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口邻近海域相关论文
海洋大型底栖动物(Marine Macrozoobenthos)是海洋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江口邻近海域受到复杂的自然环境和剧烈的人类活动的共......
长江口邻近海域的氮循环过程一直是近海富营养化研究领域的热点问题, 然而目前较少有针对短周期的调查研究。本文调查了该区域氮、......
根据2005年7月、2005年11月和2006年5月在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进行的大范围水文调查资料.深入分析该海域余流的平面分布,垂直变化,大、......
本文利用水介质光辐射传输数值模型Hydrolight,结合长江口邻近海域生物-光学模型,计算了不同光学水体的遥感反射率(Remote Sensing......
建立了一个功能较为完善的四维同化系统,解决了温度调查资料中存在的同步性问题。为了检验同化方法和模式程序的正确性,以及讨论同......
本研究通过2013年3月和8月两个航次的调查(范围为122.2°~124.1°E,28.9°~32.1°N)结果对比分析了长江口邻近海域冬、夏季浮游植物......
海洋中的溶解态铝属于痕量元素,由于其含量受人为活动影响相对较小,常用来作为示踪元素指示陆源物质向海洋的输送及不同水团的运动......
工业革命以来,人类活动使得大气CO2含量持续上升,导致海洋酸化。酸化会对海洋生态系统产生严重影响。pH作为指示海水酸碱度变化的......
2004年5月的调查共获大型底栖生物50种,种数和丰度的优势生物为多毛类动物,而底栖鱼类和蜢虫的生物量占明显优势。长江口大型底栖生......
海洋作为地球表面最大的碳库,在全球碳循环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海洋中的溶解有机碳和溶解无机碳是海洋中碳的两种主要的存在形态,......
本文采用2012年和2013年冬季长江口邻近海域的实测数据,分析了该区域漫衰减系数光谱特征,490nm波段向下漫衰减系数(Kd(490))的空间......
基于对2015 2016年长江口邻近海域现场调查数据的分析,探讨了其海水pH的季节变化和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长江口邻近海域四季pH在7.7......
基于2005年长江口邻近海域春季现场调查资料,本文采用非线性拟合方法,构建了该海域春季硅藻藻华和甲藻藻华期间浮游植物生物量与无......
海洋浮游动物(MarineZooplankton)是指被动漂浮于水层中的异养型生物群,在海区中有数量大、种类多、分布广的特点,是海洋生物的重......
暰目的暱海水中溶解有机碳(DOC)的研究对于碳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南黄海及长江口邻近海域夏季溶解有机碳的分布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