委员会开始着手起草国际人权公约。20世纪50年代初期,美国政府对国际人权公约的政策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杜鲁门......
印度支那地区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二战后美国对印度支那问题尤为重视,并把它纳入了其称霸世界的全球战略计划。杜鲁门时期是美国对印......
在伊朗民族主义支持下,摩萨台政府对英伊石油公司实行国有化,由是导致了英伊的石油之争,为美国势力渗透到伊朗及中东提供了机会。为了......
由于外层空间政策在国家安全政策中的相对弱势地位,美国没有成为第一个发射卫星的国家.苏联发射斯普特尼克1号卫星后,美国政府确立......
艾森豪成尔政府上台以后,美国对亚洲的政策特别是对日本的政策进行了多方面调整,这一变化一方面体现了对前一任政府—杜鲁门政府政策......
从1958年艾森豪威尔政府对印尼内战的干涉,到1967年约翰逊政府恢复对印尼的大规模经济援助,美国对印尼政策构成了一个比较独立、完整......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苏两国成为世界两大强国,面对如何划分势力范围而展开了激烈的斗争.朝鲜半岛成为美苏对峙的前沿阵地.美国这一......
艾森豪威尔政府对朝鲜的政策与杜鲁门政府相比,既有共性也有区别。就二者的共性而言,都是在“遏制战略”的框架内规划对朝鲜政策的;都......
艾森豪威尔政府为了构建新的中东防御体系,扩大其遏制范围,积极探讨与巴基斯坦建立军事同盟的可行性。杜勒斯的中东南亚之行,尼克......
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第5503号文件和第5723号文件,是艾森豪威尔政府对中国台湾政策的重要纲领。艾森豪威尔政府对台湾政策的核心是“......
艾森豪威尔政府的越南政策是美国卷入越南过程中一个承上启下的重要时期。在这一时期,艾森豪威尔政府从遏制共产主义扩张的全球目标......
20世纪50年代,冷战向全球扩散。冰岛所处的北极地区,扼苏联出入北大西洋之要7中,深受美国重视。艾森豪威尔入主白宫后,出于对苏冷战的......
20世纪50年代初,艾森豪威尔政府对第三世界没有给予更多关注,而苏联政府则积极发展同第三世界的关系,通过提供经济军事援助,加强了......
50年代中期以后,美国的整体海外支出和收支平衡状况日益恶化,于是,艾森豪威尔政府决定通过裁减韩军(至少裁减四个师)节省美国的开支。可......
1999年10月28日至30日,中国美国史研究会在南京召开了第九届年会暨学术讨论会。这次会议由南京国际关系学院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
艾森豪威尔政府时期,美国“遏制”的范围进一步扩大,手段进一步升级和多样化,由此导致冷战加速向第三世界、边缘地区和中立国家扩......
艾森豪威尔上台执政后,把结束朝鲜战争作为对外政策考虑的首要任务。与中、朝所奉行的灵活策略不同,艾森豪威尔政府试图以扩大战争范......
艾森豪威尔政府时期,美国出于对苏冷战、维护美国在南非的利益、国内对南非种族问题关注不多和南非国内局势的相对稳定等方面的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