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铁城相关论文
谈起先父章乃器先生,人们往往记得他是救国会“七君子”之一,以及他在1957年的那场历史大悲剧中的经历。因此,他总是被列入政治人物的......
1949年1月21日,蒋介石在内外压力下和全国人民的强烈谴责声中,被迫宣布“总统因故不能视事”,“由李副总统代行总统职权”,从南京飞回......
1938年10月上旬侵粤日军从东、从南向广州进攻,广东党政军纷纷向北、向西迁移。10月19日,省政府主席吴铁城率省府人员北撤至翁源,......
七十六年过去了,我已经从一个懵懂无知的孩子成为耄耋老人,但当时经历的事情却那样深刻地印在我的心里,今天回想起来仍历历在目。1932......
1935年10月,国民政府曾在新落成不久的上海江湾体育场举行了一场规模空前的第六届全国运动会,参加单位有38个,运动员2286人。与往届不......
1932:淞沪战起首迁洛阳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后,东北沦陷。1932年1月28日,日本又在上海发起进攻,中国军队虽奋起抵抗,仍一再失利,......
春节前我到台湾访问,与台湾朋友在谈论西安事变后蒋介石对杨虎城的态度与处置方法时,有朋友说:“蒋介石对杨虎城是很宽容的,让他出国就......
“老实说,在古今中外任何革命政党都没有像我们今天这样颓唐腐败;也没有像我们今天这样的没有精神,没有纪律,更没有是非标准,这样的党早......
1930年,阎锡山、李宗仁、冯玉祥三家联手向蒋介石发难,蒋介石当然不甘示弱,于是四家军阀大打出手,这就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中原大战。......
1933年10月10日至20日,南京举行了一次空前盛大的全国运动会(简称第五届全运会)。 “首都空前未有之盛” 早在1930年4月,第四届......
黄金荣在上海滩的呼风唤雨,引得门徒们个个眼睛发红。其中一个叫陆连奎的更是矢志不渝地把黄金荣“坑蒙拐骗偷,吃喝嫖赌抽”的“人生......
重庆大隧道惨案发生于1941年6月5日夜,它与1938年6月9日的黄河花园口决堤、同年11月12日的长沙大火,并称为抗战时期全国的三大惨案。......
在广州民国史上吴铁城曾两度出任广州市公安局长。第一次任期是1923年3月11日至1924年9月13日。第二次任期是1924年10月14日至1926......
1933年9月25日上海市政府礼堂召开博物馆等三大建筑筹备委员会成立大会,由市长吴铁城主持。会上通过筹备委员会组织规则及委员名单......
法国神父饶家驹是中国人民患难之交的国际友人,抗日战争期间他在上海、汉口等地设立安全区,救援中国难民数十万人,贡献卓著。二战后饶......
1930年张学良修筑葫芦岛港,是中华民国建立以来、东北易帜之后东北乃至全国的重大事件。当时国内各界赞扬此次筑港是20年来的伟大......
<正>1925年孙科离任广州市市长后,开始在国民党中枢任职。史料显示,孙科此后有几次回粤,分别是1929年、1931年和1947年。其中1931......
【正】 几点说明: 1.为省篇幅,表中各条之出处,均编号附于该条之后,如条后有①者,均出自《国闻周报》,所有编号与资料之对应关系,......
吴铁城早年参加革命,于辛亥年策动九江独立,江西光复。民国成立后,历任党政要职,待人处事,深受各方推重,人称"铁老"。吴氏曾于1940......
<正>八年六月四日 上午八时半启行,一时到障[彰]。下午三时后访总座,叙谈时局,知陆荣廷通电,称徐世昌为大总统,而不列旧国会之名,......
<正>抗日战争期间,朝鲜民族革命党总书记、朝鲜义勇队总队长金若山将军是活跃在中国战场上的著名政治活动家和军事活动家.他所领导......
<正>1910年,日本悍然并吞韩国,大批韩国爱国者流亡中国,开展抗日、复国斗争,掀起"韩国独立运动"。在这一运动中,韩国爱国者,特别其......
上海首开“集体结婚”先河上海是中国第一大城市。民国时期一些有识之士开始提倡“文明婚礼”,这些婚礼或以登报公告代替结婚仪式,......
1937年七七事变后,日本采取速战速决战略,宣称三个月灭亡中国。到1937年底中国东北、华北、华中大片国土沦陷,北平、天津、上海、南京......
<正> "大上海计划",亦称"大上海建设计划"或"新上海建设计划",最初出于孙中山先生1919年手订的《实业计划》。被编入《建国方略》......
2010年底,笔者在查阅台北“国史馆”档案时,意外发现有关孙中山遗物保管的档案目录,其中包括《国父灵体内脏切片照片以及医院处理......
洪门"大佬"司徒美堂是中国致公党创始人之一,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支持孙中山,保护杨虎城,呵斥杜月笙,追打吴铁城……1949年接受毛......
本文所载人物,其中不少本刊都作过专门介绍,但如此系统地排列,则颇具史料价值。为此,本刊特予连载。阎锡山、白崇禧、何应钦、胡宗......
抗战爆发后,鉴于港澳战略地位上升,国民党加强了在港澳特别是香港的报刊活动和宣传工作。国民党海外部港澳总支部、宣传部国际宣传......