讽谕诗相关论文
<正>元结论元结的系乐府创作/聂文郁//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2.03.12~17《正乐府》仿《系乐府》浅说/单书安//江海......
苏轼于熙宁十年(1077)四月赴徐州任,至元丰二年(1079)三月罢徐州任,接近二年之间,他在徐抗洪有功、兴筑黄楼,同时,艺术与文学两方......
文坛上并世而出的大家常常同举并称,如李杜、元白、韩柳。李商隐(812—858)小白居易四十岁,作风又是那样迥异,所以很少有人将他们相提并......
《寿宁待志》收录了冯梦龙在寿宁期间创作的8首诗.冯梦龙有诗集《七乐斋稿》未见,今仅《冬日湖村即事》一首编入朱彝尊《明诗综》.......
北宋诗人张耒,与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并称为'苏门四学士'.其诗歌风格平易自然,这除了苏门这一艺术氛围的熏陶外,他还深受......
白居易的诗歌按照内容划分有讽谕诗、闲适诗、感伤诗三类,这三类诗歌由于内容不同而各具特色。讽谕诗展示了诗人身为谏官志在"兼济......
元和文学堪称唐代文学的第二个高峰。表现在诗歌领域,其时形成了一股现实主义创作潮流,涌现出讽谕诗派作家群。讽谕诗派作品的儒学......
摘要:具有美刺讽谏作用的讽谕诗,通过诗歌来揭露统治阶级的奢淫腐朽,反映兵傜役给人民带来的灾难,甚至主张以诗歌去直接干预政治,达到“......
期刊
提起白居易的诗歌,人们首先想到的自然是他的讽谕诗。因为讽谕诗不但白居易自己在编集时将它摆在首位,而且也为历代研究家们所公认......
陈寅恪现存诗歌三百余首,以胡文辉《陈寅恪诗笺释》(增订本,广东人民出版社2013年版)收罗最夥。陈寅恪在文化上尊宋,因为宋代文化是......
白居易讽谕诗将处于各种矛盾冲突中的底层人物心理刻画得十分成功,利用环境、语言和行为动作表现人物心理是其主要的刻画方式,相似......
以往人们大多认为白居易的讽谕诗不具有可歌性 ,但相关资料表明 ,白居易的讽谕诗创作具有非常明确的入乐意识 ,并形成了以“诗乐合......
白居易是日本人心目中最伟大的中国唐代诗人,生前就有《白氏长庆集》和《白氏文集》传于日本,日本的很多文学作品都有直接间接引用......
中国作为世界文明的发源地之一,经过几千年的孕育和发展,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完整的文化系统。文学是中国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拥有自......
文章批评了以“文学非政治化”的标准贬抑白居易的诗论和讽谕诗的观点。文章指出,从唐大历初期到贞元中期的三十年间,一方面是劳苦大......
反映现实,针砭时弊是白居易现实主义诗歌的核心,其独特的艺术手段,有助于对题材的统摄和人、情、事理的开掘,对其以诗补察时政、泄......
在白居易讽谕诗的主题与言说方式之间,有着明显的对应关系:除少数颂美作品采用模仿章表体"对君言"的第二人称形式外,其他"规刺"之......
白居易讽谕诗的基本特征是现实主义。其艺术成就是多方面的 :或“首句标目 ,卒章显志” ;或融浓烈的情感和警策式的议论于叙事中 ;......
白居易的《上阳白发人》《李夫人》《陵园妾》等以后宫薄命美女为题材的讽谕诗对日本平安时代文学作品《源氏物语》影响深刻。紫式......
在宋初诗坛大兴唱和酬答之作,诗风轻佻浮华之际,王禹偁独树一帜,潜心学习白居易的讽谕诗,在思想内容、语言风格、艺术技法方面既有......
本文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实事求是地评论了白居易诗论形成的复杂原因、诗论的核心、诗论对前代诗人的评价,并对白居易的四类诗重新进......
元稹、白居易前后交往30年,诗歌唱和近千首。这些唱和强化了二人美刺比兴、讽谕时事的诗歌创作理念,有力地推动了他们的讽谕诗创作......
白居易的诗歌理论 ,是他前期讽谕诗的创作原则和批评标准 ,也是针对着中唐时代的社会矛盾和虚靡文风而发的 ,其着眼点在于诗歌的政......
纵观中国诗歌的发展历史,“讽谕”传统自先秦产生以来,经过汉魏发展至唐代,期间从未断绝。无论是作为干预政治、协调社会的工具,还......
白居易创作的诗歌中讽谕诗是最有价值的。这类诗歌不仅反映了中唐时期的社会现实,而且寄托着诗人的政治理想,印证了诗人所倡导的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